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智能工业帝国-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非也知道,李璐也有着那么点意思,但是他却不敢跟李璐发生点什么,蓉城的三个女人,就已经让他头大无比了,要说再招惹了李璐,估计天都得被捅破。

    倪黎霜对于叶悲春,或许没有什么直观的印象,但是对于李璐,曾经可是一直都是严防死守的!

    如果云非跟李璐真发生点什么,到时候李璐估计就不会玩什么离家出走的把戏,估计会直接用菜刀干掉云非的小兄弟,最后跟云非到阴间去做夫妻。

    “把任志国调过吧,这段时间,我准备开辟这边的市场,等他过来的之后,我就回国……”李璐白了云非一眼,云非这话,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被云非给包&;养一般。

    。。。。。。。。。。。。。。。。。。。。。。。。。。。。。。。

    “还是蓉城好!”一下飞机,云非就深呼吸了一口气。

    这座城市,可是被整个世界都评定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要不然,云非当初也不会蛋痛地把九一重工搬到蓉城。

    这座城市,并不适合发展重工业!

    “舅舅,你怎么了?看起来这么疲惫?台湾那边的几家厂,没有出什么幺蛾子吧?”云非见到在出站口接机的蒋建兴,就对着一脸疲惫的蒋建兴问道。

    “没什么。就是这段时间有点忙,没有休息好。台湾进入国内最大的万有集团加工中心大幅度降价,1060的售价58万,850的52万……”蒋建兴摇了摇头。

    “他们不想疯了?”云非愕然。

    进口的台湾机床,850最便宜的市场售价都是超过六十五万,而现在他们在国内进行组装的工厂,居然把价格下降这么多!

    即使国内的人工便宜,也不可能便宜到这样的程度吧?

    况且,台湾厂的加工中心,在中国仅仅是进行装配呢!

    “万有机床的配件现在大多数都是有首都一机提供!”蒋建兴的话。让开车的云非差点把车撞到路边的绿化带上面。

    首都一机的生产规模,在国内普通小型直线切削设备厂中,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云非原本就想要跟他们合作,但是这家国营工厂,根本就看不起九一重工。

    而到后来,有了北方重工以及东北一机这样有意向合作的大型国有数控机窗厂,云非也就逐渐把首都一机给忘记了。

    普通切削设备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首都一机大部分的产能闲置起来,据说已经在调研大规模裁人。

    现在从舅舅蒋建兴的口中听到首都一机跟台湾最大的万有数控合作。这是云非绝对没有想到的。

    首都一机庞大的产能被万有使用,同时,首都一机也很有可能通过万有得到三轴联动的加工中心的生产技术,到时候。在国内企业与台湾机床企业联手压制之下,九一重工很有可能就被他们给搞死。

    “什么时候的事情?”云非心不在焉地开着车,这时候,蓉城没有建立绕城高速。恰逢现在又是高峰期,没有经过扩展以及修建众多立交桥的蓉城,被数量庞大的拓拓车给覆盖了。

    云非可不敢再走神。但是这个事情,太让人震撼了。

    这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

    身为国内铣刨设备最大的生产厂,居然悄悄的跟台湾厂走到一起,在这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得到。

    “在年前的两家公司就已经签订了协议,不过知道的人不多,一直到前几天,万有数控正式宣布,所有机械零配件都是全部国产……”蒋建兴也知道,这事情,太突然。

    九一重工一直盯着西湖边上的万有的厂房,很少注意这些工厂的高层动向,同时,包括云非在内,都没有想到首都一机会跟台湾的万有合作。

    。。。。。。。。。。。。。。。。。。。。。。。。。。。。。。。。。

    “首都一机跟万有的合作,这对我们九一重工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情,尤其是首都一机跟国内的众多大型国有机械厂的关系非常好,很有可能,通过他们,万有数控会得到大量的国家订单,这样一来,咱们就不会占有任何的优势。咱们跟军方的关系虽然不错,但是,咱们跟国资委闹了矛盾……”云非一下飞机,就赶往九一重工。

    知道他要回来,吴忠达把九一重工的高层管理人员,都集中在会议室里面等着云非。

    “老吴说的没错,咱们一直期待的国家订单,很有可能就被台湾人联合首都一机的刘成给抢掉了!诸位,有什么想法,都说说看!”云非顾不得连续坐了十多个小时飞机的疲惫,强打起精神对着九一重工的一众高层说道。

    “国家采购加工中心,肯定得在价格跟性能上面择优选择,咱们的加工中心虽然比万有的便宜了好几万,但是这个性能,跟万有还是有着一定差距的,咱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成本……”身为九一重工的总经理,吴忠达的对于两家厂各自的设备的性能比较,还是有着非常直观个印象的。

    台湾数控厂生产的加工中心,实力最差的台玉精机比起九一重工生产的,要差上不少;而鼎胜数控的产品,比起九一重工生产的加工中心,只是稍微差一些。

    在绝大多数的产品加工上面,只要不是对加工中心精度有着苛刻的要求,稍微的性能差异。根本就反应不出来。

    “比起台湾厂生产的加工中心,咱们的加工中心在机床稳定性上面要优于台湾的,数控系统也跟他们不相上下甚至更好,但是这个需要时间来检验……”孙麟的话,让会议室里面的人都不断摇头。

    九一重工生产加工中心的历史,并没有多长。

    人家这些台湾数控厂家,最少都已经生产了超过五年的时间。

    要不是台湾加工中心在大陆有了不错的口碑,台湾人绝对不会组团到大陆来建设组装工厂。

    九一重工的加工中心虽然在有着上千台的国外订单,不过那是因为那些国家跟中国有着很多的合作,采购九一重工这些诶设备。都是为了把他们从中国买到的一些过时的武器装备变成现实。

    并且,国外采购中国的数控设备,主要是用来代替他们最为缺乏的技术工人。

    而中国的众多国营工厂,则不是这样。

    很多都是生产一些新的军事装备,尤其是在整个军方进行大规模换装的时候!

    有的武器,精度太差,很难保证大估摸生产之后的零配件的互换性。

    “小云,你不是跟国防科工委那边的关系很好吗?这事情,要不你走走他们的关系?”蒋建兴沉默了半响。对着云非提议到。

    “国防科工委只是负责军事装备的采购,可不会负责生产这些设备的采购!任何国营工厂采购这些设备,都得经过国资委的同意!年前咱们才跟他们闹了别扭。再说了,首都一机是国营厂。而我们是私营厂……”

    云非的很明确的告诉众人,国资委那边,根本就走不通。

    如果把订单给了九一重工,首都一机的生产肯定会受到影响。大规模地裁员,将会不可避免地发生。

    表面上看,上面的领导对九一重工都非常重视。但是要让他们在首都一机跟九一重工之间选择一家进行扶持的话,估计除了军方,不会有任何的部委会同意扶持九一重工这个民营企业而不是扶持首都一机这个国营单位。

    “邓博士,你有什么意见?”云非见到来自华清大学的邓兰青博士嘴角动了动,却最终没有发言,顿时点了她的名。

    邓兰青是云非物色的孙麟接班人之一,这个妞进入九一研究院机械研究所之后,就成为了孙麟的关门弟子,这次九一重工的高层会议,本来她是没有资格参加的,但是孙麟却坚持要让她参加。

    “老板,咱们公司现在有着那么多的国外订单,以及民间市场的订单,为什么非得争取国家的订单?等到咱们更高性能的加工中心研究出来,再去寻求国家订单,不是更好?”进入了九一研究院之后,邓兰青才发现她自己的无知。

    九一重工崛起的速度太快了。

    很多研究,都是她这个国内第一学府的华清大学高材生没有听说过的,尤其是一些机械研究方法,国家机械院估计都都没有想过要这样干!

    云非说的并没有错,九一重工在研究的投入上面,比国内任何企业都多。

    而现在,九一重工最应该解决的就是生产规模,而不是跟台湾企业以及国内同行抢市场。

    所以,她觉得,应该给云非这个年轻的老板来点建议。

    “要是等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军方这次大规模的换装,得持续几年的时间,涉及很多,这次的国家采购,数控非常可观!以后即使要采购,也不会有这样大的规模了。以后国家采购,主要对象应该是四轴联动以上的高档高精度加工中心以及自动化的重型制造装备!邓博士,你认为,短时间之内,我们的四轴加工中心能够研究出来?还是咱们的重型数控设备能够研制出来?”云非无语。

    这女人读书太多,脑袋都读傻了。

    这次国家采购,数量估计会超过五百台!

    要是让台湾机床厂占了这个便宜,到时候有了资金的他们,资本就更加雄厚了。

    “老板,咱们账上还有不少的钱,要不咱们还是把金陵重工收购了?”张翠突然提出了金陵重工。

    “咱们现在缺的,是装配产能,而不是生产产能。各大国营工厂现在都是开工率不足,根本就没有多少订单,所以,他们生产,比我们自己生产成本更低。”一提到金陵重工,云非就火大。

    “不是这个意思,咱们收购金陵重工,用来生产一些与我们加工中心配套的工装之类的,从而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现在国内民间市场上面的加工中心使用,很多工厂都不具备设计能力,对于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工装的生产无能为力……”张翠说着说着,就发现整个会议室的人都是目瞪口呆地盯着她,顿时因为自己说错了,不敢再说下去。

    毕竟,她只是财务人员,对于市场以及技术,都不是很了解。(未完待续。。)

    ps:  感谢tongxiang大大的两张月票。



523 数控机窗市场战争正式打响(二)

    “彭总,欢迎您前来视察工作!”看到眼前带着十多个万有数控设备公司来首都一机考察的中高层,刘成一脸的微笑对着刚刚从机场出站口出来的彭说道。

    “刘总客气了,怎敢劳您亲自迎接!”彭志没有想到,刘成这个首都一机的总经理居然带着人亲自来机场迎接他们。

    “应该的,要不是万有,咱们公司可就得进行大裁员了!”刘成认真地对着彭志说道。

    进入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各个地方的小厂崛起,首都一机因为机构的臃肿,产品老化,生产成本过高等众多的因素,生产的普铣以及牛头刨等设备,市场逐渐萎缩。

    这些年,虽然有着一些利润,但是依然不景气。

    尤其是九一重工成立之后,使得中国国产数控铣开始全面代替普铣跟牛头刨这些设备,尤其是牛头刨,功能本来就不够强大,成本还高,对产品的粗加工效率远远不如普铣,精度就更不要说了。

    要不是首都一机的大型以及重型龙门铣等设备在国内市场上面很少有竞争者,尤其是后来在九一重工的逼迫下研制出来市场奇缺的数控铣,虽然精度不怎么样,但是也不乏消费者。

    或许他们跟其他那些国营大型设备厂一样,早就无法坚持了。

    而现在,九一重工全方位的扩大数控铣以及加工中心的生产规模,北方重工等企业在切削加工设备上大规模投入,使得首都一机的日子非常不好过。

    本来,跟九一重工有着很大的合作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被仗着家中背景对公司运营指手画脚的书记给生生弄没了,反而使得首都一机跟九一重工的关系恶化。

    市场的不景气,产品的利润下降。首都一机不得不进入裁员程序。

    正在这个时候,台湾的万有数控集团向首都一机伸出了橄榄枝,每个月两百台的数控加工中心的机械零部件生产,超过四千万的营业收入,使得北方机床厂有着足够的利润来养活那些本来应该被裁撤掉的熟练技术工人。

    这几年,国内很多国营企业开始大规模的裁员或者直接破产倒闭,技术最好,经验最为丰富的技术工人都被九一重工给网络到了蓉城。

    这是首都一机这样的行业龙头老大一直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九一重工在没有足够的生产产能的时候,就咄咄逼人,要是他们有了足够是产能。而且还都是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他们现在这样效率低下的研究能力,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

    市场机制下竞争失败,很大可能,面临的命运就是破产一途。

    这样的结果,不仅是首都一机高层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国家领导不愿意看到的。

    “刘总,你的意思是咱们进入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在参观完首都一机的生产车间之后,彭志带着两名万有数控的董事会成员与刘成以及朱峰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磋商。

    “是的。由咱们双方共同出资,组建一家新的数控设备生产公司,当然,这个公司。只需要有个牌子就行了。”彭志见到刘成皱着眉头,淡淡的说道。

    万有数控生产的加工中心,虽然在精度上面略微胜过刚刚入行的九一重工,但是在价格上面却却比九一重工同样的设备高了差不过十万。而大陆官方的采购,如果大规模采购,将会为此多付出上亿的资金!

    万有数控可不愿意对大陆最大的采购放弃这么多的利润。

    “咱们现在这样的合作。不是非常好吗?”刘成不愿意跟台湾人一起投资建立新的生产厂,有这些资金跟台湾人合资建厂,还不如用来投入到首都一机的设备升级以及加工中心的研究上面。

    刘成现在是想明白了,九一重工之所以能够有现在的成绩,都得归功于他们每年数千万甚至上亿的研究经费的投入。

    据朱峰从孙麟以及司徒贺云口中得知,九一重工从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数控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