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书香门第-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这几日都在家做什么了?也真呆得住!下雨那两天不得出门,我都闷死了,若不是有这个小冤家在,可真是呆不住,雨一停我就去我叔叔家里住了一天。”安四奶奶说话噼里啪啦,全不给人插嘴的空儿。



明姜把自己这几天都做了什么跟安四奶奶说了说,最后笑道:“其实我也有些呆不住了,闻着外面传来的花香,心里痒痒的难受,正想和姐姐约了出去走走。”



安四奶奶一拍手:“正是呢!我来就是要和你说,我婶婶她们打算后日去北姑庵里上香,她们那里杏花、梨花都开了,咱们去上一回香给男人们求个平安,再去赏赏花儿,吃个素斋再回来正好。”



北姑庵在蓬莱县城北面的刘家村里,去年明姜曾经和安四奶奶她们去过,是个清净的地方,又有胡家的人一同去,明姜自然应的爽快:“这可真是,我刚一犯瞌睡您就送来了枕头,胡太太和两位奶奶都去么?”



安四奶奶点头:“反正没一个男人在家,正好都一同出去散散心,可惜我还有贤哥儿这个累赘,只怕不能和你们玩的尽兴。”



明姜失笑:“这会儿嫌弃人家是累赘了?不想要了就留下,我们养了。”



安四奶奶哈哈笑出声来:“那可好,留下就留下!你别说,人家老辈人都说啊,这小孩子能带来一个,你还没消息?不如我今儿把贤哥儿留下来跟你睡一晚,准保你很快就怀上了!”



132己身



当晚安四奶奶还真的就没有走;留宿在明姜家里了,明姜让人找了新的没盖过的被褥出来;和安四奶奶睡在一个床上;贤哥儿则让乳母带着在东次间的炕上歇了;安四奶奶是个从不会没话说的人;跟明姜叽叽喳喳的说了好半晌才困倦了睡去。



第二日安四奶奶又在明姜这里耽搁了半天;吃完了午饭睡过午觉才带着孩子回家;走之前嘱咐她别忘了明日去安家集合;然后一同去北姑庵。明姜让人准备了香烛,自己去看了看菜地里的菜苗,然后回去书房又看了半下午的书,到下晌屋子里暗了;蛛儿就不让她再看;拉着她出去荡秋千。



这一日她早早就睡了,等到隔天早上都没用人叫,自己就醒了,起来收拾好了吃过饭,带着蛛儿和小虹坐上车先去了安家,到的时候安四奶奶正手忙脚乱的哄孩子。“唉,这个小冤家,脾气也不知怎么这么大,我抢了他手里攥着的花,他就不乐意了,这都哭了好半天了,怎么哄也哄不好!”安四奶奶都想哭了。



“你再把花还给他呀。”明姜走过去逗了逗还在哭的贤哥儿,发现那孩子完全不理会,只哇哇的哭。



安四奶奶摇头:“不顶用。”又对乳母说,“要不这样吧,你给哥儿把衣服穿好了戴上帽子,抱着他上院子里走一走,哭的我脑仁都疼了。”等乳母把贤哥儿抱走了,她又请明姜等等,自己进去换了一身衣裳,出来的时候丫鬟来禀告说贤哥儿已经不哭了。



安四奶奶松了口气:“不哭就好,咱们快走,让乳母在家看着他吧!”拉着明姜就往外走,到外面看见贤哥儿的时候只挥了挥手,贤哥儿眼睛盯着树上红艳艳的花,也不理会她,她就拉着明姜出了门,又吩咐丫鬟去嘱咐乳母好好带着哥儿,自己会早些回来。



明姜看着份外好笑:“瞧姐姐这样子,倒真的像在躲冤家。”



安四奶奶点头:“可不就是冤家么!等你养了孩子就知道了,没一会儿是消停的,有了个他凭空多了许多事情,虽有乳母丫鬟,可到底也不能放心,总还是要自己看顾着才安心了。像你们如今这样最好了,小夫妻两个人想做什么做什么,不用被孩子绊住了脚。”



“姐姐又说这话,当初生了贤哥儿时喜得都不知如何是好了,现在又来说这个。”明姜才不会把这话当真呢,心知安四奶奶只是随口抱怨罢了。



安四奶奶嘻嘻一笑:“我是先给你提个醒,免得你事到临头手忙脚乱。说来咱们女子镇日养于后宅,顶天的两件事也就是相夫教子,相夫我是没那个本事了,如今看来教子竟也勉强,有时自己静心细想,都觉自己无用得很,竟白长了这么大年纪。”



明姜听了这话一时心有所感,竟就此怔住,好半天也没答话,安四奶奶看她脸上呆呆的,就拉了拉她的手:“想什么呢?”



“在想姐姐的话。”明姜回过神来,笑着答道,“觉得姐姐刚才的话甚为有理。”



安四奶奶“嗐”了一声:“我不过随口胡说,你还真放在心上!人这一辈子啊,长短不知,过一天乐一天就完了,无须想太多,我那都是闲来无事的矫情,你就别想了,啊哟,到了婶婶家了。”



明姜顺着安四奶奶掀起的车帘一角向外看,果然到了胡家门外,车子行进胡家院里,她们两人刚下了车,胡太太携着两个儿媳妇也已经出来了,几个人寒暄了一下,各自登车,出门向北往北姑庵行去。



今日的天气算不得顶好,有薄薄的雾笼罩着小城,不过因为天已经暖了,路上行人倒不少,走到蓬莱县郊的时候还能看到田里劳作的农人。安四奶奶靠在明姜旁边,跟她一起往外看,嘴里问道:“妹妹可在乡下住过?”



明姜想了想,问:“新城可算乡下?”



安四奶奶咯咯咯的笑了:“妹妹又拿我开心,新城是县城,如何还能算乡下?不过妹妹生长在平江,新城和平江一比确实算得乡下了。”



“那就没有了。”明姜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平江也是个小城,比济南府小得多,只是人烟稠密,往来客商也多,显得繁华一些。”



安四奶奶有些向往:“也不知我这辈子有没有那个命去江南走一遭,总听人说江南多好多好,可惜不曾亲眼见过。”明姜就给她讲了讲自己小时候在平江的生活,着重讲了吃的和玩的,把安四奶奶听得神往无比,到北姑庵要下车的时候还有些意犹未尽。



几个女人下了车进了庵堂,先去菩萨跟前上香祝祷,然后由庵里的姑子陪着在庵里走了走,看了会儿花,胡太太要听姑子讲经,两个儿媳妇要陪着,于是只剩明姜和安四奶奶继续在庵堂里漫步。



“我总想不通,为何我娘和婶婶她们都那么爱听姑子讲那些因果循环的事,我娘更甚一些,在家无事就自己抄经书,所以我和我几个姐姐都觉得我们不是她亲生的。还是后来才听我乳母说,我娘年轻时的脾气和我们姐妹是一般无二,和爹爹一言不合动起手来的时候也有,直到她最后一次有孕,因为和爹爹吵闹掉了那个孩子,从此就改了性子,再也没和爹爹吵闹过,除了照顾我们姐妹兄弟,就只一心吃斋念佛。”



明姜还是第一次听安四奶奶提起这事,她不知道该怎么样反应合适,一时没有答话,安四奶奶似乎也没要她答话,她只坐在石凳上仰头看着头顶的梨花:“我出嫁前一晚也是和娘一起睡的,她塞给我一本心经,让我每当怒火高涨时就打开来看看,还让我莫生闲气,说人生来就是来受苦的,女人更甚,只把苦难当修行吧。”



说到这里安四奶奶忽然转过了头,看着明姜问:“妹妹,你说咱们真的就是生来就要受苦受难的么?入轮回就是来受罚的?”



明姜看着安四奶奶的眼睛,绽开了一缕笑容:“如果当真是受罚,这罚也太轻了些,人生一世固然苦难相随,可总也有不少欢欣之事,其实早上姐姐说得极好,这一世长短不知,只过好当下的日子就是。”



安四奶奶也笑了:“正是这话,所以我就把那心经锁了起来,每到怒火高涨的时候也不用心经,只要我想起我娘的面容,就能慢慢平息下来了。所以我也不耐烦去听她们讲那些好人有好报的故事,不外是哄着你布施给她们罢了。”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就有姑子来请她们去吃午膳,北姑庵常招待富贵人家的女眷,所以斋菜倒还算精致,几个人吃了饭,在静室里歇了一会儿,又一起出来上车回家。回去的时候安四奶奶还是和明姜坐了一辆车,拉着她嘀咕:“果然如我所料,我婶婶又布施了银子给她们。”



明姜一笑:“求个心安也好。”



“有这银子不如自己出去做场善事。”安四奶奶还是不以为然,“养着她们算什么善事了?”



明姜拉了拉她的手:“这刚出了庵堂,你就议论人家出家人,这可不好,仔细给菩萨听到。”



安四奶奶吐了吐舌头,又捂了嘴:“不说就不说。”她虽不喜欢姑子,对菩萨还是敬畏的。安四奶奶是个爽朗性子,想到什么说什么,说完了也就过去了,不放在心上,明姜却不同,当下虽然也劝了安四奶奶,等回到家以后却忍不住回想,渐渐越想越深,整个人都想的有些痴了。



她想起当年常顾在学堂里引发的那场讨论:为何读书,读完书能做什么事。那时自己答的是读书很有趣,可完了呢?祖父和父亲用心的教导她这么多年,到最终读书只是个消遣?杨先生身体不好,这么多年只收了自己一个弟子,并没有因为她是女子就敷衍,几乎是倾囊相授,可自己学好了又如何?现在画画儿不也就是个消遣?



也许这就是世间女子的宿命?无论曾经学过什么,会什么,末了都是关在一个院子里,每日等着夫君回家,好一些的能相夫教子,若是不被夫君尊重的,也只能勉强教教子了吧?就像安四奶奶的自嘲一样,白长了许多年纪。



那么祖母和母亲都是怎么过了这些年的呢?她们也曾像自己今日这样困惑过么?可也曾有过一丝不甘心?祖父曾经给她看过祖母年轻时写的诗,辞藻绮丽,诗风清新,明姜自忖是无论如何比不上的,可是她从没听祖母提过她会写诗。



母亲写得一手端正颜体,虽不脱女子字体的清秀,却也柔中带刚,堂堂正正,可以说字如其人。可那又怎样呢?不管母亲练了多少个春秋才能有那一笔好字,终究只能用在记账上面罢了。



祖母生养了五个儿女,一片心思都在祖父和父亲他们身上,恐怕是后来再没有心思去想诗文。至于母亲,这些年来更是颇为辛苦,要帮着父亲打理家塾和书院,还要照管自己兄妹,估计也没有心思练字了。难道女子这一生真的就只能是为了丈夫和儿女而活吗?



作者有话要说:前阵子基友练手做封面,就做了这个,贴出来大家看看如何



133无解



想不通;晚饭也吃的食不知味;她没什么精神;丫鬟们自然不敢出声;明姜倚在窗边发了一会儿呆;让蝉儿侍候着她沐浴安歇;躺到了床上却没有睡意;只是睁着眼睛继续发呆。



原来自己还是没有想明白的,当初未嫁时只想着能像在家里那样无忧无虑的过日子就好;可却没想过当有一天自己长大了,也会觉得这样的日子乏味;尤其是当男人有自己的事业要出去努力拼搏的时候;剩下自己一个人关在四四方方的院子里;更会觉得是在虚度光阴,空负流年。



可是又如何呢?这世道也没有女子出去抛头露面的道理,别说自己并没什么大志,就算有大志又如何?难道自己还能出去像男子一样闯?在这个男子为天的世道里,哪有女子可以施展的地方?即便是史书里那些奇女子,如吕雉、武后之流也都是借了男子的力,才能大权在握,且死后免不了要被后人诟病。



唉,睡吧,不要想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了,人人都是这样过日子的,难道我便不能?明姜心里暗叹,强迫自己闭上眼,培养睡意。



接下来的几天明姜都懒懒的,虽然觉得多想无益,可越不让自己去想,越会不由自主的去想,若是自己生为男儿,此时会在哪里,做些什么。是不是也会像两位兄长那样,有自己的抱负并一直为之努力奋进?



她变得不爱呆在屋子里,常常到院子里坐在秋千上看着头顶的天,有时晴,有时雾,有时有厚厚的云,明姜只是这样一直看着,常常一坐就是大半天。



蝉儿有些担忧,劝她:“奶奶在家里觉得闷,不如去安四奶奶那里坐坐?”



明姜摇头,也不答话,蝉儿又劝:“不然我们陪着奶奶玩会儿牌?”依旧是摇头不答话,蝉儿真的有些急了,去跟金桔商量,看怎么能劝劝奶奶才好。



还没等她们想出个好法子逗明姜,却有信使上门送来了从平江来的信。蝉儿一喜,大舅爷来信必定会说些有趣的事,奶奶看完自然就能开怀起来了,她把厚厚的一叠信亲自送到了奶奶手里,不料奶奶打开来看了两页,竟渐渐红了眼眶,接着就涌出了眼泪。



蝉儿吓了一大跳:“奶奶,怎么了?可是家里有什么事?”递了帕子给明姜擦泪。



明姜接过来胡乱擦了擦眼睛,又继续往下看信,一边看一边问:“随信来的东西呢?”蝉儿回头,小蛾赶忙递了个包袱过来,蝉儿把包袱放到明姜跟前,明姜打开包袱一看,见里面果然都是信上提及的一些手稿和画轴,然后又捡起信来再看。



几个丫鬟见了她的模样都吓的够呛,以为平江真的出了什么事,一个一个都屏气凝声,只偷偷打量明姜。明姜越看信泪掉得越快,最后把信一折竟掩面哭泣了起来。蝉儿赶忙过来哄,又让人去请金桔,自己还要跟明姜问端详,问了好半天,金桔都来了明姜也未答话。



“奶奶这是怎么了?信中说什么了?”金桔走上前,让蝉儿几个先出去,自己扶着明姜轻声问道。



明姜转头扑进她怀里:“金桔姐姐,杨先生过世了。”说着痛哭起来。



金桔也是一惊:“怎么这么突然?杨先生跟咱们老太爷年纪差不多,说来也算高寿了,姑娘节哀。”揽着明姜劝了好一会儿,明姜才渐渐平复下来。



她擦了擦眼泪,又拿起严谦的信看了一遍,严谦信中说杨先生这两年身体就不好,去年冬天的时候一直缠绵病榻,他上门去探望的时候,杨先生曾拉着他殷殷嘱咐许久,说若是自己熬不过这一次,就让家里人把自己的手稿和画作都整理好了给明姜,他这一生只收了明姜一个学生,些许笔墨算是留个念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