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知金兵杀入河北,齐王柴英是真的慌了神,原本对付大周就已经有些吃力,现在再加上一个金国,柴英吃不消了。可好在他知道自己眼下已无退路,无论是落到谁手里,他的下场都不会好。三弟柴慎已经兵败自焚,而二弟柴勇也在不久前传来暴毙的消息。投降大周,结果恐怕也是一个暴毙而亡。而投降大金,这个念头只是在脑海中刚一露头就被柴英否决了。

    因为李墨早年间的宣传,金国是怎样对待战俘的事情早已深入人心,单是一条金人喜淫敌酋妻女的习惯就已经让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柴英无法接受。大丈夫生于天地间,若是连妻女都不能保全,实在愧对了这副男儿身。柴英虽然平时有些优柔寡断,但在此时却显得很男人。

    而随着柴英的态度坚定,河北上下也抱定了决一死战的想法。金兵过境,雄州、莫州、瀛洲深受其害,虽还不敢说白骨累累,千里无人烟,但真实情况其实也差不多了。犹如蝗虫过境,女子被抢走,男子被屠杀殆尽,仅剩下一些侥幸未死的老人抱着年幼的孩子坐在被烧焦的家门前哀哀痛哭。

    三州的惨状激起了民愤,更让远在西夏沙洲与耶律大石作战的李墨暴怒。

    “明日决战,耶律大石生死不论!”李墨沉声对帐中众将下令道。

    之前李墨与耶律大石互有胜负,这世上本来就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情,只不过李墨吃亏的时候少,占便宜的时候多罢了。但现在,情势危急,已经不容李墨继续与耶律大石比拼耐性了。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合该你耶律大石倒霉,好好的西辽王不做偏要跑来找事,那就别走了,想复国不可能,但让你长眠在故国的土地上,那还是可以办到的。

    随军到此的许贯忠也知道李墨此时听不进人劝,而且他对安西军彻底解决耶律大石也没什么怀疑。别看耶律大石好似与安西军打了个平手,但实际上这还是安西军手下留情的结果。

    替李墨主持西京道多年,当初的书生意气早已消失不见,已经完全成熟起来的许贯忠在考虑事情的时候更多会从大局着手。安西与大周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他许贯忠作为李墨身边第一谋主,将来若是落到大周的手上,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李墨既然不是夺了大周的地盘自立,那为何就不能有与大周争夺天下的资格。

    不光是许贯忠,那些追随李墨为安西军效命的人们,其实大多数人都与许贯忠的想法一致。谁没个封侯拜将的念想,而这个念想大周给不了他们,他们也不打算通过卖主来求荣,那就唯有拥立李墨来达到目的。

    想要争夺天下,首争民心,其次才是双方实力的比拼。要论实力,包括许贯忠在内,并不觉得大周的官军能胜过安西军。而这民心就不好说了,大周天子虽然这几年光顾着打仗,聚敛民财充作军费,但百姓尚未到山穷水尽,民不聊生的地步。大周的百姓虽然对天子有诸多不满,但还没严重到想要抛弃天子。这大周,还是柴家的天下。

    早在耶律定兵败被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李墨就与许贯忠、朱武等谋主考虑到金兵南下的可能,也定下了数个应对方案,但不管是哪个方案的执行,前提都是先灭掉耶律大石,解决安西军自身的后患以后才会回军东顾。

第357章 大石西归

    残阳似血,耶律大石站在沙洲城城头,满心忧虑的望着城外正在忙碌的安西军。为了这次东归复国,耶律大石可以说是倾尽全力,但结果却犹如被人当头棒喝,安西军的强大远远超过了耶律大石的估计。虽然此时耶律大石还不知道为何安西军忽然发力,但他也预感到距离自己失败的日子已经不远。

    城外的安西军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攻城所需用到的器械,按理说耶律大石此时已经派兵出城进行干扰破坏,但守在工事兵附近的两支骑兵却叫耶律大石不肯再去贸然尝试。白天的一场激战,以耶律大石的全线溃败告终。此时在沙洲城中的复国军,不过两万出头。耶律大石原本还指望坚守沙洲等待盟友回纥、吐蕃的赶到,但很明显,城外的安西军不愿意给耶律大石这个等待的时间。

    是走?是留?这是个艰难的选择。

    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没谁喜欢委屈自己,耶律大石满怀雄心的挥军东归,但结果却是叫安西军给灰溜溜的赶回家。这面子上过不去不说,更主要的是耶律大石明白,这次的失败,意味着日后他再也没有回到故土的可能。

    耶律大石不甘心!也正是因为如此,耶律大石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盟友的身上。但回纥、吐蕃明显是要辜负耶律大石对他们的期待。本来答应耶律大石的邀请就是打秋风、占便宜的心思作祟,耶律大石若是占了上风,回纥、吐蕃还会跟在耶律大石后面捡些好处,但如今耶律大石落了下风,回纥、吐蕃不落井下石就算是仁义了,又哪里肯为了耶律大石而得罪了安西军。

    耶律大石不知道安西军的厉害,可跟安西军做邻居的回纥、吐蕃又怎么会不清楚。这时候回纥、吐蕃讨好安西军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对耶律大会出兵相助。但耶律大石不知道这些,为了拖延时间,他派出了使者,希望可以麻痹安西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使者回来了,满脸沮丧。耶律大石一见就知道使者此行并不顺利,也没等耶律大石开口询问,使者已经哭丧着对耶律大石说道:“陛下,安西军主帅李墨让我给您带句话,从微臣回城那一刻算起,一个时辰后安西军将会开始攻城。”

    “什么?”耶律大石大惊失色。

    “而在这一个时辰内,安西军可以保证不对我军进行追击。”使者没有去看耶律大石的脸色,继续把安西军让他带回的话向耶律大石说完。

    “你难道没有说我的条件?”

    “陛下,人家根本就没见我。微臣进入军营之后就被带入了一座营帐,等了好一会就被人给送出了军营,离开的时候才有人将安西军的决定通知微臣。”使者哭丧着脸答道。

    “……你再辛苦一趟,出城去对安西军说,一个时辰太短,请他们再多给我军一点时间。”耶律大石沉默了片刻,吩咐使者道。

    使者走后,耶律大石召集众将,宣布了自己撤兵的决定。这段时间与安西军交锋,已经叫耶律大石手下那些骄兵悍将学乖了。强中自有强中手,或许前些日子他们还不觉得安西军有多可怕,但在白天的一战中,他们已经亲眼体会到了认真起来的安西军的可怕。听到耶律大石决定撤兵,不少人的心里都是暗松口气。

    耶律大石的军队成员复杂,真正的契丹人并不是很多,这也是耶律大石为何一定要东征的原因之一。可现在与安西军屡战屡败,那些原本就不怎么关心辽国归谁的人们纷纷归心似箭。

    ……

    使者回来了,这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安西军答应了耶律大石的请求,将一个时辰延长到了三个时辰,也就是说,等到明日天亮之前,安西军不会发动攻城。有了这三个时辰的准备工夫,耶律大石暗松口气。

    既然决定了要走,耶律大石就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想法。东归复国军连夜收拾,等到两更天的时候,耶律大石先是命人探查西门外是否藏有伏兵,确定没有之后这才留下三千骑兵守住城头,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人马悄悄出城,奔西而去。这一路上耶律大石小心谨慎,唯恐半路上会遇到伏兵。好在安西军还算守信,耶律大石所担心的伏兵并未出现。等到大军行至天色渐明,负责在大军前方探路的斥候才回报说有人自称安西军使者,已在此处恭候多时。

    “你叫什么名字?”耶律大石望着被军卒带到面前的一个书生,出声问道。

    “小可刘敏,添为安西大都护身边军师从事,今特奉我家大都护之命,前来送大人一程,顺便为我家都护带句话给大人。”

    “……你家大人想对我说什么?”

    “不打不相识,来日方长,希望下次见面可以是以朋友的身份相见。”

    “……请替我转告你家大人,请他善待我的族人,耶律大石感激不尽。”

    “大人言重了,你的族人也是我家大人的子民,试问上位者又怎能不善待自己的子民。”刘敏闻言笑道。

    送走了刘敏,耶律大石回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众人,长叹一声道:“传令下去,全速行军,待到了高昌才允许休息。”

    “陛下,以微臣之见,那李墨似乎有意与陛下化干戈为玉帛。”有亲信凑上前低声说道。

    “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时我军损失惨重,还是小心一些为妙。”耶律大石摇头答道。

    ……

    放过耶律大石一马,李墨留下了史文恭与袁朗二人率部分别驻守沙洲和瓜州,防备耶律大石的去而复返,自己则带领其余诸将返回西京道,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安西军解决了耶律大石,作为耶律大石的盟友回纥、吐蕃自然在这时不敢去触刚刚获胜,士气正旺的安西军。耶律大石一走,他们就将已经准备好的礼物送上。数十颗据说是受了耶律大石蛊惑的头人的人头,至于回纥与吐蕃的大军,此时也纷纷退出了安西军的控制范围。

    李墨无心去收拾这两个无耻之徒,眼下还有更加主要的事情要忙,先把这笔账记着,待日后有机会再报也不迟。

    随着安西军的回归,得到飞鸽传书的河北上下可说是士气为之一振,河北已经快要支持不下去了。耶律定的战败,秦八郎的身死,都严重打击到了河北的军心士气。眼下安东军收缩防线自保,河北能指望的也就只剩下安西军。只是之前安西军被耶律大石拖在了西北,河北也指望不上,而如今安西军已经击败了耶律大石,那就意味着来自安西的援军不日就会赶到。

    与河北军的振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尚还留在河北的张清的安东军。河北倒没有因为安东此时帮不上忙而亏待张清,原因是出在张清自己的身上。当初会决定脱离常胜军是因为张清忠心秦八郎,可秦八郎如今身死,张清一下子就失去了效忠的目标,对未来的迷茫让张清情绪低落。

    眼下安东军尚能自保,但张清心里明白,自保只能一时,关键还是如今的安东军群龙无首,长此下去,安东军必定分崩离析。军师汪旦倒是大都护秦八郎的生前好友,但让张清奉汪旦为主,张清还是有些不情愿。而在整个安东军中,与张清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现在没人提那是因为安东军的外部有来自金人的威胁,可这种威胁迟早会过去,而等到来自外部的威胁没有了,那安东军内部势必会发生一场内乱。

    安东大都护府在名义上受制于朝廷,之前有秦八郎在,朝廷下不去手。可如今秦八郎没了,那朝廷是否会趁机发难,解散安东大都护府,这些都是叫张清感到不安的原因。

    “相公,你想开点,车到山前必有路,或许等过段时间,你担心的事情就已经被人解决了呢。”琼英作为妻子,在一旁劝解张清道。

    “唉~阿英,为夫不是担心自己个人的前程,而是担心日后会与好友战场相见。”张清叹了口气道。

    “不会的,相公若是真的担心会有那么一天,那不如等助我主渡过了这次难关以后,为妻与你一道辞官归隐就是。”

    “……阿英,你真愿意?”张清有些惊讶的看着琼英问道。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嫁给了你,只要你不嫌弃,无论去哪,我都会陪在相公身边。”

    “呵呵……上天待我张清真是不薄,先送我两个肝胆相照的兄弟,现在又送我一个不离不弃的妻子,我张清这辈子算是值了。”张清笑着伸手搂住琼英说道。

    “哎哟~打扰了,打扰了。”就在张清夫妻搂在一起时,丁得孙跟龚旺走了进来,一见张清搂着琼英,二人连忙一边往门外退一边口中说道。

    琼英面薄,转身进了里间,张清见状呵呵一笑,跟着丁得孙跟龚旺走到了院子里,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下,问起了二人的来意。都是自家兄弟,说话也不需要客套,三人直奔主题。

    “大哥,我跟老龚来找你是想要跟你商量一下咱们日后的出路。”丁得孙性急,抢先对张清说道。

    张清闻言看了一旁的龚旺一眼,见龚旺点头,这才开口问二人道:“你们有什么打算?”

    “我跟老龚商量了,觉得还是跟着大哥比较好。”丁得孙再次抢先说道。

    “……如今大都护没了,朝廷日后肯定会对安东都护府下手,咱们当初选择跟随大都护,现在再想要重归朝廷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朝廷表面上接受了我们,但以后肯定会给我们小鞋穿,我不想去受气。”张清缓声对二人说道。

    “大哥,我跟老丁也是这么想的。”龚旺这回抢在了丁得孙前面发言。

    “那么好,既然我们都不想再吃朝廷那碗饭,那剩下给我们的选择也就只有两条路,要么留在安东都护府跟都护府共存亡,要么另投他主。”

    “……大哥觉得投谁比较靠谱?”龚旺沉默了一会,开口问道。

    “……你嫂子在河北军中颇有人脉,留在河北军中也不是不可以。”

    “……大哥,为什么不去投安西军?嫂子虽然是河北的,但河北这回可是够呛,能不能坚持住都成问题。”丁得孙忍不住问张清道。

    “是啊大哥,与其日后跟着河北军去投靠安西,倒不如咱们直接投过去。”龚旺也在一旁说道。

    “……是不是安西军派人跟你们联系了?”张清闻言沉默了一会,问两个兄弟道。

    丁得孙心虚的低下了头,龚旺则是考虑了好一会才对张清道:“大哥,不是安西军接触了我们,而是军师派人送信,问我们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是军师?”张清闻言不由皱眉道。

    “嗯,军师在信中说,大都护是在战场上中了金人的毒箭,毒发身亡。而在身亡之前曾留下了遗言,说是让安东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