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首富巨星-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知道自己要有变化,可是大脑就像被上了枷锁一样,让他的所有行为都寸步难行。

    看在家门口实在卖不出去煎饼,张启阳苦哈哈的推着车,准备多走两站地,离家远点去卖煎饼。

    但才走到地安门内大街,他就被这边的居委会治安协管员给拦下来了,人家不许他在这边干非法的买卖。

    这个时代,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推个小车上街就能做买卖,这里也有城管的。

    要想合法的卖小吃,就得有店面,还得申请执照,全套弄下来,没个万八千的根本没戏!

    凭张启阳家的财力,把全部家当卖了,估计都凑不出五百块钱来。

    他根本干不起来正经的买卖。

    只能在自家片区的居委会大妈们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的卖卖煎饼糊糊口。

    可是在家门口卖煎饼,人家都知道他的底细,他根本卖不出什么销量。

    这不,活活儿的在冷风中冻了一早上,从七点一直冻到了九点半,他才卖出了11个单蛋的煎饼。

    扣除成本,这一早上张启阳只赚到了可怜的3块钱。

    这个时代,摊煎饼远不如后世那么赚钱。

    张启阳虽然脑子不如以前好使,但算最简单的账,他还是算的清楚的。

    这个时代的鸡蛋相比后世并不便宜,在最便宜的农贸市场进鸡蛋,一个单价也要合到两毛二。

    其他的像是黄豆、绿豆、面粉、薄脆、葱花、芝麻、甜辣酱、油全都要钱,算下来一个煎饼的成本最少也要到六毛,加之张启阳是新手,摊的还不是很熟练,算上报废率,他摊一个煎饼的成本要七毛多。

    这个时代的煎饼卖多少钱呢?

    只有一块,夹两个蛋的是一块五,夹三个蛋是两块。

    夹的蛋越多,张启阳赚的就越多,但可惜,这早找他摊煎饼的没有多加蛋的,全要的单蛋。

    他这天兴冲冲的来,可是带了100套煎饼的配料来的,结果早上就卖出去11个,还摊废了一个他自己吃了,这样的劳动回报率,低到了不能再低,还不如原主的老爹大军去收破烂来钱快呢。

    看起来,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但张启阳的大脑处在一片混沌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窍,所以他只要认定一件事了,轻易就不愿意转弯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转弯,于是只能忍住所有的伤和累,把煎饼卖到底。

    中午天终于暖和点了,张启阳推车到钟鼓楼脚下继续卖煎饼。

    钟鼓楼在北京不算是特别有名的景点,但是周边的景点多,像是什么什刹海、烟袋斜街、南锣鼓巷、恭王府什么的,这都是来京旅游感受胡同文化的重要站点,有不少老外都爱来逛,但买煎饼的老外却很少。

    卖了一中午,张启阳只卖出去六个煎饼,他自己吃了俩填肚子,嘴实在馋,想喝杯热奶,他又买了杯热牛奶,结果早上和中午挣的钱,全都吃进他自己肚子了,一分钱都没余下来。

    下午本着笨刀多磨的态度,他回家钻研了一下午怎么把煎饼摊的更好吃更省料,晚上再推车在钟鼓楼文化广场边上卖煎饼时,他终于有了一点小进步。

    靠着老街坊们的接济,他这晚卖出去了21个煎饼,狂赚六块二!这真让他有些喜不自胜呢!

    晚上卖出去的煎饼中,有两个卖给了一对来中国自由行的年轻美国情侣。

    可惜张启阳目前的摊煎饼技艺还不是很精湛,摊出来的煎饼咸淡不一,品控做的太差,所以并没有给这两个老美留下特别美好的地摊美食回忆。

    在这个年代,老外都知道北京烤鸭好吃,但很少有老外知道,中国的煎饼果子其实也是道道地地的美味。

    张启阳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为中国煎饼代言。却因为把煎饼卖给了外国人,赚到了外国人的钱,这倒是坚定了张启阳继续卖煎饼的决心。

    原主家住的那个小平房,就在钟鼓楼脚下。

    这一片有不少四合院和文物保护单位,但原主家住的可不是那种成规模的四合院,甚至连大杂院都算不上,而是最穷的人住的那种棚户房,根本就没有院子。

    一排排的小平房就像格子屋,一间挨一间的,面积都超小。前后房的间距也非常的近。门口的胡同说是胡同,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胡同,而是狭窄的小路,两人走对面,都得侧着身子才能擦肩而过。

    去过北京钟鼓楼的人应该都有注意过,在钟楼和鼓楼之间的广场东侧,有一大片这样的棚户房,08年之前这些房子的狭窄胡同直通钟鼓楼文化广场,特让外国人“开眼”。

    后来为了维护首都的形象,这些破棚户房外被用水泥墙给圈起来了,但里面实质性的脏乱差环境还是没改。

    又因为太靠近钟鼓楼了,总有叫兽喊着要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这地方成了谁也拆不得的钉子地。

    别的地方总说有钉子户的,是指拆迁不愿意走的住户,但钟鼓楼广场旁边的棚户区,老百姓盼了几十年想赶紧拆走去住楼,但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到传说中的腾退。

    很不幸,张启阳穿越来的这个原主家,就在这个最苦逼的棚户区里,他就算想等房子升值以后卖了都卖不上价钱去。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享的福太多了,这一世,老天爷没给他一点不劳而获的活路。

    别说享福了,在大脑开窍之前,他能养活自己不被饿死就是个小奇迹了。

    其实他脑筋但凡活络一点,利用好家周围这么多旅游景点的优势,他干点什么也能丰衣足食过上小康日子了。

    但可惜,他现在脑子里没有任何突破性的想法,认准了摊煎饼以后,他就不转弯了,说什么也得把本钱给赚回来,把管王大妈借的500块钱还上,要回房契来,他心里才踏实。

    就这么笨但坚定的在寒风里被冻了一个礼拜,张启阳的煎饼摊终于有了点小成绩,在2月1号这天,他全天创纪录的卖出去了60个煎饼,净赚18块钱!这是他出摊以来的单日最高销售纪录!

    加上前几天赚到的32块钱,他终于赚到了来到新世界后的第一个五十元!

    虽然这笔钱很少,还没让他彻底回本呢,但能用笨拙的双手挣到50块钱,还不用天天的蹭嗟来之食,张启阳真心有点小满足。

    要按照这个趋势赚下去,在春节之前,他应该就能把邻居王大妈的五百块钱还上了。

    等把房契拿回来,他就可以踏踏实实的过个好年了。

    事实上,管王大妈借了五百块钱后,张启阳并没有把这些钱全花了。

    来这个世界挨了两个礼拜的冻,张启阳身上的所有臭毛病都被饿没了,他可不是上一世的首富少爷了,花钱大手大脚的。

    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他现在花每一分钱都特别的谨慎,一毛钱能掰成八瓣花,绝不掰成七瓣花。

    他管王大妈借的五百块钱,只动了两百五,全都投在了煎饼生意里,他甚至都没敢给自己买一双暖和的鞋。生怕这些钱花了就赚不回来了。

    现在干了一个多礼拜的煎饼生意,张启阳心里终于有点了谱,不用再那么缩手缩脚的了。

    这天晚上收了摊以后,张启阳准备去吃顿羊肉串,好好的犒劳一下自己,不再天天的吃煎饼果子了。

    这几天吃摊废的煎饼,他都快把自己吃成煎饼了。

    好久都没见过肉腥了,今天他要给自己开次荤!

    这个年代的羊肉串很便宜,一块钱三串,虽然肉串不大,但基本上都是真羊肉,不会让你吃到死猫肉或死耗子肉。

    啤酒才一块二一瓶,烤大号的馒头片才三毛钱。

    带上五六块钱,就能在路边摊爽爽的撸上一顿烤串了。

    要去店里吃,十块钱能吃上顿卤煮,捎带羊肉串。

    可惜现在囊中羞涩,张启阳还不敢去店里开荤,他只能去路边摊吃羊肉串。

    离他家不远的鼓楼小区门口有两个串摊,张启阳之前卖煎饼时路过过,那次闻到羊肉串味他就流哈喇子了,但没舍得买。

    今天他决定花五块钱,好好的去吃一顿!

    晚上八点半,六级的西北方刮起来了。

    室外温度直逼零下5度。

    张启阳穿上一件破军大衣,冻的哆哆嗦嗦的朝鼓楼小区门口溜达。

    路上一边走他一边就想,这么冷的天,那俩串摊不会不出来摆摊了吧?

    果然让他猜中了。

    平时两家竞争着摆摊的串摊,今天只出来了一家。

    因为天冷,根本就没什么客人吃串。

    今天出摊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东北大姐,冻的脸上都是皴,坐在板凳上将四肢蜷在了一起,正在守着炭炉烤火。

    见张启阳直奔着她串摊走过来了,这东北大姐以为张启阳来收破烂的,十分不悦,劈头盖脸的就甩了张启阳一句:“你是哑巴家那儿子吧?我这儿没破烂收,你躲边去!别影响我做生意!”

 2003章

    张启阳被东北大姐呛的一懵,心下暗火丛生!

    从兜里掏出一张五块的毛票,挥舞在空中,激动到口条不太顺畅的嚷东北大姐:“我……我是来吃羊肉串的!我有钱!”

    “哟,看不出来啊,你小子都有钱开荤了,咯咯。”

    东北大姐话不好听,脸上的表情却不那么嫌弃张启阳了,在寒风中露出一丝笑意,脸上的皴变得更难看了。

    “来三块钱的肉串,两个烤馒头片,再来……再来一瓶啤酒,快……快点!”张启阳生气的把钱摔给了东北大姐。

    “小伙儿,你急什么,这就给你烤!呵呵。”今晚终于开张了,东北大姐挺高兴。

    “找我钱啊!”见东北大姐把五块钱掖兜里了,不理他了,张启阳急的差点没蹦高。

    “找什么钱啊?”东北大姐和张启阳装洋蒜。

    张启阳急赤白脸的和东北大姐掰扯:“两个馒头片六毛,一瓶啤酒一块二,再加上三块钱的肉串,这是四块八,你得找我两毛钱啊!”

    “我给你多烤个肉串行不?五块钱,你吃个整儿。”

    张启阳想想,倒是不亏,便噘嘴道:“行吧,你快点烤啊!烤完给我装塑料袋里,我拿回家去吃。”

    外面太冷了,冻的蛋都凉了,东北大姐的嘴脸又让张启阳比较生气,他决定不再外面挨冻了,还是回家守着火炉子吃比较爽。

    东北大姐一边烤串一边碎嘴的问张启阳收破烂是不是特赚钱什么的,给张启阳搞的烦躁不已,根本懒得搭理他。

    原主是个特别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人,以至于他的大脑都像停滞了一样,和人交流起来特别有障碍。

    张启阳穿越过来,自己的脑子正处在一片混沌中,再受到原主不爱交流的意志影响,搞的他现在和别人交流也很有障碍,甚至一着急说话会变结巴,特别无奈,看着就像个窝囊的受气包似的。

    但张启阳内心里始终燃烧着一把熊熊的巨火,毕竟是走过逆天封神之路的天选之子,来到这个位面虽然步步受困,但张启阳心里总有一份信念,那就是有朝一日,他会扫清所有的障碍,恢复自己超凡脱俗的才华!再次成就一番伟业!

    信念虽然坚定,现实却无比残酷。

    一个连话都说不利落的人,脑筋又不是很活络,他怎么成就一番伟业呢?至少此刻的张启阳还没搞明白这件事。

    “你别老和我说收破烂的事了,我……我家早就转行不收破烂了!”张启阳被东北大姐不停的唠叨,唠的烦死了。

    “不收破烂了?那干嘛啊?卖煎饼?”东北大姐怪样的笑了。

    “对!就是卖煎饼!”觉得东北大姐有点瞧不起自己,张启阳很不忿,傲道:“我现在一天能卖60多个煎饼呢!”

    “60多个煎饼?能赚多少钱啊?”东北大姐好奇的刺探商情。

    张启阳脑筋轴,像个孩子似的照实回答:“我一个煎饼能赚三毛!顶你一个羊肉串的钱了!”

    “哈哈哈,才赚三毛钱,真够怂的!”在寒风中,东北大姐的嘴都要笑裂了。

    “比你赚的多吧!你一个串才卖三毛多,肯定没我摊煎饼赚的多!”如今的张启阳,智商着实感人,居然和东北大姐较起了这个劲。

    东北大姐心想张启阳真是个傻孩子,便在张启阳炫耀起来:“我卖一个羊肉串是没你一个煎饼赚得多,但我卖一把羊肉串就比你一个煎饼赚的多多了。找你买煎饼的,最多也就买俩仨的吧?找姐买羊肉串的,最少也是10串起!你知道我一个串赚多少钱不?”

    “多少?”

    东北大姐竖起一根食指,吹牛般告诉张启阳:“至少一毛五!你自己算算我一把串能赚多少吧,傻孩子。”

    张启阳心下一算,着实吃了一惊!

    卖羊肉串比摊煎饼来钱快多了啊!

    他买这点串,东北大姐至少赚1块5!这都赶上他卖五个煎饼的了!

    他买这串还是少的,买的多的人,有时候几十串几十串的买,这盈利照着50%就去了,这也太暴利了吧!

    张启阳豁然心动了。

    回到家,守着烧蜂窝煤的火炉子,张启阳一边撸串喝酒一边合计着涉水烤羊肉串的大业。

    相比摊煎饼,烤羊肉串的技艺似乎更简单一点,但投入需要更大,羊肉可比鸡蛋面粉贵多了。

    他手里怎么着也得有一两千的可用资金,才能练起羊肉串的摊来。

    他现在不能贪多不烂。

    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先把自己的煎饼事业做大,等着积累起足够的资本再涉水羊肉界。

    那东北大姐不是瞧不起他么,那他就让丫瞧瞧,谁才是羊肉串界的真命小天子!

    下定决心后,张启阳继续勤勤恳恳的卖起了煎饼。

    都说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张启阳的脑子虽然轴,但反复的干一件事,他的进展会特别快,毕竟是有过超神的经历,把某件事干熟了以后,就像脑子里的某根弦搭上了脉,他会越干越精,进展的速度要比一般人快的多的多。

    摊了几百个煎饼后,张启阳的技法已经有了不可思议的长足进步,虽然他的脑筋不够活络,没有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