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般来说,都是事成后收钱,事情没办成顶多是拿几百块的辛苦费,算是茶钱。

    林子轩划定了四合院的区域,价格在30万到40万之间,其他的事情就不需要他操心了,自然有中间人代劳。

    中间人很卖力,没过几天就有了消息,在什刹海哪儿有人要出售一套四合院。

    林子轩和慕姗姗抽空过去看了。

    整座院子不大,有十几个房间,略显破败,地理位置倒是不错,靠近后海,交通便利。

    只是价格贵了点,要40万,前两年还不是这个价,也就28万左右。

    不过92年的时候什刹海被认定为历史文化风景区,相应的房子价格就升上来了,更何况,京城的物价这两年一直在涨。

    好处是这儿住的是同一户人家,不需要太多的纠纷。

    在这个年代,一套四合院里住的大多不是一户人家,多的有十几户,这就是被称为大杂院的原因,你要是购买四合院需要这些人都同意才行,否则会很麻烦。

    有人愿意卖,有人不愿意卖,有人嫌卖的贱了,有人会提奇怪的要求,人一多就容易乱。

    林子轩不想惹这种麻烦,提前说好了要是一家人才行。

    这家人之所以要卖掉四合院,据说和家里的儿子结婚有关,他们要拿钱去购买商品房。

    这儿不属于拆迁范围,政府不提供回迁房,想住进楼房只能自己出钱买。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有人想住楼房,觉得干净洋气,说出去有面子。

    比如在谈对象的时候,如果说你家里是楼房,那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年轻人一般都不喜欢住四合院,觉得过于脏乱。

    他们受西方影视剧的影响,认为住小洋楼是富裕的象征,是时尚,四合院就是贫穷落后。

    林子轩不管别人怎么想,他觉得这儿不错,只是需要重新修缮一遍。

    两人走在院子里,低声商量着。

    把这儿当成客房,哪儿是书房和娱乐室,父母有时间也能过来住上一阵子,院子里弄一个小花园,再盖一个小亭子,孩子有地方玩耍。

    这个改造恐怕需要很长的时间,好在他们以后会有大把空闲来经营这座院子。

    这不像是单位分的房子,这是他们自己的家。

    在中间人的周旋下,这套四合院最终以38万元成交,先付5万元定金,等办好过户手续再付余款,这是正常的流程。

    加上过户时要缴纳的各种税款和中间人的劳务费,这套房子共计用掉40万元。

    慕姗姗出书的版税和林子轩从《炊事班的故事》里拿到的酬劳,以及他们平时的存款,凑出40万绰绰有余了。

    至于院子改造和修缮的事情可以慢慢来,不用急。

    原来的房主急于拿钱买商品房,过户手续办的很干脆,不过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搬出去,也就是要到五月底。

    这倒没什么,只要房产证上是他们的名字,就不怕这些人打歪主意。

    林子轩和慕姗姗把房产证收好,和其他的证件放在一起。

    这可是他们用全部家当换来的。

    在华国,人这一生需要很多的证件,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出生证、结婚证和房产证了。

    一个代表着你来到了这个世界,一个代表着你找到了相伴一生的人,一个代表着你有了栖身之所,不再漂泊。

    “真是不容易啊!”看着房产证,林子轩感慨道。

    在他的记忆里,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这个房产证,无数人倾其所有,向银行贷款,成为房奴,每月省吃俭用,只为了能在大城市有一个立足之地。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

第二百一十六章 脾气

    这一届的法国戛纳电影节在5月12日开幕,葛尤提前一天启程。    林子轩和冯晓刚到机场送行,预祝葛尤旗开得胜,拿个奖杯回来。    这样好梦公司就有了一位国际影帝坐镇,《甲方乙方》有了国际影帝出演,说出去都带着一股国际范,拍出来肯定大卖。    “尤子,咱们的片子就指望你了,拿个影帝回来,也让我过过指导国际影递戏的瘾。”冯晓刚说笑道。    “拉倒吧,别埋汰我了,我这会正紧张着呢。”葛尤担心道。    他不是担心自己能不能拿奖,而是对坐飞机有心理阴影,他觉得在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心里不踏实,基本上能不坐飞机就不坐飞机。    “嚼嚼泡泡糖吧,挺有帮助的。”林子轩建议道。    他拿出一盒大大泡泡糖递给了葛尤,这种牌子的泡泡糖在华国很受欢迎。    “其实和空姐聊天也能缓解紧张情绪,尤其是漂亮的空姐,她们肯定找你要签名什么的,你就和她们聊聊人生,保证你还没聊完人生呢,飞机就降落在戛纳的机场了,那时候你就会埋怨这一趟飞行的时间太短了。”冯晓刚调侃道。    一般来说,国际航班上的空姐都很漂亮,不比女明星差。    “你净出馊主意,我要是真拉住人家忻娘聊天,被人当成流氓抓起来就坏了,在飞机上想跑都跑不掉,总不能让我跳窗户逃跑吧。”葛尤开玩笑道。    “那你再背个降落伞,空降法国,攻占巴黎,解放全人类就靠你了。”冯晓刚鼓动道。    大家说说笑笑,葛尤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张亿谋为了避嫌一直没出现,倒是给葛尤打了不少电话,从他得到的消息来看,戛纳电影节的组委会很看重《活着》这部片子,这次很有希望能拿到一个大奖。    送走了葛尤,林子轩和冯晓刚走出机场。    冯晓刚正在进行《甲方乙方》的筹备工作,他要和摄影师研究拍摄方式,和布景师讨论外景的搭设,和服装师沟通需要的服饰,这都要他亲力亲为。    和他合作的是京影厂的工作人员,说实话,双方磨合的并不顺畅。    京影厂作为老牌的电影制片厂,华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人才济济,这些人是有真本事,不过正因为如此,他们不大看得起民营影视公司。    更何况,这是冯晓刚第一次拍电影。    他们觉得民营影视公司就应该去拍电视剧,电影你们玩得转么,知道怎么导演电影么,还不是要靠我们来拍片子。    带着这样的情绪,自然没办法好好的工作。    一个是对民营影视公司的抵触,一个是对冯晓刚能力的不信任,即便冯晓刚能拍出热播的电视剧,也不见得就能拍电影。    这种心态在华国非常普遍,就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对私营企业员工的看法。    他们觉得就算是被厂子拖欠工资,我们还是铁饭碗,你们拿高薪,也只是个合同工。    听起来有点可笑,不过却很现实,国有企业的职工也只剩下这么一点骄傲了。    再说,当初为了拍摄《大撒把》,林子轩和冯晓刚光是剧本问题就被京影厂折磨的不轻,没办法,谁让他们是新人呢。    现在,新人当家作主了,要指挥他们拍电影,这些人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他们的态度还那样?”林子轩询问道。    “我和他们谈过,已经好多了,只有几个人还是不太配合。”冯晓刚无奈道。    这是他第一次拍电影,正在摸索之中,还没有养成导演的霸气来。    国内的影视圈一向是导演中心制,导演在剧组里具有绝对的权威,说什么就是什么。    只是这次用的不是他们自己的班底,而是京影厂的人,拍摄《京城人在纽约》的时候用的都是艺术中心的人,那才是他们的班底。    林子轩原本想这是好梦公司的第一部电影,用京影厂的熟手会好一些,没想到这些人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在拖后腿。    他虽然一向讲究与人为善,却也不会任人欺负。    “那些不配合的人就让他们回去,明儿不要再来了,咱们从艺术中心叫人过来顶替。”林子轩决定道。    “要不要和韩厂长先说一声?”冯晓刚提醒道。    “把人赶回去再说。”林子轩坚持道。    如果剧组一有事就找韩三评,会显得林子轩和冯晓刚没有能力,连一个剧组都搞不定,还拍什么电影,双方是合作关系,这样会降低自己在合作对象心里的评价。    再说,韩三评刚到京影厂,不一定能掌控局面。    这么做是试探一下京影厂的反应,他们想必不会因为这件小事和好梦公司一拍两散,如果真的散伙,那也没什么,再找其他电影厂合作就是了。    冯晓刚可以借机在剧组树立威信,这个剧组是他说了算,少了谁都能找到替补。    这件事让林子轩意识到好梦公司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班底,艺术中心是他的根据地。    拍电视剧的人一般都想拍电影,他们只是缺少一个进入电影圈的机会。    林子轩给这些人提供机会,他要带着这帮人闯入电影圈,打造一个坚实可靠的班底。    冯晓刚回到剧组,又和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谈了一次,结果不太理想。    “你们明儿别来了,咱们这剧组小,容不下你们这些大神。”冯晓刚冷着脸,沉声道。    说完这句话,他觉得心里很爽。    他这些天受够了窝囊气,只因为这是第一次拍电影,怕弄砸了,这才忍到现在,以他敢和姜闻硬碰硬的脾气,早就骂上了。    京影厂的人气冲冲的走了。    第二天,韩三评打电话过来。    他批评了那些人一顿,想让京影厂的职工返回剧组继续工作。    “不用了,韩厂长,我们找到合适的人了,剧组一切正常。”林子轩回应道。    在这部电影上,韩三评是出品人,林子轩是制片人,剧组人员的安排由林子轩负责。    韩三评挂了电话,觉得这件事有点意思,看起来是冯晓刚拿京影厂的人立威,不过背后肯定得到了林子轩的许可。    他一直觉得林子轩的性子偏软,没想到也是个有脾气的人。
………………………………

第二百一十七章 班底

    韩三评不是那种外行的领导,他在巴影厂从最底层的照明工做起,一路从场记到导演,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现在。

    他熟悉电影行业的每个环节,是真正的内行。

    这正是上面把他调到京影厂委以重任的原因所在,外行领导内行是国有企业的一大弊端,京影厂要摆脱过去的包袱,发展振兴,需要一位有魄力的内行人来领导。

    每个圈子都有自己的规矩。

    在华国的电影圈,导演是剧组的核心,剧组里的成员要服从导演的安排,配合导演的工作,这就是电影圈的规矩。

    姜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遭到剧组罢工,那是因为他没给人家工资。

    韩三评当过导演,他明白在剧组里导演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在圈子里有句话,不骂人的导演不是个好导演。

    这话有点偏颇,实际上也有不少好脾气的导演,不过这说明了导演在片场的地位。

    在拍片的时候,导演骂你就要听着,不要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有事情可以私下沟通,和导演当场顶撞是圈子里的大忌,以后谁还敢用你。

    韩三评知道这件事是京影厂的人做的差了,坏了规矩。

    这帮人仗着出身京影厂,没把冯晓刚放在眼里,如果换一位京影厂的导演,他们就不敢这么做了,说到底还是欺生。

    韩三评没想到的是林子轩说换人就换人了,干脆利索。

    京影厂不会因为几个人就和林子轩闹翻,他们还没有那么霸道。

    尤其是在目前的困境下,厂子缺少资金,很多片子没办法拍摄,同时也不能让厂子里的职工闲着,总要给他们安排事做,不然这些人又要闹事了。

    韩三评来到京影厂不到三个月,基本上摸清了厂子的情况,只感觉焦头烂额,前路艰难。

    当然,如果不是这么有难度的工作,也轮不到他来当这个副厂长了。

    这次和好梦公司的矛盾只是一件小事,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处理,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林子轩挂了电话,同样不再想这件事,他要安排艺术中心的人进入冯晓刚的剧组。

    选择的标准当然是熟人优先,尤其是跟着他一起到美国拍《京城人在纽约》的那批人,他们在美国一起吃住了半年的时间,非常了解各自的性格和特长,配合默契。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这几年的效益很好,不断壮大,目前有接近两百人的规模。

    在怀柔影视基地建设的时候,李虹在影视基地附近找了块地方建了一座三层的办公楼,艺术中心搬出了原来租住的四季青公社。

    影视基地目前已经投入使用,艺术中心的电视剧都在那儿拍摄。

    只是由于怀柔属于京郊,位置偏了点,影视圈的其他剧组不怎么愿意过去,如何推广和宣传是影视基地面临的问题。

    不过这些不归林子轩管了,自然有其他人操心。

    从艺术中心拉人很容易,冯晓刚写了一个名单,都是和他惯熟的人,用着放心。

    李虹批准之后,这批人就会到《甲方乙方》的剧组工作,他们虽然没拍过电影,但都学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应该能很快上手。

    “这下行了,咱们自己人做事,进度能快上不少。”冯晓刚放心道。

    “你多操点心,别让两帮人闹出矛盾来。”林子轩提醒道。

    现在剧组里有一半是京影厂的人,一半是艺术中心的人,弄不好就会出事。

    “放心吧,我和他们交待好了,咱们的人精明着呢,想要偷师就要和京影厂的人打好关系,等学会了就用不到他们了,这就叫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冯晓刚贼笑道。

    “咱们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碰到认真做事的,主动投靠的,能拉拢的就拉拢过来,人才永远不嫌多。”林子轩深谋远虑道。

    “林董英明!”冯晓刚拱手,装作仰慕状。

    “冯总睿智!”林子轩接话道。

    “彼此彼此。”两人同时笑着说道。

    他们互相吹捧一番,觉得差不多了,也就该干嘛干嘛去了,主要是气氛不够,要是加上葛尤,三人能侃上个把钟头。

    法国戛纳,葛尤在酒店里看杂志。

    这是一本法国的电影杂志,上面有国外记者对于参加戛纳电影节的各部片子的评论,还会给电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