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北边的邻国,继续在背后大肆鼓动,妄图施加压力。
  在二月中旬的某一天,学生们还在寒假中,一场短暂而激烈的反制行动开始了。
  短短的十几天,反制行动就取得了空前胜利,给南部那些挑衅者一个狠狠地打击,就此改变了南部边境格局和被动局面。
  就在这个二月,沪上知青们却在不断地收听着新闻,密切关注着知青返城的消息。节前,那些回沪探亲的,也陆陆续续地返回了连队。
  田根宝赶在二月底之前回来了。
  他带着大包小包,就像个贩卖货物的,从风口站乘坐拖拉机直接返回了连队。一进家门,不禁长舒了口气。
  回一趟家,实在是太累了。
  火车上四天四夜,买不到卧铺,全靠坐着。而车上人很多,走廊里到处都是旅客,连个插脚的地方都没有。
  而下了火车,又坐了三天多的长途汽车才到了风口站。在招待所里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辗转搭上拖拉机,才算回到了连队。
  整个过程,就像在打仗。
  可咬一咬牙,也就坚持下来了。
  田根宝,强打着精神,洗漱了一下,就一头扎在床上,盖着被子睡了过去。
  太累了。
  回一趟家可真不容易啊。
  几个小将围在床边,看着田爸爸,不禁吐了吐舌头。
  田爸爸一向爱干净,可看他现在这副胡子拉碴的样子,与平时有很大不同。
  而王慧珍心知回家一趟的辛苦,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也休息不好,真不知这七八天是怎么熬过来的?
  *
  田根宝在床上睡了整整两天,才算歇过乏来。
  他收拾了一下,又刮了刮胡子。
  这才开始拆包裹,分发东西。
  大包小包中,一大部分是给别人捎带的,光手表就有十多块,搞得就像个小商贩。一小部分是给家人的礼物,每人一件。
  元元是一只小提琴,带着木质琴盒,看着十分精致。伟民和伟军是一对“红双喜”牌的乒乓球拍子,一人一只,正好凑成一对。
  伟波是一架手风琴,是在风口站买的,算是爸爸给他补上的生日礼物。而王慧珍的,是一块“上海牌”手表,与老田手腕上的正好是一对。
  一家人兴高采烈地说着话,分享着幸福和快乐。
  这天下班后,连队里托田根宝捎东西的,也陆陆续续地上门了。
  大家坐在沙发上,打听着沪上的新鲜事,喜滋滋地摸着属于自家的礼物。也有人提到新闻播报,讨论一下南部边陲所发生的反击行动。
  到了晚间,知青们也顶着一身寒气来了。
  他们嘻嘻哈哈地挤满了屋子,一边吃着家乡的糖果,一边讨论着。不过,话题却变了,他们最关心的是知青返城的消息。
  田根宝也侧面证实了,的确有知青靠着“顶替政策”回到了沪上,还有一部分是靠着“落实政策”拿到了返城调令。
  估计春节过后,就要给这些人安排工作了。
  “杨淑芬,你家是不是能靠着落实政策回去啊?”宋阿娣问道。
  “难啊,我们家如果是个大资本家就好了!”杨淑芬不禁叹了口气。她们家只是个小资本家,现在还排不上号呢。
  “哎,你们听说了吗?前几天,其他团场有一群知青聚在场部代销点门口,举行了沪上知青聚会,各个连队的一下子去了好些人,都在讲啊,南方知青和北大荒知青都开始返城了,可来团场支边的知青怎么就一点动静也没有呢?”
  “听说,已经派代表坐火车去京城反映问题了,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田根宝听着知青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时候,他感觉距离返城还很遥远。
  可沪上的变化,却深深地刺激了他。
  在外滩,他看到摆照相摊子的,一个接着一个,来拍照的人很多,生意很好。
  他想,如果能回城,那就去给人拍照好了。
  干一天下来,混口饭吃应该没什么问题。
  *
  三月一号,学校开学了。
  而场部中学的高中部,提前两周就到校了。
  邓萧在返校之前,去了一趟连队,帮元元誊写了几张稿件。对边境的这次行动,俩人既兴奋,又紧张。
  元元说,这场行动速战速决,很快就会结束了。
  邓萧连连点头。
  他大哥邓铭早已返校了,那边没有任何动静,相信只是一场局部行动。只是爸爸妈妈还有点紧张,每天都在收听新闻,密切关注着最新消息。
  这个星期六,邓萧从场部回家过周末。
  第二天上午,田叔叔和王阿姨带着元元他们也来了。田叔叔送来了一罐肉松,又和爸爸说了会儿话,就回去了。
  午饭后,邮递员送来了一封信件。
  这是爷爷发来的,信里除了说了说家常,还提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爸爸和妈妈看完了信,就把他叫进了里间。
  郑重地说道:“小萧,你爷爷来信了,说京城那边已经开始落实政策了,爷爷想让爸爸和妈妈带着你们一起回去,爸爸想听听你的想法,也好让你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邓萧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回到京城,是爸爸妈妈一直以来的心愿。虽然很少在人前提起,可日常话语间多少还是透出了那点意思。尤其是落实政策开始后,那种意愿也越发强烈起来。
  而他呢,下定决心考到京城去读书,又何尝不是带着这种意愿?
  可他总觉得,这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不会来得这么快。可现在,爷爷那边已经开始跑调动了,也许半年之后,就会有结果了。
  “小萧,爸爸也知道离开自小生活的地方,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影响。可是现在上大学,毕业分配时,都是按照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的原则,你从边疆这边考上大学,日后还是要回来的,所以爷爷希望你能从京城那边考,虽然录取分数线要高一些,可日后就能留在京城里了……看看你大哥,以后只能是部队上的人了……”
  邓萧想了想,抬起头来,望着爸爸妈妈,说道:“爸爸,妈妈,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吧,我这边没什么意见……”
  邓萧心里虽然不舍,可还是点了点头。
  他不能只考虑自己,他还要想到邓原和邓虹。他们一家在团场里一呆十多年,爸爸和妈妈已经三十九岁了,对京城的思念也与日俱增。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终究,他们一家还是要回去的。
  既然早晚有这么一遭,那就顺其自然好了。
  只是这个消息,得提前给元元说一声。
  离开这里,最舍不得、最放不下的就是元元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感谢灌溉营养液~~么么哒~
  ………………特别感谢(排名不分先后):
  读者“瑶瑶”;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梨花”;灌溉营养液
  读者“爱哭鬼刀疤脸”;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肥啾”;灌溉营养液
  读者“木木八”;灌溉营养液
  读者“Jin”;灌溉营养液
  读者“喝牛奶的苹果”;灌溉营养液
  读者“□□ile”;灌溉营养液
  读者“银杏树”;灌溉营养液
  读者“”;灌溉营养液——(页面抽了,看不出是哪个小天使?)
  读者“剑修”;灌溉营养液
  读者“果冻草莓”;灌溉营养液
  读者“雪琪”;灌溉营养液
  读者“安ran”;灌溉营养液
  ………O(∩_∩)O哈哈哈~,抱抱 ……………


第106章 烫头发
  *
  这天下午; 邓萧骑车返回团场之前,还是去了一趟连队。
  在田叔叔家,他见到元元; 就把爷爷来信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萧哥哥; 这是好事啊!”黎元元宽慰道。
  她心里很清楚,这只是个开始。
  今后凡是老家有门路的,都会想办法去跑调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会有一大批人选择离开边疆; 返回原籍。
  “嗯,我知道……可是……”邓萧说了半句; 又咽了回去。
  “萧哥哥,你放心好了; 等我以后考上大学了,就去找你……”黎元元笑着说道。其实; 她也不希望萧哥哥这么早就离开,可萧哥哥已经读高一了; 距离高考也没多长时间了。
  “好的,元元,你可得加油啊; 一定要考到京城来!”邓萧心里稍微松快了一点。“嗯; 一起加油!”黎元元握着拳头; 笑着说道。
  送走了萧哥哥,黎元元坐在书桌前,写起了日记。
  不过是一个春节; 前后变化却这么大。
  南部边陲的反制行动在持续进行着。
  收音机里,每天都有最新战况和后方支援情况。
  连队里的知青们,在吃吃喝喝的间歇,密切关注着其他团场的动向。有些消息灵通的,还在不断打探着代表团远赴京城的进展情况。
  他们与管理部门协商之后,是个什么结果?
  一切都还是未知。
  *
  寒假开学后,学校里也有了变化。
  春节期间,教语文的周老师在门诊上生了一个孩子,休了产假。教数学的宋老师就临时接替了班主任一职。
  这下可好,本来就喜欢补课的宋老师,就像闹钟上了发条,别提多有劲了。
  一时间,班里的同学们都是敢怒不敢言。
  不过,补课与否,对黎元元的影响不大。
  像她这种学习成绩特别好的,不在补课之列。
  而田伟民就没这么幸运了。
  他成绩也不错,可在宋老师看来,也得补。唯有这样,才有资格去参加场部的数学竞赛。
  另一个变化,来自学校的才艺班。
  经过去年一整年的扑腾,各种才艺班可以说是风风火火,热闹非凡。
  可今年寒假开学后,兴趣班、才艺班都哑了炮。只有学校的腰鼓队还在大操场上,“咚咚咚”地敲着,准备参加“五一”汇演。
  对这种变化,黎元元一开始不太明白。
  可随后一想,现在从上到下都在提倡“讲效益”。这种才艺班是没什么效益的,一阵热血过后,就没什么动力了。
  况且,开班的大多是知青老师。
  现在人心思动,谁还有那个心思去培养这些兴趣爱好?听说,那个教音乐的李老师就在忙着跑调动,小提琴班也就散伙了。
  不过,黎元元每天依然在坚持练琴。
  田爸爸把小提琴都给买回来了,如果不好好练习,哪里对得起买提琴的钞票?这可是田爸爸和王妈妈省吃俭用才攒下来的。
  看看春节过后,连队里又多了几台彩电。
  搞得更多的职工,都想着攒钱去买彩电了。而她家,距离买彩电还很遥远呢。每次想看电视,都要跑到别人家里去,一点也不方便。
  即便经济条件这么紧张,家里对他们几个的学习依然很支持。
  她又岂能辜负田爸爸和王妈妈的期望?
  想到此,黎元元不禁感慨万千。
  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再过一个月,她就满九周岁了。
  这几天一到晚上,田爸爸就出门了。
  现在知青家里,基本上天天都在聚会。相熟的,不相熟的,都聚在一起交流情报,打探着沪上那边的政策,或者传递着谁谁谁家已经开始跑调动了,谁谁谁家里落实政策了。
  这种微弱的希望,搅得人心不安。
  想走,却没有门路。
  想留下来,又不肯死心。
  整个人都处于一种纠结状态。
  知青们之间,本来就是相互攀比的。
  一开始,大家都是一样的,你有的,我也有,这样心理上就平衡了。可现在,你有的,我却没有,就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安安生生地过日子的节奏,就这样被打乱了。
  当然,也有不掺和这些的。
  那就是王妈妈这样的,可那毕竟是少数。
  黎元元一边感叹着,一边用笔记录了下来。
  这是人心思变的一年。
  过去那种简单而平静的生活恐怕会有所改变。
  *
  到了三月中旬,西南边陲的反制行动取得了空前胜利。
  而去京城交涉的知青代表团,还没有回来。
  纠结了一阵之后,连队里的知青们也就没了想法。
  该吃吃,该喝喝。
  一股时髦风气,蔓延开来。
  连队里第一个烫头发的,就是杨淑芬。
  她家里给她寄来了两瓶冷烫精和一套烫发工具。
  按照说明书,就自己动手操作起来。
  先把柳海用烫发夹子夹着,让姚爸爸给她用毛巾加热后,还真烫得弯弯曲曲的,看着就像个电影明星。
  这一下,连队里的女知青们都眼红了。
  苏梅华第一个跑过去,把自己的头发贡献出来,让杨淑芬放开胆子去做实验。结果,忙了一天之后,还真烫出了一头大波浪来。
  搞得女知青们,都跑来参观。
  “哎呦,这个发型真好看啊!就像那个演电影的XXX一样哦!”女知青们一边围观着,一边赞叹着。
  还一个一个排着队,也准备烫头发。
  苏梅华自从烫了头发之后,就忙乎开了。
  每天晚上睡觉前,要用专门的塑料发卷一个一个卷在头发上。第二天早晨,再拆开来。白天出门,还不敢戴帽子,生怕把头发卷给压趴下了。搞得她家的陈副连长直撇嘴,可又不敢说什么。
  自从知青返城政策出来后,他在家里的地位突降。
  虽然苏梅华并未说什么,可他总觉得有点心虚。
  本来,爱人是有条件回沪的,可就因为找了他这么个本地人,就被拴在了这里。他知道爱人心理不平衡,可又不知该如何安慰她?
  看看现在,苏梅华也不追求进步了,也不爱学习了,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吃喝玩乐上,就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
  连队里开大会时,她顶着一头卷发,专门晃了一圈。
  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散会后,徐指导员把他叫过去,要他回家说说,提醒爱人注意一点影响。
  可他哪里敢开这个口?
  苏梅华不过是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才忍着没和他闹离婚,他哄着她还来不及呢,哪里敢去捅这个马蜂窝?
  *
  杨淑芬和苏梅华一开了头,其他女知青们都一个接一个烫起了头发。
  大本营就在杨淑芬家里。
  一到晚上,屋子里挤得满满的。
  女知青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