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神荒芜-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脏发出“咚咚咚”的急促声,让她不得不放弃离开此处的念头,站在太阳的余晖中,感受光线带来的温暖。

  她望了一眼那没有阳光照耀的阴冷过道,顿觉那地儿仿佛完全被死气笼罩,心生忌惮。

  视线游移,落在了自家后门前,她不禁自问:要不躲进房里?

  可心底冒出了一个声音,决然道:不,不要,不要过去。

  “啪!”

  她浑身无力的瘫坐而下,屁股直接落在了硬硬的水泥打成的晒坝上。

  奇怪的是,她没有感到疼痛传来。

  只见她一个匍匐而下,趴在有着鸡粪的地面,直接哭到睡了过去。

  紧接着,秦老夫人的几位儿子媳妇都回到大院中,鱼贯进入老夫人的房中——都没有注意到大房院坝里睡着的孩子。

  “呼呼呼……”

  突然,从秦老夫人的房间中刮来了一阵阴风,撩动了屋外几位美妇的齐肩黑发。黑色的发丝随风乱舞,遮挡了她们本就模糊的视线。

  大媳妇张文秀、二媳妇王兰,三媳妇杨慧都站在门口,等候着自己的丈夫在房内听老夫人最后的遗嘱。

  她们呆滞的看着夕阳西下的绚烂天空,眼眶中却不自禁流淌着泪水……

  “呜呜呜呜……”

  秦義天和妻子蒲秀骑着自行车下班回来,并不知晓发生了什么事儿。

  穿着绿平绒西装的蒲秀停住自行车,一见趴在地上的女儿,忙上前抱了起来,回到家中给她洗了手和脸,放到堂屋中的布沙发上,用毛巾被盖起来。

  “还磨磨蹭蹭的干嘛,婆婆过世了。”秦義天走进屋,就大吼起来。

  蒲秀那清秀的脸庞上,丹凤眼内水波流转,秦老夫人对她格外照拂——毕竟她并不是本乡之人,而是在七岁之际,才从外地搬迁来大祠堂的。

  蒲秀走出自家房门,正遇到大嫂,“唐姐,婆婆她……”

  唐凤茹皙白的脸蛋透着红润,她含泪而答,“这都是第二次了。上次入棺而活后,一直心绪不好。肝炎这病,很是难治。幺爸从绵阳买了那么多药回来,还特意从部队带回来的特效药都没见好转。她老人家心疼钱,觉得都八十几的人了,没必要再浪费钱治病。”

  陈启燕抱着儿子从娘家赶回来,道:“刚听人说起,就忙着回来了。”

  各房的孙子孙女都陆续从各乡镇赶了回来,还有从什邡洛水赶回来的外孙女和外孙婿。

  ……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听到临终之言,毕竟这是秦老夫人第二次寻死。

  第一次死了后,请了客,尸体都入殓进棺,就等道士先生来封棺之际,守灵的三媳妇杨慧却听到她的喘息声,将她从棺材内扶了出来,搞得请来的宾客都怪不好意思。

  想必秦老夫人死后重生后,在家郁郁寡欢,总觉得不好意思:明明都放了落气炮,却又活了过来,这哪里还有脸面出门见人。

  加之她本是缠了小脚的民国时期的小姐,不大出门。八十岁之后会给末孙些缝些帽子,帽子上钉一些玉片啊,蜻蜓啊之类的小花样。或者帮孙媳妇些捆菜籽桩桩——因为这屋头的人啊,要出去帮社队修路建房,又要修学堂工厂,更要去工厂上班等等。女人家跟男人一个样,忙了外面要回家忙屋头,还要带娃。

  都笑话说,秦家娶媳妇,不仅要选乡里数一数二漂亮的,还要勤快能干的。

  没几家人愿意把自家女儿嫁到秦家来。嫁来不是受累吗?又不是娶佣人奴隶!

  这时,只见穿着粉色麻纱衬衣的米芝坐在阳台上,怯生生的望着阳台下的人群。

  她是大房的四媳妇,新过门,长得嘛格外漂亮,就像电视里的电影明星一般光彩照人。只见她坐在被夕阳眷顾的阳台角落,用涂了红指甲的手缕着湿哒哒的发丝,无助的望着天空中渐渐西斜的太阳。当那能给人带来温暖的红色光团悄悄躲进房顶后面时,她彷徨无措的看了眼楼下二房的院坝——人山人海挤满了人。

  因她是新媳妇,并不认识多少亲戚,也不好意思出去跟人搭话。

  突然,秦渼儿在楼下堂屋叫着“妈妈,妈妈……”

  米芝一听,忙下了楼,将蜷缩一团的秦渼儿抱了起来。

  “乖,大女乖哈。快睡,米嬢抱着你睡哈。”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拍打着秦渼儿,哄着她睡觉。

  可隔壁院坝里,吵吵闹闹,哭喊声震天响。

  ……

  一切都按照村里的风俗进行,闹了几天,跪了几天,才下葬。

  最后一天,又拍了很多很多的照片——各房孙子孙女及末孙些化了妆,拍了全家福和姊妹照。

  老丧,并不那么让人痛苦,也许就是因为是老丧。小辈们更不知晓什么,对于祖奶奶的记忆也是零星有限。

  而四房因为工作却不能回老家——生活在那个时代,国家的工业建设为首要任务,每个人都得以集体荣誉为己任。

  没有任性和拒绝。

  可偏偏秦老夫人的三儿子,本让去二重厂工作,可他却任性的偏偏不去,非要在家开荒和种那一亩三分地。

  与此同时,韩冰从王云庙走了出来,赶到大祠堂问起了王清秀,这些刚散席的人看着挽着发髻的韩冰都大感意外。

  “二支渠边去问。”

  韩冰微虚杏目,拱了拱手转身离开。

  他看着河边一篱笆做的大门,看了眼那块地,总觉有青烟缭绕覆盖,轻声问道:“王嬢嬢在吗?”

  因病退休在家的蒲大爷走出门外,看了眼道士模样的韩冰,回道:“卖豆腐干拜菩萨去了。”

  韩冰看了一眼蒲大爷,就觉他深不可测——不仅是因那如同啤酒瓶底一般厚得眼镜,而是他身上内敛的气息,让人不敢小觑。


第四百一十七章   韩冰进城

  蒲大爷脸型瘦长,一身军绿色服装,看起来像黄埔军校的衣裳。

  韩冰拱了拱手,轻声道:“大伯,三年前在王云庙晚生遇到了王嬢嬢,当时她说若有难处就来此地寻她帮忙。”

  蒲大爷一听,淡淡道:“这事她说过,可没想到你现在才来。若你没法在王云庙生活下去,可建议你去绵阳找海灯法师。”

  “海灯法师?”韩冰不解。

  蒲大爷笑着说:“若你怀疑他的实力,可先去绵竹人民公园内进门左手边的一个墓碑看看。”

  韩冰听这话,更加难以理解,淡淡道:“绵竹人民公园?”

  蒲大爷笑着说:“从此路直走左转,二十二公里后会看到一个玉妃雕像。以玉妃雕像为正中,有五条路可选择,你走西北方向的路便可到公园。进公园需要五毛钱门票。到时候你进去可看见一块刻着‘绵竹’二字的石碑,再左转,就可见一座才移来的墓,而墓碑上的字则是海灯法师刻的。到了那里你再寻人问他的踪迹便可。”

  韩冰将蒲大爷的话演化成地图刻在了脑海中,拜别而去。

  蒲大爷忙叫住了他,道:“你等等。”

  说完回屋拿了一包豆腐干出来,递到韩冰手中,嘱咐道:“家里也没什么东西,一包豆腐干可以路上充充饥。”

  韩冰不好拒绝,毕竟他不知晓要找海灯法师还需多长时间,有吃的总比饿着只喝水好。

  所以他将豆腐干收入了布包中——其实在王清秀离开王云庙后,就跟卧云庵的师兄些讲了韩冰的事。各位老太太闲着没事便帮忙做了些衣服和吃食送到王云庙去。

  这人啊,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拥有无限的慈悲心。也只有经历了某种阅历,才会包容万千。

  蒲大爷看着韩冰单薄的身影有着淡蓝色的气场外泄,淡淡道:“开光期,总会惹出是非来的。”

  说完,他回屋关上了竹篱笆的大门。

  韩冰按照蒲大爷的说法,来到了绵竹城区。虽然路上有拖拉机及最老的小公车,但是韩冰却没钱,又不认识人,只有赶十一路公交车。

  对于外乡人,也没有人认识韩冰更不敢主动搭他一截路——毕竟韩冰的扮相,一看就是世外高人的模样。

  “走了几个小时,终于到了城里,看来王嬢嬢老伴也是个实诚人。”韩冰望着眼前裸。露上身的白色玉妃雕像,饶有趣味。两深棕色的男人缠绕其下,将美丽的白玉雕像高高举起。

  韩冰不解其意,忙着往西北方向而去。

  当来到大西街交叉路口时,一眼望到香火繁盛的“祥符寺”,其前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有一个身穿蓝布长衫的老者担着箩筐,喊着:“甜水面,豆花,凉面!”

  还有个身穿灰布短打的老者挑着草鞋,在寺门口歇凉。“买草鞋了,手工编织文草鞋。”

  韩冰走上前去,本想找其中一位问路,可又想起了蒲大爷说的话,心思活络的想:还是先进公园看看墓碑究竟有什么玄妙,再决定要不要去找海灯法师。

  于是他厚着脸皮往“祥符寺”一侧的“人民公园”走去。

  看门的老头见道士扮相的韩冰,将之拦了下来。“额,小兄弟,进人民公园要买票。”

  韩冰不好意思的说:“大爷,你看我刚从山上下来,也没钱。要不给你两块豆腐干,当作门票,如何?”

  韩冰一边说,一边从布口袋里掏出了一大包豆腐干。

  大爷一见五香味的豆腐干,就口水长流,“是旦豆腐!”

  韩冰根本不晓得红白有家姓旦的专门做豆腐生意,强词夺理道:“是蒲大爷给我的豆腐干,应该是蒲豆腐吧。”

  守门大爷从兜里拿出五角钱,递给韩冰,“我买两个豆腐干,然后你拿这钱到窗口买一张门票。”

  韩冰一听也明白,老大爷是想帮他。于是让老大爷自己拿两块豆腐干,然后接过钱在窗口买了票就进去了。

  当他来到一座一九八六年立的墓碑跟前,立刻傻眼——那墓碑的碑文,是用手指刻画出的字。

  真正的内家功夫高人啊,难道真的如蒲大爷说,这是叫做海灯法师的人用手指刻下的碑文吗?若如此,自己是否该去寻他呢?而他又会搭理自己吗?

  就这时,文草鞋挑着草鞋跟了进来,对着韩冰说:“道士,你要来双草鞋不?”

  韩冰这才看了看自己脚上的软皮鞋子——虽然穿了三年多,皮子磨得毛毛躁躁,可没有破损的地方。“不用,我鞋子还是好的。”

  其实韩冰是囊中羞涩,难以启齿。

  文草鞋二话没说,从担子上取了双鞋子递给韩冰,“来,这双鞋子你拿着。这五红六月的天,哪个还穿翻皮鞋。”

  韩冰不知怎么回事,推辞了一阵也不好再婉拒,淡淡道:“大伯,请问你姓甚名谁,等韩冰有了作为,定当谢恩。”

  文草鞋笑着说:“我是文草鞋,专门在绵竹卖草鞋的。你若是下山闯荡的道士,没地方去,可以跟我回去住。对了,张扯面说请你去井边吃一碗甜水面。”

  “甜水面?”

  文草鞋笑着说,“就是外面那口井,那个用挑子卖小吃的老头就是张扯面。”

  “哦,谢谢两位老伯。请问文老伯,您可知海灯法师身居何处?”

  文草鞋一听,摇了摇头,道:“你若想问这等问题,得去对面的老巷子里,那里有个旧书摊,书摊老板什么都懂。”

  韩冰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对面巷子,那里可有很多条巷子,不晓得哪条巷子里有老书摊呢?

  还没等他回过神,文草鞋就拉着韩冰离开。

  两人出了门,只见公园守门的老大爷正和张扯面坐在井沿上吃着香气扑鼻的“甜水面”,刚才买豆腐干的老大爷说:“小兄弟,来来,张大爷请你吃甜水面,你拿两块蒲大爷的豆腐干出来打平伙就成。”

  韩冰不好意思拒绝,从包里拿出了豆腐干,笑着说:“张扯面是招牌吗?”

  张大爷笑着说:“那是我的外号。”

  文草鞋笑着说:“张老汉,你要开店就叫张扯面,这个招牌不错啊。”

  公园守门的老头笑着说:“小兄弟快吃,吃了再说。甜水面好吃。张扯面走得远,做面的水都是去玉妃泉泉眼挑的。”

  韩冰不解:“玉妃泉?”

  张扯面笑着说:“这就要让邓老头跟你讲了。我们绵竹啊,有好几处泉眼,玉妃泉有着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水质也比较好。”

  这时,邓老头立马接上口来,毕竟他是历史方面的专家,对这历史传说比较了解。“玉妃泉受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断裂带控制,出露于侏罗系灰质砾岩溶洞,即古龙洞。这古龙洞啊,位于绵竹市西北部的龙门山脉,属卧龙山系,与青藏高原连成一片,山上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洞内石灰岩晶体玲珑剔透,岩体集露成溪、汇溪成潭,玉妃泉隐于古龙洞内……”

  邓老头话还没说完,就被文草鞋打断了话,“邓老头,你讲传说,别那么文绉绉的讲地理。我文草鞋最听不得你讲什么经纬度啊什么,还以为你是蒲大爷回来了呢。”

  邓老头笑了笑,喝了口甜豆花,笑道:“文草鞋说得对,讲地理是蒲大爷的专项,我还是讲传说。小兄弟啊,玉妃泉有一段美丽的神话,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绵竹那时候叫晋熙郡。有一年,晋熙郡西北部天遭干旱,万物枯焦,居住在鹿堂山的一只花鹿下山寻水被二农夫发现后追打。这时,一对仙鹤凌空而下啄跑了农夫,救下了花鹿,可是花鹿已死,二鹤对鹿悲鸣。这一切,被天上的一位仙女发现,这仙子是瑶池宫中的玉蕊仙子,她为救花鹿来到鹿堂山。用仙丹救活花鹿,鹿鹤非常感谢仙子,并开口说话,要求仙子广使法力,为民间降场大雨,玉蕊仙子为解百姓旱危,毅然答应鹿鹤之求。她去至西海,找到西海龙王的女儿金霞公主,借到了降雨法宝龙马和雨瓶,公主还慷慨地赠给一颗宝珠,并说:‘此珠名叫灵泉玉液宝珠,今送给你,你若发现哪里缺水,可将宝珠投下,宝珠便可化为灵泉,能解那里的干旱之为’。仙子非常感谢公主,她跨马行空,将两瓶中的水洒在龙马背上,龙马飞驰太空,抖动仙毛,为晋熙郡降了一场大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