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黎元元却觉得宋老师太傻,太不懂得变通,也太过敬业。
  以致于忘记了,她面对的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她的这种严苛,除了被学生们诟病,却换不来任何尊重。
  可她依然我行我素。
  要知道,这些补课都是义务的。
  对差生的督促,也是义务的。
  她牺牲了自己业余时间,只想让每一名同学都能提高数学成绩。可这毕竟是一件出力不落好的事情,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即便补课,还是学不会的“笨学生”。
  这学期开学不过一个月,宋老师就有了外号。
  私下里,客气一点的喊她“土豆老师”,不客气的直接喊她“死人脸”。
  “死人脸”,是因为她的脸很白,白得还非常有光泽,就是那种像牛奶一样的白,看一眼就很难忘记。
  而她的相貌,更是特别。
  平时,留着一个清汤挂面似的短发,梳理得十分整齐,露出一个光洁的额头。眉毛淡淡的,细细的,就像画出来的一样。可老师们是不允许化妆描眉的,也就是说,她这一对秀眉竟然是天生的?
  上课时,总有学生喜欢盯着宋老师的眉毛瞎琢磨。
  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样的秀眉怎么会长在这么厉害的老师的脸上?看看,那双细长的眼睛,总是透着严厉的光,令人望而生畏。
  还有她的笑容,更是令人胆寒。
  “土豆老师,总是皮笑肉不笑的!”
  这本是宋老师讲课时的招牌笑容,却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
  这位宋老师,发现黎元元的演算能力之后,就开始夸起她来。嘴巴里,总喜欢对着全班同学说,她是超群的,是与众不同的。
  黎元元心说,不是自己超群,而是以前就学过。倘若宋老师知道了她的来历,恐怕再也说不出“超群”这种话了吧?
  *
  随着秋意渐浓,在西部内陆地区产卵繁殖的大雁们,开始结队南归。
  恐怕,它们是感受季节变化最明显的一群鸟类吧?
  边疆的秋天,天空碧蓝碧蓝的,太阳还是大大的。成群的大雁,就开始排成“人”字形队伍,往南方飞去,准备取暖过冬。
  等到春回大地,它们再次振翅远行。
  从南到北,飞行数月,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产卵繁殖。
  生活,就是这么重复地进行着。
  黎元元时常仰着小脑袋,观察着过往的雁阵。
  一个硕大的“人”字形,从头顶上飞快地掠过。
  据说,这么飞行,可借助前面的头雁扇动翅膀而减少风的助力,继而节省后面雁群的体力。这种经验代代相传,最后形成了几百只大雁一起结成“人”字形雁阵,往南方飞行的奇观。
  而这种景致,也只有在边疆才能见到吧?
  还有秋日的夜晚,那些从干道上穿行而过的夜行者。
  他们一路高歌,婉转而悲凉,就像在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奇故事。
  田爸爸说,这是去戈壁滩上捡柴禾的毛驴车队伍。
  那些领唱的,是天生的歌唱家,一口气能唱一个晚上。
  对这些夜行者,她是好奇的。
  最初歌声响起来的时候,还特地跑出去围观过。
  月色下,她站在门前的矮凳上,面朝着东边,遥望着。
  只见高高的干道上,一辆一辆的毛驴车前后衔接着,组成了一支毛驴车车队。
  最前面是领头的驴车,有一位维族青年躺在高高的柴禾堆上,一边悠然地驱赶着驴车,一边放开嗓子对着月亮歌唱。
  而后面一串串驴车除了柴禾堆,却无人看守。
  最后压阵的,又是一辆驴车,柴禾堆上照旧躺着一位维族青年,也扯开嗓子唱着,与前面的歌唱家遥相呼应。
  这种夜行者,自从经济开始搞活之后,就出现在了农场的干道上。
  而到了秋季,就越发频繁起来。
  这也是南部边疆的一大特色。
  每到月夜,一听到这种吟唱,就越发感到了深秋的临近。
  黎元元把这些景致,都一一记录了下来。
  等到十月一过,又一个冬季来临了。就在这年的十二月,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出现了。紧接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华大地。
  当国门打开之际,新思潮和新变化扑面而来。
  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终于回来了~~
  ……………
  捉虫~略修~


第103章 探亲假
  *
  只要上面一发布政策; 下面就跑断了腿。
  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当改革开放的号角一吹响,包括边疆在内; 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习文件精神; 摒弃旧观念、旧思维,迎接新挑战的浪潮。
  寒冬腊月,正赶上农闲时节。
  连队里干脆集中了一周时间; 进行讨论学习。
  在会上; 联产责任制、承包到户这种概念被提了出来。最后连队里决定,先拿那些随队多年的家属作为试点。
  也就是话说; 那些没有户口的家属,可以像正式职工那样承包农田; 按照产出向连队上缴一定比例的收益,而任务指标之外的收益就是家属的当年收入。
  决定一下; 就像一台旧机器被抹上了润滑油,立马轰隆隆地开动起来。
  会后; 像黄晓红的妈妈那样的家属,纷纷报了名。
  这个张桂兰,一口气承包了三十亩农田; 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而承包农田最多的是一个叫康明英的四川女人; 她承包了五十亩农田; 在连队里放了一颗卫星。营部甚至把她作为先进典型,上报到了场部。
  大田班也受到了触动。
  高班长带着瓜棉班签下了保证书,勇敢地扛下了连队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种瓜种棉花; 是收益最好的农作物之一。像今年,地里种的西瓜、甜瓜基本上都外运出去了,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往年。而农场里种植的长绒棉,更是抢手。
  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王慧珍也很激动。
  回到家后,和老田一个劲地讨论着。
  而田根宝所在的车间,早就开始从外面接零活了。他们负责生产加工机器零件,算是最早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工种之一。
  晚上,黎元元听到王妈妈和田爸爸的说话声,心知这才是刚刚开始。
  可她不希望王妈妈就这么守着几亩农田过日子。一个是太辛苦了,一个是与城市文明、经济发展越来越脱节,最后只能被禁锢在这片土地上。
  她想,还得再引导一下,进一步打开王妈妈的思路,把眼界从农田转移到手艺上来。
  “老田,三年的探亲假已经到了,要不这一回你带着元元和伟波回去一趟,我在家里看家,照看伟民、伟军他们?”
  “嗯,现在孩子们都大了,坐汽车、坐火车都是全票,一下子都回去路费也吃不消,再说,家里也住不下……”
  黎元元也想回去看看七十年末期的沪上,可一想到来回的路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想,这笔钱不如省下来,好给田爸爸和王妈妈买一块手表戴戴。
  看看,连队里戴手表的职工越来越多了。
  邓萧的爷爷,还特地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寄过来,说是让邓萧戴着好掌握时间,这样也有利于学习。
  而田爸爸和王妈妈,把钱都用在了他们几个身上。
  吃穿用度就花去了大部分工资,剩下的只够买点小件之类的,距离买手表、买彩电这种“大件”还很遥远。虽然,田爸爸下连队拍照能挣点外块,可攒下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被吃到肚子里面去了。
  一想到吃,黎元元就觉得很幸福。
  一直以来,田爸爸和王妈妈总是把吃放在首位。无论怎样,都先考虑到吃,再考虑别的。这么一来,即便身处在这个贫穷的年月里,却依然因为吃得开心而畅快无比。
  就连邓萧都很羡慕她,每星期都能吃得这么好,还开玩笑说:“元元家里就像个开食堂的。”
  因为吃得好,她和三个小哥哥个子都长得很快,身体也很好。这也是田爸爸和王妈妈最自豪的一点。
  这个月,她创作的那片中篇小说——《发明家的迷局》,在《故事会》上开始连载了。
  上星期,邓萧代她领到了五块四毛钱的稿费。她一下子都给了王妈妈,还叮嘱妈妈一定要去买块手表戴戴。
  可王妈妈嘴上答应着,却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她知道王妈妈舍不得花钱。
  可每次钱花在他们几个身上,王妈妈都很舍得。可一花到她自己身上,就舍不得了。
  这种无私和美德,令人感动。
  她想,无论如何都要让王妈妈也开心一下。
  *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下个星期天,就要过小年了。
  这天晚饭后,田根宝叫了孩子们聚在会客室里。
  他一边伸手烤着火,一边说道:“今天,爸爸的探亲假申请下来了,准备赶在寒假里回沪上一趟,爸爸想带着伟波和元元回去看看,伟民和伟军不要有意见哦?”
  “爸爸,我们没有意见,上次我们都回去过了,元元妹妹还一次都没去过呢!还有伟波,上次回去时年纪小,基本上什么都不记得了……”田伟民像个小大人似的说道。
  他心里却想着,看看小伟波连上海话都不会讲,哪里还像个小上海?回去感受一下也好,这样就知道用心了。
  “爸爸,沪上是不是好大好大啊?我想等以后长大了,再回去看看。这一回就把路费节省下来,好给爸爸妈妈买块手表戴戴……”黎元元仰着小脸,甜甜地说道。
  她小嘴巴拉巴拉地说着,听得田爸爸既开心,又感动。
  元元实在是太懂事了。
  而王慧珍也停下了手中的毛线活,笑着说道:“元元,不要担心路费,爸爸妈妈攒的有钱……”
  “爸爸,妈妈,这个钱就用来买东西好了,妈妈不是常说,有钱要用在刀刃上吗?我这个路费就不要花了吧?”黎元元坚持着。
  而小伟波一听,也不想回沪上了。
  爸爸有探亲假,连队里可以报销来回路费和住宿费。可他个子这么高,坐火车坐汽车都是全票,这一来一回得花多少钱啊?
  再说他小时候回去过了,再回去看看虽然很稀罕,可他不想睡阁楼了。每次一爬上去,就不能再坐起来,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脑袋,一点也不方便。
  最后,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
  两个小孩子坚决不回沪上。
  田根宝和王慧珍一想也好,这个钱省下来,可以在沪上给元元买一支小提琴带回来,还可以去场部给小伟波买一台手风琴。
  现在,元元已经能拉出基本的调调了,虽然还是处于“锯木头”阶段,可这个木头已经开始成型了。而小伟波的手风琴也有了进步,他和姚龙港一起练习,也能拉出一两首曲子了。元旦前,在班里的联欢会上还参加过表演呢。
  可惜,孩子们一直受乐器所限,没有条件好好练习。
  现在,趁着这个机会,把乐器问题解决一下。
  田根宝和王慧珍拿定了主意,却未说出口。
  他们打算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王慧珍算了算时间,老田这一去,得等到寒假开学前才能回来。结婚这么多年,俩人还是第一次分开得这么久。
  这个老田也真是的,不赶在暑假回去,偏偏赶在过年?
  这下子可好,今年春节还不把她给忙坏了?
  想着,忍不住拿眼瞪了老田一眼。
  田根宝也意识到了。
  晚上临睡前,他搂着慧珍笑嘻嘻地说道:“慧珍啊,等我节后回来,给你买一块手表戴戴,那个照相攒下的钱,够买一块了……”
  “去,就你嘴甜!你看看你自己,经常出去跑连队,要买也得先紧着你啊……”王慧珍推让道。可老田能先想着自己,心里到底是甜蜜蜜的。
  “要我说,干脆就买两块吧?你一块我一块,正好配成一对!”田根宝笑嘻嘻地说道。
  “行,和你配成一对!”王慧珍乐呵呵地应道。
  最后,田根宝和王慧珍打算把年终的这笔奖金预支出来,这样正好够买两块手表的。虽然这笔钱还没到手,就先用这个月的工资顶上吧?
  美美地算了一笔账之后,俩人相拥着睡去。
  黎元元听到外间的动静。
  心说,田爸爸啊,那笔稿费你们就放心花了吧?
  不要舍不得,以后还能挣得更多哦。
  *
  过了小年,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
  学校里放了假。
  邓萧也从场部骑着自行车回来了。
  一回到家,他先抽空整理了一下信函。
  自从《发明家的迷局》发表之后,编辑部那边就陆陆续续地转来了几十封读者来信,想与作者交流一下读书心得。
  看着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来信,心里还是蛮激动的。
  于是,把信件分类整理了一下,准备带给元元,让她也好好读读。
  收拾好了一切。
  邓萧又打开了一封航空信件,这是夏老师从沪上发来的。
  在信里,夏老师讲了讲自己的近况,他已经开始接活了,打算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一批外文书籍,希望能把海外的优秀作品引入进来。
  另外,还在信封里夹了一张全家福照片。
  照片中的夏老师,一下子胖了不少,脸都圆了。
  邓萧心里一阵感慨,看来还是城市里的生活好啊。
  上了高中后,真是忙了不少。
  可他和夏老师还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了解着彼此的近况。而夏老师虽然在仓库里工作,可并未忘记自己的专业,也终于从困惑中走了出来。
  他想,即便夏老师胖了,可依然是他的夏老师。
  也许不久之后,就能看到夏老师所翻译的文学作品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
  一直在毒榜徘徊,希望能轮个好榜吧,也让作者君开心一下~
  ……………………………
  刚才,一数才发现,因为昨天不够6K字,想拿9月的全勤竟然要写够20W,要多补8K字才够~~
  作者君可以去死一死了~~
  。
  这一个月下来,每天6K,卡文的时候都快哭了~~
  就这么没了全勤,真是心有不甘啊?
  可两天写2W字,作者君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下个月,绝不参加什么全勤了,都快累頽了~~
  o(╯□╰)o


第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