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莺奖是华国电视领域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84年,每年九月份举办一届,评选的对象是去年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

    评选的办法是先由观众投票选出参赛作品,然后由专家进行排序和最终确认。

    今年不用说,《渴望》肯定会成为大赢家,最佳电视剧和最佳男女主角是跑不掉了,不过这是华国电视台的荣誉,和艺术中心没有关系。

    “剧集短了点吧?”李虹考虑道。

    作为资深的电视剧制片人,她对金莺奖很了解。

    这种只有十集的电视剧除非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否则获奖的概率不高。

    目前看来《外来妹》的确造成了轰动,但还不清楚能持续多久,有多大的影响力。

    “总要争取一下,我觉得很有机会。”陈常乐坚持道。

    如果《外来妹》能获奖,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不小的荣誉,在圈子里也是一种资本。

    李虹点了点头,这件事还早,以后再说,没必要和陈常乐争执。

    “林老弟还没回来么?”正事谈完,陈常乐问起了林子轩,“我前几天应该来京城贺喜的,不过林老弟说不麻烦了,这才没过来。”

    他称呼李虹“虹姐”,叫林子轩“林老弟”,这并不矛盾,各论各的。

    “虹姐”是一种尊敬,“林老弟”则表示亲切,陈常乐分得很清楚,如果《外来妹》的社会反响不是这么大,他根本不会到京城跑一趟。

    现在则不同了,他不仅要把《外来妹》卖个好价钱,还想着能和林子轩继续合作。

    正如慕姗姗所说,经过《渴望》和《外来妹》两部热播剧,林子轩有了自己的品牌,在电视圈,有了被人重视的资格。

    “你费心了,小轩这两天就会回来。”李虹应付道。

    在京城戏剧学院,陈晓艺拿到了毕业证,准备回老家一趟,然后返回京城到话剧院报道。

    她这几天体会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戏剧学院表演班里漂亮的女孩子很多,她的容貌只能算是中等,一直不惹人注目,就算不是小透明,也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然而,自从《外来妹》播出后,除了同班同学跑过来祝贺外,学弟学妹们也过来围观她,还露出羡慕的神情。

    昨天她的老师找过她,把她夸奖一番,说她演得好,自然真诚,不做作,给学校争光。

    她的父母打电话过来,看了电视剧后和她谈了谈感受,表扬了几句。

    这一切的变化让她始料未及。

    她不由得想到在花城的时候,和林子轩出去在一家小饭馆吃面,她把辣椒油倒进面里,不顾形象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的很香。

    林子轩开玩笑说电视剧播出后她就不能再这么随便了。

    想到这里,陈晓艺到宿舍楼下的公共电话那里给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打了一个电话,想问问林子轩回来没有。

    她想请林子轩和慕姗姗吃顿饭,表示谢意。

    在花城的新潮流影音公司,张莹莹正在录制她的新专辑。

    这张专辑的主打歌就是《我不想说》,虽然华国观众还不知道张莹莹是谁,长得什么模样,不过这首歌已经传唱开来。

    新潮流公司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推广机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盘磁带销售到华国各地,让华国观众认识张莹莹。

    唱着这首熟悉的歌曲,张莹莹的心里并不平静。

    她很清楚自己的人生因为这首歌曲发生了改变,一切就像是一场梦一样。

    在香江,汤震宗接到了花城传来的消息,内地的报纸上出现了对他的大篇幅报道,作为第一位来到内地发展的香江演员,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是时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了。

    他想起林子轩对他的邀请,或许应该到京城去一趟了。

    6月30日,林子轩和慕姗姗在杭城买了不少当地特产,准备带回京城当作礼物送人。

    这是《外来妹》播出的最后一天,由于华国电视台周六晚上黄金档播出的是《文艺天地》,所以十集电视剧用了六天时间才播放完。

    两人在宾馆房间里收拾了行李,退了房,前往火车站。

    他们购买的都是下铺的车票,刚好挨着,火车离开杭城,前往京城,夜幕降临,俩人躺在铺位上,说着闲话。

    短暂的蜜月旅行就这么结束了,有点怀念,对他们来说,真正的家庭生活即将开始。

    深夜时分,俩人平躺在各自的铺位上,分别伸出一只手,握住对方的手。

   
………………………………

第七十三章 交情

回到京城,两人先去了双方父母家,把带回来的礼物分发一下,坐下来说说话,聊聊旅游见闻,谈谈生活琐事。

    林晓玲放暑假了,吵嚷着要去见宝岛明星,因为她这次考试进入了班级前三名。

    她就要上高三了,成绩还不错,考上大学问题不大。

    一旦上了大学,就不需要家里多操心了,在这个年代,上大学意味着一切都有了保障。

    这时候上高中要交学费,大学反而是免费教育,平时也就是花点生活费和学杂费。

    有些国家急需的特殊专业甚至会发补贴,每个月几十块钱,不仅不花家里的钱,还能向家里寄钱,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

    大学里还有助学金和奖学金,助学金每月五块到十块不等,家庭贫困的学生可以申请。

    奖学金每学期80元左右,要成绩优异,思想端正的学生才能获得。

    如果被逮到有打架闹事或者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就没有领取奖学金的资格,这时候对个人的思想品德看的很重。

    大学毕业之后还包分配工作,可以说这时的大学生最没有生活压力。

    不过没有生活压力不代表他们就不用努力学习了,相反他们都非常刻苦用功。

    因为他们明白相对于华国的其他青年,他们在大学学习的机会是多么来之不易。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

    理想和奉献还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心,学生们对知识也很渴求。

    当然,也是因为这时候没什么娱乐活动,每天只能看书,图书馆里最受欢迎的是外国名著,其次是国内的古典名著和现当代的文学书籍。

    于是,大学里随处都能看到文艺青年的身影,大家组成小组热烈的谈论诗歌和

    这在校园里非常流行,谁要是不会背诵几首诗歌都不好意思和人聊天。

    林子轩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却开始写本,之所以没人奇怪是因为大学里的文学爱好者实在是太多了。

    华国八十年代的大学,就是一个充斥着理想和诗歌的年代。

    林子轩希望妹妹能好好享受大学的生活,他知道这是华国大学校园最后的美好时光。

    等到大学收费和扩招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在慕姗姗家里,李虹和林子轩谈起这些天的事情,包括陈常乐、陈晓艺和汤震宗等人都找过他,甚至连张莹莹也从花城打了电话过来表示谢意。

    “看起来你比我这个著名主持人还忙,要不要给你配个传呼机啊。”慕姗姗故意说道。

    这时候传呼机已经在京城流行起来,传呼台有遍地开花之势,不过大多是业务往来频繁的商界人士才会用,普通人消费不起,因为价格太贵。

    一台数字传呼机要一千多块,中文传呼机两千多块,还要加上入网费等等。

    大哥大电话更不用说了,在花城会时常见到,京城还不多见。

    一台单机售价要两万块,办理好入户手续要五千块。

    虽然价格不菲,却成为不少商界人士必不可少的装备,如果能在身上挂个传呼机,或者手里拿个大哥大电话,这就是成功人士的派头。

    有时候为了显摆,还要假装看传呼和接电话。

    说实话,在京城,大哥大电话的信号真心不好,杂音太多,到了房间里或者较为封闭的场所就没有信号了。

    在一些高档酒店,经常能看到有穿着西装革履的人士拿到大哥大电话四处找信号。

    与此同时,市面上出现了玩具传呼机和大哥大电话,就是玩具模型。

    这给一些没有钱却想要出风头的年轻人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女朋友面前,由此闹出了不少的笑话,很多段子都和这个有关。

    林子轩和慕姗姗都是没有业务的人,不需要这么先进的通讯工具,有固定电话就足够了。

    慕姗姗这么说是因为听到了张莹莹的名字,有点不爽,发发小脾气而已。

    “我一个不到处跑的人要那东西没用,京城就这么大的地方,怎么找都能找着,丢不了。”林子轩装作没听出来,应付道。

    “你就是想买也不行,咱们还有钱么?”慕姗姗提醒道。

    俩人一合计,从结婚到这次旅游,花了将近四千块钱,存折上只剩下不到两百块钱了。

    好在六月份的工资还有十二天就要发了,凑合着能撑到那时候,大不了就回父母家蹭饭呗,又不是没蹭过,这种事蹭着蹭着就习惯了。

    对他们来说,人生中的这件大事就到此结束了,明天继续上班,赚钱养家。

    第二天,他们把一大袋糖果放到自行车的车篮里,骑着车子前往华国电视台。

    这是给那些没参加婚礼的同事发喜糖,宣布他们结婚了。

    俩人从华国电视台的门口开始发起,先是守门的,还有清洁工,见到人就发,也不分什么工作,一人一小把,就是图个喜庆的意思。

    不认识的人客气一句,认识的人就多聊两句,热热闹闹的。

    即便有人还没来上班,也会放到这人的位置上,不能遗漏了,这是礼数,要周到。

    他们提前半个小时前来,在上班之前发完喜糖,接着各自去工作,吃午饭的时候再见面。

    林子轩要和陈常乐碰头,他接下来的工作是协助陈常乐把《外来妹》卖出去,卖片子也是制片人的业务范围。

    作为一名制片人,你制作出高质量的电视剧不稀奇,能够卖出高价才是真本事。

    李虹想让林子轩全程参与一部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以后就有了经验,能够独当一面。

    陈常乐在友谊宾馆开了一间房,作为他的办公地点,见到林子轩,他非常热情。

    “新婚大喜啊,林老弟!”陈常乐笑着恭喜道。

    他从身上掏出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到林子轩的手里。

    结婚送礼金在京城不流行,这是花城的习俗,受到香江那边的影响。

    林子轩推脱了两下,见陈常乐坚持,也就收下了,回头他和慕姗姗请陈常乐吃顿饭就行了,各地有各地的习俗,要互相尊重和理解。

    陈常乐这么做自然是想和林子轩拉近关系。

    所谓交情,正是在平时的人情往来中慢慢建立起来的。
………………………………

第七十四章 回家

两人客气完毕,开始讨论如何向地方电视台出售《外来妹》的播放权问题。

    陈常乐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把华国电视台的定价作为底价,也就是十五万。

    华国电视台是首播,其他电视台算是重播,价格肯定要偏低一些,但《外来妹》毕竟是热播剧,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收购价至少不能低于十二万。

    第二套方案是在对《外来妹》有兴趣的电视台之间进行一次竞拍,出价高的电视台能够进行第二轮播放,出价低的电视台只能进行第三轮播放。

    由于华国各地的经济水平不同,各地电视台用来购买电视剧的资金额度也不同。

    这样就能拉开档次,把《外来妹》的收益最大化。

    这两天陈常乐联系了华国各大地方电视台,已经有十几家电视台感兴趣,还报上了自己的收购价格,比如京城电视台出价七万,沪城电视台出价八万。

    很显然,这些报价都达不到陈常乐的心理预期。

    这时候华国的电视剧市场运营比较僵化,不够专业,大环境如此,是低价卖出还是待价而沽,需要慎重考虑。

    如果稳妥起见,可以接受各大电视台的报价,虽然赚的不多,却没什么风险。

    想要赚大钱,就采取竞拍的方式,分成三个梯队,出价最高的梯队首先播放,中间的梯队一个月后播放,最后的梯队三个月后播放。

    这样做存在不小的风险,很可能让一些原本感兴趣的电视台放弃购买计划。

    电视剧讲究时效性,地方电视台趁着这股舆论风潮播放《外来妹》能取得好的效果,广告收入也能增加不少,三个月后黄花菜都凉了,还买来干什么。

    “林老弟,你觉得应该怎么做?”陈常乐询问道。

    花城人胆子大,陈常乐的意思是举行竞拍,价高者得,就算是失去一些电视台也能弥补。

    林子轩来之前李虹让他自己拿主意,他考虑了一下,稳妥固然好,收益却不高,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现在正缺钱,值得冒险。

    他觉得这样做或许会开启一种全新的电视剧集的运作模式。

    等到地方电视台发展起来,优秀的电视剧就不一定非要在华国电视台播放,也可以高价卖给地方电视台,一切由市场来决定。

    “行,那就按照陈哥说的办。”林子轩同意道。

    陈常乐有些诧异,他原本以为还要花费口舌说服林子轩呢,现在看来,林子轩的胆子也不小,和思想保守的内地人大不相同。

    两人把制定的方案传真给各大电视台,等待着他们的最新报价。

    有些电视台或许会报出高价,有些电视台或许就此放弃,这就要看他们有多大的诚意了。

    林子轩没有在宾馆等下去,这种事一两天之内不会有结果,地方电视台内部也需要协商。

    他回到华国电视台,和慕姗姗一起吃中饭,顺便说了这件事。

    “你们的胆儿够肥的啊,以前没有人这么做过吧?”慕姗姗诧异道。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也可能被毒死,谁知道呢。”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