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鼓魔-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上,行人渐渐多起来。二人听得路人纷纷传说,俱云黄河渡口出了大事。

这莫小娟与令狐玉略一商议,决定耽搁些时光,弯路过去查看一番,究竟这千年古渡头遭了什么劫难。

二人驰离黄河渡口不远,一眼看到成群的百姓扶老携幼,肩挑手提,犹如遭受兵灾似的,脸部充满痛苦表情向远处迁徒。

令狐玉勒住马缰,忧虑地向师姐问道:“师姐,你看这一派乱哄哄,却是为了何事?”

莫小娟道:“我也不明白,只是去问问便知。”

说完这话,却见迎头走来一位老丈。少女翻身下马,躬身一礼问道:“请问老人家,此处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呀!这儿要发生水灾啦!”

“水灾?你们事先怎会知道有水灾?”

老丈叹了口长气,又道:“不错,天生的水灾我等事先不会知道,但是……唉!这是人为的水灾!”

言至此处,这老头却又不肯说下去,匆匆挑着担子子望前而去。

这少年秀目连眨,问道:“师姐,什么是人为的水灾?”

“不知道,我们再到前面问问看。”莫小娟答道。

于是二人又翻身上马,急朝百丈开外一座茶棚驰来。

二人来至茶棚,翻身下马,拣了个座位坐下。

伙计拿过来一壶香茶。二人刚啜一口,突听得一阵嘈杂脚步之声,二人抬头一看,却见从外面鱼贯走进七个灰衣人,其年龄都在五旬上下,个个目泛神光,太阳穴微微隆成。显然都是内外兼修的武林高手。

姐弟二人吃了一惊,但看这七人面相,似乎又不象恶人。这莫小娟向师弟使了个眼色,叫他切勿轻举妄动,少年会意,只是低了头慢慢喝酒,冷眼看这几人动静。

只见他们走进店来,即落坐在当中一张座桌旁。其中一个老者,向堂馆点了几色上等好菜,又要了几坛美酒,即转头端详座上的客人。

当他看到了令狐玉时,似乎微微一怔,可是,又盯视了一眼,觉得这一个少年公子,目无神光,太阳穴不隆,似乎放下心来。

但是,当他看到这少年摆在桌上的那把墨扇时,却又是神色一楞,因为这把墨扇比普通的扇子大,一边题着诗,一边泛着银光,显然是非同寻常的东西。

老者心想这少年书生定然有点来头,可是,当他再将这少年本人与那墨扇相互对照一下,老者又暗自摇头,断定这个少年书生绝不会是什么武林人物。

那老者如此一想,也就收顺了视线。堂馆端来了了好酒,即时将各人的酒杯倒满,就到别的桌上招呼客人去了。

这莫小娟令狐玉经了那一次林虎的寻衅和胖和尚的相救,自知天外有天,从此处处小心,不敢随便惹事,一面低头喝酒,一面偷看这七个老者。看其神色,不象邪恶之流,面貌都是一团正气,但却猜不透这七个人的来历。

陡地,外面堂倌高呼一声道:“相公,请里面坐。”

随着高呼之声,酒客们都觉得眼前一亮,不约而同的向走进来之人看去。

原来这人是位身着儒衫,头带方巾的书生。这书生面容娟秀、双瞳点膝、高鼻朱唇,玉颊白中泛红,一双眼睛神光炯炯,似乎看得穿别人的五脏六腑。

那堂倌与一般酒客们都在暗暗惊奇:怎的今晚会同时突然出现两个俊美公子哥儿,真是难得。

后进来的书生,恰好坐在令狐玉斜对面的坐位。令狐玉不期然的微一抬视,顿使他一怔。因为他感到这少年书生的面貌,好象在何处见过,但一时又回忆不起来,到底是在那里见过。

少年书生见了令狐玉手中的折扇,目光一楞,但也只是一瞬间,旋即又神色正常,唇角微现笑容,轻点了点头,即坐在座位上,顾自向堂倌点酒点菜。

堂倌走后,这书生向别处寻视一番后,即双目微闭,将头轻轻向左右摆动,朱唇略起,似在吟咏一读绝妙的诗句。

令狐玉暗笑:“真是个书呆子。”仔细一听,那少年书生虽然朱唇在动,却并无声息。

令狐玉感到有些无聊,正要回头与师姐谈笑几句,却忽然听到有人轻声说道:“是他,老夫的眼力绝不会看错!”

令狐玉心下一震,双目微启,在酒客之中搜寻发话之人。原来正是七个老者之中最老的一个,因为他的咀唇微微启动,正在向其余几个老者耳语般说话,而说话之间,犹自双目炯炯,不时偷看那少年书生一眼。

令狐玉一面自顾喝酒,一面继续倾听,由于这句不着边际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已然看出七个老者,乃是名符其实的江湖人物。

此时,少年听到其中一位老者问道:“他是谁?”

那先时发话的老者,嘴角微绽笑容,以极其细微的声音道:“你们原来不知,这黄河一带连年屡遭蝗旱大灾,今年尤烈,入秋颗粒无收,故山民易子而食。我海外侨子闻讯义捐贩款黄金十万两。朝廷派了一名钦差,一名千总和一百二十名兵勇,押着这笔款子到三江重镇,兑谷赈灾。他们走的是水路,从省城龙潭角码头逆水上溯有四天的航程。岂料装船完毕,准备第二天登程的那一夜,官船被劫,钦差逃得性命,那千总和一百二十名兵勇悉数死于非命。人们都断定,除了‘佛门四凶神’,这江湖黑道上还有谁敢作下如此胆大包天而丧心病狂的大案?”

只听一老者惊道:“怎么又是‘佛门四凶神’?”其余几人,也是神色十分骇然。莫小娟令狐玉二人,听得此话,其心中的震动尤较这七个老者为甚。

武林江湖早就如雷灌耳般传说着“佛门四凶神”的事,但都似乎是十分遥远的神话:然而,此刻神话突然了事实,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恐怖,像幽灵一样地攫住了在场每个人的心。

“你的意思,是说这俊美书生竟是那恶魔之一?”其余六个老者,战战兢发问,不约而同的向少年书生偷偷看去。

那少年书生,仿佛对此孰视无睹,仍在目不斜视地喝酒吃菜。不管对于那几个正在议论他的老者,还是对于令狐玉,也未再看一眼。

此时,少年听得那起初发话的老者不屑地答道:“我说的是‘神捕白啸天’——京师大理寺首席捕快班头。”

六个老者一声惊叹:“原来名闻天下的‘神捕白啸天’白大侠,却是如此文弱书生模样!”

那最初发话的老者道:“人不可貌相,除了神捕白啸天,谁有这样的胆量,能有这样的本领敢接下这惊天大案?

这白啸天正是闽北芝城鹿口乡人。

案发前,他闻知家乡遭灾,告了半月假赶回鹿口,探望久无音信的老母和小妹。待得回到家乡,却见赤地千里、白骨露于郊野,鹿口上下,哪里还有老母、小妹的踪影?

正当他忧心如焚,探寻无着的时候,京师巡按府捕快营捕头,带着一块虎头令牌,从京城星夜赶来,向他报告了十万黄金大案的情节,请他主办此案,授与他极大权力,缉捕‘佛门四凶神’,不但可以调动各地捕房捕头,还可以调动各州府官军。眼下他肯定在微服出访,但愿此次他能马到成功。”

“也但愿我们天山之行马到成功。”另一个老者举杯说。

“嘘!”那老者把手放到嘴唇上,发出警告。

没有什么比这最后一句话更使莫小娟令狐玉惊异的了。

这一路,竟有如此多的怪事发生,他们竟一次又一次地碰到和他们这趟旅行有关的人和事!

等到那书生吃饱喝足,算了饭钱后出门,莫小娟向令狐五使了个眼色,姐弟二人也慌忙算了饭钱,一路跟了这书生而去。

只见他七拐八折,终于进了州府衙门,眼见得那老者所言是实了,这才转身返回客店。

“只要注意跟定这白啸天,何愁找不到那‘佛门四凶神’的蛛丝马迹?”莫小娟对师弟说。

二人回到客店,已是掌灯时分。姐弟二人日间辛苦,匆匆用了晚饭,就约定了明日早起去跟踪那白啸天,然后各各盥洗了上床。

是夜五更时分,莫小娟朦胧之中听得有人轻击窗户,细听却是连续三个短声,知是师弟有事叫她。急忙披衣起来,开门让师弟进来。却见令狐玉穿着一身夜行黑色短靠,长剑钭插背上,进门就轻声对师姐道:“师姐可曾听得房上有动静?”

莫小娟功力比师弟稍欠,却是睡得一夜安稳,不曾听得有何响动,故对师弟摇了摇头。

令狐玉道:“师姐倒是高卧得好,却不知险些着了人道儿!”

莫小娟惊道:“此事却是怎的?”

令狐玉道:“今夜三更时分,我听得房上有响动,忙穿衣起床,黑暗中听得有人从房上跳下,一路往师姐房间摸去。我悄悄上前,将那人从背后点了穴道,正待弄进屋来盘问,却见院墙上有动静,倾刻之间,但听得‘嗖’地一声,我忙将身子一闪,却是一枝袖箭擦脸飞过。刚躲过这袖箭,却又是雨点一般打来一阵暗器。等我将这些暗器一一打落,地上那人已是不见,却隐约见得一个人影在墙上一晃就不见了。我怕中了人调虎离山之计,不敢去迫,只是悄悄守在师姐窗下,直到五更,见无动静,方才叫醒师姐。你看这事却怎生是好?”

莫小娟听了道:“却是难为师弟为我站了半宿的岗。此事确是蹊跷,昨夜我正是将这出山两月来遭逢的怪事一一想来,直到二更才睡,哪能睡得不沉,却是差点着了人道儿。”

正说至此,却又依稀听得外面有点响动,这莫小娟还不及说话,却已见令狐玉腾身而出,消失在黑夜之中,临走前飘过来一句话:“师姐在家等着,休要再睡,等小弟去探个究竟。”

这小娟想要阻拦已是不及,只得穿上衣服,手握了长剑,坐在屋中静静等候。

那令狐玉出得院门,见一个黑影望东而去,心下更不思索,运起足下轻功一径赶去。

黑暗中,少年身形迅若流星,紧追不舍。那黑影轻功也是好生了得,这令狐玉虽有一流轻功,不久也竟失去了目标。此时,却见浓黑的天际一道电闪,天上竟下起雨来。

令狐玉心中暗自着急,在这延绵不绝的山脚,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冒雨赶路,想找个躲雨的地方。

刚转过一道山角处,蓦见远方山腰间有光亮闪动,心下大奇,一连几个纵身窜了过去。

来至近前一看,只见光亮径自一山洞中透出,便轻手轻脚走了过去。离开洞口两三步远,听见洞内有娇嫩声音道:“郡主,这儿离天山究竟还有多远?”

只听得另一个珠走玉盘的美柔声音道;“究竟多远我也不太清楚,如果途中不耽搁的话,也许不会误期。”

令狐玉听洞中有人谈及要到天山去,不由得再次大吃了一惊:又是一伙与自己目的地相同的神秘人物!他情不自禁悄悄走至洞口,向内偷窥了一眼。

只见洞内坐着五位绝色少女,团团围住一堆用木柴烧的火,在烘烤被雨淋湿的衣服。面对洞口而坐的黑衣少女尤为美艳,长的黛眉凤眼,皓唇朱齿,此时正手执小树枝拨弄地上的火堆。另外四位一色青缎女式劲衣,头挽发髻,年龄都在十六、七左右。照衣着上看,适才被称作郡主的定是那位黑衣少女,其余四人应是婢女无异。

令狐玉想罢,环首四顾,望见右侧十丈外有巨松数株,暗道:“不如就在树上隐蔽些时候以观动静。”忖罢,身子一拧,窜了上树。

不多时,却见东方泛曙,晨风袭人。这令狐玉在树上举目四望,但见眼前层峦叠嶂、削壁千仞、万籁俱寂、怪石嶙峋,不时夹杂夜枭鸣叫,令人毛发悚然。

霎时,旭日东升,金黄色的光芒穿透了层层雾幕,扩展了令狐玉的视野。却见那山洞周围,仍于来时一样,半个人影不见。

突然,一股细如蚊哼之声,随风飘人少年耳鼓:“我正要找你的两个女伴,有种的就出来。”话声冷如寒凉,起自树林之中。

少年伶伶打个寒颤,立即意识到那黑衣少女遇着了凶险。当下急抖身形,循着话声的方向直追过去,小心翼翼的走进树林,渐渐深人,全神贯注地防备四周。

走了半晌,他忽然觉得树林四周的景物,完全改变了样子,树的密度似较初进这树林之时稀疏了甚多,但是树林的范围却不知变大了多少。因为他在林中走了半晌,仍旧未走到树林的边缘,纵使他张大目力,也看不到究竟多远才算这树林的尽头。举眼一看,哪里有什么人影可寻?

这少年心想自己出来这许多时候,那师姐一人在家也不知是怎的了,心中挂念,遂忙忙欲寻路走出林子。

也不知怎的,他明明记得来时的道路,转回去时,却突然分不了东南西北,钻来钻去,总是回到原来的地方。

少年心里越发焦急,担心中了什么人的调虎离山计,怕师姐在客店中遭到不测。

正在此时,却见前面林中转出两位青衣少女,正是刚才所见洞中的婢女。

令狐玉却待要闪避,已是不及。只见其中一位少女上前对少年道了个万福,柔声问道:“相公可是令狐小爷,我家郡主有请。”

令狐玉大吃一惊,不知对方如何猜出了自己的姓名,只得硬着头皮答道:“正是在下,不知你家郡主请我何事?”

那青衣女婢说:“奴家只是奉命来请小爷,至于所请何事,奴家也自不知,望公子明鉴。”

令狐玉暗想,刚才听得他们言语,似乎也是欲往天山方向而去。既然和我目的相同,眼下这两个少女又不似有相害之意,何不随她去看看,说不定还能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反正眼下转来转去也走不森林,过去问个路也好。

令狐玉主意已定,遂跟了这两个少女,转了半个弯子来到方才的洞口前,却见又是两个少女迎上前来,对令狐玉道:“相公这边请。”

令狐玉迷迷糊糊跟着两个少女走进洞中,却见洞中青石之上坐着的黑衣少女,正是昨天被那四个青衣女子叫作“郡主”的绝色女郎。

这“郡主”见到令狐玉进来,忙起身迎过来道:“相公果然就是令狐少侠?前番我们正有要事相商,明知少侠就在洞外,却也没有邀请少侠进来,害得少侠浑身湿透,还望少侠勿怪。”

令狐玉再次大吃一惊,寻思自己行动如此小心,还是让这黑衣少女发现了行踪,心中好不懊恼,遂欠身道:“小生正是令狐玉,至于‘小侠’之称却不敢当。刚才追赶一个怪人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