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归大宋-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派一使者前往大宋,将此事解决清楚,就说是韩德让记恨赵谷俘虏他的事,这才擅自行动,并非我大辽朝廷的决定。”

 第二百一十三章 归来(1)

    真定府内,辽国对于追击自己和李符的解释已经被辽国使臣送来了,赵谷得知这一消息后,给杨延昭点了个赞。

    随后,赵谷带着真定府的二百厢军,一路出了城,来到了宋辽边界。

    此时的宋辽边界,可谓剑拔弩张,单是赵谷这一路走来,就遇到了不下五波斥候部队。

    众人一路行来,来到了一处很难引起人注意的小树林。

    赵谷身后一人问道:“大人,您每天都来这里等李符大人,可真是情真意切。”

    “我与李符大人也算是知己,又曾共过患难,自然希望他出来了。”

    身后之人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句,同时狠狠骂了骂朝中的言官们。

    事实上,此时的赵谷处境十分艰难,他身边的人自然看在眼里,真定府的厢军们也都知道。

    自从赵谷回国后,言官们就对他进行了狂轰乱炸,有人说他不顾命令,强行和辽国签订国书,导致李符深陷险境。

    还有人说他,就算他把国书拿回来了,也只是一纸空文,若辽国不认账,他又能把别人怎么样?

    当然,这两个指控并不算什么,毕竟国书若真到了大宋,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

    但另一个指控,可就有些要命了。

    有言官说,赵谷在辽国境内时,只顾自己性命,抛弃同僚,这才致使李符至今未归,这些事他都要负主要责任。

    尤其是当这些人听说杨延昭出兵一事,是赵谷暗中给赵光义献的计策,这些人就更揪着赵谷不放了。

    这些言官别的不会,鸡蛋里挑骨头却都是好手,本来大宋的国策就是重文抑武,像赵谷这种冒然想要调动兵马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言官们虽然都算是比较正派的官员,但也属于文官一类,一旦像赵谷这样的人多了,大宋朝武将们的地位岂不是提升不少,到了那时,文官们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甚至重新回到盛唐时重武轻文的弊病中去。

    这一现象,正是所有文官都不想看到的,言官们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这些人里有没有嫉妒赵谷年纪轻轻却身居高位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他们一直潜伏在暗处,总算等到了可以往赵谷身上泼脏水的时候,自然不遗余力的在开封城搅风搅雨了。

    诸如此类泼脏水的说法,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赵谷的处境堪忧,此时朝廷之中看他不顺眼的大有人在,若不是赵光义一直压着,此时说不定他早已被关进大牢。

    在这片树林外又待了半个时辰,赵谷这才准备带人离开。

    本来他对于李符是否活着也是存在怀疑的,只不过李符确实算得上是个好官,他替他感到惋惜罢了。

    却不想就在此时,树林中响起了一道惊喜的声音。

    “是赵大人。”

    赵谷猛然回头,他已经听出来了,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小一。

    “来人,准备食物和水。”赵谷连忙下令道。

    说完,赵谷直接跳下了马,带着一众厢军钻进了树林。

    出现在赵谷眼前的,是五个面黄肌瘦的人,他们中许多人甚至连衣裳都不完整,不少人身上还缠着白布,显然受了伤。

    但赵谷却一眼就认出了,这些人正是李符一行人。

    赵谷哈哈一笑:“李符大人,我可算等到你了。”

    李符也很高兴,虚弱的应道:“赵大人,烦劳你来接我们,多谢了。”

    赵谷一笑:“咱们都是同僚,谢什么谢。”

    李符点了点头,赵谷便将他搀扶了出去,扶上了自己的马。

    很快的,一行人回到了真定府,李符等人见到这繁华的城市,皆是放声大哭起来。

    赵谷猜测,他们这一路上,肯定都承受了惊人的折磨,不然以他们坚强的性格,是不会哭的这么失态的。

    真定知府第一时间就将李符等人回来的消息,传给了赵光义,赵光义知道后,立刻下令让众人回开封。

    圣旨传来时,已是几天后了,李符等人的伤也都好的差不多了,情绪也都渐渐缓了过来,众人便在真定府厢军的护送下,回到了开封。

    这时已是五月底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众人回到开封时正是中午,太阳高照。

    但赵光义却还是和众臣在紫宸殿中等候,一听说赵谷和李符回来了,他立刻下令,为二人接风。

    一见赵光义的面,李符又是嚎啕大哭了起来,抽泣不已,如同几岁的小孩。

    赵光义等人哪里见过李符这幅样子,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也有了解李符的官员,猜到他肯定是受了很多罪,眼睛跟着也红了起来。

    “爱卿你这是怎么了?跟朕说,朕一定为你讨回公道。”

    赵光义说着,下令众人入席,同时亲自将李符引到了吕蒙正的座位下,随后指了指李符对面的位置,示意赵谷坐在那儿。

    赵谷一愣,赵光义这是何意?这个位子以赵谷的身份可还坐不起呢!

    要知道,吕蒙正乃是大宋执相,从一品高官,紧挨着他坐的官员应该是从一品或是正二品才行,比如枢密院正副使、三司正副使,以及诸位国公等。

    以李符的身份和威望,坐在吕蒙正身下,倒还说的过去,可李符对面的位子和这边相当,赵谷不过是一个郡候,在讲究礼数的大宋朝,是不该坐在这里的。

    但赵谷却并未发呆,而是顺势坐了下去,他早就喊出了口号,雷霆雨露据是君恩,既然赵光义让他坐那儿,他自然不会出言反对。

    赵谷的这一小动作,赵光义全收在眼里,嘴角缓缓出现了一抹笑容。

    赵光义随后也回到皇位上坐下,吩咐宫女摆宴,接着就让李符讲讲这一路上的事情。

    李符这时也止住了眼泪,开始讲起一路上的故事。

    他先从一行人到达辽国后,和辽国武士比武开始说起,一直讲到赵谷在宋辽边境山林中接他为止,其中并未参杂半分个人感情,完全是实事求是。

 第二百一十四章 归来(2)

    只不过因为李符这一路上的经历实在过于波折,充满了故事性,包括赵光义在内,所有人都听的紧张不已。

    当李符讲到辽兵追到小山村,就连赵光义也紧张起来,连忙问接下来怎么样了。

    李符接着又讲到赵谷提议李符带着国书先走,自己引开辽兵的事。

    众官员这才知道,原来不是赵谷抛弃李符而去,为了保全李符和国书,自己带人引开了辽兵!

    这一刻,不少人看着赵谷的神色中满是敬佩,当然也有不少人的额头开始冒汗了,比如一开始肆意攻击赵谷的那帮言官。

    李符继续讲着,众人继续听着,很快他就讲到了小山谷和竹山那一段。

    讲着讲着,李符再次泪如雨下,宴会之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哭声。

    大臣们动容,李符的讲述,让他们如临其境,他们仿佛看见了辽兵的大刀,仿佛看见了那个小山村村民滚落的头颅。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了起来’。

    “李符大人,小山谷的事你说了,我也就信了,可竹山上的呢?你们也跟过去了?”

    说话这人,也是一名文官,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一名言官。

    这名言官并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相反的,他的官声十分糟糕。

    平日里,这人就以揭短为乐,大到每个官员的政绩官评,小到他们娶几个媳妇儿,平日里有些什么朋友,他都会拿来当做抨击这些官员的武器。

    每一年都会有那么十几个官员,因为他的这些攻击而被贬,或是直接被罢官,所以平日里他在官场里少有人敢得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和李符都是言官,可在当初开封府府尹一职的争夺中,却输给了李符,所以他一直对李符怨恨在心。

    听到这人说话,在场的官员皆是露出了思索之意。

    是啊,李符他们和韩德让遭遇后,就朝着相反的方向而去,怎么可能知道竹山上的事情呢?

    会不会是李符他们为了邀功,故意这么说的?

    但大多数人还是相信李符的,且不说他本身名声在外,是难得一见的清官,就算他真的说谎了,难道和他一起的小一等人都说谎了?

    李符正欲解释,赵光义突然挥手打断了他。

    “不用解释了爱卿,朕相信你。”

    说着,赵光义突然盯向了那名言官:“章宫,平日里你胡言乱语也就算了,看在你是言官的份上,朕不跟你计较,可今日你的言行,却根本就不是一个言官该有的。怎么?李符他没在现场看见,难道你就在现场看见了?”

    章宫从容不迫的摇了摇头,并未被赵光义吓着,道:“臣没有看见,但臣是言官,有风闻而奏的权利,更何况……。”

    赵光义直接打断了他,冷声道:“不错,言官若是听说了什么事,是有上奏的权利,可你现在听说了吗?难道仅凭猜测就诽谤朝廷官员,也是言官该做的吗?”

    “这……。”

    赵光义摆了摆手:“不用多说了,章宫身为言官,嫉贤妒能,遇事不明却风言风语,现贬你去乐州做知县,你就在那里呆一辈子吧。”

    “不要啊!”章宫一听这话,当场吓得几乎瘫痪,哀嚎道。

    赵光义却不管这些,充分显示了一代君王的威视,挥了挥手,命人像拖死狗一样,将章宫脱了出去。

    接着,赵光义柔和的目光又转向了李符,问道:“那之后呢?你们又是如何摆脱韩德让的追杀的?”

    李符笑了笑:“其实章宫说的也不错,臣确实没有亲眼看见那一幕,但皇上派给我和赵大人的护卫小一,却曾经抓到过一个辽兵,那名辽兵参与过那次竹山屠杀,臣是听他说的。”

    赵光义浑不在意的摇了摇头,李符只得继续回答道:“在那之后,韩德让彻底失去了我们的踪影,直到我们快要离开辽国时,他才又发现了我们,但不知为何,后来他却没有继续追击我们,而是慌忙急火的带着士兵离开了。”

    赵光义闻言哈哈一笑,看了赵谷一眼,对李符道:“这个你还要多谢赵谷啊,他一回国就给朕来了封信,让朝廷陈兵宋辽边境,那萧太后得知消息后惊慌不已,连忙下令让韩德让退了兵。”

    李符恍然大悟,对着赵谷抱拳道:“老夫多谢侯爷救命之恩。”

    其他大臣也都看向了赵谷,不少人眼中皆是精光闪闪。

    赵谷从容不迫的还了一礼:“李大人客气了,你我同为大宋效力,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好,说的好。”赵光义坐在龙椅上,哈哈一笑。

    “来人,宣旨吧。”赵光义又道。

    听到有旨意,大臣们连忙站起,躬身听旨,不少人耳朵竖的高高的,生怕错过了半个字。

    朝堂之上往往就是这样,皇帝的旨意决定着朝堂上的风向,大臣们自然要心领神会。

    一名面生的大太监上前一步,取出圣旨读了起来。

    “兹利国利民,安贫乐道,圣君之为也。”

    “辽国与宋敌对多年,屡犯边境,诚为大宋之患也,今李符、赵谷出使辽国,跋涉数月,以身犯险,最终取来宋辽国书,大展大宋国威,重挫辽国锐气。”

    “现对二人封赏如下:右谏议大夫、知开封府府尹李符,劳心劳力,出使辽国,以身犯险,保护国书,功不可没,现加封李符为观文阁大学士、太子少师,并赐铜钱千贯,绸缎千匹。”

    “开国涿州郡侯赵谷,勇气可嘉,智谋百变,力稳辽国局势,保大宋边境安定,签订国书,与国容焉,面对追杀,从容不迫,以身作饵,壮哉壮哉,现加封赵谷为观文阁大学士、龙图阁大学士,并赐铜钱千贯,绸缎千匹。”

    太监念完后,赵谷和李符领旨谢恩,赵光义随后笑道:“你二人刚刚回来,便在家中好生休养一番,待得精神饱满再来办公,你们的一应公务朕会找人替你们做的。”

    “多谢皇上。”赵谷和李符再次道谢。

 第二百一十五章 归来(3)

    封赏过后,赵光义举杯敬了赵谷和李符一杯,道:“两位爱卿,一路辛苦,请满饮此杯。”

    赵谷和李符举起杯一饮而尽,随后其他大臣也纷纷朝二人敬酒,宴会一时之间,气氛热烈无比。

    赵谷却是心中苦笑。

    得,又得到封赏了,不知道待会儿出了宫门,这些两眼放光的大臣们,会不会又要说自己家中的美貌侍女跑到他们家里去了。

    事实上,赵谷本没想到此次赵光义还会封赏自己的。

    毕竟赵谷如今才刚过二十,却已经贵为开国郡候,在爵位上已经算是登顶了,只有公爵之位比他大而已。

    若是赵谷立了功,再往上加的话,那就是郡公、国公之位了,以他的年纪若是到了这个位置,怕是以后赵光义就赏无可赏了。

    那句话怎么说的,当臣子不能太聪明,当你的功劳大到皇帝没有什么东西能赐给你的时候,那他就只有赐你死了。

    不要觉得这是个笑话,历朝历代因为功高震主而死的人可不在少数。

    好在赵光义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给他加了两个荣誉头衔,也就是龙图阁和观文阁的双学士头衔,这两个头衔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只是听起来高大上而已。

    但朝堂之上,依旧有不少人挤破了脑袋想要得到两个头衔,只是得不到而已。

    因为虽然这一类的头衔都只是虚职,和什么三省六部一样,属于荣誉证书一样的东西,但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你如果不是资历非常高,或者立了大功,就算你是当朝一品,也不一定能得到这两个头衔。

    君不见后世宋仁宗时期,著名官员包拯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吗,俗称包龙图。

    李符却是十分坦荡,这或许跟他资历很深有关,又或者他根本不在意这些虚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