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前男生喜欢漂亮羞涩的女孩子,现在他们更倾向于妖娆妩媚,大胆诱惑的女孩子,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坏女孩。

    这就是电影的影响力。

    姜闻打算带着主演们跑遍全国各大城市,一个是为了宣传,还有就是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鲜花,掌声,新闻发布会,五星级酒店,各种扑面而来的赞誉……

    这种感觉非常好,这不是他作为演员受到的欢迎,而是作为导演得到的认可。

    “在京城的宣传你一定要过来,感受一下观众的热情,咱们做到了,大家喜欢这个片子。”姜闻从沪城打电话给林子轩,言语激动。

    林子轩倒没有太激动,他从中看到了宣传的重要性。

    观众的热情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导演和演员来到了沪城,和他们进行交流,这就带动了观众进影院看电影的积极性。

    有没有宣传票房真的会差别很大。

    等到《不见不散》上映的时候,也要让冯晓刚和葛尤来一场全国性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南方的各大城市,是重点宣传的对象。

    否则光凭着京城的票房,那和《甲方乙方》的区别不大。

    “姜哥这下子可算是名利双收了,可惜了刘姐啊。”慕姗姗感慨道。

    “他们的性格不合适,都有点倔,还是做朋友更好。”林子轩回应道。

    去年冬天,姜闻和刘晓青和平分手,分手之后俩人没有断交,还是好朋友。

    当初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刘晓青四处奔走,出力不少,后来还自己掏钱投资,这才让片子拍完,现在电影在国内上映,两人却已经分手。

    刘晓青这人性格大大咧咧,看得开,敢说敢做,不喜欢受到拘束,做人高调,掌握主动。

    她如今更多的是投身商场,把公司办的风生水起。

    她今年还写了一本书,叫做《从电影明星到亿万富姐》,这本书还没开始写就有出版社给出了108万的稿酬。

    第一版印刷了46万册,每本定价25元,预计版税收入不少于200万。

    在国内演艺圈的女明星里,也就只有巩莉才能压的住她的风头。

    说来也巧,姜闻和刘晓青分手,张亿谋和巩莉也在今年的一月份分手,他们的分手就没有那么平静了,在娱乐圈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张亿谋在拍完新片后,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发布会,公开宣布和巩莉分手。

    他们一个是顶级大导演,一个是国际大明星,还是用这种公开的方式,自然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各种猜测,各种传言,铺天盖地而来。

    对此张亿谋和巩莉都没有做出解释,只是从此分道扬镳。

    这件事带来了一个后果,那就是法国电影投资商让路易不再投资张亿谋的新片。

    巩莉是法国人的女神,如果张亿谋的新片中没有巩莉出演,那在欧洲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张亿谋和巩莉合作多年,对外一直都是打包销售。

    这件事对两人的电影事业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当然,张亿谋不缺拍摄资金,巩莉也不缺电影拍,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在那儿摆着呢。

    这时候,一个卖盒饭的家伙趁机投资了张亿谋的电影,这人叫做张伟评。

    对于娱乐圈的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就算是作为圈内人的林子轩也不太了解,真实情况估计只有当事人才最清楚。

    以前圈子里还算干净,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影视行业的资金越多,演员的片酬猛涨,风气越来越浮躁。

    以前拍部电视剧200块一集都算多了,现在2000块一集也会嫌少,时代不同了。

    大家不再讲求德艺双馨,而是更为注重名利。

    “这个圈子就是个大染缸,可不能让小雪进演艺圈,还是学商业好了。”林子轩决定道。

    “你现在替她做决定还太早,兴许咱们家小雪是个大作家呢,文学创作也不错。”慕姗姗看着怀里的孩子,不同意道。

    由于有郑秀莲的帮忙,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俩倒不至于手忙脚乱,只是每晚都睡不好是真的,小婴儿哭闹起来可不分白天黑夜。

    “那样也行,我还能给她做枪手,弄一个写作神童出来。”林子轩说笑道。

    “净瞎想,小雪满月你打算怎么办?”慕姗姗询问道。

    在京城,有办满月酒的习俗。

    一般男孩子会邀请亲戚朋友大办一场,女孩子的满月酒规模就小一点,这其实还是重男轻女的思想,觉得女孩子没必要太过张扬。

    “当然是大办了,把该请的都请过来,收点份子钱。”林子轩理所当然的说道。

    现在京城也有份子钱了,虽然不多,但已经形成了一种潮流。

    很多事情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

第二百七十六章 第六代

    林子轩参与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京城的宣传活动。

    和《甲方乙方》这种低成本的喜剧片不同,《阳光灿烂的日子》在京城演艺圈获得了一片赞誉之声,以前大家都不看好,现在则是一致好评。

    尤其是那些艺术片导演,纷纷发言支持,还喊出了振兴国产艺术片的口号。

    媒体的连番报道,影评人的追捧,圈内人的呼应,观众的热情,形势一片大好,似乎《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了国产电影的救星一样。

    这和目前国产电影行业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

    好莱坞大片和香江动作片被引进内地,冲击着内地的电影市场,国内急需要一部电影来和引进大片相抗衡。

    《阳光灿烂的日子》恰逢其时,让国内的电影同行们看到了希望。

    这才是真正的天时地利人和。

    可以预见,这部片子很快就会在全国的影院铺开,待遇和好莱坞大片相同,票房即便超不过好莱坞大片,也不会差太多。

    姜闻无疑成了今年国内电影圈最受瞩目的人物。

    不少电影行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姜闻和他的电影,姜闻拍摄的虽然是七十年代的片子,不过显然和第五代导演对历史的沉痛和反思不同。

    他注重的是对过去的回忆,没有过于矫揉造作。

    尽可能的还原了那些曾经在部队大院生活的年轻人的历史原貌,给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一代人找到了一种宣泄情感的出口。

    正因为如此,他不属于第五代导演,可也很难把他划归到第六代导演。

    他是一个很难被定义的导演。

    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主任郑洞添看着面前的两个剧本,同样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华国导演的断代问题。

    第几代导演,这是媒体或者影评人的叫法,在学术领域没有这种分类。

    只能说是在某一时期,某些导演产生了大致相同的创造倾向,拍摄了一批无论是主题还是艺术性上都相似的影片,那么这些导演就可以归于一类,一同进行研究。

    在其他人看来,这就是第几代导演。

    郑洞添被认为是第四代导演,其实第四代导演的创作倾向并不完全相同,只是因为有共同的生活经历,才会导致大家拍摄相似的题材。

    作为一位导演系的教授,电影专业的资深研究人员,他对每一代导演的作品都很熟悉。

    他面前的剧本一个是《我们俩》,一个是《小山回家》。

    郑洞添看了剧本,既感慨又欣慰,这两个本子具有第六代导演的绝大部分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写实性,剧本更为贴近生活,反映当下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很真实。

    《我们俩》中就是老太太和女孩子不断的斗嘴,《小山回家》中是一个民工的北漂生活。

    第五代导演总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教育观众,感染观众,所以他们反思历史。

    他们批评第六代导演的圈子太小,思想浅薄,太过小资情调和自我意识太浓。

    第六代导演觉得自己是在纪录生活,直面生活,更为贴近,深入平民百姓的内心。

    第二个特征是原创性,第六代导演的剧本基本上都是原创,导演自己写剧本。

    所以他们的片子往往给人感觉很粗糙,文学性很差,看起来不知所谓。

    第五代导演最擅长是拿小说改编成电影,是拿来主义的典型代表,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优秀的小说打基础,电影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第三个特征是现时性,第六代导演拍摄的就是现在的生活和感受。

    其他还有个人化风格,都市题材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等等,都是第六代导演的特征。

    国内电影人对第六代导演的研究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这批导演往往是八十年代末期从艺术院校毕业,被分配到各大电影制片厂。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不适应电影制片厂僵化的体制,就想冲出去,拍自己想拍的电影。

    也就是所谓的地下电影。

    他们要么自己筹集资金,要么接受国外的资金,由于资金匮乏或者受到环境限制,他们拍摄的往往都是社会底层的人物,或者说是同性恋等禁忌题材。

    这类题材容易得到国外的投资,在欧洲有市场,容易拿到电影节的奖项。

    其实,他们走的还是第五代导演的老路,那就是拍电影到国外拿奖,只是第五代导演是主流,而他们是非主流。

    《我们俩》和《小山回家》这两个剧本中《小山回家》的第六代导演的特征更为明显。

    《我们俩》由于是出自女性视角,更具有温情,容易被观众接受,虽然是一部小众电影,却有着难以言说的深沉感情。

    在这两个剧本里,郑洞添倾向于《我们俩》。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能通过平淡细碎的日常生活表达这个主题,非常不容易,拍得好的话,会成为一部好电影。

    只是,如果在影院放映很难获得理想的票房成绩,只能走参加电影节的路子。

    郑洞添决定亲自做这部毕业作品的艺术指导,他觉得这个剧本还不够生活化,还需要修改,要真正的接地气才行。

    既然要拍一部好电影,那就要严格要求,精雕细琢,反正在学校里有的是时间慢慢打磨。

    林晓玲在暑假期间写好了剧本,开学的时候交给了郑洞添,没想到郑教授很不满意,要她继续修改,还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这应该是一个好现象,说明郑教授很看重这个本子,否则也不会这么费心了。

    心情不错的晓玲同学到食堂吃饭,脑子里还想着自己的电影,迎面碰到了一个女生,这女生有点瘦,有点黑,其貌不扬的样子。

    她认识这个女生,和她一届,都是93年进的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学生。

    以前倒是没注意,现在看起来外形和《我们俩》里那个倔强的女孩子还真有点像,听说这女孩学过画画,和剧本里的角色一样。

    “喂,徐晶蕾,想不想拍电影?”林晓玲向对面的女孩招呼道。
………………………………

第二百七十七章 恰同学少女

    徐晶蕾是京城人,父亲开了一家制作霓虹灯的小加工厂,家境还行。

    她学过书法,后来学习画画,一心想考京城戏剧学院舞美系和工艺美院,不过都落榜了。

    在戏剧学院门口,她被人误认为是考表演系的考生,这让徐晶蕾有了去考表演系的念头,随后她参加了京城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考试,还真的被录取了。

    不过,进入电影学院后,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表演的*。

    也许是表演系的女同学都比她漂亮,让她有些自卑,也许是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演,不想每天去朗诵,去排演小品。

    她总觉得自己和表演系的氛围格格不入。

    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她比较另类,不合群,不化妆,不穿鲜亮的衣服,大多数时间穿着一条背带裤,低着头独来独往的走在校园里。

    无论在老师还是同学眼里,她都很普通,学习也很普通。

    既没有生动的表演,也跳不出优美的舞姿,面黄肌瘦,一脸病殃殃的模样,和表演系那些肌肤光鲜水润的女生都不一样。

    在班级里更像是个小透明,连她自己都怀疑是不是选错了专业。

    到了大三,班里已经有同学外出接戏了,拍戏回来总是说着拍戏怎么辛苦,导演怎么凶,这其实也是一种炫耀。

    徐晶蕾安静的听着,心里有些迷茫。

    也有剧组到学校里找演员,大多是选择四年级,或者是漂亮的女生,她有几次鼓起勇气去试镜,都没有结果。

    所以当她听到有人要找她拍电影的时候,极为惊讶。

    她知道林晓玲,这一届导演系的风云人物,大家虽然不是很熟络,不过都是一届的学生,开会啊,学校的集体活动啊,在女生宿舍啊,经常见面。

    “你找我拍电影?”徐晶蕾怀疑道。

    “是啊,我觉得你很适合我剧本的女主角,我正在拍毕业短片。”林晓玲确认道。

    这么一说,徐晶蕾放下心来。

    毕业短片一般都是学校的学生自己拍的片子,不算是正式的电影,大多是一二十分钟的片长,她看过不少前几届学生拍的片子,都不怎么样。

    而且,拍这种短片没有片酬,就是积累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帮衬。

    既然人家找到自己,她不好拒绝,不能说自己演技差,这个理由有点说不出口,何况只是一个短片,应该没什么难度。

    “行啊,到时候叫我。”徐晶蕾答应道。

    “别急着走啊,这是剧本,你先在这儿看着,等我吃完饭咱俩研究研究。”林晓玲把剧本塞给徐晶蕾,朝着食堂走去。

    徐晶蕾刚从食堂里出来,人挺多,她不想再进去,就坐在路边的草地上,翻看着剧本。

    作为表演系的学生,看剧本是家常便饭,她原以为是部短片,没想到非常的正规,上面还有各种批注,一看就是学校老师的点评。

    这是林晓玲刚从郑洞添哪里拿过来的,批注都是郑洞添所写。

    看着看着,徐晶蕾觉得这个剧本和她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