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经历过风浪的林子轩来说,这场新闻发布会不算什么,只有电影拍砸了,被全国人民声讨,那才算得上是大事件。

    就这样,林晓玲走上前台,面对上百名的记者。

    对于大众而言,林晓玲这个名字颇为陌生,不过在影视圈里有一定的名气。

    她虽然只拍了两部文艺片,但每一部都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这还不包括她拍摄的那部叫做《姐姐》的纪录片,曾经引起过不小的反响。

    观众或许对那部纪录片有印象,却不会特意去记导演的名字。

    事实上,林晓玲想多了,记者们对导演的兴趣不大。

    他们更为关注的是张凯莉和李雪建等一众演员,读者感兴趣的是这些演员十年来的生活。

    有些演员依旧活跃在荧屏上,有些演员则消失在观众的视线里,他们目前的处境如何,在做什么工作,这才是能够增加销量的报道。

    比如张凯莉,她本身是话剧演员,以前在煤矿文工团工作,现在的单位是实验话剧团。

    九七年女儿出生后,她这两年没有接戏,只是偶尔演出话剧,如果不是《渴望》的续集,她或许还要休息一两年。

    除了这些老演员,记者还关注那些儿童演员。

    当年的儿童演员早已长大,有的在上学,有的已经参加工作,和演艺圈没了联系。

    那么是找他们本人出演呢,还是启用新演员?

    当初他们是小孩子,观众不会深究有没有演技的问题,只会觉得心疼,现在他们没有接受系统的表演学习,能不能演好角色还是个未知数。

    林子轩的意思是看个人意愿,愿意演的就做一个短期的表演培训,否则就找新演员代替。

    有记者问起有没有拍摄《渴望》电视剧版本续集的计划。

    华国电视台的代表回应说不排除这个可能,他们打了一手好算盘,只要电影获得成功,电视台就会启动《渴望》电视剧版本续集的拍摄。

    续集的剧本脉络有了,演员有了,拍电影搭建的布景道具都是现成的,能节省很多的资金。

    而且,电影只有两个小时,观众看的肯定不过瘾,会对电视剧抱有更多的期待。

    电影相当于给他们的电视剧预热了,凭着《渴望》续集的名头,广告费就能收入几千万。

    所以说,不能小看任何人。

    华国电视台那儿可是精英云集的地方,每年只有最优秀的毕业生才有机会进去,不能老想着从他们身上占到便宜,那不现实。

    终于有记者关心起导演来了。

    第一个问题就相当尖锐,为什么不用赵宝钢导演,而是用一个新导演呢?

    于东回答了这个问题,作为好梦公司的总经理,自然要为林晓玲解围。

    “我们邀请过赵导,赵导目前正在拍摄新剧,没有档期。”于东回应道,“这位林导曾执导过《我们俩》和《回家》等影片,其中《我们俩》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回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林导是国内外知名的导演,擅长拍摄感情细腻的女性题材电影,我们认为她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

第五百一十六章 锻炼

    既然选择了林晓玲作为电影的导演,就要力挺,不能拆台,那样会造成负面影响。

    华影集团和华国电视台的代表支持于东的说法。

    论起拍摄女性题材的电影,国内也有几位颇有名气的女导演,比如李少虹。

    李少虹是和田状状一个年代的人。

    她七八年考入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京城电影制片厂,拍摄过多部优秀的女性题材影片,在国际上拿了不少奖项。

    如今自己出来单干,在京城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以拍摄电视剧为主。

    有记者觉得只有像李少虹那种有生活阅历的导演才能执导《渴望》的续集,拍出味道来。

    为什么要选择一位年轻的导演呢?

    “时代在改变,我们认为年轻导演更能理解当下年轻人的想法,能给影片注入新的元素,至于这位记者怀疑林导的执导水平,我个人建议你去看一下林导以往的电影作品再做判断,我们既然选择了林导,就对她有充足的信心。”于东如此说道。

    于东说的没错。

    以《回家》为例,这部电影展现了两个年代普通家庭的生活,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

    林晓玲把这两个年代里一家人的情感生活拍的极富感染力,还能和时代融合在一起,没有突兀感,这就证明了她的执导能力。

    虽然影片在国内的票房惨败,却不能否认它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好电影。

    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位记者不是跑娱乐新闻的。

    经常混演艺圈的记者对林晓玲并不陌生,别看这位林导年轻,却有拿得出手的资历。

    在电影学院上学期间,林晓玲就得到了包括郑洞添在内的多位老师的赞扬,毕业作品拿了大奖,是学院里的风云人物。

    电影学院九七年毕业的那一届学生,有两个人以导演的身份闯出了名堂。

    一个是林晓玲,还有一个是贾章柯。

    贾章柯凭借《小武》在国际上拿了一些奖项,受到国外电影人的关注,在国际影坛崭露头角,成为第六代导演的佼佼者。

    不少记者还知道除了自身的努力,林晓玲在圈子里有着深厚的背景。

    好梦公司的老总林子轩是她的哥哥,她和冯晓刚、葛尤、姜闻等人熟惯的很。

    姜闻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林晓玲就在剧组里做过剧务,这就是人脉关系。

    所以,混演艺圈的记者对于林晓玲执导《渴望》的续集一点都不奇怪,也不会问那些可能得罪人的问题,不值得。

    可以预见,今年有关《渴望》续集的话题会一直火爆下去。

    他们还想从好梦公司得到更多的独家新闻,如果因为得罪了林晓玲被好梦公司列入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

    整场发布会,林晓玲就回答了一个问题。

    “林导,《渴望》这部电视剧在国内影响深远,你觉得这部续集怎么样才能让观众满意?”有记者发问道。

    “每一部电影都不可能让所有观众满意,总会留有遗憾,电影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林晓玲回答道,“我们有一支出色的制作团队,有一批像张老师和李老师这样优秀的演员,有大家的支持,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遗憾,为观众奉献一部值得回味的影片。”

    这个回答中规中矩,不张扬,符合她现在的身份。

    发布会结束,记者们回去赶稿,争取明天见报。

    电视台占有优势,在晚上的娱乐新闻上就能播出。

    这个报道不光是发布会,还要整理各种资料,对《渴望》这部电视剧进行全方位的回顾,甚至是做一个专题。

    接下来的几天,媒体在回顾的同时,对《渴望》的续集做了大量的解读。

    通过发布会上透露出来的点滴消息,这部续集讲的是九十年代的故事,但具体的故事内容不得而知,只能说和整个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

    除了那些演员们,年轻的导演同样受到了关注,林晓玲过往的履历被刊登出来。

    有些读者恍然,原来那部叫做《姐姐》的纪录片是她拍的啊。

    当年《姐姐》在社会上由于家庭教育问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反响。

    林晓玲没想到自己拿了大奖没有出名,拍《渴望》的续集却让她被国内的百姓所熟知。

    在感慨的同时,她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项目已经启动,资金会陆续到位,电影的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林晓玲以往只指挥过二三十人的剧组,这次要统领上百人的制作团队,对她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锻炼。

    一名导演不能光拍摄小成本电影,还要能驾驭大制作,如此才能成为大导演。

    以李桉为例,刚开始拍片的时候也就是几十人的小团队,现在几百人的团队照样玩得转。

    大家都是这么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这次的制作班底以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制片厂为主,林子轩和韩三评是制片人,还邀请了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做为艺术顾问。

    整个制作团队的水准很高,接下来就看影片的拍摄情况了。

    按照拍摄计划,两个月的筹备期,七月份开机,五个月的拍摄周期,十二月份拍完,一个月的后期制作,争取在过年之前上映。

    二零零零年元旦和春节的间隔不远。

    那时正是迎接千禧年的狂欢时刻,《渴望》续集的上映有着特殊的意义。

    “迎千禧,看《渴望》。”

    千禧年意味是新的开始,《渴望》意味着对过去的怀旧。

    新旧交织的年代,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

    相信这种宣传口号一定会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好梦公司今年投资的两部电影,《大腕的葬礼》放在贺岁档,《渴望》的续集放在春节档,这样免得自己和自己竞争。

    这种安排对其他影视公司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冯晓刚和葛尤联手的贺岁片就是票房的保障,现在再加上全国瞩目的《渴望》续集,连续霸占贺岁档和春节档,让那些影视公司情何以堪。

    他们要么选择和好梦公司的电影同期上映,拼一拼,要么就改变上映档期。

    未来国内电影市场的竞争会愈发的激烈。
………………………………

第五百一十七章 第一步

    五月底,出演《大腕的葬礼》的好莱坞演员来到了京城。

    这名演员叫做布莱恩克兰斯顿,在好莱坞的多部影视剧中出演配角,是那种脱离了龙套生涯,却还没有代表作的演员。

    不过他毕竟在全国性的电视台上亮过相,在美国观众面前混了个脸熟。

    观众会觉得好像见过这个演员,可就是叫不上名字来。

    在好莱坞,布莱恩只能算是三线演员,还是属于三线底层的那种,主要活跃在电视剧行业,偶尔在电影中客串角色。

    除了作为演员,他还擅长编剧和导演,拍过一些广告和小成本独立电影。

    如今已经四十三岁的布莱恩在大腕云集的好莱坞离成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像这样的演员在好莱坞不算少,林子轩把布莱恩推荐给芭芭拉不是因为这个人的现在,而是布莱恩以后的发展。

    这是一名大器晚成的演员。

    而且,找这样的演员不仅片酬低,还不会有特殊要求,能够听从导演的安排。

    芭芭拉给布莱恩开出的片酬是二十五万美金,这是好莱坞的价码,布莱恩在《大腕的葬礼》中戏份不少,已经不算是配角了。

    好莱坞演员大多不愿意来华国拍戏,他们混的是好莱坞那个圈子。

    如果在国外待得时间太长,容易错过一些接戏的机会,所以他们宁愿在好莱坞演配角,也不愿意到华国来。

    打动布莱恩的除了片酬,还有和戛纳影帝合作的机会。

    葛尤是戛纳和威尼斯的双料影帝,这样的演员在好莱坞那是绝对的大腕,片酬都要上千万美金,还要加上票房分成。

    但在华国大陆,演员的片酬目前还没有高于三十万美金的。

    林子轩给葛尤开出的片酬是二十六万美金,相当于两百一十万人民币。

    这在国内算得上顶尖了,陈导明拍摄《卧虎藏龙》也只拿十八万美金。

    不是说林子轩照顾葛尤,首先葛尤值这个价,国内观众看《大腕的葬礼》,不是冲着好莱坞演员去的,他们认得是葛尤。

    再说,葛尤作为双料影帝,片酬怎么着也不能比好莱坞的三线演员低,那样太难看。

    虽然好莱坞和国内的片酬行情不同,但这个面子还是要争的。

    都说京城人好面儿,一辈子都活在一张脸上了。

    这话有正反两个意思。

    正面说京城人仗义,喜欢揽事儿,反面说就是京城人打肿脸充胖子。

    林子轩觉得既然这部戏是好梦公司投资,他有定片酬的权利,那就没必要委屈自己人。

    实际上,想让葛尤拿到更多的片酬有其他方式,比如参与票房分成。

    冯晓刚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他不拿片酬,或者只拿保底的片酬,主要收入是票房分成,票房越高他拿到手的钱就越多。

    不过葛尤的性格谨慎,拿片酬他心里踏实。

    而且,他现在的收入更多依靠拍广告,一支广告都要上百万,片酬倒是其次了。

    芭芭拉还介绍了一位香江的女演员,叫做关之林。

    林子轩一般不喜欢用香江的演员,性价比太低,演技不高。

    只不过,芭芭拉觉得《大腕的葬礼》可以尝试进入香江的电影市场,有一位香江演员加盟有利于影片在香江的发行和宣传。

    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就设在香江,芭芭拉在香江电影圈有人脉关系。

    冯晓刚的电影要走向国际化,港台地区是第一站,其次是东南亚各国,最后才是欧美。

    林子轩想了想,答应下来。

    这是好梦公司第一次和好莱坞电影公司合作拍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影片的国际发行上具有优势,听取他们的意见没什么坏处。

    当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市场的反应。

    香江的电影市场虽说萎靡的厉害,可也曾经辉煌过,那就试试看吧。

    关之林在香江女演员中有一定的名气,拍过几部代表作,尤其是和李连节合作的几部武侠片,让她被内地观众所熟知。

    她在香江的片酬大概在两百万港币左右,这次拍《大腕的葬礼》的片酬是十五万美金。

    这是林子轩能开出的最高价了,俞菲鸿出演《卧虎藏龙》也只拿十五万美金。

    这么算下来,光是这些主演的片酬就要八十万美金,整部影片的投资不到四百万美金,片酬占了总投资的五分之一。

    再去掉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的片酬,真正用于拍摄的资金更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