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穿之朱明绣锦-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在王府外等候多时,这夏日炎炎,恐怕是口渴难耐,这北平城郊大兴县贡上的西瓜,最是一绝,二位大人今日乃是我王府贵客,本王自当好生招待着。”
  张昺谢贵在烈日下站了好几个时辰,确实是口渴的不行,这会见了那红英英已经切好的冰镇西瓜,早已把别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这会乐滋滋地拿起西瓜,正准备往嘴里送呢。
  只见燕王此刻突然将手中西瓜摔到地上,双目怒瞪,指着张昺谢贵二人骂道:“如今平民百姓,兄弟宗族之间尚知相恤。我身为天子近亲,却不能保旦夕之命!尔等身为地方官,竟敢以兵力相逼迫,闯府提人!既然朝廷这样待我!天下之事何不可为!”
  随着那瓜片落地,刹那间从殿外涌入无数精兵壮士,个个手持利刃,将张谢二人团团围住,随即又抓了长史葛诚,迅雷不及掩耳间,三人还未缓过神,便被捆在了大殿之上。
  “哼!我何曾生病!都是被黄子澄,齐泰等奸臣构陷至此,周,代,岷,湘等王何等冤枉,流放的流放,禁锢的禁锢,自焚的自焚,他们害的人家破人亡,如今更是愈意要加害于我,我三子在被扣京师,险遭毒手,我万般无奈,不得不装疯卖傻,我苟活于世,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兴兵讨伐那些贼人!为当今圣上清君侧!”燕王指着南京方向,越说越激动,终是说的泪眼婆娑,气吞生咽。
  今日就以此三人之血,盟渊起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靖难!
  ——————————
  燕王反了!真的反了!
  京城与大宁,几乎同时得到消息。
  徐妙锦匆匆出现在巴音府上,此刻她已经顾不得这些,急匆匆地与他摊牌道:“燕王已经起兵造反,我不管你们将来要谋划什么,此刻我要与千户大人做笔交易!”
  巴音微微抬眼,撇嘴一笑道:“王妃娘娘何出此言,历史上将会发生什么,你我二人心中一清二楚,我已经警告过你,不要试图改变历史,不然你我都回不去了。”
  “朵颜三卫你们想带走,就带走,留下宁王!”徐妙锦此刻根本不想听他再多言语半句。
  “王妃想的太天真了,你以为我是谁,我只是一小小千户,那三卫怎能听我之言?”巴音笑着摇摇头道。
  “脱鲁忽察尔不是你义父吗?你们不是早就倒戈燕王了吗?此刻说这些违背良心之言,有何意义?”徐妙锦步步紧逼道。
  “王妃所言不假,可我义父只管着朵颜卫,泰宁卫与福余卫凭什么听我义父之命?除了宁王本人,没人能动的了他们!”巴音低下头叹气道。
  “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挟持,无论如何,我不能让此事发生!”徐妙锦睁着泪眼,此刻却已是泣不成声。
  “王妃可知那下毒之人是何人?”巴音见她此刻神情,便递了一个帕子,安慰道。
  “难道不是张氏自导自演的吗?”徐妙锦抬头,盯着巴音的眼睛反问道。
  巴音摇了摇头:“王妃只知宁王府中有我朵颜卫的眼线,难道就不能有泰宁卫,福余卫的眼线吗?”
  

  ☆、第78章 起兵靖难(下)

  第七十八章起兵靖难(下)
  围在燕王府外的四万兵士见张昺谢贵进燕王府许久都不曾出来,心中多少都开始有些躁动。 
  此刻已是夜幕低垂; 再加上天气炎热; 士兵们已经开始军心涣散起来。
  这时只见从燕王府中驰出三骑,中间高执令旗的便是张玉; 他冲着燕王府外围着的兵士大声喊道:“燕王殿下有旨,张昺谢贵矫诏; 已被擒杀; 尔等各回营房,不得滞留!”
  众将士听闻此言; 便纷纷炸了锅,张昺谢贵已经被杀?这围在燕王府外的士兵; 大多都是曾经数次跟随燕王一起北征的将士,心中倾向已经昭然若是; 于是只听得一阵噼噼啪啪卸甲丢器的声音; 大多数将士便纷纷逃散而去了。
  今夜注定不是安宁静谧之夜。
  张玉,朱能,丘福等人已率兵士在夜幕之下冲出王府; 他们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北平九门的控制权。
  城内滞留的北平都司部队此刻已群龙无首; 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他们只知道当年跟随燕王一起北征蒙古之时,那是所向披靡; 数次打的蒙古人落花流水。他们只知燕王礼贤下士,从不与他们摆藩王架子,向来都是赏罚分明; 跟着燕王殿下走,绝对有肉吃!索性就干一场大的!
  随着张玉朱能等人带兵逐渐逼近北平九门,不断有已经溃逃的士兵加入他们反叛的队伍中来,把手北平九门的士兵根本还没缓过神来,经过一夜巷战又猛攻,也没做多少激烈的抵抗,天空泛白之时,九门已经悉数掌握在燕王手中。
  自徐达常遇春驱除鞑虏至今已将近三十年,北平这座旧元都城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战争,这个清晨的太阳注定在血色中升起,当北平居民又开始新的一天辛勤耕耘之时,九门之上已换了旗号……
  奉天靖难!
  奸臣齐泰、黄子澄,包藏祸心……奸臣跋扈,加祸无辜,迫言臣谋不轨,今事陛下如事天也,奸臣得志,社稷危矣。
  ——————————
  待兴兵靖难的奏书传到京城之时,燕王已风驰电掣般拿下了北平周边的通州,蓟州,遵化,密云,怀来,居庸关和永平府。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燕王使用反间计使得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已全部归属于燕王,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黄子澄与齐泰被燕王那封奏书气的直跳脚。奏书中直至二人实为奸佞,是迫害五位藩王的罪魁祸首。黄子澄齐泰之流一辈子读的是圣贤书,岂能容得燕王这般羞辱自己!
  可这北平周边都打的鸡飞狗跳了,建文帝还在跟方孝孺搞他那套复兴周礼,之前的恢复周礼官制已经无法满足此二人开历史倒车的步伐了,这会方孝孺更是提出要恢复西周的井田制!人家西方都文艺复兴了,你方孝孺居然还要搞几千年以前的土地制度?真不知道是读书读傻了,还是脑洞太大,建文帝对此还是乐此不彼,他二人认定了恢复西周井田制便是抓住了安定国家的根本,尽管朝野上下一片反对声此起彼伏。
  直到谷王朱橞从宣府仓皇而逃回应天,朱允炆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如梦初醒,这会终于肯把他那周礼放在一边,召黄子澄齐泰等人商议对策了。
  可是当年开国的功臣勋戚已被洪武皇帝诛杀殆尽,这年头,能征善战的武将又剩下谁了呢……魏国公虽年轻有为,但他家那大姐,可是燕王妃,中山王府之人绝不能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之流皆为书生,指望他们上战场,那就跟天方夜谭一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翻来覆去挑挑拣拣,最终举荐了长兴侯耿炳文。
  长兴侯耿炳文与洪武皇帝朱元璋同为濠州人,其父在讨伐张士诚的战役中战死,耿炳文承袭父职,领其军,驻守长兴十余年,抵御张士诚进攻,此人最大的长处便是善于防守。洪武年间所封的公侯如今只剩下耿炳文和郭英二人,建文帝选择让耿炳文挂帅,已足以见其志在必得的决心。
  耿炳文率浩浩荡荡的讨燕大军从应天府出发北上,建文帝亲自来到渡口为耿炳文大军践行。建文帝执起老将已经磨的满是茧的手,再三叮嘱他早日平定燕乱,朕与文武百官期盼将军早日得胜而归。
  南军将士气势高昂,使得朱允炆心中深感安慰,他叮嘱完了那一席话,在此握住耿炳文之手,语重心长地道:“将军切勿使朕背上杀叔之名啊!”
  耿炳文当即愣了愣,他望着年轻皇帝复杂的目光,心中是一头雾水……这……皇上到底欲意为何啊!
  ——————————
  宁王府中刚经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大清洗,这会刚刚安定下来。
  按照娜仁呈给巴音的名单,泰宁卫和福余卫在王府中的眼线就被徐妙锦悄悄清理掉了,这后宅之事,原本也不用宁王亲自插手,此刻能少给他添一份麻烦,便是多一份安生。
  宁王心中其实是矛盾的,但表面上却只能装作平静如水,这心情,徐妙锦怕是最能理解的了。一方面是自己的四哥,另一方又是自己的亲侄子,手心手背都是自家人,谁也不愿看到这自相残杀的局面,更何况朱权自幼便深受亲亲之道影响,他此刻心中真是百般为难。
  八月的大宁城,骄阳似火。
  树荫下站着一对青年男女,二人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任时光流逝,逝者如斯。
  男子背后的手中拿着的是一个做工精巧的花丝镶宝石蝴蝶金镶玉簪,掐丝精致细腻,蝶翼舞动欲飞。
  男子轻轻理了理女子随清风轻摆的鬓发,将那金镶玉簪插到女子高高盘起的发髻上。
  女子伸手抚了抚发髻,浅笑嫣然。
  男子执起女子之手,轻轻吻了女子的额头,女子负气,娇羞转头不语。
  时光静逝,只要再多一些时间,你终会爱上我,因为我始终是那样爱你,从未改变。
  一个内官匆匆自正殿而来,匆匆穿过回廊来到花园,终于是寻得了王爷的踪影,此刻他已是焦急万分,心急如焚。
  宁王见他着急冒失的样子,轻轻皱眉道:“何事如此慌张?”
  那内官忙掏出怀中的诏书,呈了上来。
  朱权打开那诏书看了一眼,便拂袖转身,将那诏书递给了徐妙锦。
  “朝廷欲召殿下回京师?”徐妙锦打开那诏书看了看,便轻蹙黛眉地问道。
  “哼,我就知道他们早晚会动到我头上来,如今四哥已反,他们怕是我会相助于四哥,所以提防我。想来真是可笑,自父皇命我镇守北藩,这些年来我为朝廷是何等尽心尽力,如今竟落得朝廷这般不信任,我兵权都交了,他们还想我怎样!我心中怎能不寒!”朱权愤恨冷哼道。
  “这朝廷诏书已下,殿下此刻作何打算?”其实徐妙锦心中知道答案,可还是想听他亲口说出来。
  朱权原地踱了两步,怕是此刻还没下定决心,又见他满腹踌躇,握紧双拳,盯着她双眼道:“我若不从,朝廷又能耐我何?”
  徐妙锦见他心意已决,执起他双手坚定说道:“我与殿下共进退!”
  ——————————
  朝廷终是得到了辽王自海路返京,宁王不从的消息,齐泰气的直跳脚,他急忙与黄子澄商议道:“宁王竟敢抗旨不从,可见其反心已昭然若是,咱们这边忙着对付北平已是应接不暇,如若北平与大宁真的串通一气,那燕王便可截断辽东,获边骑相助,到时可就更难对付了!”
  “哼,宁王妃与燕王妃,乃是一母同胞,皆是出自中山王府,这魏国公一家,怕是不能再用了,咱们得派人盯紧中山王府。”黄子澄不屑啐声道。
  ——————————
  建文元年八月,南军师至河北滹沱河地区。燕王在中秋夜乘南军饮酒作乐之机,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燕军攻城三日不克,还师北平。
  耿炳文真可谓是打防守战的一员老将,只要他不出这真定城,任你燕军怎么折腾,他定能守的住这城池。可是有些时候,坏事就坏在猪队友身上。
  耿炳文这一败,倒是给朝廷中那些反对削藩的人制造了口实,抓住了把柄,此刻便不断有参黄子澄齐泰的奏章,递到建文帝面前。
  建文帝十分恼火,这耿炳文乃是当年跟在洪武皇帝身边的宿将,不想而今竟一败涂地,此刻他求助地看着黄子澄齐泰等人,问道:“卿等以为,如今该如何是好?”
  黄子澄还淡定自若地劝慰皇帝,胜败乃兵家常事,如今国家全盛,兵马精强,国库充裕,区区北平一隅之地,怎能抵挡全国之力!
  建文帝听闻此言,愁眉渐渐舒展开来,齐泰见皇帝神色稍稍有些好转,便进而建议道:“依臣之见,皇上可速调集天下兵马,增兵五十万,围攻北平!”
  五十万!建文帝心中一惊,这五十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况且,这五十万大军,该由谁来代替耿炳文指挥呢?
  黄子澄似看出了建文帝此刻心中所虑,只见他躬身一辑道:“陛下,臣以为,曹国公李景隆,堪以将任!”
作者有话要说:  靖难大背景终于都铺垫完了,今晚开始走感情戏了~~小天使们是不是都等着急了??男女主怎么还不见面啊……心疼男二…

  ☆、第79章 大宁之变(一)

  第七十九章大宁之变(一)
  “什么?李景隆?不行不行……”齐泰听闻黄子澄之言,连忙摇头道。
  曹国公李文忠当年虽然勇猛; 可他那儿子; 就是个纨绔子弟,又没有实战显赫的战功; 这五十万大军的主帅,可得慎重啊!齐泰心中如是想着; 这黄子澄真是一介书生; 未加思索张口就说话,自己有没有想过后果啊!
  建文帝见黄; 齐二人意见相左,便问起了方孝孺:“希直先生以为如何呢?”
  一个迂腐书生的意见; 可能没什么,怕就怕两个迂腐书生; 还固执的意见相同。
  李景隆此人; 最大的优点便是长的还可以,朝会上举止雍容,洪武皇帝在世时也曾夸过李景隆的风度。
  此人向来喜欢读兵书; 又喜对兵事夸夸其谈; 一次朝中某位大臣的寿宴上; 曾与方孝孺谈笑风生。方孝孺对此人印象极为深刻,此人虽是武将; 但博览群书,通晓典故,这样的儒将在军中真是极为少见; 当下便觉得与其相见恨晚。这会皇上问起方孝孺的意见,方孝孺当然是向皇上力荐李景隆。
  建文帝见方孝孺也推荐了李景隆,便当即拍板决定命李景隆为大将军,率五十万大军北伐,齐泰听闻此言,心中真是极其不是滋味,然而他一人之力,却无法影响皇上的决定,他只能仰天长叹道,猪队友啊猪队友!书生误国啊!
  ………………………………………………………
  燕王朱棣自真定城下班师回北平后,便在北平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大赏三军,连日征战本就疲惫不已,这会刚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