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50年6 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7 月,第四十二军与刚从中南军区调来的第十三兵团部队(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军),编为东北边防军,准备应付朝鲜战局的突变。四十二军立即将遍布于北大荒执行生产任务的部队,迅速集中,转入战前整训。10月,第四十二军作为首批出国部队赴朝参战。

四十二军是一支新部队,东北军区司令部的评价是:“四十二军编成后,于1948年10月参加辽西战役。该部队为东北新编成之野战军,有朝气,由于参加战斗不多,部队的战斗作风尚未培养与发挥起来。”但四十二军却不甘落后,决心在抗美援朝作战中锻炼部队,打出军威。

当志愿军四个军过江后,敌第一线兵力四个军共11个师13万余人在侵占平壤后,正分东西两路迅速向北推进,妄图在鸭绿江边对后撤中的朝鲜人民军完成钳形合围,一举结束朝鲜战争。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当机立断,决定集中五个军全部和第四十二军之第一二五师于西线,运动歼敌,迅速稳定住朝鲜战局。在东线则只放第四十二军一二四、一二六两个师的兵力,利用

黄草岭、赴战岭有利地形,阻住东线美军第十军(辖陆战一师、第七师)和南朝鲜第一军团(辖首都师、第三师)的北进,以保证西线战场作战的胜利。

东海岸唯一的一条公路从元山向北经咸兴,在五老里分岔,分别经黄草岭、赴战岭,直达朝中边境的江界和朝苏边界。由于当时朝鲜中央机关正在江界当,因此敌人东线的主攻方向是黄草岭。志愿军司令部下达给四十二军的命令是:坚决死守黄草岭、赴战岭,保障西线作战,不准敌人合拢钳口。

此时,伪首都师之先头部队已抢占了黄草岭南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能否先敌占领黄草岭,将成为能否完成阻住东路之敌的关键。一二四师第三七○团、一二六师第三七六团的先遣分队,以每天夜行军180 里的强行军迅速前进,终于在10月24日后半夜进至黄草岭以南前沿阵地烟台峰。 27 日,一二四师主力到达黄草岭,一二六师主力到达赴战岭,分别接替了朝鲜人民军防御阵地。军长吴瑞林为抗击住数倍于己敌人的进攻,将兵力梯次配备,部署为一个前轻后重的锥形,越往纵深兵力越大。决心重重阻击,决不让敌人越过四十二军的防线。军政治委员周彪则代表军党委,向全军指战员下达了死命令:“据险坚守,与敌决一死战,把黄草岭、赴战岭变成鬼门关,除了敌人游魂和俘虏外,一个敌人也不准越过。”

10月27日,向北推进的伪第三师、首都师,分别在黄草岭、赴战岭与一二四师和一二六师先头部队交战,其中黄草岭为敌人进攻的重点。黄草岭防御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第一天战斗就打得异常激烈。原以为不会受到任何抵抗的伪三师,遭到一二四师前沿部队的迎头痛击后,立即动用强大炮兵并出动十架飞机,向我军前沿阵地狂轰滥炸。顷刻间遍山大火,硝烟弥漫。随后,敌人出动了一个团的兵力,向该师三七○团二营四连、三七一团一营二连阵地,展开了集团冲锋。尤其是四连防守的796。5 高地,曾连续四次被敌人突破,但均被四连指战员打退。从当日上午10时激战至下午4 时,三七○团四连和三七一团二连终于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四连杀伤敌人200 余人,但自己也伤亡过半。

当夜,二营向四连阵地增派了1 个排之后,四连又坚守阵地数日,成功地阻止了美伪军的进攻,并且大量地杀伤了敌军。为表彰三七○团四连在黄草岭防御作战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战斗作风,战后,军部命名四连为“黄草岭英雄连”。

美军第十军军长爱德华。阿尔蒙特少将,见伪三师久攻不下黄草岭,遂命令火力强大的美军陆战第一师部队也投入战斗。一二四师为保存实力,又采取了收缩前沿阵地,诱敌深入,进而聚歼的运动防御战术,予敌以大量杀伤。随后,又趁势发起反击,不仅夺回了放弃的阵地,而且向前扩展到上通里以北阵地。

10月30日至11月1 日,伪第三师以其全部兵力向一二四师据守的烟台峰、松茸洞阵地再次发动猛烈进攻。一二四师防守部队在粮弹不足、饮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凭险据守,英勇奋战。我重点防守的阵地曾两次失而复得,但最终打退了伪三师的进攻,该师还趁黑夜派出小分队深入敌后,成功地捣毁了敌炮兵阵地。就在一二四师捣毁敌炮群的当夜,担负赴战岭一带防御的一。二六师部队,也乘势发起反击,歼灭美陆战第一师一部,并且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英勇的四十二军部队在黄草岭、赴战岭,连续激战13昼夜,以坚决的阻击和六次反击制止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并歼敌3600余人。粉碎了东线敌军迂

回江界的企图,胜利地完成了志愿军总部交给的任务。

志愿军司令部在通报中,对于四十二军在东线的英勇作战,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通令嘉奖:11月1 日晚,我三十八军以迅猛之势歼灭球场之敌,从敌右翼沿清川江左岸向院里、军隅里、新安州方向实施战略迂回,切断了清川江南北敌之联系,并歼灭美二师北援兵力一部。我四十二军一二五师协同三十八军向德川方向突击,歼敌一部控制德川,沿大同江北岸连续击败伪八师十六联队、二十一联队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十八军作战。……四十二军一二四师、一二六师与朝鲜人民军一部,在黄草岭、赴战岭以南地区,在极艰苦的情况下,与敌激战8 昼夜,堵住了敌人三个多师的连续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主力于西线歼敌,再次受到通令嘉奖。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四十二军以两个师的兵力独挡一面,成功地抗击住了一个美军师和两个伪军师的疯狂进攻。从而为四十二军的军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四十二军又先后参加了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和历时一年半的阵地防御作战。在整个抗美援朝作战中,四十二军共歼敌2。8 万余,除“黄草岭英雄连”之外,还涌现出了“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和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一批英雄单位和个人。

1952年11月,第四十二军回国。

十一纵(第四十八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八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该纵队是由冀察热辽军区部分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1945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冀北地区的地方部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九旅。 1946 年7 月,晋察冀军区第九旅改称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五旅。

9 月,在冀东、辽西地区的部分地方部队合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第十七旅。这两个旅分别在热辽和冀察(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冀察热辽军区领导下,发动群众,保卫和开辟根据地,先后进行了宁城、赵川等战斗。

1947年4 月,冀察热辽军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5 月,为配合东北夏季攻势,第五、第十七旅参加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及辽宁省西部)夏季作战。7 月至10月中旬,第十七、第五旅分别改称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一、第二师;同时以热东、辽西地区部分地方部队合编成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三师。 10月下旬至1948年2 月,为配合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三个独立师先后参加了热河秋季作战,并向华北部分铁路线出击。

1948年3 月,冀察热辽独立第一、第二、第三师在辽宁朝阳,整编组建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贺晋年任司令员,陈仁麒任政治委员,周仁杰任副司令员,杨春圃任政治部主任。三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第三十一师(师长欧致富,政治委员谢镗忠)、第三十二师(师长詹大南,政治委员李光辉)、第三十三师(师长由周仁杰兼,政治委员陈文彪)。全纵队3。1 万余人。

纵队编成后,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5 月至6 月,第十一纵队参加了华北军区发起的冀热察战役,先后进行象鼻子山、隆化、昌黎等攻坚作战,配合华北野战军钳制国民党军对东北的增援。第三十一师副师长李荣顺在隆化攻坚战中牺牲。共产党员董存瑞手托炸药舍身炸掉桥头堡,为部

队扫除前进障碍,被迫认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

1948年9 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第十一纵队在热河骑兵师的配合下,奔袭北宁路昌黎至滦县段,翻毁滦县至古冶铁路,并攻占昌黎及其以西地区。

随后又于30日,奉命从昌黎出发,昼夜兼程赶往锦州地区参战。全纵队指战员听说将有大仗打,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他们一路上所向披靡,沿途又顺手牵羊地拔除了山海关、石门寨、上庄坨、前卫等敌人据点。尔后经绥中,过兴城,于10月5 日到达锦西地区。

就在十一纵从昌黎出发的当天,蒋介石飞往北平亲自指挥东北作战。他命令华北第十七兵团司令官侯镜如,指挥由11个师组成的“东进兵团”火速驰援锦州,企图与沈阳西出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并相机在辽西与我东野主力决战。

拿下了锦州,就等于关闭了东北大门。数十万东北敌军便成了瓮中之鳖。

而能否攻克锦州,关键在于能否阻住华北、沈阳两支援军。阻击华北“东进兵团”的任务,就落到了四纵、十一纵和热河两个独立师的肩上。由于“东进兵团”的出发地锦西距锦州只有30公里,因而根本没条件进行运动防御,只能依托塔山一带的低矮丘陵阵地阻敌。十一纵的指战员抱定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寸上必争,坚决死守,不让敌人越过阵地一步,以确保锦州攻坚战的胜利。

10月6 日,十一纵第三十一师赶到塔山时,先期到达的四纵已同“东进兵团”激战数日了。该师第九十二团不顾长途跋涉的极度疲劳,立即投入战斗,配合四纵在葫芦岛与锦西之间的茨儿山、齐家屯、月亮山,歼敌暂六十七师一部,并从四纵十一师手中接过了月亮山至茨儿山一线的防御任务。

华北敌军在督战队的枪口下,潮水般地向我阵地发起了一次次集团冲锋,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特别是九十二团八连坚守的月亮山阵地,更是险象环生。但该连却坚守阵地数日,未退一步。战后,受到上级通令嘉奖,被授予“月亮山上的钉子”锦旗一面。11日下午,十一纵第三十一师又奉命将月亮山、茨儿山等阵地移交给独立第六师,前往塔山、白塔山一线接替四纵的阻击阵地。四纵部队在撤离前把工事整修一新。第三十二团团长激动地说:“这里的阵地一寸也没有丢,现在全交给你老大哥部队了。”接防的九十二团王团长也握着对方的手,郑重地表示:“向劳苦功高的老大哥部队学习。

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的阵地,敌人休想从我们手中夺走。请老大哥放心吧!“

十一纵指战员说到做到,顶住了十倍于已敌军的冲击,未使阵地丢失一寸。

10月15日我军攻克锦州后,参加攻锦的东野主力开始转向辽西,准备围歼廖耀湘兵团。但蒋介石仍不死心,严令两兵团企图东西对进,重新夺取锦州。因此,华北“东进兵团”的攻击丝毫没有放松。

26日,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分析判断,敌“东进兵团”在前一阶段进攻四纵阵地受挫后,其主要突击方向可能改向十一纵阵地。于是兵团确定各纵队阵地不变,并令炮兵旅野榴炮团随时配合十一纵作战。

果然敌人频繁调动兵力,将其四个师调到了十一纵第三十三师防御方向。纵队副司令员兼第三十二师师长周仁杰,针对该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执行宽大正面防御,要求各团务必坚守要点,独立作战,不依靠援,坚决打退进攻之敌。并说:“从我这个师长做起,不完成阻击任务,没有命令谁也

不准后退一步。“

26日凌晨,东野主力在辽西战场以10个纵队全线出击,已将廖耀湘兵团分割、包围。为解救廖兵团,杜聿明亲自指挥锦西之敌向十一纵阵地发起拼死突击。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多次易手。但各部队及时投入二线兵力,使敌人迂回四纵侧后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

27日上午8 时许,敌人发动了更为猛烈地进攻。这是十一纵防御战中最为激烈、最为残酷的一天,也是防御阵地遭到破坏最严重、人员伤亡最大的一天。敌军十来个炮兵群向我军阵地倾泻了上万发炮弹,轰击三十三师各团第一、第二线阵地达两个小时之久。特别是九十七团阵地已变为一片火海,炮弹的呼啸声,爆炸声连续不断,不少战士被整个埋在了沙土里。我一线阵地多次被敌军突破,但是三十三师各部队在周仁杰师长的指挥下,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三十二师指挥所上空已全部被烟尘所笼罩。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打电话给周仁杰,征询他的意见:“要不要把指挥所的位置向后转移一下?”

周仁杰考虑,在这样激战的紧要关头,指挥员是决不能后撤一步的。他向贺晋年表达了全师各级指挥员的决心:“我们一定要坚守指挥岗位,有进无退。请纵队首长放心!”

东野总部前指也非常关心三十三师的防御作战情况,罗荣桓政委亲自打电话询问战况,要求三十三师坚决顶住敌人的进攻,以保证辽西会战的胜利。

十一纵指战员凭借着高昂的士气和钢铁一般的意志,终于将敌人这一天的疯狂进攻最后击退。

28日清晨5 时,我辽西战场全歼了廖耀湘兵团后,使得敌“东进兵团”

陷入孤军作战的窘境。虽然杜聿明为了应付蒋介石重占锦州的命令,于9 时许发起了最后一次进攻。但敌人进攻锐气较前两天已大大减弱。黄昏后,锦西战场的枪炮声逐渐沉寂下来。十一纵在锦西战场完成了21天的坚守防御作战任务,最后三天中又抗击住敌人四个加强步兵师的猛烈进攻,坚守住纵深阵地,歼敌2万余人,自己也为辽沈战役付出了近2 万余人的高昂代价。经过塔山阻击战血与火的洗礼,十一纵这支年轻的部队终于锻炼成钢!

1948年11月1 日,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