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年过去了,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好莱坞大片来袭,喜剧贺岁片的出现,让老百姓开阔了眼睛,提高了欣赏水平。

    把《渴望》放在二零零零年播出,或许就是一部普通的剧集,无法引起轰动。

    如今电影版本仍然延续着电视剧的老路,没有太多的创新和亮点,过于平庸,就像是在看一部十年前的电视剧。

    还有影评人把《渴望》续集和林晓玲的前两部电影做比较,觉得林晓玲失去了艺术触觉,没有挖掘生活的深度和力度,只是展现了生活的表面。

    表面看起来往往很光鲜,但真正有思想的是在表面之下。

    他们批评这不是一个拿过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导演执导的作品,更像是一部二流导演不经意的敷衍之作。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取巧的电影,是第六代导演对于市场的妥协。

    当然,这只是一部分影评人的看法,大部分影评人持正面评价。

    《渴望》续集在国产电影里算得上诚意之作,演员的表演精湛,布景讲究,细节真实可信,没有粗制滥造,非常难得。

    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待电影的评价自然也不同。

    影片在时光网上的评分不高,只有六点八,一个是过年期间,上网的人不多,而且上网的大多是年轻人,对怀旧的片子兴趣不大,不觉得好看。

    林子轩对此不太在意。

    或许过上几个月评分就会上来,只有经得起时光沉淀的电影才能成为经典。

    《渴望》续集的观众群体主要是中年人,网上不是好梦公司宣传的重点,九九年华国国内的网民数量不足一千万,不用投入过大。

    目前宣传的阵地还是报纸和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只有等到网民数量过亿后才值得重视。

    华国电视台在新闻上报道了观众排队买票的场景,采访了几位观众和专家,专家提出要制作优秀的国产电影,打造品牌效应。

    《渴望》就是一个优质的品牌。

    有了这个先例,是不是可以拍摄更多类似的电影,比如把《编辑部的故事》和《京城人在纽约》拿来拍成电影。

    这个不太容易,可能会取得成功,也可能会赔本。

    首先这两部剧的主演葛尤和姜闻很难请,如果请不来他们俩,基本上没戏。

    再说,就是题材的问题,像《编辑部的故事》这种情景喜剧和冯晓刚的贺岁片重合了,拍出来的效果会打折扣。

    怀旧要有观众基础,《渴望》是一代人的回忆,《京城人在纽约》显然还达不到那种程度。

    所以,看到《渴望》续集票房大卖,打算跟风的电影公司要谨慎,先调查清楚市场再说。

    倒是林晓玲提起的重拍《过把瘾》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是个爱情片,符合年轻观众的口味,找青年演员来演,投资不大,容易收回成本。

    黄勃到电影院看了《渴望》续集,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才露面。

    总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有几个正面镜头,导演够意思了,没有剪辑掉,他挺知足。

    电影放完,其他观众退场,黄勃没有离开,他坐在座位上,眼睛盯着大荧幕。

    片尾的字幕出现了,他在演员表里寻找着,在接近末尾处有一行字“舞厅歌手,黄勃”。

    出了电影院,他从衣兜里掏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爸妈,你们看了么?我在里面就是个客串,没多少镜头,这部戏是大制作,都是著名演员,我能客串就不错了。”黄勃对着电话说道,“下个月我要演一部电影,这回我是主演,你们放心,我挺好的,等演完这部戏就回家看你们。”

    《渴望》续集受到全国瞩目,能参演这部戏值得夸耀。

    虽然媒体上根本不会提起一个小配角,黄勃却能向家里人证明他现在是一名演员了。

    挂了电话,黄勃走在京城的街道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列从邢台开往京城的火车驶进了京城火车站,春节过后,外来务工人员纷纷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工。

    火车靠站,车门打开,乘客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赶往出站口。

    其中有个个子不高、十几岁模样的少年背着一个大包,手里还提着两件行李,别看他个子小,力气却很大。

    他跟着几个老乡走出出站口,站在京城火车站的广场上,好奇的打量着这座城市。

    “保强,看啥呢,这大冷天的还不快走,先找个住的地方。”老乡催促道。

    “叔,俺就是看看,头一回来京城,想看看是啥模样,跟电视里一样不一样。”少年语气里透着一股兴奋。

    “有啥好看的,往后有你看够的时候。”老乡摇头道。

    这是一个普通的早晨,天色刚刚放亮,一缕晨光映照在少年略显稚嫩的脸上。
………………………………

第五百七十四章 梦想

    少年叫做王保强,不到十六岁,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孩子。

    春节刚过,京城早上的气温很低,寒风扑面,火车站广场上的行人匆匆离去,没人驻足停留,也没人注意到这个稚气未脱的少年。

    在同乡的催促下,王保强拎着行李,跟上了队伍。

    农村孩子十五六岁出来打工的不在少数,这种场景每天都在火车站上演。

    走出广场,王保强跟着同乡挤进一辆公交车,公交车启动,驶入了这座繁华的大都市。

    由于车上人多,他只能站着,抓着车厢内的扶手,身子随着公交车的前行不断的晃动着。

    有一点和其他乘客不同,当司机突然刹车的时候,其他乘客会脚步踉跄,站不稳。

    王保强却站的很稳,一点不受影响。

    他用眼睛看着车窗外的世界,高楼大厦,车来车往,随着太阳的升起,京城沐浴在阳光之中,显得金碧辉煌,和电视里一样。

    他有些兴奋,和身旁的同乡说话,没有得到回应。

    坐了大半夜的火车,同乡们都很累,这些人不是第一次来京城,早已习惯了这座城市。

    那些高楼大厦只是看起来很美好,和他们没有关系,或者说,他们建起了高楼大厦,却轮不到自己住进去。

    他们只希望老板不要拖欠工资,干活的时候不要受伤,到了年底能拿着钱回家过个好年。

    等到来年,继续重复着这种生活。

    王保强不理解同乡的心情,他来京城是为了圆一个梦想。

    那是他自小的梦想,王保强在电视上看到李连节的电影,就萌生了学功夫当明星的想法。

    为此,他到少林寺学了六年的武术。

    在少林寺的六年里,王保强过得很辛苦,无论春夏秋冬,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跑步练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一趟。

    然而,他在少林寺没有等到机会,没人找他拍电影。

    于是,他离开少林寺,前往京城,京城有电影学院,有电影制片厂,到处都是拍戏机会。

    在王保强眼里,这座城市是他实现梦想的地方。

    一个多小时后,同乡带着王保强下了公交车,来到一处破旧的院子里。

    这儿是京城郊区的民房,都是大杂院,一个院子里能住上几十口人,多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有做小生意的,把房子当作仓库。

    院子中间有自来水管子,大家公用,没有厕所,上厕所要到远处的公共厕所。

    环境可想而知,但胜在便宜,一个月不算电费,只要九十块钱。

    同乡和房东谈好价钱,拿了钥匙,带着王保强进了一间面积不大的房子,里面有三张木板床,一张旧桌子,其他什么都没有。

    他们放下行李,把房间打扫一遍,从行李中取出被子,铺在床上。

    为了省钱,被子是从老家带来的,忙完这一切,到了早上八点多。

    同乡带着王保强出了院子,外边不远处就有小吃摊,几张小板凳,一张长条桌,有稀粥、油条和包子馒头,价钱实惠。

    王保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看了看价钱,馒头三毛,包子五毛。

    他要了四个馒头,一碗稀饭,总共一块五,就着桌上的咸菜吃了起来。

    这是他在京城的第一顿饭,一旦找到活干,老板会管两顿饭,就不用自己花钱了。

    吃了早饭,回到屋子里,同乡商量着下午去附近的工地看看,上午先歇歇脚。

    王保强觉得累了,就在外边的水池旁用凉水冲冲脚,他不显冷,在少林寺习惯了。

    躺在被窝里,他很快睡着了。

    醒来后,在外边吃了碗面条,同乡前往工地,王保强没有去,他要去京城电影学院。

    打听了要乘坐的公交车,他踏上了寻梦之旅。

    京城电影学院和京城电影制片厂只隔了一条路,叫做黄亭子路,王保强走在这条路上,就像是走在了梦想的大道上。

    此时京城还处在过年的氛围中,拍戏的剧组不多。

    如果是平时,这条路上会非常热闹,有大批的群众演员在电影学院和电影厂门口等机会,有群头过来挑选,被选中的人才能进入剧组。

    剧组的人很少直接过来挑选群众演员,太麻烦。

    王保强初来乍到,不懂这些,寒假还没结束,电影学院门口冷冷清清。

    他并没有失望,在电影学院外边有不少剧组招人的告示,上面有影视剧的名字,招演员的条件,以及联系方式等等。

    这些是不怎么出名的小制作,投资在一百万以下,或者是学生的毕业作品。

    只要投资超过两三百万的项目,剧组会有相对正规的试镜程序。

    在一些电线杆子和墙上,贴着大量小广告,同样是剧组在招人,也有用影视公司的名义,这一类基本上都是骗人的,收了报名费就让回去等消息。

    王保强沿着马路,挨个的去看,对他来说,这都是拍戏的机会。

    他觉得来京城太对了,这么多机会,总能让自己成为明星,他尤其关注有关武行的消息,他要像李连节一样成为武打明星。

    看了一个下午,在这条路上来回走了好几趟,王保强一点都不累。

    他觉得梦想离他如此的近,触手可及。

    他摸到的是墙上的小广告,他还不知道这些广告和成为大明星之间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王保强兴冲冲的回到住处,和同乡说起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只要能进入剧组,成为武行,练了几年的功夫就能派上用场。

    他会成为武打明星。

    同乡看着王保强,暗地里摇头。

    他们在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明天开始上工,他们没有成为明星的想法,只想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就足够了。

    “保强,听叔的,明星哪有那么好当的,踏实的打几年工,赚点钱,回家娶个本分媳妇,生个娃,别想那些个有的没的。”同乡劝说道。

    “叔,俺想试试。”王保强倔强道。

    同乡叹息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他们是邻里乡亲,知道这孩子脾气倔着呢,为了学武跑到少林寺,是个不听劝的人。

    王保强躺在床上,外边的冷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冷飕飕的,他裹紧被子,想着明天有可能到剧组拍戏,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

第五百七十五章 提醒

    二月中旬,国内媒体转载了一份外媒的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是一份九九年十一月刊载于《福布斯》杂志上的文章,文章列出了五十位华国富豪的名单,也就是所谓的富豪排行榜。

    榜单划分的较为简单,分为四个档次。

    个人或家族财富超过十亿元,五亿元到十亿元,一亿元到五亿元,五千万到一亿元,国内共有五十人上榜。

    《福布斯》为这份榜单特意制作了一个封面,上面是一位华国人,不过这个人物两边的面孔风格迥异。

    一边是华国七十年代的老旧穿戴,一边是手拿大哥大、带着金表的形象。

    《福布斯》是美国的一家专业的商业杂志,以刊载金融、工业、投资和营销类专业性文章著称,在财经领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在国外备受关注,国外的多家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

    他们认为这是华国产生资本家的例证,从中能够分析华国财富阶层的崛起和财富社会的变迁。

    华国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还有媒体戏称华国人终于找到了致富光荣的感觉。

    外国媒体对于华国总觉得神秘,这份榜单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让他们了解到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着的巨大变革。

    财富永远是一个吸引人的话题。

    三个月后,这篇文章被国内的媒体转载,题目叫做谁是华国最富有的人?

    国内的富豪阶层第一次出现在了公众面前,老百姓终于知道那些人最有钱了。

    林子轩看着报道,露出了苦笑,因为他也在榜单之上,排在了第四十八位,属于五千万到一亿的那个档次。

    富豪榜上的五十人名单,以信托、制造、保健、房产和资源等行业为主。

    演艺圈进入榜单的有两位,另一位是刘晓青,排在第四十五位。

    刘晓青进入榜单不仅是片酬的原因,还有房地产投资和各种外贸公司,一直以来,她都是演艺圈最富有的人,被称为亿万富姐。

    林子轩作为好梦公司的老总,还是畅销书作家,总资产超过了五千万。

    他之所以苦笑是因为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华国人一向讲究财不露白,有钱人不愿意让人知道,那些暴发户除外。

    一个是真正的有钱人习惯了低调,还有就是枪打出头鸟。

    这份榜单会引起媒体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比如税务部门,你挣了多少钱,交了多少税,两方面一对照就可能查出来问题。

    此时企业偷税漏税是普遍现象,很难查的出来,税务部门没有精力全面盘查。

    富豪榜就像是一个指路明灯,告诉税务部门就查他们这些人。

    所以,看到这份榜单,林子轩第一个反应是让好梦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