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了不起的张志强-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焦作火车焦,市区里。地理位置,相当于焦作市中心的位置。坐火车,由焦作到郑州,需要两个小时。从距离上看,和到新乡的距离一样。从焦作坐火车到新乡,也需要两个小时。张志强自打在焦作上学后,每年的冬天,都会走火车回家。在张志强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年冬天,他在火车站遇到以为做错火车的人。那是以为三十多岁的人,中年人,从山西太原坐车要去南阳,做错了车。由焦作到南阳的火车,班次是K184列。K184列车,有焦作途径月山,一路直达南阳。那是一位上了岁数的人,在上车前后,没有进行火车站次的核实,最终在焦作和新乡之间多走了个来回。张志强通过和中年人的聊天,知道这样的一个事实:中年人在焦作和新乡之间,多走了一个来回,多走了四个小时。从焦作到新乡的火车票,是十二块钱。

  两个朋友,下了公交车,来到了三维广场。三维广场附近,有一些商铺,因为傍着大商场,生意也很好。这种现象,就像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一样:一个名牌导演身边,总会有一些不知名的人陪伴着。那些不知名的人,在大导演的身边,也收获了不少财富。

  李帅跟在张志强的身后,两个人一前一后,向商场走去。

  “你吃过,麦当劳没?”张志强回个头,对李帅说道。

  李帅:“没有。”

  春季的阳光,温暖。在三维商场的外边,人来人往。一楼商场的门前,有一大块空地。临近马路边,是两排停车的地方。自行车、电动车,是此处的主力军。档次稍高一点的汽车,在东边停靠着。在两个停车位之间,有一个人工的景点。景点,设计的很漂亮,设计的很有艺术感。圆形的底,里面有一个假山,假山上游三只丹顶鹤。丹顶鹤,是不锈钢制成的。看山去,不仅美丽,而且不会因为雨水的侵淋生锈。假山上,布置有喷泉。丹顶鹤身上,也布置的有喷泉。除此之外,整个假山上,还设计的有灯光。到了晚上的时候,丹顶鹤会在灯光的映衬下,自动的喷水。从远处看,整个景观,美丽极了。

  张志强:没有。那怎么,要不,咱们今天去消费消费?“

  从没进过外餐馆的张志强,心底还不能肯定自己的说的话。这个自小就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金钱的认知,是灵魂深处的感知。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经历,让他知道物质对于人的重要性,让他知道节约意味着什么,但他自小就生存的环境,让他潜移默化地在恪守着:省吃俭用,不是必须去做的事情,而是一种本能,一种本能去做的事情。

  李帅:”好说,好说。这都不是事,这都不是事。走,肯德基。”

  张志强:呵呵,我也没吃过。今天,去消费消费,尝尝快餐,是种什么样的东西。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肯德基。今天,去尝尝,呵呵……”

  人性之中,有很多难以名状的欲望感。在小的时候,你可能会因为把邻家伙伴打哭,而心生自豪感。长得上学的时候,或许会因为一道别人都解答不了的几何题,让自己给快速的解答,心生幸福感。那种自豪感,那种幸福感,究跟到底还是欲望感在作祟。

  两个年轻人,在阳光下,一前一后,进了三维商场一楼的肯德基店。

  ……

  晚上的时候,两人拎了两大兜子小吃,回到了张志强的宿舍。


第十八章:春季学校 上


  第十八章:春季学校上

  缝山针游玩

  阳光初升,焦作的缝山针公园,沐浴着晨光的光芒。

  从地理角度上去看,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山体。不足千米的山体,看上去,有人工刻凿的印迹。满野的绿色植被,点点星星地生长岩石的狭缝中。人工建设的柏油路面,可以行驶一辆中型轿车——但是,却被人工设置的绿色路障给间隔阻挡,只能选择步行。

  缝山针公园,是一个不收费的公园。因为距离市区远,所以不适合晨练和散步。偶尔在周末的时候,自己驾车,或三五友人坐公交车,可以到这里一游。人工砌成的石阶,划过陡峭的岩石,直逼山体的顶端。在山体的最上方,有人工休憩的平台。平台上边,约莫三米见方的空地,被铝合金护栏包围,设置成四方的景点。景点里的具体内容:一个大型的铝合金物件,看上去像是一个鱼钩。

  张志强在大学第一年,后半年的时候,曾和一个宿舍的伙伴们,去缝山针公园玩过。缝山针公园后边,有一个庙。当时张志强和同学们,只是出于爬山的目的。对于山上的庙,他并不感兴趣。或者说,一起游玩的同学们并不感兴趣。

  人多的事情,对于每一个决定,都要接受大家的意见。要达成一个意见,在达成意见的情况下,一起去共同执行决定。

  在焦大的学生食堂里,张志强正在卖包子。

  跟在张志强身后不远的张帅,茫然地向四周环顾。在张帅眼前,是三五成群的学生,一起打饭,一起吃早餐。对于眼前的景象,他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熟悉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他过了十多年。此时此景,感到亲切,放佛自己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陌生的是,眼前的学生,年龄都和自己相仿。在这群年龄和自己岁数相仿的身上,看不到忧愁和不悦。他们的身上,带着年轻人的朝气。她们的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活力。此时此景,心中不觉顿时感概: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少年,此时正充满斗志、充满青春活力、张扬激情,而自己的状态那?

  买了两块钱的包子,张志强把它们拎在了手里。

  没有进入大学时,张志强听说有天津狗不理包子。在张志强的理解中,所谓的狗不理包子,就是好吃。你想,上学时有一句谚语: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天津的包子,连狗都不理了,定时很有名气,很好吃的包子。上了大学后,张志强才知道,其实所谓的天津狗不理,也就是个头小的包子。整个校园内外,所有的包子,都可以称之为狗不理。个头大小,相差无几,三口一个的包子,在校园内外太常见了。因为常见,所以张志强在上大学后,对于包子一词,并不觉得新奇:和自己在家,吃的馒头一样,并没有太多不一样。

  “走,一起再去买点饼。前面的饼铺,做的很好吃。买点饼,在喝带你豆浆。其它的……还可以吧?没意见的话,早餐,就这样了。”张志强,在前边一边走,一边说道。

  张帅“没意见,没意见。你看着安排,就行了。早上饭,简单点,就行了。”跟在张志强身后的张帅,客气地说道。

  两个朋友,曾在一起读高中。有两年的时间,没有见面了。不一样的环境,让彼此产生了不一样的生活习性。张志强在没毕业的时候,有一段打工的经历。打工的经历,让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有了一定的认知和深刻了解。

  张志强带着张帅,在餐厅的南边座椅上坐下。张志强把刚买到的包子,放在桌面上,然后起身继续卖饭。张帅坐在椅子上,对于张志强起身买饭,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和不安。张志强买了两元的手抓饼,两个鸡蛋,两杯一块五的豆浆。因为买的东西,都是用塑料袋子装着的。手里拎着吃食的张志强,在一个餐桌旁停了下来,顺手在筷笼里拿了两双筷子。大学里的筷笼,和自己家中的相差无几。因为学校里人多,所以筷笼的模样,比家里的筷笼,要大了一些。

  早上的餐厅,并不热闹。吃饭的人,零零散散的。像是打仗时,鬼子溃逃一样,稀里哗啦的,没有一点士气和场面。

  今天是周日,没有人多少人上课。那些勤劳的学生,早就上课去了。一些懒惰的学生,此时还在学生宿舍里睡觉。张志强宿舍里,此时还有三个人,没有起床。对面宿舍里,李阳在宿舍,黄超在睡觉,何明在睡觉,这都是一定的。时间对于对面宿舍里的这三位大神来说,是没有约束感的。勤劳的人,不会因为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改变自己的计划。懒惰的人,同样也不会因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去提前或延迟上床睡觉时间。而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公平而又客观的时间,对于每一人来说,都是一样仁慈和残忍的。

  在餐厅吃过早餐后,张志强没有回宿舍。张志强带着张帅,一起去了师专对面的公交站牌,两人一起去坐公交。

  对于焦作的公交车,张帅的感觉是:这里的公交车,可以排到优级水平。所分的等级,以优级,为最好。因为在河南的省会生活,所以张帅对于郑州的公交车,是既充满了爱,又兼带恨。爱的是,郑州的公交车系统,很发达。公交车,有一般的公交车,也有快速通道上的公交车。两种公交车,还分为:有空调的车,没有空调的车。夏天,坐上没有空调的车,再遇上人多的情况下,会让你深深体会到:生不如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浑身是汗水,侵淫着自己的肌肤。人挨着人的热度,伴着汽车的点拨。昨天张帅跟着张志强,一起在公交车上坐了个来回,对于焦作的公交车,表示出了很高的评价。

  公交车站牌旁,两个青年,安静地等待着汽车的到来。眼前的马路上,小轿车、面包车、出租车、公交车,快速的驶过,留在眼前的景象,是绿化带中,不变的四季青。


第十八章:春季学校 中


  第十八章:春季学校中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在焦作市区,有自己的老校区。

  作为河南省里,一所重点院校,河南理工大学,一直秉承着自己的理念办学育人。河南理工大学由省部共建,其前身是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是中国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河南理工大学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

  在焦作市区,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园内,有棵松柏树旁,站着一位年轻的学生。

  和所有的学生一样,这是一位身着朴素衣服的学生。他的名字,叫做李旭。身高一米七三的他,现在上大学三年级。在理工大学读本科的他,还要一年才能从土木建筑院系毕业。老家是河南南阳的他,和李帅家是亲戚。李帅和他,是老表。李帅问他的母亲看叫姑妈。上午的阳光,温暖而又温馨。

  李旭,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特殊的家庭经历,让这个曾经活泼可爱的小伙子,变得少言寡语。在他还未读完高中的时候,他的父亲李光耀和母亲李桂花离婚。原本富有的家庭,经不起突然的变故。曾经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经过人为和客观因素的变革,让年少不经事的李旭,变得性格内向,嫌带孤僻和少言。在大学里,曾有女孩子追求他。但他,只是客气的对待女方。两年的交往过程,是好还是坏,让李旭来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在于,李旭的注意力不这里,李旭关注的是学习和挣钱。

  一个年轻人,成熟的道路有很多。在平凡的生活中,常有两种外界的客观因素,让其成熟起来:一是家道中落,一是大病一场。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许多家道中落的名人事件。在中国的大地上,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大病一场,又焕发生机的人成熟起来。历史和现实,在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曾经你或许幼稚,曾经你或许家有财富万贯,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它们可能一夜之间全部消失。请记住,是一切消失。消失的不仅仅是财富,也有可能是你。清朝时期的大文豪,曹雪芹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有众多的红学研究者,表示: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写到的景象,就是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从家道鼎盛,到家道中落。落差巨大的现实,让曹雪芹成熟了起来:完成历史文化巨著《红楼梦》。现实生活中,那些大病一场,从手术台上活下来的人:会戒掉烟酒,善待自己的身体。但凡遇到熬夜伤身的事情,他们或是不干,或是尽量减少这种情况发生。

  在松柏树旁,李旭站了一会儿。柏树旁,一根细小的树枝,不知是什么时候被折断的,看上去还泛着绿意。阳光穿过树枝,打落在地上。地面上,穿过树空的阳光,显现着枝叶斑驳的影子。

  “嗨,李旭。在这,干什么哩?”一阵熟悉的声音,在不远处响起。

  听到有人在叫自己,李旭回过了头。不远处,一个宿舍的张海,手里拿了两本书。同宿舍的张海,正看着李旭。阳光下的张海,看上去,比李旭充满阳光多了。

  “你的两个朋友,都走了吗?”张海一边想李旭身边走,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

  李旭:“是啊。出去了会,一会儿都过来了。你那,这是在干啥哩?”在李旭的眼中,张海可不是那种好学习的学生。这会张海手中拿着两本书,究竟是在学习,还是在干什么……李旭说不上来,也说不明白。

  张海:“哦,书呀!这两本嘛,你猜猜……不过,我估计你也猜不到。刚出去转悠了一番,在宿舍里憋得时间长了,想下去活动活动下。下来后,在一个书摊上,买了两本书。挺好看的,一本是传记,一本是文学小说。闲着的时候,你也瞧瞧?”

  阳光,照在两个年轻人的脸上。一样的年纪,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状态,却是不一样的。李旭给人的感觉,是那种谨慎性的。张海看上去,年轻,充满活力。从穿着上看,张海穿的是,一身休闲装。上身,是休闲的夹克。下身,是牛仔裤,搭配了一双361度的运动鞋。张海穿着,是多数年轻人的选择:看上去,青春,充满阳光。颜色浅淡的服饰,彰显着年轻小伙子身上,那种使不完劲儿,永不言败的精神。张海和李旭是朋友,是一个宿舍中的朋友。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因为喜欢同一样东西,在某一样事情上,两个人表现出了共同的关注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