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归大宋-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小成等众女自是着急不已,闲云山庄此时却又少不了人主事,随着昨夜中秋晚宴的消息散开后,不少高官富商直接在度假村定下了住宅,可宅子只有那么十几栋,先紧着谁就成了一个问题,赵谷如今高烧不退,这件事总得一个人出去解决。

    而且昨日的客人起来后,要送行又得一番礼数,尤其是赵光义和一帮高官,若是闲云山庄送他们离开时礼数没有做足,得罪了什么人的话,赵谷的一番心血也算是打了水漂了。

    无奈之下,苏小成和上官思思只得到山庄主事去了,柳俏俏则还要忙开封城内众多产业的事,一大早也只能满脸担忧的离开了。

    苏小成只得派人一大早就将柴郡主找来了,让他照顾赵谷,柴郡主自是连忙赶了过来,一直守在赵谷床畔。

    赵光义等一干大佬起床后,在伙计的安排下吃了早饭,立刻问起赵谷的行踪,当他们得知赵谷病倒后,纷纷带话让赵谷好好休养,赵光义更是当场赐给了赵谷十支百年人参,让人给赵谷补补身体。

    随后,一干大佬纷纷告辞离去,苏小成一一送别众人,作足了礼数。

    赵光义回到皇宫后,对身旁的太监问道:“那个热干面的秘方要到了吗?”

    太监答道:“赵侯爷似乎早就知道皇上会喜欢吃热干面,已经提前让人准备好了配方,奴才刚一过去询问百味饭馆的后厨,他们立刻取出了配方给奴才,这一张就是热干面的配方了。”

    说着,太监递给了赵光义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张,赵光义接过一看,发现上面的字迹正是赵谷‘独创’的瘦金体字迹,不由露出了笑容。

    “赵谷这小子还是这么体贴人心,一份简单的热干面配方,他竟然还亲自抄写了一遍,怕是除了朕以外,其他人可没有这个福气呢。”

    那太监也是个通透之人,闻言笑道:“皇上说的是,奴才听说北城百味饭馆的招牌上的四个字,曾被某江南商人出价万贯购买,可赵侯爷都不曾答应呢。”

    赵光义一脸感兴趣的样子,问道:“是吗?那这么说的话,就这小小一张配方上的字,就要值不少贯钱喽?”

    “那是自然的,赵侯爷的瘦金体书法可谓是独树一帜,不知有多少人求之而不得。”太监道。

    赵光义赞同的点了点头,取过纸张仔细看去,片刻后才恍然大悟道:“原来那团黑黑的酱汁是芝麻酱啊,难道朕说它怎么这么香呢。”

    顿了顿,赵光义道:“传令御厨,让他们快些学会热干面的做法,然后每天早上给朕做上一道,昨天吃过之后,到了现在朕还馋得很呢。”

    太监欣然领命,表示自己下去后就会催的。

    赵光义又道:“大臣们是和朕一起回开封的,今天便不议事了,你把各地的奏疏找出来,朕一会儿批阅。”

    “是。”

    没过一会儿,这名太监便麻利的找出了所有州府和边关武将上奏的奏疏,一排排摆在了赵光义面前。

    赵光义随手拿起一本看过,御笔一批便算是了事,半个时辰后,便已处理了一半的奏疏。

    这时,赵光义的目光顿在了一本黑褐色的奏疏上,小声喃喃道:“朕记得弭德超的奏疏都是黑褐色的对吧?”

    不想他的话还是被那个机灵的太监听到了,答道:“是的皇上,往常弭德超将军但凡给您上奏疏,都是用的黑褐色奏折。”

    “算算时间,他那里也该有消息了,朕得好好看看。”赵光义说完,打开了这本黑褐色的奏折。

    刚开始看时,赵光义的眉头都快笑开了,身体甚至不自觉的颤抖起来,看起来十分激动。

    由此可见,赵光义让弭德超所作的差事决不是一般差事。

    可片刻之后,他的脸色直接黑了下来,重重一巴掌拍在了龙案之上,大骂道:“蠢猪一头!”

    所有太监皆被这突然的一幕吓得跪在了地上,不敢抬头也不敢说话,唯有那个机灵的太监深吸一口气后,道:“皇上,天下英才已经尽入您的朝堂,又有什么事是解决不了的呢,还请皇上不要生气,以免气坏了龙体呀。”

    赵光义听到这恰到好处的一记马屁,脸色渐渐好转起来,问道:“你这奴才说话倒是中听,朕一直忘了问你的名字,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名叫赵灵儿。”太监答道。

    “这名字倒是挺配你的,鬼精鬼灵的。”赵光义点头道。

    “多谢皇上夸奖。”

    “罢了,从今往后你便做朕的贴身太监吧,以后要是做得好,朕便让你做这后宫的大太监。”赵光义笑道。

    “奴才多谢皇上恩德。”赵灵儿立刻跪下了,头在地上磕的梆梆作响。

    “现在你去将宰执二相和枢密院正副使以及三司使等高官都喊来,朕有事与他们商议。”赵光义随后又道。

    一炷香后,赵普吕蒙正等大臣来到了御书房,一见赵光义的脸色,众大臣顿时意识到了有大事发生。

    难道是那件事?

    吕蒙正第一个问道:“皇上,不知急招微臣等前来,有何要事?”

    赵光义将弭德超的奏疏拿了出来,递给了赵灵儿,道:“你们看看吧,弭德超这蠢猪把征西大业办砸了。”

    赵灵儿立刻将奏疏传了下去,赵普第一个看了,随后递给了吕蒙正,之后又传给了其他大臣。

    每个人看过后,都是脸色黢黑,久久没有言语。

    良久后,李符第一个仗义执言,道:“皇上,上半年我大宋才北伐归来,军队虽然伤亡不大,但三司省的粮食和铜板却消耗殆尽,如今征伐西夏不利,更是雪上加霜,国库中又没收上来新的秋粮,依臣看来,西夏一战既然我大宋损失惨重,那就撤军吧,长痛不如短痛。”

 第二百三十章 变故(2)

    却说李符为何有此一说?

    这还要从赵谷上了退隐奏疏后说起,自那日朝会后不过才过了十日,一直在研究大宋及周边地图的赵光义,突然意识到了一件重要事情。

    这件事情就是当时已到了夏季,大宋西边边境的西夏国正处在水草丰美的时候,不像春冬两季那样或道路泥泞不堪,或气候天寒地冻,正好适合大宋大军出征。

    自雍熙二年李继迁占据银州,攻破会州后,西夏便算是正是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对于此事赵光义虽然面上没说,但心底里却一直耿耿于怀。

    试问,自初唐以来,便一直对唐朝乃至后来的五代十国称臣的西夏,却在他做皇帝时悍然叛出,赵光义这个最爱面子的皇帝,心里又如何能好过。

    此事若是放在燕云十六州没有收回时,赵光义或许也就算了,但现下就连辽国都被大宋打怕了,赵光义自然就起了收复西夏的心思。

    况且辽国萧太后也已签订了国书,愿意从中帮忙,大宋手中又握有神威霹雳弹这等神物,在赵光义看来,大宋只需派出一员大将前去征缴,定然可以一战定西夏。

    于是乎,在随后的三天里,赵光义把他的想法说了出来,由朝臣廷议。

    但他却没想到,他的这一提议几乎遭到了所有大臣的反对。

    原因无他,去年年末大宋与辽国一战,战士损伤不少,粮草消耗惊人,朝廷一边还要兼顾遭遇天灾的流民,国库之中已经没有多少粮食,实在是供不起大军远征。

    这其中,尤以吕蒙正等文人反对的声浪最高,但赵光义却铁了心要剿灭西夏,不顾大臣反对,下达了出征的命令。

    随后的数天里,赵光义找回了镇守燕云十六州的弭德超,命他带领十五万大军出征西夏。

    大臣们这下又皱眉了,弭德超可是被赵光义处罚要在燕云十六州守关三年的,就这么把他放回来的话,岂不是对不起因为他的失误而阵亡的北伐将士们?

    但此事却没有一个人敢反对,谁都知道弭德超乃是赵光义的心腹,而且还是武将阵营中的心腹,谁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多嘴,在大宋一朝,但凡涉及到了军队,臣子们为了不引起皇帝的猜忌,总是不敢多说什么。

    于是乎,在赵光义的乾坤独断下,大宋开始西征,领军将领为本该在边疆受罚的弭德超。

    弭德超倒也不负众望,带着大宋勒紧了裤腰带省下来的粮食,领军出征了。

    西夏打探到大宋的动向,当即向辽国求救,毕竟他们在背叛了大宋后,立刻投入了辽国的怀抱。

    辽国却没有回应他的求救,反而将西夏使臣赶了出去,随后辽国更是派出了三万大军,和弭德超一起吞并在西夏边境上。

    西夏这下子不淡定了,难不成宋辽已经摒弃前嫌,打算先灭了我西夏吗?

    此时的西夏,还远不到数十年后的威风,李元昊现在也没有出生,西夏如今的首领名叫李继迁。

    却说这李继迁倒也是个人物,得知辽国不会帮自己后,他立刻开始整军,打算对抗宋辽两方了。

    当弭德超带领大军正式进攻西夏时,一度曾遇到过非常强硬的抵抗,让大宋一方损失惨重。

    但西夏终究战力上还是比不过大宋,弭德超能够得到赵光义的青睐,虽然刚愎自用,但也有些本事,在他的严密组织下,西夏开始节节败退,两个月后,西夏已经丢了三分之一的国土。

    此时此刻,西夏本该就此覆灭的,大宋胜利在即,但弭德超急功近利的毛病却在此时发作了。

    眼见着西夏的反抗越来越薄弱,弭德超兴奋了,恨不得一天之内就收复西夏全境,不顾将士的疲惫,下令全力进攻。

    辽国虽说答应帮忙,但却是出工不出力,领军将领也是听调不听宣,根本帮不上什么忙。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抓了一个西夏斥候的弭德超,从斥候口中得知西夏大军军营中防备空虚,实际兵力已经只剩下五万,不禁面色一喜,当即决定趁着夜色杀进西夏军营,一战定西夏。

    却不想这次根本就是西夏的一个阴谋,当弭德超带领大军冲进西夏军营,当即中了西夏人的埋伏,被大火和暗箭杀了个落花流水。

    等到弭德超带人突围出来时,他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一万不到。

    弭德超自然气急,立刻回转兵营,调集所有八万大军,势要剿灭西夏兵。

    李继迁却早已吃透了弭德超,等到弭德超带人返回西夏兵营时,那里已是人去楼空。

    弭德超不肯罢休,沿着车辙印和马蹄印追了出去,再次钻进了另一个埋伏之中。

    原来,李继迁早已料到弭德超会去而复返,于是故意留下痕迹,却将弭德超的大军引进了大山之中,再次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一下子又让弭德超损失了三万大军。

    更严重的是,李继迁另外又派了一支军队,烧掉了弭德超的后军粮草。

    如此一来,弭德超仅剩的五万大军便成了一支孤军,没有了粮草补给,虽占据了西夏三分之一的地盘,但却如同一个纸老虎一般,毫无震慑力。

    此情此景,和当初的燕云十六州何其相似,同样是弭德超率领的大军,虽然占据了不少地盘,但却毫无用处,动辄就会被人覆灭,所占据的地盘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空有其表。

    赵光义之所以会如此生气,正是因为弭德超的军报送了过来,五万大军可不是小数目,大宋已经被弭德超葬送了十万大军,若是再损失了这五万大军,势必十年之内都会一蹶不振。

    要知道,五万大军可不光只是五万个人,还有他们座下的骏马、武器、铠甲等,这些东西都是要拿钱买的,若是要补齐这五万大军的窟窿,大宋势必要耗费许多钱财。

    朝堂之上寂静一片,除了李符外再没有人说话,也正是因为大家都看出了这一点。

 第二百三十一章 变故(3)

    寂静持续着,无人说话。

    李符性格如火,当即又道:“陛下,诸位同僚,此事还需早些定夺为好,五万大军地处西夏,迟则生变啊!”

    最终,赵光义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就依李爱卿的意思吧,若再不把弭德超叫回来,怕是那五万大军也要保不住了。”

    众大臣彼此看了一眼,最终也点了点头。

    当初出兵之时,他们就曾竭力反对,如今撤军自然也是题中之意。

    就在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皇上,微臣不赞同撤兵。”

    赵光义和众大臣一下子就听出了说话之人正是赵普,不由露出惊异之色,赵光义问道:“皇兄,你有何看法吗?”

    赵普咳了一声:“燕云十六州一战,我大宋已经名扬天下,四海诸国皆震撼不已,若此次西夏一战再胜的话,恐怕这些小国家都会纷纷来投,那时我大宋盛世将会不弱盛唐,皇上也会成为唐太宗那样的人物,名垂千古。”

    “可若是此战就此结束,大宋威名势必大损,以后这些小国谁还会把大宋放在眼里?”

    “反观西夏,经此一战后,李继迁在西夏内势必声明如日中天,无形中西夏的国力反而大为上涨,而我大宋却士气大跌,此消彼长之下,日后我大宋想要收复西夏将会更加困难。”

    众人被他一言点醒,皆是后怕不已,若事情真的如同赵普所说,那这西夏国怕是再也收不回来了。

    事实上,在历史中的大宋朝,直到被蒙古灭国,也没有收回西夏和燕云十六州,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遗憾,若此二地被大宋收复,面对如狼似虎的蒙古国,大宋未必不能与之周旋。

    吕蒙正叹了口气:“听闻相爷一言,晚辈受益匪浅。诚如相爷所言,若此战就此结束,大宋势必成为笑柄,辽国、西夏、交跱等国必然越发不将大宋放在眼里,所以晚辈如今也觉得此战不能停!”

    众大臣无言,事到如今,他们也知道了大宋的处境,已是骑虎难下,若是大宋坚持撤军,国威势必有损,士气也会大跌。

    可若是大宋继续西征,粮草又该从哪里来?

    就算大宋此时粮草充足,又有何人能接下弭德超的烂摊子,继续西征直至收复西夏?

    大臣们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