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择路-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家公司的主要经营内容,则是两国各级官员从两国各自辖地征召民壮往定北守备团大营运送粮草后勤物资,这些民壮就一律归劳务派遣公司管理。由此,一旦出现事故,可以很好避免各级官员互相推诿扯皮,导致百姓白白身死,却得不到一点补偿的情况发生。因为劳务派遣公司管这事儿。

    并且为了彰显皇室仁爱百姓,爱惜民力。劳务派遣公司给被征召服役的民壮按期发工钱,每十天一发,一次三个枚银钱。而且由于草原已经进入冬季,百姓缺乏御寒衣物,劳务派遣公司特别出款向定北守备团购买棉服,棉被若干,按人头分发给服役民壮。

    同时,劳务派遣公司做出承诺,一旦民壮在服役期间出现意外,劳务派遣公司会给予优厚抚恤,具体数额另行通知。

    这劳务派遣公司的具体盈利模式,相当有意思。

    两国皇室牵头仁爱百姓,两国内的各大豪门世家当然得表示表示。什么?你家不想表示?可以,我们这是完全自愿的。到时候每天有些百姓聚集在你家门口闹事,别怪我这皇帝不管呦。皇帝盯着下旨不让管,说民意不可违,哪个官员敢动手?

    有几个世家大族派家丁出来驱赶这些百姓,还没动手呢,就有人浑身是血躺在地上,称自己被殴伤。马上,一个纵容家奴殴伤人命的罪状,就迅速扣到这世家大族脸上。各级官员早已被皇帝敲过,知道皇帝这是要抓几个典型,杀鸡儆猴,谁敢拦着?圣上如此仁爱百姓,你们这些世家大族居然敢唱反调,开国之初这些忠心耿耿的朝廷官员,自然是力挺朝廷的。

    这几个世家大族被这官司搞得一身骚,最终不得不花费重金打点,才好不容易熬过去。

    不用说,如此下三滥的主意,自然是李得一给偷偷支招。

    有些世家大族心里敞亮会来事,紧跟皇室步伐。纷纷表示自己被圣上仁爱之心感动的五体投地,激动地恭敬请求圣上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也能参与这一仁爱之举,愿意捐助多少多少。

    这个捐助数额么,也是有限制的,不是什么人想捐就能捐。最低十万,上不封顶。那些小家族,国家也不为难你们。

    捐过这笔善款,世家大族就算是跟皇家有了直接联系,在皇帝那儿就挂上号。皇帝那儿有一本每年更新的公司账目,上头清清楚楚记着一笔笔款项。这些账目都是守备团专业会计专门给皇帝做的,非常容易看懂。将来子弟读书考试做官(平唐国做官要考试),举孝廉(平汉国做官靠举荐)什么的,那都是好处大大滴。

    两国皆以仁孝治天下,忠臣必出于仁孝忠厚之家。那些乐善好施的家族,子弟必是孝子忠臣,朝廷当然要优先录取!你家累世富贵,却一毛不拔,如此不懂仁爱之家,岂能出忠臣?不好意思,你家儿孙若想当官,请靠边站。

    什么,你家儿孙有本事,硬是通过层层考试,层层举荐,最后到了殿试阶段,皇帝亲自选拔?不好意思,皇帝那儿有账本啊,谁家重仁孝(慈善捐款越多越重仁孝),皇帝记得清清楚楚。到时拿出账本一看,皇帝大手一挥,就把那些不懂“仁孝”的家族儿孙亲自给黜落。

    这定北劳务派遣公司成立运作之后不久,平汉国与平唐国内,从朝廷到民间,开始纷纷颂扬皇帝仁爱至极,乃是千年难得的明君、圣君。

    为什么?因为大家谁也不是瞎子,那些干活的民壮,全都按时拿到工钱,从不拖欠,而且人人都有厚厚的新棉衣穿着。不光如此,每个民壮还都能领到一袋公司发下的烧饼留待路上吃。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上前一看就知,半点没法作假。

    最关键是,两国皇室此举没花国库一分钱,两国朝廷的几位宰相与重臣们,自然对此赞不绝口。

    天下臣民交口同声盛赞皇帝仁爱,两国皇帝心中自然美得不行。

    然而更让皇室高兴的是,这个定北劳务派遣公司,不光给他们赢得盛誉,更给他们带来每年上百万枚银钱的收入!

    什么,你说这定北劳务派遣公司完全靠善款捐助活着,根本没有盈利点?嘿嘿,这里头的门道,可就黑咯。

    我们这是劳务派遣公司,当然就得有考核。负责运送粮食建木等后勤物资的民壮,必须按时到达,路上若有延迟,或者货物有损坏,当然要扣钱,甚至不发工钱。免得有些破皮无赖混迹其中,坑骗这些善款。

    两国几十万民壮昼夜来回运送,延误之类的事情,损坏粮食货物什么的,总是难免的。到了发工钱的时候,大约会有两万民壮因为考核不过关,被扣部分工钱。另外还有两千多,会因为各类原因,被全部扣除工钱,并辞退。

    这些扣下来的钱,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公司收入。两万民壮每十天扣一个枚银钱。一个月就是六万枚银钱,一年就是七十万枚银钱。

    当然了,这些是故意漏给聪明人看的,不过是公司收益的九牛一毛。

    要知道,这些捐助的善款集中起来之后,怎么花呢?比如买谁的棉花做棉服,买哪儿的羊做羊汤,可都是定北守备团说了算,两国臣民对此一概不知。这其中的价格么,自然是有商量。

    目前按照计算,一年下来,公司纯盈利在三百万到五百万枚银钱之间,到时候分账,两国皇室收益在一百万枚银钱往上,守备团分得剩下。

    然而这仅仅是目前估算出来的收益。别忘了两国之中,抗旱,抗洪,蝗灾,瘟疫,等等都需要民壮去干,还有灾后重建工作。其他什么修驿道,修宫殿,之类的建筑活,也要召集民壮。包括给各支兵马运送粮草后勤物资等等此类。总而言之,两国内凡是要用到民壮的事儿,都被定北劳务派遣公司包了!

    以往这些事儿,都是两国宰相与高官们打着国家徭役的旗号,不花一分钱召集百姓来干。如今有了劳务派遣公司,这些事儿自然就得交给劳务派遣公司来管。

    刚开始,有宰相察觉事情不对,觉着这定北劳务公司权力太大,应该压制。于是上奏皇帝,要求仍将这些事儿归于朝廷相关衙门管理。

    皇帝当然不会同意!开什么玩笑,老子在挣钱啊!那个李副团长早就跟我做过备报,国库里的钱才是大头!有了这个劳务派遣公司,朕就能名正言顺把国库里的钱变成皇家内库的,同时还能照拂天下万民,何乐而不为?代价不过是朝廷官员损失些权柄,这算什么。我本就愁着相权过大,想要削一削哩!这公司一举多得,朕要是同意宰相的奏章,朕就是个瓜皮。

    瞅着李得一秘密送来的收益估算与未来发展建议,两国皇帝大手一挥,直接发下圣旨。从今往后,全国百姓服徭役,都要集中归定北劳务派遣公司管理,以使皇室仁爱之举,能够惠及全国百姓!彰显皇室对百姓平等爱护,以遵先贤“为生民立命”之圣教。

    这道圣旨一下,两国皇帝瞬间就牢牢占据住道德舆论的制高点。两国宰相与相关受影响的重臣再想阻挠,就得考虑一下天下民心所向的问题。再说,大家出来做官,都是打着“致君圣贤”的旗号。如今皇帝如此爱民的仁圣之举,直追先代君王,你这当宰相和尚书的却拦着不让,你什么意思?难道你原来是个奸臣?

    再者说来,这公司是那个李杀星带头成立。拦着他的买卖,你不想活了?这个杀星手下抄灭的家族,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你是不是想成为下一个?当年突辽国因为不小心惹着他,原本就要一统天下,结果现在眼瞅着就要败亡灭族。谁敢挡这位杀星的财路,活腻歪了吧。

    得了,这下两国朝廷重臣,不管真不真心,都开始大力支持并赞扬皇帝的这番仁爱举动。

    这道圣旨一下,两国之中对各自皇帝的赞誉更是攀上一个新的巅峰。

    两国上下,从世家大族到乡间野叟,从文人士子到不不识字的老媪小童,从大儒名士到贩夫走卒,皆在赞誉着皇帝的慈善、仁爱,是难得的圣君!

    慈善家,慈善家,慈善发家。果然名不虚传!果然名利双收!

    而慈善总头目,杀人如麻杀人无数,如今就要族灭突辽族的李得一,此时正美滋滋骑在悍马上,看着来往的干活民壮。这些百姓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人人身穿暖和的厚棉袄,乐呵呵地一趟趟往定北县运送粮食等后勤物资。送下货物,就去旁边帐子里,喝一碗热乎乎的驱寒羊汤,油腻腻的大油饼管够吃。

    旁边王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跟过来,对李得一拱手道:“景略拜服。不曾想,副团长巧使妙手仁心,居然激起两国皇帝仁爱之心,使得百姓如此受益。景略从未曾想天下还有如此仁圣之事,想来便是上古先贤治世,也不过如此。景略再拜。”

    李得一闻言哈哈一笑,低声对着王猛把事情原原本本道出。王猛是守备团一等战兵,完全有资格知道这些。

    王猛听罢,惊声道:“此乃欺世盗名之诡道尔,副团长怎可如此行事!”

    “你小声点!走走,咱家去说。”李得一低声喝阻王猛,然后直接把他拽回自己帐里。

    两人在帐里坐定,王猛直勾勾盯着李得一,大有你今天不把事情跟我说清楚,我就要揭发你的意思。

    李得一先不急着说事,反而先问起王猛一个问题。“俺来问你,你可有办法让那些世家大族与皇室联手,如此爱护治下百姓?先平周朝也不是没有爱民之举,然而最后皆如石沉大海,毫无作用。百姓非但不能受益,往往还因此更加困苦。这些事儿想必你也都知道,不需俺来废话。”

    王猛闻言就是一愣,随即陷入沉思。

    这些事儿王猛当然知道,他学的就是安邦定国的扶龙之术,自然必读前朝失败的名臣事迹。就如先平周朝时,名臣王安邦,当时号称“安邦不出,奈苍生何。”整个平周朝廷上下,从皇帝到百官,下至百姓,都希望他出来挽大厦于将倾,整顿朝廷衰弱的局面。

    这位王安邦当年拜相之后,也是大力革除弊政,施行新法。他本意是想强国富民,结果实际施行下去,国不曾强,民更弱,朝廷各派官员内斗也更加激烈。王猛当时总结原因时,将这位王安邦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最重要两条,其一,皇帝不能坚定支持到最后。其二,许多大臣利益受损后,改为反对变法。

    诸如此类之事,王猛知道的很多。他思来想去,答案是没有。甚至于,像王猛这样学究天人的世上一等一聪明人,研究到最后,甚至也不得不相信“王朝自有气运,气运将尽,非人力可回天”这类无稽之谈。

    许久之后,王猛叹气道:“若不行苛政,吾实无他法为之。然苛政若久,势必残民,与天下无益。吾无能为也……”短短几句话,简直道尽千百万年来,名臣治世的辛酸。

    李得一这才说道:“俺这个办法,确实让两国皇室凭白得到许多名利。那些捐钱出来的世家大族,也都得以使儿孙顺利迈入官场。可两国百姓也因此获益良多。这天下事便是如此,凡事若只让一方获利,事必然不能长久。唯有诸方都能获利,这事才能长久办下去。而且你别忘了,这钱怎么花,始终归俺说了算。只要俺在这儿把着这个关卡,百姓就能始终获利。绝不会出现皇家白得名利,而与百姓无益的局面。”

    王猛听罢,思索许久,不得不承认李副团长这办法或许是目前唯一的良法。

 三百六十七章 坐看山水风云动,心有主宰坚如磐

    想通此节,王猛突然道:“李副团长,这天下聪明人多如牛毛。那些因为不肯捐款而被排挤的世家大族,必然会想办法激起民议,意图搅乱此事。到时候,不知李副团长可有对策?”

    “嘿嘿,俺对此早有准备。你别忘了,俺是干什么的。”李得一说着,浑身顿时变得杀气腾腾。

    王猛瞬间想起那些世间传言。世间传言,这位李副团长最是嫉恶如仇,前平周朝那些祸国殃民的世家大族,只要被其遇到,必然是抄家灭族,绝无幸免。前平周朝累世公卿文家,先祖文顾私当年身为宰辅时曾说过一句:“这天下乃是陛下与士大夫共治,何必顾忌小民有无田地,士大夫多占些田地也是应当。”

    据说当年文家被李副团长抄灭,这句话就是其罪证之一。平周朝时,因文顾私这一番话,也不知多少小民被吞并田地,成为无产流民,家破人亡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文顾私这一席话害死的百姓,相比突辽狼贼屠城一座,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文家后世儿孙,即便死绝一百次,也难以偿还这累累血债。

    王猛却仍不放心道:“如今守备团大军在外,那些世家大族在两国内散布流言。李副团长纵然杀伐果决,到时也怕鞭长莫及。”

    王猛这话说的很实在,李副团长你虽然凶名在外,可现在你正统领大军攻伐突辽国,远在千里之外塞上草原,哪里能管到两国内的那些世家大族。

    再者说来,以前李副团长你能顺手屠灭那些危害天下的世家大族,是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天下无君。如今天下三分,三国已是鼎足之势。又如何能像当年那样,带兵去屠灭两国那些闹事的世家大族?毕竟那些世家大族,如今分属两国,两国皇帝断没有纵容守备团兵马随意在自己国内横行的道理。

    李得一听出王猛话里隐含的意思,知道王猛这是恪守上下尊卑,在劝谏之时顾忌到面子,没把话里意思直说出来。

    王猛这番话,要是放在两月前,李得一还未必能听出其话中意思。但现在,经历过最近一场战事,以及由此引发的统万城内一场乱局之后,李得一在揣摩人心上头大有长进。那场战事结束后,李得一在师哥启发(附带疼痛刺激)下,已经大有所悟,不再是之前那个从来看不清楚局势的傻愣子。李得一这忽然开悟,犹如把之前几十年所积攒的统统喷发出来一般,眼界与手段,都跃上一个新境界。

    统万城内那一场变局,听起来诡秘莫测,局势风云变幻。实际上,若是把住权力这个核心点不放,始终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