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韩含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实际上,韩含拿到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件事并没有让他获得太大的名气,那毕竟只是一届中学生的作文比赛,影响并不算大。

    而且,获得一等奖的并不只有他一个人。

    但这次的留级事件却让他出名了,这正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以他的学习成绩,在学校里属于差生的行列,是家长们口中的反面教材,这样的学生却拿到了作文比赛的一等奖,现在又要被学校留级,相当的矛盾。

    大家会有疑问,韩含是差生,还是人才?

    在这件事里韩含只是恰逢其会,背后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博弈。

    改革开放以来,就有教育学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国家也在积极的推动,不过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极难改变。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数关系到学生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这是人生大事,谁敢怠慢。

    九四年的时候,国家提出各地要抓素质教育的试验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到了九七年,全国首批建立了十个素质教育试验区。

    今年素质教育开始作为国家的战略决策,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实施的阶段。

    虽然上面有政策,但想要在全国推行并不容易。

    或者说,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无从谈起。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重视分数,而是不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手段,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

    对于国内学校教育模式的批评之声一直都存在。

    有些极端的家长不让孩子上学,在家里自己来教,有位著名作家甚至自己编写了教材,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

    这些做法都是对应试教育的抵制,不相信学校的教育。

    这方面的争议比较大,各人都认为自己有道理。

    尤其是今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媒体讨论的颇为热烈。

    在这种大背景下,刚好出现了韩含留级事件。

    韩含身上正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点,只能说他不小心被这个时代撞了一下腰。

    正是这一撞,让原本没什么名气的高一学生韩含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成为了风云人物。

    可以说赶巧了,也可以说这个时代需要有这么个人物。

    作为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那个力主让韩含参加补考的人,有记者打电话给林子轩问起关于韩含的话题。

    媒体普遍认为正是由于林子轩的坚持,韩含才能拿到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这件事儿怎么说呢,我觉得媒体就不要过于报道了,他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你们这么报道给孩子增加多大的压力,他能不能承受的住,这个你们想过么?适可而止吧,对大家都好。”林子轩回应道。

    “那林总你对素质教育怎么看?”记者转移话题道。

    “素质教育是好事儿,国家推广,我很支持。”林子轩简单道。

    “现在学校里还是应试教育,你会让孩子留在家里学习么?还是说让孩子到国外上学?”记者追问道。

    这是有先例的。

    国内有位著名作家认为学校教育让孩子没有尊严,用考试分数作为评级体系,学校没有心灵教育,素质教育流于形式。

    于是,此人让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并亲自编写了十本教材,注重传统文化的培养。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还增加了哲学、法律、健康和自救等科目。

    “学校教育或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会让孩子到学校上学,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交际能力,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林子轩如此说道,“至于是不是到国外读书,我认为中学教育应该在国内,上大学这个要看孩子自己的选择,到那时她应该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了。”

    这是林子轩的真实想法。

    以他的经济能力,在家里给孩子请家教完全没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家庭教育是精英教育,学校属于大众教育。

    但林子轩不想孩子和社会脱节,学校是孩子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站。

    在学校里学习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基本的人际关系。

    媒体并没有因为林子轩的话而停止对韩含的报道,一旦牵扯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话题就会把韩含拿出来作为例证。

    他们不是多么的重视韩含,只不过韩含刚好成了一个代名词。

    记者采访林子轩的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各方的评论不一。

    林子轩无意参与到教育话题的讨论,没有做出回应,继续忙自个的事儿。

    不到一个礼拜,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沪城的信件,写信的人正是韩含。

    在信中,韩含感谢了林子轩的关心,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和迷茫,他不想上学,在学校里觉得压抑,他不想看到老师鄙夷的目光。

    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对未来充满迷茫。

    在信的最后,韩含提到他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在学校里的经历写出来,他期望能够得到林子轩的指点。

    林子轩给韩含回了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创作,同时也不要放弃学习。

    对于韩含的小说,林子轩答应会向出版社推荐,以韩含现在的热度,只要小说的质量不是太差,没有不出版的道理。

    如果出版社再借助韩含炒作一番,成为畅销书不是没有可能。
………………………………

第五百二十三章 知遇之恩

    七月初,林子轩被推选为京城作协的副主席。

    京城作协拟定召开“林子轩作品十年研讨会”,邀请京城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对林子轩近十年来创作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进行讨论和总体评价。

    京城作协采取的是理事会制度。

    理事会主席一名,副主席七名,秘书长一名,驻会专业作家和合同制作家若干。

    驻会专业作家是终身制,无论是否继续创作都能从作协领取工资,待遇等同于公务员。

    合同制作家属于新事物,从八六年开始实行。

    在合同期间,作家从作协领取基本的生活费用,同时每年必须在省市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或出版不低于十五万字的文学作品。

    合同制作家也分为驻会、专职、兼职和挂职等。

    林子轩属于驻会作家,不过不是终身制,他没赶上好时候,如今作协取消了终身制。

    和合同制不同,他没有硬性的写作任务,比较自由。

    林子轩是九六年加入的京城作协,以他在国内文坛的名气早就可以捞个一官半职了,可上面的位子就那么多,除非有人退下去,才能轮到他。

    国内论资排辈的现象相当普遍,只能慢慢的熬资历。

    今年京城作协理事会刚好有一位副主席生病住院,估计几年内没有出院的希望。

    林子轩前往医院看望过那位副主席,现在应该是前副主席了。

    既然顶了人家的位子,就算平时没什么交往,这时候也要表现出对于前辈的尊重。

    成为京城作协的副主席只是向上的一小步,整个作协的体系极为庞大。

    各地的作家协会都是华国作协的分支机构。

    华国作协共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四名,主席团委员三十名,这四十五人组成了华国作协的最高权力机构。

    林子轩现在是京城作协的副主席。

    他的升级之路是京城作协的主席,华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进入三十人大名单。

    接下来才有机会角逐华国作协副主席的职务,最终登顶成为华国作协主席。

    按照五年升迁一次来算,也需要二十年时间才有机会成为作协的领导者。

    这还要看有没有机遇。

    就像这次,如果不是那位副主席住院,他还要再等上两三年才行。

    有了慕致远在文化部门的关系,林子轩有很大机会在五十岁以后成为华国作协的主席,不过他对这个职务并不热衷,太耗费时间和精力。

    他只要能混到主席团委员的地步,拥有发言权就行了。

    华国作协主席团委员的成员大多是国内的著名作家,有些是少数民族的作家,或许不太有名气,却代表着华国文学的多样性。

    主席团委员参与处理作协的日常事务,对各项议案有表决权。

    他们有权利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文学艺术方面的建议。

    在全国作家协会代表大会上主席团委员能够和国家领导人直接交流,这就是发言权。

    林子轩觉得自己四十岁前能进入华国作协主席团的三十人名单就算是非常幸运了。

    京城作家协会在这个时候推选林子轩为理事会副主席,召开“林子轩作品十年研讨会”,和《渴望》续集的拍摄有不小的关系。

    《渴望》续集从发布消息到现在,一直备受关注,热度不减。

    这十年华国社会的面貌变化很大,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有着太多的话题可聊。

    林子轩的作品刚好跨越了整个十年,和时代的发展合拍,极具代表性。

    九零年的《顽主》和《渴望》,前者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青年的迷茫和困惑,后者则是对八十年代的一种回顾和期盼。

    当年《顽主》刚一发表就遭到了社会的批判,传统作家们对其口诛笔伐。

    甚至有作家在作协大会上指责《顽主》是一篇反动小说。

    十年过去,现在来看,一切显得那么的可笑,只能说在那个时代大家的思想还没有放开。

    随后的《外来妹》、《编辑部的故事》、《京城人在纽约》、《过把瘾》等等,每一部电视剧都是当时时代发展的一种反映。

    把这些影视剧串联起来,就是一部九十年代的发展史。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是对历史的反思,是用沉重的笔触描写劳动人民的苦难。

    这两部小说在国外的影响力不小,在国内还没有文艺理论家进行过系统的研究。

    至于《卧虎藏龙》和《小雪的大冒险》不是这次研讨会的重点,这两部小说稍显另类。

    《卧虎藏龙》里有传统文化的底子,对道家文化做了详细的阐释,不过武侠小说一直难登大雅之堂,传统作家对此颇为排斥。

    《小雪的大冒险》作为一部国内的童话小说,故事背景却在西方,还是魔法世界。

    这个不太好讨论,这部童话小说在国内外畅销,受到读者的追捧,或许可以谈谈文学作品如何走出国门的话题。

    这次作品研讨会预计举行一个礼拜的时间,主要议题是文学作品如何反映时代。

    京城作协这么做显然有蹭热度的嫌疑,借助《渴望》续集的影响力吸引媒体的关注度。

    他们还想和林子轩建立合作关系。

    京城作协不光是负责发工资,还要组织各种文学活动,促进京城地区文学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扶持文学新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林子轩作为作家中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还是影视公司的老总。

    有条件对京城地区的其他作家进行帮扶,特别是在小说改编成影视剧这个方面。

    林子轩对此没什么意见,既然当了作协的副主席,就要做点实事,也能落个好名声。

    研讨会在京城丰台区的京丰宾馆举行,这儿经常举行政府部门的会议。

    林子轩和京城作协的主席一起走进宾馆的会议室,会议室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他从刚开始被作家们批判到现在被接受用了十年的时间。

    他看到会议室里坐着的一位老人,赶忙上前握手打招呼。

    此人正是《京城文学》的原主编周天涯,《顽主》正是在周天涯的力荐下才得以发表。

    这便是知遇之恩。
………………………………

第五百二十四章 研讨会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也会帮助到一些人。

    对林子轩来说,周天涯就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或许当初周天涯更多的是看慕致远的面子,但这份人情林子轩要记在心里。

    这些年,两人的交往不多,林子轩没有继续在《京城文学》上发表小说,周天涯也没有什么事麻烦到林子轩。

    老一辈人做事讲究,觉得提携新人是应该的,不会去求什么回报。

    不过周天涯还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以后无论林子轩的名气有多大,提到林子轩的第一部小说,就会提到《京城文学》和他周天涯。

    大家会说是他发掘了林子轩,这是文坛上的一桩佳话。

    京城作协把退休的周天涯请过来,就有这个意思,伯乐和千里马,十年后畅谈当年往事,展现了京城文坛的优良风气,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林子轩和周天涯寒暄一番,表达了后辈对前辈的尊重。

    今天是研讨会的第一天,主要是介绍众人认识,互相交流,拉近关系。

    国内的学术研讨会大多流于形式,实质性的内容不多。

    就像这次的“林子轩作品十年研讨会”,说是一个礼拜,其实只有四天的时间做讨论,其他时间都是吃喝玩乐。

    所以一般研讨会的举办地要么是风景名胜,要么是高档酒店。

    说白了,就是公款吃喝。

    那些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并不是真的对林子轩的作品感兴趣,即便是有兴趣,也是觉得林子轩现在很火,研究林子轩能够提高自身的名气。

    他们觉得吹捧林子轩两句,拉近彼此的关系,兴许能够获得好处。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今的文艺圈早已经走向了庸俗,或者说一直都很庸俗,只是以前庸俗的不是那么明显。

    当然,和影视圈相比,文艺圈还有着一块遮羞布。

    林子轩同样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知道所谓的研讨会是个什么样子,但他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而是选择参与进去。

    既然在社会上讨生活,就不能自绝于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