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全职业明星系统-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吵吵什么呢,再吵吵都出去。”严宽进来就看到这一幕。

  已经准备跟赵国涛一拍两散,现在严宽对他侄子也不准备迁就了。说是在对几个人吼,其实严宽眼睛一直都看着行走天下。

  几个人悻悻的坐下不在说话。赵国涛看到严宽进来了,“严监制,现在就开始吧。”他是一会也不想待在这了,只想着尽快讲完走人。

  “刚才,咱们已经讲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还有空城计,下面呢咱们就说说东吴的一个重要将领,周瑜,这个人呢,心胸狭隘,无容人之量……”赵国涛不等郝仁坐下就已经开始,显然是已经把他排除在外了。

  严宽见状准备上前叫停,郝仁拦住了,“我去吧。虱子多了不怕痒,反正已经得罪他了就不怕再多一次。”

  “赵教授,停一下。”

  “干什么,没见我这讲课呢,添什么乱啊你。”赵国涛黑着脸道。

  郝仁也不客气道,“今天不用你们讲了,请你们下去吧。”说着郝仁手指向台下一个角落。

  “你说什么?”赵国涛一愣,“让我们下去?你什么意思?”

  “不明白是吧。”郝仁笑了笑,“我意思是说,请你们哪凉快哪待着去。”喏,角落空调下面凉快。

  行走天下跳了出来,“你怎么说话呢,你说话客气点。”

  “客气?我说话再不客气也比那些在后台要挟节目组的人强。”郝仁张嘴就把坑甩了出去。

  “你跟你叔叔打的什么注意真以为没人知道?”

  观众席上一听这话嗡的一下炸锅了。

  “还有这内幕,这次没白来啊,这俩家伙还是叔侄俩?打什么注意呢?”

  “还能干嘛?一开始讲节目我就看出点苗头了。”一个中年年男子说道。

  “你们没发现主持人郝仁在录制中接话什么的这俩教授爱理不理的?当时我还纳闷呢,你说哪有嘉宾不配合主持人的。”

  “现在想想肯定是那个什么赵教授想踢了郝仁然后让他侄子上台。”

  这中年男子一番猜测还真和真想八九不离十了。

  “我去……你这一说我还真有点想起来了。大哥你真厉害啊,这都能看出来。”

  中年男子谦虚道,“一般一般啦,不过是走的路多了见识的也多点而已。”

  赵国涛听着观众席的议论,脸色涨红,“你别血口喷人,你说话是要负责任的。”

  郝仁冷笑道,“呵呵,我是不是血口喷人你自己心里清楚,不过现在还是先请你下去吧,你要愿意留在这听的话,贵宾席还有位子,不愿意就走人。”

  赵国涛扭头看向严宽,“严监制也是这意思?”

  “钱你二位已经拿了,合同我们单方面终止也没什么。”严宽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意思谁都听得出来。

  “好,好,我就在这听听,看你这毛头小子是怎么把三国讲出花来的。”赵国涛恨恨的转身下去坐到了贵宾席上。

  陈教授一看这情况,自己独木难支也跟着灰溜溜下去了。

  赵国涛恨恨的看着郝仁,连带着严宽也恨上了,恨郝仁当众把自己小心思捅出来,更恨严宽连阻止都没阻止一下。现场让自己丢这么面子。

  赵国涛看着舞台上忙碌的几个人,恨恨的想着,等着吧,等到你小子出了丑我看你怎么收场,严宽我看你到时候怎么办,你和那小子不给我当众道歉就别想让我再上去。

  观众心里也有点打鼓,郝仁行不行啊?

  “你说他行不行啊,这么年轻三国他研究过吗?”

  “我哪知道,虽说他那本明朝小说写的不错,看着挺风趣的,但是这三国和明朝不一样啊。”

  “应该可以吧,毕竟都是历史,你们没看网上说他签字时说的那些短语啥的,文才这么好的话历史应该也不差吧,不然节目组也不敢请他来当主持人啊。”

  观众在哪议论纷纷,虽然知道他文采不错,但是这写书和现场可不一样,谁知道他能不能把三国讲的和明朝那么出色?”


第三十五章 郝仁品三国

  现场布置完毕,郝仁去掉了沙发,茶几一些不需要的物品,叫人搬来了一个讲桌。摄影和工作人员也都就位了。

  郝仁围着讲桌看了看,光秃秃的,“有没有大点的白纸和毛笔?

  “有啊,咱们文艺频道这些是基本配备。”严宽奇怪的看着郝仁在哪转悠,“不过你要这些干嘛?”

  “写几个字,咱们这节目的新名字,既然要换,名字当然也要换了,而且要换个有气势点的。”郝仁说着往赵国涛那瞟了一眼。

  赵国涛心里骂道,换,我看你能换出什么花来。

  严宽叫人拿来了纸和毛笔,郝仁拿着纸比划了一下讲桌前面的面积大小,裁开之后放到桌子上。

  “这是干嘛呢?怎么又写上了?”观众席上有人小声嘀咕。

  “不知道,好像要换个节目名字。”

  “呦,这换的够彻底的啊。”说着几个观众也忍不住朝赵国涛那看了一眼。

  说话间,郝仁已经写好了,拿着胶水涂好贴到讲桌前面。

  【百家讲坛】四个大字。

  “呦呵,好字啊。”

  “是啊,没想到郝老师字写的这么好。我现在有点期待他讲的节目了。”钱哥看着字说道。

  “呃,这字写的好和节目好有什么关系吗?”旁边的小王一脸雾水。

  “嘿嘿,没关系,不过字写得好说明平时书看的多,字练得也多,说不定人家肚子里真有货呢。”

  赵国涛心里暗骂了一句,“字写的好难道节目就讲的好?一会搞砸了看你们哭不哭。”

  严宽也一脸震惊的看着郝仁,“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毛笔字写成这样都能称大师了吧,你这要跑到书法协会他们还不得抢着把你拉过去?”

  “嘿嘿,一般一般而已,以前没事干随便练练。”郝仁谦虚道。

  难道让我告诉你们我刚刚才会的?就刚才郝仁提笔运气的时候,郝仁从系统里搜索了10几颗书法经验丹。不然的话哪能写出这么好的字。

  这种颜体是前世中唐时期的颜真卿所创,结体宽博,气势宏伟,骨力遒劲气概凛然,可以说是体现了当时大唐帝国的繁盛的风度。这时候拿来用最合适不过了。

  贴好,郝仁站在台上,对着话筒,“让大家久等了,今天节目组事情有点多,也很出乎意料,所幸都过去了,现在咱们这个节目改了名字,大家也都看到了,咱们第一个讲的就是三国,百家讲坛,不是我一人之言而是大家的,我今天站在这里只是把我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大家来品鉴。”

  观众席上稀里哗啦的传来微弱的掌声,很多人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不相信郝仁能讲好历史,毕竟在人们潜意识里,历史也只有那些中老年教授才能理解通透。

  郝仁冲严宽点了点头,严宽拿起麦喊道,”各组注意,3,2,1。开始。

  郝仁也没在意掌声的稀疏,好似没听到似得张口一段开场白就把场上的观众镇住了。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大家好,欢迎收看【百家讲坛】,我是郝仁。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段(品三国)说说三国的那些事和人。这一期的标题我称为【大江东去】。

  赵国涛和陈教授对视一眼,这小子行啊,口气这么大,看你下面能不能圆回去。

  郝仁继续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的这个诗句真实的反应出这个时期百姓的苦难和悲哀。时势造英雄,也因此就从这个时期走出了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他们或许是为了私心,称王称霸。也许是为了百姓,天下太平。但不能否认的是他们都为了统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本来心不在焉的观众听了这话也打起了精神,“这段话说的还不错啊,有点意思。”

  赵国涛看着台上冷笑一句,“呵,照本宣科谁不会?就这还有脸说我讲的无趣?”

  看着赵国涛在下面一脸藐视的嘴脸郝仁心里想到道下面看你还笑不笑的出来,“说起三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而说起诸葛亮就想起周瑜。不同与诸葛亮的机制多谋,算无遗策。周瑜就是个反面教材,小肚鸡肠,气量极差,能记起来的和周瑜靠边的就是‘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然后就是他吐血而亡的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但是,这只是三国小说和戏剧里面的桥段,我要告诉大家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周瑜也不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

  “不是吧,周瑜不是这样的人?”

  “难道小说里都是胡诌的?”

  观众席上议论纷纷,都以怀疑的目光看着郝仁。

  赵国涛差了点笑出声来,“你刚开始就推翻三国演义,在这信口胡说。你吸引眼球也不是这样的吧。”

  郝仁面色自若继续道,“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24岁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24岁什么概念?现在的年轻人24岁要么刚参加工作,要么还在读大学硕士什么的,可周瑜呢?都成将军了,这就是官场得意啊,而当事江东百姓怎么称呼他呢,周郎,这个郎字,表示的是帅哥,也就是大家现在说某某张的帅,自古美女配英雄,更何况这英雄还是个帅哥呢,所以周瑜和孙策娶了江东最著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

  “大家想想,这是什么?这是官场情场场场得意啊,这样的人会嫉妒别人?咱们嫉妒他还差不多,更别说能把自己气死这么荒谬的了。”

  “美女。”

  “帅哥。”

  观众都笑出声了,“怎么古代还有这称呼,咱们不是穿越了吧。太搞笑了。”

  郝仁摇摇头继续道,“周瑜的器量很大可不是我信口胡说,大家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陈寿写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这是说他气量大,识大体,品质好。刘备说他‘器量颇大’。他的老同学蒋干说他‘雅量高致’。另外我说一句,蒋干这个人确实去过周营,但是他没盗什么书。他也是被冤枉的。”


第三十六章 观众懵比了

  观众看郝仁一本正经的引据也都将信将疑的。赵国涛俩人心里骂郝仁胡说八道,信口胡诌。

  郝仁继续道,“有人肯定说我是胡说,说从小到大听说的看的书和电视剧都不是这样的啊,怎么差别这么大?其实大家都走进一个误区,事实上历史一直都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我们称为历史形象,这一种都是历史学家主张的样子。第二种呢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样子,我们称为艺术形象,三国演义就是文人以自己心中的形象撰写出来的。第三种是老百姓主张出来的,民间信仰中历史人物的形象,这是民间形象。”

  “打个比方吧,拍了电视剧,大家一看,不对,这周瑜不像啊,这诸葛亮也不像,甚至还说孙悟空也不像的。为什么?”。

  郝仁喝了口水眼睛看着赵国涛,“但是谁见过周瑜?见过诸葛亮?你见过吗?你都没见过为什么说不像?

  观众听得哄然大笑,这家伙太坏了,你讲节目就讲呗,你盯着他问干嘛。

  赵国涛心里破口大骂,尼玛的,你盯着我干嘛。他还不能发火,这时候摄影机也对着他拍,赵国涛只能努力挤了一个笑容,比哭都难看。

  “这就是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人物形象,看到的和自己心目中的不一样就会反驳。这就是民间形象。不管民间形象还是文学作品都不能代替历史,他们真正做的事也不可能是小说里写的那样。”

  郝仁停了一下继续道,“而民间形象和文学作品里最离谱的大概就是诸葛亮了。说起诸葛亮,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空城计’,‘草船借箭’。而‘空城计’表现出了诸葛亮极高的军事天赋,胆大心细利用人类怀疑天性躲过一劫。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是怎么想起’空城计‘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郭冲’这个人绝对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

  “我去,铁杆粉丝都出来了。”

  “听着就想笑。”

  郝仁正了下脸严肃道,“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觉得以当时诸葛亮的事迹并不能衬托出他的‘伟光正’,觉得诸葛亮的军事天赋大家叙说的比较少,所以他就写了一篇文章,【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与世者】,这里面第三件事就是‘空城计’。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用了,这并不是他原创的。但当时为什么没人对这个说法产生怀疑呢因为皇帝喜欢。”

  “皇帝喜欢?什么意思?”

  “喜欢诸葛亮?我去……这太扯了吧。”

  郝仁做了一个示意大家安静的动作,“为什么说皇喜欢诸葛亮,因为诸葛亮那首‘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死。大家想想,当皇帝的哪有不喜欢这样的臣子的?为了给你治理国家,为了你的位子,我命都不要了。这样的臣子皇帝绝对要捧啊,下面的文武大臣一看皇帝很喜欢很欣赏诸葛亮,怎么办?大家也都往诸葛亮那边凑啊,但是诸葛亮都挂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没办法,只能当偶像,整天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挂嘴边,对诸葛亮的事迹也都大肆宣扬。恨不得都把诸葛亮神话了说他是仙人下凡。”

  “我去……还挂了,还偶像。真太有意思了。”

  “说的很不错啊,比那个谁谁谁强多了。”

  “就是,早知道一开始都应该让郝仁说了。”

  赵国涛听着后面的群众议论,脑门青筋都气的冒出来了,这胡说八道的你们也信,真是没点脑子。

  “但是。”郝仁脸色严肃,“大家也知道,铁杆粉丝说的话那可信度是很低的,对于神话诸葛亮来说,老百姓可能会喜欢,因为他们希望那些离自己很遥远并且高高在上的人能力越大越好,而有些文人为了拍皇帝马屁也不会去说些怀疑的话,但还是会有些人会持怀疑态度并查找资料。所以,我要说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用过‘空城计’这是郭冲编的。”

  “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