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大军师,让李墨可以放心回大同府养病。只是李墨不知道,在他信任的五大军师分别就任之前曾经开过一个碰头会,五人私底下已经达成共识,身为谋主,凡事自要为自家主公的利益为主,救援河北并不符合安西目前的利益,反倒会因为救援一事而令安西军陷入腹背受敌的情况。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大周不了解金国女直人的心性,但已与金人打交道时日不断的许贯忠却可以断言,周金两国的同盟必不能持久,一旦双方利益产生冲突,金国必会南下。而在金人南下之前,安西当以防守为主,坐等周金反目。

    金人南下,若是顺利则会让大周失去民心,到时安西出兵必能得到百姓拥戴,即便不能灭周,亦能是安西再次壮大。若是不顺,安西也可占据大义,令大周短期内无法再对安西动兵,到时三雄并立,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五个人瞒着李墨订下了一个攻守同盟,除了萧嘉穗要想办法将河北之人拉拢过来外,其余四人接下来的任务是已守为主,勤练兵卒为日后的大战提前做准备。

    就在五个人决定瞒着李墨做下这桩大事分头行事不久,在返回大同府的路上,李墨将刚到手的情报扔进了火盆,即欣慰又感动的摇头道:“这几个家伙,还真是……”

    作为后世者,李墨比别人更清楚如何掌握舆论形势,许贯忠等人所谋划的事情其实李墨也有所准备,只不过现在既然许贯忠等人想为自己分忧,李墨之前打算开始的布置也就可以暂停了。

    眼下虽然没有了大宋,可金人南下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但叫李墨失望的是,虽然大周的前线将官已经觉察到了金人的不怀好意,甚至向朝廷示警,可大周的朝廷却并未当回事,反倒将示警的将官叱责了一顿。

    靖康之耻,不单单是宋朝君臣之耻,更是汉人之耻。身为汉人,李墨想要避免这种耻辱的发生,可现在看来,或许历史的必然性还是会让这种耻辱再次上演。

    李墨会这么认为并非空穴来风,随着秦八郎一死,形势开始向着大周倾斜,死胖子也开始变得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任何跟自己过不去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秦八郎意外身亡,河北齐王也快成冢中枯骨,就剩下一个安西李墨还在蹦跶。

    得意忘形的胖子认为在大周与大金的军队夹击之下,安西必败无疑。而为了拉拢住自己的盟友,胖子对辛从忠的示警视而不见,只是派出使者秦桧寻问金人南下所为何来。

    金军统帅完颜宗望自然不会傻到告诉秦桧我们是来侵略你们的。先是一个下马威,请秦桧欣赏了一番金人是如何处置俘虏的,吓得本以为有一身浩然正气的秦桧现了原形,当场吓尿了裤子,再就是美女金银,将秦桧变成了金人的狗腿子。

    回到京城的秦桧果然如完颜宗望所料的那样在胖子面前为金人美言了几句,说是金人南下是为了帮助盟友解决河北,等到河北平定以后,金人就会北归。这番言论虽然遭到了以李纲为首的朝中主战派的驳斥,但怎奈做决定的不是李纲,而是坐在皇位上的那位。朝中主战派势单力孤,大部分都是擅长迎合圣上的求和派。李纲虽然据理力争,但得不到圣上的支持,他的意见最终也只能被保留。

    李纲对此忧心忡忡,此时此刻,李纲颇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在李纲眼里,已经与大周成为邻居的金国比起安西对大周的威胁更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圣上想借金人之手削弱安西,只恐日后谋虎不成反被虎害。

    有心提醒当今圣上,只是圣上对李纲却只是看似重用,并不像李纲被召入京时所想象的那样。与其说是重用李纲,倒不如说是让李纲站出来与朝中的蔡京打擂台。蔡京是在胖子上位之后才受到的重用,这家伙在敛财这方面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至少胖子直到现在也没有为军费之事发过愁。只是蔡京有些不会做人,以至于得罪了同样身为胖子身边重臣的梁师成、高俅等人。而圣上就像是一个裁判员,他不想失去对手下的控制,为此他将李纲立了起来,本来他是想立张叔夜的,但又因为担心张叔夜与安西有勾结,会泄露朝中的重大消息,这才换成了李纲。

    李纲原本并不想承认自己心中的这种猜测,但从圣上的种种反应来看,李纲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种猜测没错,自己是被圣上当做震慑手下群臣的那根杀威棒了。

    老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要是只有圣上一个,李纲也只能认命。可现在这世上又多了一个李墨,那就让李纲的心里有些别扭了。当初徐和邀请李纲一同前往安西,李纲拒绝了。可如今再看,当初跟随徐和前往安西,与李纲境况相似的人已经受到重用,在安西各展所长。而反观李纲,无不说明李纲当初的决定是多么错误。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陈东,他本是李纲的下属,早在李纲在耽罗岛做事时,陈东就在李纲手下帮忙,后来随同李纲一同返回朝廷,与李纲一样,由于与安西李墨的关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但在面对徐和的邀请时,陈东做了与李纲相反的决定。

    而现在的陈东,在安西已经被人背地里称为陈铁面,陈青天。这家伙随着徐和到了安西以后立刻就被李墨任命为监察御史,专门负责监察官员。而陈东本来就嫉恶如仇,铁面无私,再加上李墨背后的支持,但凡是做了亏心事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怕见到陈东的。

    反观如今的李纲,李纲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的选择或许真的错了。不过即便承认自己当初选择错了,李纲也不打算去补救。在他的心里,食君俸禄,为君分忧,不管圣上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始终是大周的官,只要大周存在一日,他就要为大周尽一日身为臣子的本份。

    “老爷,程大人登门来访。”书房外有人通禀,李纲一听连忙放下写了一半的奏折,起身吩咐道:“快请到客厅待茶,我这就去。”

    李府管家口中的程大人就是原江宁府知府程万里,李墨平定江南以后,程大人也得了朝廷的封赏,由一地方官转任朝廷中枢任职。而相比起李纲,程万里明显要识时务的多,入京不久就投到了蔡京的门下,也正是因为蔡京的照应,程万里这个在朝中没什么人脉的才能站稳脚跟。

    不过虽然投靠了蔡京,但并不意味着程万里就是非不分,他还是有他的坚持,蔡京为他活动了一个吏部侍郎,但他却并没有完全听任蔡京的吩咐,若是蔡京要提拔的人实在不堪大用,程万里是不会点头的,蔡京对此也拿程万里没辙。

    李纲在换了一身家居常服后赶到了客厅,之前他一回府就在书房写奏折,上朝的官府都没换下,在家里穿着官府去见同僚,好像有些不像话。

    程万里与李纲也不是头回见面,见到李纲之后打趣道:“又在写奏折了?”

    “哈哈……程兄说笑了。这二位就是人说有大将之材的王寅和武松?”李纲闻言笑了笑,转而看向站在程万里身后的二人问道。

    “正是他们。李兄,你忽然让我带他二人前来,有何原因?”程万里好奇的问道。今日下朝时李纲跟自己提过,要不然程万里这次来也不会带王、武二人。

    李纲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程万里说道:“程兄,你不是一直想要见识一下我李家的家传之宝吗?不如今日就让你满足一下这个愿望,请随我来书房一观。”

    “哦,没想到你李纲今日倒是大方了。”程万里一听就知道李纲要跟自己说的事肯定不是小事,笑着起身说道。

    连同王寅、武松一起到了书房,李纲让老管家守在书房门口,叮嘱闲杂人等不得靠近之后,这才正色问程万里道:“程兄,你觉得那金国是否可信?”

    “这个……不可信。只是圣上偏信,我们这些做臣子的除了劝谏,还能如何?”程万里苦笑一声道。他已经隐约猜到了李纲让自己带王寅跟武松来的用意。

    王寅、武松皆是武艺高强之辈,原本在平定江南后以他二人的功劳最差也能做个一州都监,只是这二人也不知犯了什么病,一听要与程万里分开,竟然对朝廷分派的官职坚辞不受,甘心做程府家将。直到后来程万里才明白这二人当时为何会如此。

    原因有二,一来二人担心自己到了京城人单力孤,会受人欺辱。二来则是被龙骧军四将的遭遇给吓到了。当时李墨已经被朝廷封为安西大都护,表面上朝廷对新成立的安西大都护府没有成见,但私底下对与李墨关系密切之人的打压却是越发的重了。

    王寅、武松自问昔日曾与李墨并肩作战,万一要是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忌惮,那倒不如放聪明点,不受朝廷的封赏。王寅、武松皆有将才,同样也都是心高气傲之人,说白了就是受不得委屈。他们也知道自己这个毛病,为了将来不给程万里添乱,他们索性不要那份前程。

    程万里在知道王寅跟武松的心思以后也只能一声长叹。打压与李墨关系密切之人这件事虽然没有摆上台面,但作为吏部侍郎,从上任之初开始算起,自己所经手的官员升降,无一人是与李墨关系密切之人。即便是有人将那部分人提出来候选,也无一例外最后会被否掉。

    虽然心里明白圣上这样做等于是把人才推给了李墨,徐和离开时可以带走那么多不得重用的人才,其中的主因或许就是这个。程万里对此也曾想过劝谏,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因为他发现,自己也是圣上在暗中提防的人之一。

    自己忠心为主,却得不到主的信任,这难免就会叫人心生不满,只不过程万里没有陈东那些年轻人的血气,做不到臣投他国那一步。

    “李兄,你且先说说你究竟想要作甚?”程万里面色一整,沉声问道。

    “……我意私练一支人马,不许人多,只要可以在危急关头可把圣上无恙即可。”李纲低头沉默了片刻,抬头对程万里正色说道。

    “……你疯啦?”程万里吃惊的看着李纲问道。

    “我没疯,我只是担心圣上这次太自信了,与虎谋皮者焉能有好下场?”李纲叹了口气,对程万里解释道。

    “你是担心金人背信弃义,不攻安西反攻我大周?”

    “嗯,与安西相比,我大周的人马不是更容易对付一些吗?金人又不是笨蛋,又岂会做那种舍易取难之事。如今我大周人马多聚集于前线,若是金兵趁机南下,沿途几乎无人可挡,一旦金兵到了京城拿住了圣上,万事皆休。”

    “京城之中尚有三万禁军,李兄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三万禁军?程兄可知这三万禁军之中的分水有多少?”李纲冷笑一声问道。

    程万里对此倒是略有耳闻,只是知之不详,一下子被李纲问住了。

第360章 金兵南下

    若是周金两国精诚合作,那安西坐山观虎斗的想法势必难以实现。但周金两国本来就是相互利用,各怀鬼胎,当二者之间共同的敌人消失的时候,因利和自然也会因利分。

    相比起汉人的含蓄,女直人要更加的直白一些。请神容易送神难,在河北柴英在逃亡西京道途中中伏身亡,残部遁入西京道开始,女直人就对大周朝廷派来请其离境的使者推三阻四,迟迟不肯收兵北归。

    河北雄州、莫州、瀛洲等地目前处在金人的控制之下,而这些地方原本就属于河北境内,大周不可能将这些地方割让给金人。只不过金人不肯走,并且还开出了价码,这就让大周不好直接动手去抢回了。

    两国先前是盟友,只是因为大周军方无能,这才给了金人南下的借口。如今被抢占了河北三州之地,大周不想背负背信弃义的恶名。可金人要价太高,底限跟大周的上限一样,根本就不是一副讨价还价的模样。

    作为这次大周使者的秦桧原本就畏金如虎,在谈判桌上只是一味苦求,让金人对大周的软弱更有了深一层的了解,挥兵南下的想法也随之更加强烈。

    女直人原本生活在黑山白水之间,起兵反辽成功之后才算是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在进入周镜以后,金人才发现自己之前在辽国所获得的财富与周国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就如同掉进了蜜罐的老鼠,在见识过周国的富足以后,金人又怎么肯就这样空手而回。本来就是强盗出手,金人更加注重实际利益处,自然也就不会像周国那些深受仁义礼智信束缚的读书人那样爱幻想,认为自己客气了,对方也会客气。

    一味的忍让,委曲求全,只会令嚣张者认为软弱可欺。就如同驯兽一样,不可以光是讨好,还需要皮鞭,唯有知道疼,它才会晓得听话。

    可惜大周的君臣明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金人开价,他们就讨价还价,丝毫没有注意到金人只不过是在拖延时间,麻痹大周君臣。当然也不是没人察觉到金人的诡计,只是作为军中大将,终归只是大周天子的爪牙,决定权还是在天子那里。秦桧一封防止金人误会的奏折送上,以辛从忠为首的虎贲军以及以庞毅为首的虎安军就只能含恨率军南撤,辛从忠去了南方,庞毅去了巴蜀,就只有宋江的虎威军扼守在了大名府。

    大名府是京城的北大门,命虎威军驻守大名府,说明大周圣上也不是一个完全糊涂的人。在命人与金人谈判的同时,也是还有防备之心的。之所以大周不肯此时与金人翻脸,那是因为大周的圣上还有心借金人之手一同对付安西军。

    只是此时在金人的眼里,安西李墨远没有大周对他们的诱惑力大。安西军虽然也挺富有,但终归比不得百年大周,而且安西军凶悍,远比大周军要难对付的多。舍易取难这种傻事,金人自然不会去做。猛兽捕食都知道挑弱的下手,更何况是人了。

    完颜宗望一面应付着周国使者秦桧,一面暗中调动人马,做好突袭的准备。大周地域广大,一城一池的攻占实在费时太久,而且完颜宗望也担心会在与大周战事正酣时安西军跑来捡便宜。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次千里奔袭,虽然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