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变迁,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投射出整个社会的变化。

    李虹敏锐的察觉到这或许是华国今后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将成为这个国家劳动力的支柱,她相信这部电视剧一定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

    即便比不上《渴望》的影响,也会造成轰动。

    看着这三个剧本,李虹有点难以抉择。

    她刚刚还在为剧本犯愁,这一下子就来了三个,质量都这么高,有一个能干的女婿还真是省心,要是这三个本子都能拍摄就好了。

    说到底,资金是个大问题……

    李虹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名片盒,在里面翻找起来。

    不一会就找到一张名片,这是花城电视台制片主任的名片,作为电视剧行业的资深制片人,李虹和地方台的制片人都有联络。

    就算没有交情,也会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地方台拍摄的电视剧想要在华国电视台播出,都要经过李虹的审核,双方打过不少交道。

    既然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暂时没有资金,那就和花城电视台合作拍摄《外来妹》好了,花城处在改革开放的中心,无论是筹集资金还是操作上都相当灵活。

    李虹只要出剧本和少部分资金就可以获得《外来妹》的部分版权,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她现在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负责人,要转变观念,从一个单纯的制片人向着商人的角色转变,盈利才是她首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了《外来妹》的困扰,接下来就好选择了。

    作为艺术中心的第一炮,李虹不担心引起争议,只要观众满意就好。

    她决定拍摄《编辑部的故事》,至于《我爱我家》,可以随时准备,有了资金就投入拍摄。

    这和《顽主》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有关,《顽主》已经成了痞子文学,或者俗文学的代名词,在被媒体抨击的同时,也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它颠覆了以往正统的社会模式,把文学带入到了平民阶层,文学不再是那种高大上的形象,而是成了一帮人坐在街边侃大山。

    李虹一直关注着《顽主》,她觉得这个社会即将进入平民化的时代。

    他们这一代人追求的理想和崇高被瓦解,林子轩和慕姗姗这一代人更多的想的是自己,这不能算是自私,而是个体的独立意识。

    《渴望》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它代表着过去时代的美好。

    但那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终究过去了,一个属于平民的时代就要到来。

    自己不是也在改变么?

    李虹摇头苦笑,她想起了一句社会上的俏皮话,以前和姑娘谈恋爱都是谈理想,现在都谈钱了,这正是时代改变的证明。

    林子轩在办公室转了一圈,低调的待在角落里等着下班。

    葛尤和冯晓刚还没来报道,葛尤趁着过年和梁添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到全国各地表演小品节目捞外快,这叫做走穴,华国很多歌星和演员都这么干。

    冯晓刚在安置家里的事情,要过两天才能来。

    到了下班时间,林子轩去找慕姗姗,现在俩人在一栋楼里,见面很方便。

    “怎么样?第一天上班没挨批吧?”慕姗姗笑眯眯的说道。

    “我是谁啊,今儿拿了三个本子过来,我估计咱妈现在正发愁呢,没办法,每个本子都那么好,到底拍哪一个啊。”林子轩自夸道。

    “你就吹吧,我觉得肯定都给你毙了,让你重写。”慕姗姗不服道。

    “不可能,以后编剧行业会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小林出品,必属精品,小林出马,一个顶俩。”林子轩意气风发道。

    “你还真不害臊,这话都能说的出来,我都替你脸红。”慕姗姗打击道,“你的那个天天饮食,我和领导提了,领导说做饭有什么好拍的,真是瞎胡闹。”

    “你们领导的水平够呛,没有新思维,这种服务型节目以后会大火啊。”林子轩批评道。

    “算了吧,它火不火我不知道,我可不想惹领导发火。”慕姗姗郁闷道。

    “那你要不要报一个厨师培训班,据说新北方烹饪学校就不错,包教包会,最适合你这种没有经验的新人。”林子轩提议道。

    “我就不学,到时候再难吃你也要给我吃下去。”慕姗姗恨恨道。

    “你别急啊,我就是说说而已,你真不学?”林子轩追问道,“你干嘛呢,别动手啊。”

    慕姗姗不说话,化愤怒为力量,用手掐在林子轩的腰间,让林子轩疼痛不已。

    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东扭西歪的前行,引得行人注目。
………………………………

第四十七章 合拍片

李虹的动作很快,第二天就把《编辑部的故事》的大纲发下去让大家讨论。

    她虽然是艺术中心的领导,能够做出决定,不过这种内部讨论的流程不能免掉,要让下面的员工觉得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也能避免被人说成是独断专行。

    就算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也要做到位,不给人留下话柄。

    在单位工作就是这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在外人看来可能显得僵化,没有效率,但这是一个单位能够稳定运行的基础。

    下面的员工不是傻子,看到大纲上的名字,心里就有谱了。

    在华国电视台上班,还是负责电视剧制作,以前或许有人不认识林子轩,不过随着《渴望》的热播,林子轩的名字被圈内的人熟知。

    电视圈内的人和观众看待一部电视剧的视角不同。

    观众看的是剧情和演员,圈内人看的是制片、导演和编剧,这三者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至于演员倒不是那么重要。

    是电视剧成就了演员,还是演员成就了电视剧,这是很难说清的话题。

    但在电视圈内,一般认为是电视剧成就了演员。

    只要制片有手段,导演有能力,剧本出彩,演员还不是随便挑,说句不客气的话,捧谁谁红,演员就是流水线上的作业员。

    很多时候都是说某某演员是某某导演捧红的,很少说某某导演是某某演员捧红的。

    这是大多数电视制作幕后工作人员的看法,如此能彰显他们的重要性。

    当然,演员对电视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演技好的演员,能提升电视剧的档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作为《渴望》的策划和编剧,林子轩虽然没有在观众中出名,却在电视圈里有了名声。

    而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大家都在电视台上班,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关系瞒不了人。

    这时候,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只有二十多人,一部分是原来华国电视台的员工,算是李虹的亲信,一部分是李虹从外边拉来的帮手。

    可以说都是李虹的人马,她对那些首鼠两端的人没有兴趣。

    明白了李虹和林子轩的关系,底下的人自然清楚李虹想要拍摄《编辑部的故事》,除了个别人担心这个本子有点冒险外,其他人都没有意见。

    毕竟有了《渴望》这部大热剧在前,谁也不敢说《编辑部的故事》就不能大火。

    林子轩懂得做人,他把大纲和故事内容写出来,让大家参与后面的创作。

    在单位吃独食会遭人嫉恨,利益均摊,和光同尘才是正道,这不是一个张扬个性的年代。

    他不想让李虹难做,作为一个团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和李虹商量后,他重点写作《外来妹》这个剧本,这个本子和花城电视台合作,可以为艺术中心换取资金的支持。

    花城电视台在前些年就尝试了制播分离,花城有不少私营或者来自香江的影视公司。

    他们的资金充沛,和当地电视台合作,采用内地演员和香江演员联合拍摄的方式,把香江的资金和演员推向内地。

    这和宝岛电视台想和大陆合作拍摄电视剧是一样的道理。

    无论是香江还是宝岛,都有局限性,没办法拍摄大场面,大多都是在摄影棚里拍摄。

    比如要拍摄两个国家打仗,十几个人拿着兵器在那里乱打一气,这是斗殴啊还是打仗啊。,

    内地的山水风景,古朴的建筑和廉价的群众演员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和华国电视台剥离后,宝岛电视台想要获得到大陆拍摄电视剧的机会,就要来找李虹,双方签订合拍协议,才能获得大陆的入境拍摄许可。

    宝岛电视台对此颇为急切,他们刚过年就把剧本大纲发了过来。

    按照双方的约定,剧本内容不能太过敏感,不能宣扬政治和暴力,不能涉及特殊年代和特殊历史人物等等。

    宝岛电视台发过来三个剧本大纲,一律是历史剧,都是数百年前发生的故事。

    一个是讲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的故事,第二个是讲华国某个朝代一门忠烈,为国捐躯,家里的女人都成了寡妇,这些寡妇上战场报国杀敌的故事。

    第三个是一部戏说剧,讲一位皇帝微服私访,下江南游玩,顺便邂逅美女,惩治奸人。

    这三部剧都有大场面,是真正的大制作,没有几百万拿不下来。

    相比较艺术中心的窘迫,林子轩只能苦笑,如果有足够资金,他也可以写什么大帝,什么皇朝的历史剧本,绝对不比宝岛的这些剧本差。

    这是大陆和宝岛在电视剧领域的第一次合作,李虹特别重视,不想犯什么错误。

    说是两家合拍,其实资金由宝岛提供,主要演员和各种拍摄设备也由宝岛安排。

    艺术中心可以提供后勤保障,推荐大陆的演员,以及组织群众演员等等。

    在合同中要规定剧组中大陆工作人员的比例和薪酬的问题,两地的工资标准差距很大,为了避免因此产生的纠纷,要事先做出说明。

    林子轩作为艺术中心编剧组的成员,负责跟进宝岛方面的剧本创作,审核剧本的内容。

    比如,两地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不能对正面的历史人物进行丑化和歪曲,就算是戏说,也要在一定的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

    他在和李虹商量后,决定同意和宝岛电视台合拍那个戏说类型的电视剧。

    女皇帝这部剧中女主角太过阴狠,为了登上皇位杀了太多人,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当作棋子,不符合华国的主旋律。

    女将出征这部剧倒是不错,可惜剧中奸臣当道,残害忠良,皇帝又优柔寡断,导致满门守寡,这个想想还是算了吧,总觉得心里不塌实。

    最后戏说历史这部剧不错,皇帝英明,大臣精干,到江南除暴安良,既有儿女情长,又有武打场景,很欢乐的一部剧。

    关键是内容上没有什么隐患,最多被历史学家骂上几句胡闹,影响不大。

    即便拍摄完成后,也是先在宝岛电视台播放,如果反响不错,华国电视台再引入内地。

    于是,这部叫做《戏说潜隆》的剧本就成了大陆和宝岛第一次合作拍摄的电视剧。
………………………………

第四十八章 那根看不见的线

1991年2月到3月间,因为一部叫做《渴望》的电视剧,华国百姓陷入了一场集体回忆之中,就好像是做了一场梦。

    尤其对于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人生。

    他们一边看着电视剧,一边回忆着自己的青春,以及那些年的那些事。

    那些美好的时光,那些遇到的人,那些错过的瞬间,那些没有机会说出口的话,那些永远留在心底的遗憾。

    转眼间,二十年时光过去,他们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孩子长大成人,开始谈恋爱。

    这就是一个轮回。

    这部电视剧完全讲到了他们的心坎了,刘慧芳就是他们心中完美的化身,善良正直,默默付出,忍辱负重,有谁不爱刘慧芳呢。

    刘慧芳的命运牵动着华国百姓的心,电视台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十万封信件,报纸上长篇累牍的报道着《渴望》的消息。

    国家级媒体《华国日报》上连续发文称赞《渴望》是一部颂扬真善美,讴歌人性光辉,积极向上的优秀作品。

    华国电视台每晚七点的《华国新闻》上多次报道《渴望》的新闻,在《渴望》大结局的那个晚上甚至做了预告。

    没有哪一部电视剧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

    在《渴望》大结局的时候,绝对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大家都在家里等着看刘慧芳,等着最后的结局。

    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在《渴望》播出期间,华国各地的犯罪率大幅下降。

    这不是说犯罪分子都在家里看电视不去作案了,而是被《渴望》里传达出来的美好和善良感染,不想去犯罪了,有些犯罪分子甚至选择投案自首。

    公安部准备邀请《渴望》剧组举办庆功会,感谢《渴望》对社会的安定做出的贡献。

    报纸上有个报道,江城的某个小区停电,市委的电话被市民打爆,因为他们要看《渴望》。

    现在全国最红的演员就是张凯莉,毫不夸张的说,她出去买菜,卖菜的大婶对她比对自己的亲闺女还亲,她出去吃饭,饭馆老板都不收钱。

    就是能红到这个程度,家喻户晓啊。

    林子轩同样有了名气,经过郑秀莲的宣传,街坊邻居都知道《渴望》是林子轩写的,见面就夸轩子能耐了,写的太好了,然后就打听《渴望》下面的剧情。

    似乎《渴望》的故事比林子轩更重要。

    报纸上也有对林子轩的介绍,不过篇幅不多,主要还是对导演和各位主演的采访。

    没办法,谁让咱是幕后工作者呢。

    好在由于《渴望》的异军突起,没有人再抨击《顽主》了,电视圈和文学圈离的并不远,不少人都知道《渴望》和《顽主》是一个人写的。

    一个是调侃社会,一个是讴歌生活,完全不搭界的两部剧出自一人之手,这也太奇葩了。

    华国电视台因为《渴望》受到了国家的表扬,国家领导人都要接见《渴望》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