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子轩不会把这种红极一时的电视剧拱手让人,总要占据一些主动,海外的版权可以给台视,内地的版权要自己留着。

    这些细节可以慢慢谈,就看台视有多大的决心了。

    送走了曹静德,林子轩把商谈的结果汇报给了张建功和李虹,顺便谈了一下他的感受。

    他在纽约和当地的华语电视台接触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感触,无论是国外还是港台地区的电视台都非常注重收视率。

    这些人谈到一档节目,都会拿收视率来衡量节目有没有价值。

    就算这个节目再有深度,受到专家和学者的一致好评,只要没有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可,就不是一档好节目,收视率就是衡量的标准。

    在华国,目前还没有专业统计收视率的机构。

    以林子轩曾经工作过的京城广播电台为例,想知道那个节目受到听众的欢迎,就看听众来信的数量,有的节目组一天收到上百封信件,有的则只有十几封。

    广播电台不会主动的派人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来判断哪些节目应该砍掉。

    这就是华国广播行业的现状,他们不怎么在意听众的意见,我播什么你们就听什么,因为这时候听众的选择少。

    华国电视台更为主动一些,内部有专门统计收视率的部门。

    在五年前还和各省市的电视台联合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查,想知道百姓喜欢看什么样的节目,以此来调整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和方向。

    这样的调查耗时耗力,一般是五年一次。

    平时基本上是采取观众来信和小范围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计算收视率。

    这种方式只能产生模糊的数据,毕竟华国南北方的观众在电视节目的选择上差别很大。

    以《渴望》为例,在播出期间,华国电视台统计的平均收视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大结局的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

    这个数据应该是以北方人为主的调查结果。

    如果在京城,《渴望》的收视率接近百分之百,在花城的话,能有百分之八十就不错了。

    不管怎么说,收视率都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为广告商投放广告提供参考,也能给电视台的运营指明方向,所以说,想要电视行业走上正轨,在华国建立一个专业统计收视率的第三方公司极为必要。

    “这是电视台的事吧?”李虹疑惑道。

    “电视台统计收视率,就像是在球场上既当裁判,又下场踢球,容易弄虚作假,由中立机构做统计虽说也有弊端,但至少相对公平些。”林子轩解释道,“我就是这么一说,感觉这个行业需要这么家公司。”

    李虹认可林子轩的说法,也知道收视率的重要性,只是艺术中心暂时做不了这个。

    艺术中心毕竟只是负责制作电视剧,统计收视率是整个行业的事情,这事太大了。

    李虹想起女儿有次说起林子轩还有个在京城郊区建设影视基地的计划,她觉得林子轩考虑问题似乎都是从整个行业进行整体考虑,有种大局观。

    “先让广告部门的人把这个事情做起来,对咱们自己制作的电视剧进行收视率的统计。”李虹决定道,“明年上面的拨款下来,我预备拿笔钱出来建一个新的摄影棚,你和姗姗说的那个影视基地是怎么回事?”

    艺术中心的摄影棚还是原来华国电视台的旧影棚,夏天特别热,冬天又潮湿阴冷,演员在里面拍戏简直就是受罪。

    拍摄《编辑部的故事》那会,刚好赶上夏天,摄影棚里就像是在蒸桑拿,为了防止脸上有汗流下来,演员拍上几分钟就要擦一次汗。

    在这个年代,讲究艰苦朴素惯了,华国电视台一直都没有新建摄影棚,最多是修补一番。

    李虹能想到这件事,算是为下属谋福利了。

    “那个啊,我就是一想法,咱们要是真想建影视基地,可以先在京郊圈块地。”林子轩建议道,“国家不是提倡招商引资么,咱们有了地,做一个整体的设计和规划,这边建古代城池,那边建假山湖泊,就用这个规划来吸引投资。”

    林子轩说的正是做房地产常用的套路,弄张设计蓝图圈钱,有了钱再盖楼。

    “这投资太大,有点冒险吧?”李虹犹豫道。

    她不是个怕事的人,敢想敢做,只是林子轩的这个规划不是一两百万能建成的,至少也要有数千万的投资才行。

    而且,听起来有点不靠谱,数千万的资金不是那么好找的。

    “谈不上冒险,咱们其实就是画张规划图,就算没有人来投资,也能在那儿建摄影棚,先把架子搭起来,慢慢的就会有人投资了。”林子轩毫不担心的说道,“再说了,现在京郊的土地就是白菜价,过几年肯定会翻倍的涨,怎么着咱们都不吃亏。”

    “我再想想吧。”李虹思考道。

    她明白林子轩的做法,算是钻国家的空子,用建造摄影棚的批文圈地,再逐渐的扩大规模,最终建成影视基地。

    严格意义上讲,这有囤地看涨的嫌疑,属于投机倒把。

    这一年来国家政策陆续放开,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有不少人为了牟取暴利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如果真能建成这个影视基地,那艺术中心就不单单制作电视剧了,而是能全方位的发展。

    这或许是一个艺术中心壮大的契机。

    林子轩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最终做决定的是李虹,他只是出谋划策而已。

    随着元旦的到来,《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即将在华国电视台的黄金档播出。

    他和慕姗姗自然不会错过,普通观众看的是故事,他们看的是回忆。
………………………………

第一百五十章 播出

    1观众都在电视机前等待着。

    在此之前,华国电视台对《京城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有些宣传很明显,就是把剧中的精彩镜头集中在一起做成预告片在电视台各频道轮流播放,有些宣传隐蔽了一些,比如在一档节目中让主持人和嘉宾谈论相关的话题。

    作为国家电视台,一旦主推某部电视剧,效果非常明显,几乎做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更何况,这部电视剧有着太多的噱头。

    超大型的制作班底,超豪华的明星阵容,在美国实地拍摄,第一部反映华人在美国生活的剧集,电影明星姜闻第一次出演电视剧……

    在预告片中,分别出现姜闻和葛尤等十几位观众熟知的影视明星。

    很难想象这些人会在同一部电视剧中出现,预告片成功的勾起了观众强烈的期待感,他们不仅想看明星,还想看看遥远的美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八点,《京城人在纽约》准时播出。

    剧集的开头是在京城国际机场,葛尤第一个出现在镜头里。

    看过电影《大撒把》的观众就会知道这正是那部电影的开头,随着葛尤进入机场的候机大厅,镜头在大厅里移动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观众面前。

    在电影里,由于片长有限,这一段只有不到两分钟的时间。

    观众或许都没看清楚有哪些明星,还没反应过来就过去了,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影像。

    但在电视剧里,用了足足五分钟来展现大厅里的各位明星,还给每个人一个面部特写,这五分钟让观众着实惊喜了一把。

    随着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观众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在美国的肯尼迪机场,刚到美国的王起明和郭燕由于语言不通,在机场处处碰壁。

    好容易找到了亲戚,以为有了依靠,谁知道那亲戚把两人带到了一间地下室,借给他们500美金,让他们自谋生路。

    这些场景由于在美国拍摄,给观众非常真实的感受。

    比如机场的大厅,无论是标识牌还是广播都采用英文,四周都是外国人,这就是在肯尼迪机场拍摄的,为此花费了不少美金。

    150万美金就是这么花出去的,这就是追求真实的代价。

    从他们离开机场,坐车一路前行,观众跟着车子领略沿途纽约的风光,只看到纽约城内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就是国外繁华的大都市。

    仅仅第一集就吸引了华国的观众,把观众带进了大洋彼岸的那个陌生世界。

    林子轩和慕姗姗看的时候想起的是那段在纽约的生活。

    他们回国有好几个月了,再次看到熟悉的画面,颇为感慨,当时觉得过的挺辛苦,现在回想起来只剩下美好的回忆,那时候的生活比较简单。

    除了工作,俩人偶尔会去纽约的街头喝咖啡,看电影,逛各种博物馆。

    “咱们要是留在美国会怎么样?”电视剧播放完,慕姗姗假设道。

    “不知道,应该是拼命的打工挣钱吧,凑够每年回国的机票,带着廉价的礼物,在国内的亲戚朋友面前显摆一下自己在美国过得多么好,挣了多少钱,实际上在美国连房子都买不起,每天累死累活的加班,为了省钱只吃工作餐。”林子轩猜测道。

    “你也太悲观了,咱俩就这么没本事啊。”慕姗姗不满道。

    这时候,电话铃响了,林子轩走过去拿起话筒,是冯晓刚打来的。

    “看了吧,觉得怎么样?”冯晓刚询问道。

    “放心吧,咱们肯定火了。”林子轩回应道。

    这是冯晓刚第一次执导,说起来信心满满,其实心里面还是打鼓。

    林子轩和他说过,《京城人在纽约》和其他电视剧不同,这是带着任务的,只要华国电视台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这部电视剧想不火都难。

    有了这个前提,加上电视剧制作的高水准,绝对会是一部现象级的剧集。

    虽然不知道能不能超过《渴望》的收视率,但应该差距不大。

    冯晓刚更为在意的是观众的反应。

    这毕竟是一个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故事,里面还牵涉到商战的情节,没有《渴望》那么的接地气,不知道国内的百姓能不能接受。

    第二天,林子轩来到艺术中心。

    中心的不少人都在议论《京城人在纽约》,这是艺术中心制作的剧集,大家非常关注。

    来到办公室,冯晓刚正在翻看报纸,京城里稍微有影响力的报纸估计都被他买来了。

    林子轩拿起一份《京城青年报》,翻开看了看,第一版讲的是国家大事,第二版就有关于出国潮的讨论,这已经是相当重要的位置了。

    看来纸媒开始发力了,配合着电视剧的播出,必然会掀起一股********的热潮。

    “冯哥,这下放心了吧,你以后可是要进入电影圈,成为最佳导演的人,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等冯晓刚看完报纸,林子轩说笑道。

    “这些做不得数,都是宣传。”冯晓刚清醒的说道,“我就觉得咱们拍片子说理想那就俗了,主要还是为了充实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老百姓看的高兴了那才是好片子,老百姓看不懂,你再说是艺术,没什么意思。”

    “你这话别到处说去,会被人说成是不懂艺术。”林子轩调侃道。

    “我没上过大学,没学过艺术,本来就一俗人,不会不懂装懂。”冯晓刚自嘲道,“不过我挺敬佩那些搞艺术的,虽然看不懂,可就是觉得人家挺厉害,能拍出别人都看不懂的片子,也是本事。”

    “冯哥你还是为人民服务吧,别朝那些艺术家跟前凑了。”林子轩无语道。

    “呵呵,我也是这么想的,行了,这事就算完了,下面有什么任务,我都准备好了。”冯晓刚轻松道。

    林子轩看冯晓刚的确是休息好了,把《京城人在纽约》放下了,就和他商量起这一年的拍摄计划来,毕竟现在已经是1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火爆(求月票)

    接下来的几天,随着剧情的展开,还有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京城人在纽约》在整个华国彻底火了起来。

    无论是有出国想法的,还是压根就没想过出国的,无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在讨论着这部电视剧,讨论着国外的生活。

    可以说,《京城人在纽约》带着华国的百姓集体出了一趟国。

    通过电视,观众看到了富饶的美国。

    那里有洋楼和轿车,有到处是美酒佳肴的高级餐厅,有充斥着时髦商品的商厦,物质上无比丰富,似乎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与此同时,剧中人物却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只能在美国打工,刷盘子,缝衣服,人和人之间不讲交情,只重利益。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观众感觉到美国虽好,却不是久居之地,还是家里更舒坦。

    要不要出国?

    这个话题成了华国百姓议论的焦点,年轻人向往美国,是因为他们觉得能在美国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一辈子不用烦恼。

    在华国有不少关于美国的传言,比如在美国当乞丐一天都比在华国一个月挣得多,还有在美国的超市里可以随便吃喝,只要不带出去就行了。

    甚至是美国政府会养活没有工作的人,每月会发放几百美元的救济金。

    这在华国相当于两千多块,抵得上一年的工资了,这种不劳而获的好事谁不愿意啊。

    这些传言在华国很有市场,被不少年轻人推崇,从而认为美国是天堂。

    然而,当他们看了《京城人在纽约》之后就会知道这个世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传言始终是传言,美国乞丐仍然是乞丐,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在超市里大吃大喝会被警察抓起来,千万不要尝试,还可能被打。

    所谓的救济金只发给有一定资格领取的美国公民,不是谁都能拿到手的。

    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慈善机构,不是说跑到美国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些都是骗人的。

    《京城人在纽约》通过实地拍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给华国持续升温的出国热泼了一盆冷水,让那些盲目的出国者看到了在美国将会遭遇什么样的生活。

    美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