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了不起的张志强-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家里的人,都知道李阳今天回来。可能是李花,要出去玩。小孩子和大人相比,是没有耐心的。三岁的小姑娘,要出去玩,大人不跟上有时还不放心。李光复和李花,出去有半个小时。一时半会,估计是不会回家。院子里,张梅一个人坐着。

  李阳家的年货,都置买的差不多了。站在院子里,李阳发现几条鱼最为醒目。中国人的文化中,讲究个年年有余。年年有余,具体到实际上来说,就是年年有鱼。在过年的时候,没有鱼,不叫过年。腊月二十九的时候,是张贴对联的时候。中国的特殊文化,往往能够体现在细微的地方。那些细微的地方,往往是你不经意的地方。两幅火红的对联中,字里行间,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年年有余、金玉满堂、鱼……”这些字眼。

  “妈,咋,花儿又出去了?”李阳站在母亲的跟前,说道。

  “是呀,跟你爸一块出去的。你爸就说不出去,跟花儿说你就快回来了。可是小家伙,不听,这不非要出去玩。”母亲,坐在椅子上说道。

  “哦!”李阳嗯了一声。

  “估计,也就快回来了。现在是年前的三两天,村子里回来的人多。花儿一个人出去,你爸不放心,怕路边车多。”张梅,看着儿子。

  李阳没有说话,把包里给花儿买的东西往桌子上放。

  一个家庭,有了一个小孩,其他的成员都在关怀着她。李花,是李家的小闺女。李阳很喜欢自己的小妹。在回来之前,他在深圳就给小花儿买了个玩具。玩具不是很贵,五六十块。一个是体积小,另外是携带方便——毛毛熊。小型的毛毛熊。大的毛绒玩具,一个要一百多块钱。钱多钱少是一个原因,跟重要的一百多块钱的毛绒玩具,携带不方便。

  在李阳没有回家前,有人给他说了一门亲事。这门亲事,李光复看中了。是邻村的一个姑娘,也是大专毕业。早李阳一年毕业,现在有工作,在新乡市区上班。家庭条件吧,也可以。有一个哥哥,已经结婚了。双亲都还健在,因为是邻村,所以李光复对其家庭还是多多少少有一点了解的。李阳没有回来前,媒人就来给李光复说。他推说自己的儿子现在不在家,没有敢张口。说是,要等到儿子回家了让他们见个面再说。李光复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没有告诉儿子。至于说提亲这件事,张梅是知道。


第六章:农历春节前 上


  第六章:农历春节前上

  前后院串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就连亲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李阳回到家后,张梅没有告诉他有人给他说媒。作为母亲,张梅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这点,是毫无质疑的。张梅为什么不告诉李阳,有人给他说媒。一定有她自己的原因的。

  李光复带着女儿,在自家后边玩。李光复家后边,是李双海家。前后院的关系,挺好。

  年少的李花,是家中的活宝。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李家的李花,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平日里,她会把家中弄的充满欢声笑语。上了年纪的人们,因为知识和阅历上的丰富,在家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家里边的大小事务,在那些上了年纪的人眼中,都是一些可以买过去的坎。李家的李花,今年才三岁。如果不是上幼儿园的话,那肯定是一个淘气包。在农村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三岁看大,五岁看老。”意思很简单,年少的孩子们,养成的一些习性,是可以影响到一辈子的。

  自打腊月十八起,幼儿园就开始放假。放假的时间,不算早。和村里边小学生放假的时间,是同步的。年幼的李花,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李光复所在的村子了,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是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送到幼儿园的。送到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上学前班时,表现出了学习上的优势。个别的人家,孩子没有上幼儿园,直接去上的学前班。刚送去不到一个星期,自己就回过头去上幼儿园的大班了。没有一定根基的孩子,不接受正规的幼儿培训教育,直接去读学前班是不行的。中国的教育,是义务教育九年制。在小学的六年,到初中三年共九年的时间里,是可以享受免学费的待遇。此项国策,在李阳上学的时候没有实施。李花上幼儿园的学费,一个学期1800。一年分为秋季和春季,一共是两个学期。上幼儿园的时间里,每年学费是3600。和小学的收费相比,幼儿园的收费是蛮高的。

  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苦不能苦孩子。中国人,从古至今一直相信这个理。无论是富贵也好,无论是贫贱也罢,每一个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都是慷慨大方不计回报的。

  李光复知道,下午儿子要回家。带着女儿出来玩了一会,他就示意性的提醒女儿早点回家。

  “花儿,咱们回家看看?看看你哥,回来了没有……”李光复,坐在椅子上说道。

  李双海家,院子不小。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健身器材。村子的路口处,也有一个。在村子的村口,那个人们常去休闲的地方。在去年的时候,大队里搞了些健身器材在哪里放着。闲着的时候,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孩去玩。李双海,在门口和李光复喝茶。李花一个人,在院子里玩。

  “你回去看看,我在这玩。我哥回来了,你来告诉我。没回来,就算了。我在这玩着挺美里。”年幼的孩子们,在说话间可以看到她的智商和情商高低。李花在健身器材旁,手里拿着板凳在玩。年幼的她,一个人在哪里玩里很带劲。

  “呵呵呵……”年长的父亲,看着一起喝茶的兄弟笑了起来。

  “你不回家,一会你妈就把你哥带回来的东西给吃完了!”李双海说道。

  年少的孩子,天真无邪。李花,童言无忌。

  在小孩子的世界中,生活是单纯和简单的。那些复杂的事情,费脑筋的感情,是大人们的事情。李花今年三岁,在她的生活中,记忆是件容易忘却的事。在家里,爸爸对她好。李光复疼爱自己的闺女,不假。在李花的眼中,母亲是严厉的。如果事情做错了,母亲的脸色是不好看的。有时候,不想去上学,那母亲是要打她的。张梅在李花的眼中,很严厉。

  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彼此互补,才能凑成完整的家庭。在一个家庭中,有做红脸关公型的人在,也有做白脸曹操型的人存在。作为长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出于最好的出发点去想的。经过岁月的磨砺,上了年纪的人们,变得沉稳和内敛。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往往比晚辈的人们要想的周全和长远。

  在后院,喝了会茶。李光复没有忘记和李双海,聊聊儿子李阳的事。

  和所有的父亲一样,李光复是想让孩子早点结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形的对比往往比有形的对比更严重。人们不会因为自己没钱,忘却了自己的孩子快结婚了——结婚需要盖房子,结婚需要礼金。如果东家的孩子结婚了,那住在西园里的人家定会想:我家的孩子,什么时候结婚?李光复家的孩子,在上大学。在村里和李光复孩子一样大小的娃娃们,不说没有结婚的有多少人。就说还在上学的,现在也没有几个。

  攀比心,有时候是件好事。因为有了攀比,人们有了向上的动力,有了无形的压力。压力,是产生动力的原动力。那些彻底放弃梦想的人,是没有攀比心的。放弃了梦想的人,只能是原地踏步。

  冬日的阳光,在下午四点左右,已渐渐失去阳刚之气。

  李光复跟在女儿的身后,出了李双海家的门口。李花在前面走着,不时的停下脚步,等下父亲。李光复在想事,想着孩子的事,现在李阳回来了,是不是要让他跟人家姑娘见个面?想事的人,走路是慢悠悠的。李花在前面走,一蹦一跳的。年幼的孩子,不会想太多的事。在她们的生活词典里,每一个单词都是一个解释。生活的对于错,在李花的眼中很简单。它们呢,不会像解方程一样,出项多个解题方法。现在李光复,走在小路上。在他的思想中,此刻正在解一个多项选择题。每一个选择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了东面的路,那么孩子有可能明年年底就要结婚,后年年底的话就会生个小孩。如果现在选择了西边的太阳,那可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结果。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想想上学的的孩子,是在一条无涯的海里,什么时候能出头呢?自己家的李阳,今年会不会去相亲。相亲了,能不能成功。成功了,明年会不会订婚。订婚了,要多少礼金。要了礼金,什么时候结婚?一系列的问题,在李光复的脑海中游荡来又游荡去。

  冬日的下午,天黑的早。在冬天,华中平原是白天短夜晚长。到了晚上的时候,天气冷的出奇。白天呢,也有一段时间很冷。早上七点左右的时候,是华北平原一天中最冷的时候。


第六章:农历春节前 中


  第六章:农历春节前中

  李阳相亲

  日落日出,有是一天。简单的生活,在日出日落间成为一个轮回。每一个简单的轮回,人们都在追求着什么。每一个日出日落间,人们又都在失去着什么。

  相亲,是件大事。

  李阳,在腊月二十六的时候去相亲了。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他都去了。腊月里,相亲的人很多。因为过年的愿意,一些在外打工的孩子,都回到了家里。

  人们有一个共性,重视的事情,在解决的时候态度很认真。在李阳相亲的前一天,李光复让他买身衣服。李阳不去,李阳说自己的衣服都可以了。李阳由深圳回到焦作,和张志强一块逛商场的时候,买了一身过年穿的衣服。

  缘分,是上天注定的。一段姻缘的成败,不是看金钱、物质多少,而是看一些美好的东西。例如善良、美好,纯情。

  腊月二十六的早晨,天气有些寒冷。华北地区的天气,冬日里一直是寒冷的。清晨打开房门,院子的水井旁,冻结着一层薄薄的冰。

  张梅是第一个起床的,她要做饭。女儿今年三岁,和父母在一起睡。李花年纪还小,冬日里和父母睡在一起,可以给大人暖个脚。年幼的孩子们,是充满活力的。幼小的身体上,有着无限的热量。李花现在还年幼,有时候还会尿床。人们常常说,“晚上最好不要做米汤,做了米汤,最好让小孩少吃点。”小孩子尿床,大人们常戏称——下四川。四川,是盛产大米的地方。在李光复家,李花是个勤快的小姑娘。母亲起床后,要不了一个小时,她总是会屁颠屁颠的起床。起床后的李花,喜欢在厨房里来回的走动。冬天,院子的外边冷。大人小孩,没有事情的话,都不会在外边多待的。李阳没有回到家里的时候,李光复是家中起床最晚的一个。现在李阳由学校回来,改写了家里的记录。河南新乡,不比深圳的天气。冷冷的天气下,人们都是慵懒的。

  早上饭做好了,李阳还没有起床。院子里,李光复已经打扫了一番。宁静的乡村小院,生活着平凡的人家。从烟囱飘起的断续黑烟,宛如一道独特的风景画。李阳还没有起床,李光复已经喊了两遍。没有动静,他也就没再喊了。

  厨房里,暖和和的。上身穿着红袄的李花,在灶门前的椅子上坐着。饭做好了,不用早烧柴火。李花坐着母亲烧锅的椅子,手里拿着一个麦秸秆。年幼的她,把折弯了的麦秸秆送进灶门内。灶熡内,还有尚未燃尽的柴火。当黄色的麦秸秆进了灶熡后,只见一道红光应在李花的笑脸上。

  “别玩了,花儿。你去叫叫你哥,让他起床。都到该吃饭的时候了,还在睡着里。今天相亲,他跟不知道一样。”身为父亲的李光复,在女儿的身边坐着。

  年幼的女儿,瞪着眼睛看着父亲。哥哥李阳,在家赖床。父亲刚刚已喊了两遍,没有动静。

  “那,他要是不起来呢?”李花眨着眼睛,说道。年幼的孩子,眼中充满了纯真。

  父亲对于女儿的这个问题,给予了这样的回答:他要是不起来。你这样,你偷偷地把被子给旋开,旋开后要跑快点,省的他捉住你!

  “有问题没有,花儿?”父亲看着女儿,说道。

  “木问题,嘿嘿。”小孩子的眼中,所有的事情都是简单的。母亲张梅站在灶台的后面,看着眼前的一对父女。女儿李花和丈夫的话语,在她的耳旁响起,像一首悦耳的晨歌。

  李花接到父亲的指示后,迈着小步伐离开厨房。她昂头挺胸,充满信心。

  院子里,依旧飘着冷冷的空气。一股无名的小风,吹动了房檐瓦上的落叶。枯黄了的槐树叶,飘离了瓦檐,晃晃悠悠地离开房檐。

  房间里,李阳还在睡觉。在父亲李光复喊他吃饭的时候,他就醒了。从醒了开始,就一直没有睡着。很大的原因是,今天要相亲。

  “哥,起床吃饭了。哥,起床吃饭了。哥,起床吃饭了。”未见其人,先问其声。李花迈着娇小的步子,从堂屋向西房走去。李花喊李阳起床的声音不是很大,但很执着。似乎李阳不起床,李花有誓不罢休之意。

  快走到床前,躺在被窝里的李阳说话了。“别再叫魂了,行不?”

  “咦!你醒了呀,哥……我还以为,你还在睡大觉里。爸、说,都太阳晒着屁股了你还不起床。让我来喊你,喊你起床里。”李花看着躺在床上的李阳,稚声稚气地说道。

  “知道了,丫头。饭好了,是吧?”伸了个懒腰,李阳打着哈欠说道。

  “你咋知道,真聪明。嗯,饭好了。刚好,聪明。嘿嘿……”李花看着哥哥,笑着说道。在她的眼中,哥哥又猜中了一件事。是件不简单的事,至少在李花的眼中是这样的。

  冬日的清晨,是安静的。家家户户,都在平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在村子的小巷中,偶尔会有两声狗叫声响起。

  吃罢饭后,李阳出发了。相亲,是件大事。

  凡事大事,都要慎重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