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周贤婿-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药师本是辽国汉将,奉当时的主子耶律定之命率部赶赴河北助战,耶律定被金人所俘后,郭药师这支异国军队在河北就必须面临三个选择,要么投奔安西,要么归顺大周,最次就是换大金做新主。

    当时的郭药师还是有些野心的,投奔安西虽然是最好的选择,但郭药师却不愿交出自己手中的兵权,但凡是投奔安西的人马,势必要接受改编,而这恰恰是郭药师不肯接受的。为此,郭药师选择了大周。

    而大周说起来也算是对得起郭药师,金人北归之后,大周朝廷便将郭药师所部安排在了河北东路,与驻守河北西路的虎安军互成犄角,一同镇守大周的北方边疆。只是老话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啊,郭药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得意之后,他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是越来越感到不满。

    武将想要加官进爵,那就必须打仗,可眼下周金结盟,河北东路远离战场,郭药师手上也没有可以一用的水军,数万大军闲置在河北东路,闲得郭药师蛋疼。而更让郭药师感到不满的,就是大周朝廷地方官员对自己的刻意刁难。

    与辽国的文贵武轻不同,辽国好歹是游牧民族出身,虽然经过汉文化的百年熏陶,对文官颇为优待,但对武将也没有过分的进行打压。可大周就不一样了,为了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大周采取的是以文制武的策略。说直观点,辽国的文武情况是文官高武将一头,而大周则是文官骑到了武将的头上。

    郭药师可以容忍文官高自己一头,但却不能忍受文官骑在自己脖子上指手画脚。而这矛盾的由来,往往都是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慢慢积累,直到达到临界点才会猛然爆发。大周以文制武,文官们已经习惯了武将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的态度。在文官眼中可能很平常的一件事,在郭药师及其部将眼中就变成了刻意的刁难。

    一般投降的人心理都比较敏感,担心所投非人,而如今郭药师等人对大周朝廷的感觉就是所投非人。虽然大周朝廷对郭药师所部提供的粮饷并无拖欠,但郭药师等人就是有些不得劲,那种被人当贼防一样的感觉,令郭药师等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

    学成文武艺,货卖于识家。郭药师这帮人可没有经历过什么忠君思想的教育,出于对自己未来的这份担忧,寻找新的东主,也就成了郭药师暗中进行的事情。虽然金国不能算是一个好的买家,但眼下郭药师也没有其他选择。当初若是与同在河北的张清一同投奔安西,郭药师此时或许不能像现在这样手握重兵,但也不必像现在这样另寻买主。朝秦暮楚这个名声可不是很好听,但关系到自身的实际利益,郭药师也就顾不上那么许多了。

    金国与郭药师就像是郎有情而妾有意,稍微一勾搭,立马变成了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在大周还满心以为河北无忧的时候,实际上却已经叫金人悄悄的推开了半扇门。

    ……

    河北经历了多年战祸,原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不是已经死了就是远奔他乡,此时还留在河北的人口早已经大不如前。尤其是在经历了一回金人的洗劫过后,用十不存一来形容是有些夸张,但百十里地看不到一个人却也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

    出于对金人的警惕,大周在收复河北之后并没有急于从他处迁徙人口填充河北,而是在河北与南京道相邻的边界修筑了大批的军寨,用以巩固自家的防线。想法是不错,就是在用人方面有些不当,河北西路用虎安军倒是没什么问题,虎安军主将庞毅虽然脾气古怪了点,但对大周朝廷却是忠心耿耿,可关键就是河北东路的郭药师,把守卫国门这样的大事托付给一个新降之人,或许大周是为了显示自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襟,但在并不了解郭药师为人的前提下玩疑人不用这出,这明显是在拿自家的安全做赌。

    郭药师与金人暗通款曲,那就意味着大周之前所作的努力全成了无用功,不管河北西路北庞毅经营的多么牢固,可郭药师这边后门一开,金人还是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大周。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遂城,虎安军的驻地,虎安军主将庞毅的所在。庞毅已经年过六旬,但却人老心不老,那颗为国尽忠的雄心壮志并未因自身的年纪而有丝毫的减弱。自奉命率领虎安军驻守河北西路以后,庞毅便将麾下的孙立、杨志二人分别派驻在了石门铺以及北平寨,自己则率军坐镇遂城,监视金兵的动向。

    对庞毅来说,安西军是敌人,金人同样也不值得信任。别看眼下周金结盟,但为了防备金人对大周的背后捅刀子,庞毅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而他的这份警惕也为他带来了一份战功,据探子回报,三日前一支金兵出现在巨马河北岸,有意渡河。

    庞毅一听这个消息立马兴奋了。老家伙人老心不老,一心想要杀敌建功,只是这回对战安西没他的份,折让庞毅好一阵失望。但现在金兵出现,这就给了庞毅得偿所愿的机会。庞毅一面命人紧急往京城传讯,一面带人赶往这支金兵过河必会经过的白沟驿。

    据探子回报,这伙金兵人数一千上下,明显就是前来探路的尖兵,庞毅麾下有近万人,有足够的实力吃掉这伙金兵。庞毅连等候孙立、杨志率部来援的时间都不愿意等,带着三千轻骑就奔白沟驿赶去,在庞毅看来,以三千对一千,足够了。

    等庞毅着急忙慌的赶到白沟驿,事先派出去的斥候这时也送回了情报,那支金兵正好在渡河,庞毅还有时间在白沟驿设下埋伏。庞毅得知大喜,觉得这就是老天在照顾自己,当即也顾不得多想,将三千人分成三拨,一拨埋伏在白沟驿头,等到金兵进入伏击圈后截断金兵的后路,一拨埋伏在白沟驿尾,阻拦中伏金兵的去路,而庞毅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一千人担任了伏击的任务。

    庞毅亲自带队,埋伏在白沟驿的一侧,静等金兵的自投罗网。等了好久,等得庞毅都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的金兵这才姗姗来迟。

    耐着性子等着一千金兵进入自己的伏击圈,庞毅再也按耐不住,猛地从藏身的地方站起来,大吼一声,“放箭!”

    金兵中伏之后的反应极快,并没有出现四散而逃的情况,而是聚拢在一处结成圆阵固守。庞毅见状心里不由暗暗点头,若是对手太弱,也显不出咱老庞的能耐。庞毅手中刀一举,率先杀向了金兵,三千周兵也在庞毅的带动下对金兵发起了猛攻。

    只是没想到金兵十分顽强,庞毅虽勇,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破开金兵的乌龟壳。也就在庞毅考虑是否要换个对策的时候,忽听身后两声炮响,一阵阵马蹄声由远及近。

    “将军,不好了,有人攻击我军背后。”负责压阵的偏将满脸是血的冲到了庞毅的面前叫道。

    “可知是何处兵马?”庞毅急声问道。

    “像极了平东军。”

    “平东军?郭药师!?”庞毅心里一惊,到了此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这回可能是中计了。既然郭药师的平东军忽然出现,那十有八九不是来给自己助拳的。

    “该死!速速鸣金,退出此地往遂城方向撤。”庞毅暗骂一声,吩咐身边亲兵道。

    刺耳的鸣金声响起,也不用庞毅多作解释了,忽然杀到的平东军已经让庞毅手下这些虎安军将士意识到了危机。

    只是庞毅此时想走又谈何容易,对方专门给他下了个套,又怎么可能轻易叫庞毅走脱。金兵想要南下,庞毅的虎安军就是金兵的眼中钉,是必须要拔除的一个障碍。若是任由庞毅走了,那对金兵日后南下难保不会造成麻烦。

    庞毅这一走,不管是金兵还是平东军,都是紧追不放,咬得死紧。原本庞毅这队人就因为之前的伏击消耗了不少气力,被已经等候多时的平东军一追,即便往西狂奔了二十里,依然没能摆脱身后的追兵,反倒被追兵堵截在了一处土坡之上。

    望着土坡四周已经形成包围圈的追兵,庞毅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了。眼下身边仅剩百余人,无粮无水,外无援兵,即便有心固守,此时也是无险可守。

    “郭药师,出来与本将一见!”庞毅大声冲着围在土坡下的追兵喊道。

    不多时,郭药师出现在庞毅的面前,一见郭药师,庞毅不由怒气上涌,大声喝问道:“郭药师,自你率部归周以来,朝廷对你并无亏欠,因何背叛朝廷,难道是狗改不了****吗?”

    听到庞毅的喝问,郭药师脸色一黑,冷声答道:“朝廷对我无有亏欠?哼,若是信我,何故处处刁难,若是信我,何故防我甚于防贼。庞毅,你摸着良心说说,你自己可曾当我是同僚。”

    “即便有所不满,你也大可明言,因何要背主投敌。”

    “我投敌那也是比你们所逼。既然不信我,那我就找一个信得过我的效力。庞毅,今日你插翅难逃,若是识趣,那就扔下兵器投降,我看在过去同僚一场的份上,保你性命。”郭药师冷笑着说道。

    “我呸!你当老夫与你一样是个贪生怕死,喂不熟的狼崽子吗?”庞毅大怒,呵斥郭药师道。

    “哼,既如此,那你我之间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郭药师再次冷哼一声,拨马回到了阵中。一炷香后,被大周朝廷改编为平东军的郭药师部对被困土坡的庞毅发起了攻击。庞毅率领百余人拼死抵抗,只是平东军人多势众,庞毅虽然有心杀敌,但也无力回天,在身边亲兵尽数阵亡之后,庞毅也迎来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留他一具全尸,就地埋了吧。”阻止了手下亲兵去割庞毅人头的打算,郭药师淡淡的吩咐道。

    “诺。”亲兵答应一声,分出两人将庞毅的尸首抬到了一旁。郭药师看着土坡下正在整队的兵马,心里忍不住对自己的未来感到一阵迷茫。投靠金人是否是个最好的选择,郭药师对此一直心里没底,总觉得有些不靠谱。可眼下他又没有其他选择,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用力摇了摇头,将脑海里那份不该有的想法赶走,郭药师吩咐走过来听令的副将道:“按照计划行事吧,切记不要漏了马脚。”

    “将军放心,末将省得。”

    ……

    北平寨

    守将是杨志,杨志与李墨手下的杨再兴同样出身杨门,只不过二者的境况却是截然不同。杨再兴受到李墨重用,如今已经独领一军,而杨志虽然同样也是独领一军,但无论是从所领兵马还是受重用程度来看,杨志都差上杨再兴一截。

    而杨志将这种情况归罪于自己的运气不如杨再兴这个本家兄弟。当初杨志本也是秦八郎麾下一员将官,只不过经受不住诱惑,暗中投效了天子柴冲,结果他杨志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在常胜军中立足。可投效了天子柴冲后杨志还是没有转运,先是奉旨偷袭当时还没有跟大周翻脸的李墨,结果大败而回。天子柴冲倒也没有怪罪,依旧给了杨志领兵之权,只不过虎安军主将的人选就轮不到杨志。杨志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没办法,谁让他把差事办砸了呢。

    到后来,随着虎安军越变越强,杨志的身份地位也逐渐水涨船高,虽然还是虎安军中的一员偏将,但手下也掌握着两三万人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杨再兴这个本家兄弟做榜样,杨志自然有些不知足,总惦记着要立个大功,好让恩主柴冲能够对自己刮目相看。而现在,机会似乎终于来了。

第378章 金兵二次南下

    杨志这辈子过得可是不容易。虽说生在将门,可惜这将门却是家道中落,杨志从记事起就背负上了重振门楣的责任。为了重振门楣,杨志活得很没有自我,眼里也只有功利二字,可偏偏他的命不好,总是遇上倒霉的事情。

    在常胜军时,秦八郎因为不喜杨志不体恤下属,一味求成的性格,杨志虽有一身的本领,但在常胜军中却并未受到重用。而在投靠天子柴冲之后,被杨志视作投名状的李墨又太过强大,杨志去强杀,结果却被反杀,把手中本来就不是很多的人马几乎折损殆尽。

    好在天子柴冲没有计较杨志一时的胜败,依然做到了杨志投靠自己之前自己所做出的承诺。不过为了服众,吃了败仗的杨志自然也就当不成虎安军的主将了。杨志对此倒是无有什么怨言,也安心在虎安军中为天子效力。

    天子的重视,让杨志早于军中其他大将的归心。别人会为天子柴冲效力,那是因为柴冲是天子,占了君臣的名分。而杨志伟柴冲效力,除了君臣的名分外,杨志也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打算。柴冲是天子,能不能重振门楣,关键还是落在柴冲的身上,而杨志对柴冲的大度又心存感激,这恰好也就促成了杨志对柴冲的归心。

    上回金兵南下,最愤怒的人莫过于杨志,可惜金兵溜得快,杨志没找到报复金兵的机会。而这回金兵又来了,这让杨志在感到愤怒的同时,又感激老天开眼,终于给了自己替天子一雪前耻的机会。

    虽然庞毅与杨志的关系平日里处的不是很融洽,庞毅这老家伙喜欢倚老卖老,可终归是同僚一场,如今庞毅有难,杨志也不会见死不救。在询问过冒死前来报讯的庞毅亲兵之后,杨志当即点骑兵五千,奔着白沟驿而来。

    按照来报讯的兵丁禀报,庞毅轻敌冒进,本是有意伏击金兵,却不想反被金兵围困在了白沟驿,危在旦夕。

    “该死的庞老头,你也有今天。”在为金兵的又一次背盟行径感到愤怒的同时,杨志也对庞毅的遭遇有些幸灾乐祸。不怪杨志不识大体,实在是庞老头平时太不会做人,把身边的人都给得罪了个遍,以至于当得知他倒霉的消息时,杨志的心里才会有这种幸灾乐祸的想法。

    不过幸灾乐祸归幸灾乐祸,救人还是要救的,见死不救的事情以杨志的心性还干不出来,在带着五千骑兵离开北平寨的同时,杨志还派人去给孙立报信,至于孙立来不来,那就不是杨志能够预料到的了。

    五千骑兵在杨志的率领下迅速赶往白沟驿,比起庞毅,杨志要显得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