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梭时空之1278-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福x建,是理学闽学的发源地,江x西先后有周敦颐和朱熹在那里开展教育活动,因而带动了书院的发展。

  有了这些,南方各地学子的学说水平那是北方学子远远达不到的。这样北方和南方学子各有优势,倒也公平。

  看到两人各有所思,张准又将这次科考的具体安排说了说:“这次我们华夏社的科考,不同于宋金时候的科考。学子就近在各府参加科考,考中者将会来大同,进入培训学校和政务学院学习。

  我们华夏社的教育体系完成之前,这样的科考将会不定期举行,可以为那些因为蒙元停办科考而无法入仕的学子提供一条道路。”

  文天祥和郭守敬点点头,他们明白张准的意思。现在华夏社正在修补建立一个造成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符合华夏社要求的人才。能够给其他学子留下一条活路,已经是不容易了。

  文天祥在张准说完后,接着他的话说:“张社长,在贵社呆了这么久,文某有个不情之请。那就是文某是否也可以参加贵社的科考?”

  “张社长,郭某也有相同的请求,不知?”郭守敬也在一旁凑热闹。

  “两位,就不要开这样的玩笑了,这次科考的儒家典籍和算学当面的考题,还要请两位先生帮忙。文先生,郭先生,我华夏社十分欢迎二位的加入。”张准苦笑一笑,真没想到这两个人这么说。

  “张社长不要这么说,郭某也想谢谢贵社能给我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在蒙元,虽然北地汉人能够进入朝堂,看上去也算是位高权重,可我们自己知道,这只不过是假象。

  蒙元为官不过三条路,一为荫叙,二为推举,三为从吏。正从一品官员之子许承荫正,从五品。正从二品之子,承荫正,从六品官,以下依例递减,所以如此入仕的,不多。推举的情况比较复杂,大多由忽必烈的皇城宿卫出职,担任高级官员。

  而从吏员入仕,大部分都是中下官僚。至元元年八月,蒙元新立条格,省并州县,定官吏员数及官职品从官职。十二月,罢汉诸侯世守,立迁转法。至元十四年八月,中书省奏准《循行选法体例》,至此,任命迁调合级官员的权利收归忽必烈和蒙古人高层。

  忽必烈制定“成宪”,枢密院,御史台三大系统用人自选闻奏,百官任免进退,从七品以下属吏部,正七品以上属中书省,三品以上不拘常调,不由政府决定,均由忽必烈圣裁。六品到九品,中书省碟拟授,称为敕授,一品到五品由忽必烈任命,称为宣授。

  因此,一般汉人,特别是南人。能的得一官半职者,大多也不过是州县卑秩,想要升到从四品以上的品秩是十分困难的。

  高品级的官员基本上为半世袭化的蒙古色目贵族垄断,比如怯薛军中就会不断地选拔人员担任各种军政要职。凡入官者,首以宿卫近侍。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蒙人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郭守敬说着,还摇了摇头,似乎深有感触。

  张准也是第一次从浅入深的了解蒙元朝堂之中规则,他和文天祥听的津津有味,不时的插上一两句。三人有说有笑的,时间很快过去。

  手机手打的?●﹏●?,开始稳定更新。


第一八四节华夏帝国的伊始


  “张社长,我在华夏社的日子也不短了。前段时间贵军横扫几省,文某也多有耳闻,恨不得随军前往。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贵社管民之所多有重叠,且称呼前所未有,别说是我,就算是一些华夏社官员,有了公事都不知道递交到何处。路府县管理混乱,到现在竟然都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路或者行省。此外,外界称呼贵社为华夏社,多有山贼土匪之感。加上蒙元多称华夏贼,不明事理的百姓还以为是哪家山寨,致使许多有心反元复汉的志士因此误会,而不能合力一处,还请张社长多加思虑。

  更重要的是,如今华夏社已经占领了中原万里,牧民千万,张社长作为社长,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难成,我觉得张社长该考虑建国了。”谈了一会,文天祥将这段时间他观察出来的一些问题说了出来。不得不说,跟张准这些泥腿子比起来,文天祥这个做过南宋官员的人,在治理地方,宏观把握上更加专业。

  张准没有否认,对于政府结构,他先前反省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先前华夏社的组织构架多是他心血来潮想出来的,名称上也多参照现代的叫法,这样难免让人疑惑。建国划省的问题,现在也该考虑了。加上他在现代的时候,已经让崖山公司的人找来众多资料研究,其中包含了现代社会历史上各种政权结构,心中也有很多想法。

  于是,他开口说道:“文先生的意见提的不错,先前也是我自己一人自作主张,多有疏漏。加上华夏社先前多是占领路府,所以没有建省设路,现在暴雨行动结束了,这个问题也应该解决了。还有,华夏社作为一个临时的政治势力名称,现在确实不适合作为我们的名称了。不过,这些问题我准备在明天的会议上提出来,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华夏社不是我一个人的华夏社,多谢文先生提醒。”

  文天祥提这些问题的时候,心中也在忐忑。他说的很多事情已经触及到敏X感点了,比如建国划省。他也不知道张准的脾气,这么说也存着一份试探的心思。自古贤明的君主,可以接纳臣子的劝谏,唐宗宋祖莫不如此。张准能够直接坦然的说明自己的不足,更是难得。郭守敬也在暗暗庆幸,自己看来是没有选择错误。

  第二天,文天祥和郭守敬等人受邀参加了华夏社的扩大会议,而前一天晚上,所有人都收到了写着会议议程的通知书。这一次的会议主要由几点内容,建国,立制,划省,官员升迁调任,下一步建设计划等等。很多人收到通知书后,夜不能寐,毕竟这些内容都是涉及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怎么能不重视。也有人干脆一晚上没有睡,在书房中写写画画,大同城内这一晚,从天空上看,灯火点点。

  会议一开始,张准就直接开始征求的大家对于建国的意见。当然,所有人对于建国没有疑问,对于张准的地位也没有任何人表示疑问,但是他们对于国号称呼就议论纷纷了。比如沈东新觉得,汉国这个称呼不错,毕竟华夏社是以汉人为主的政治军事势力。张尧则表示反对,他觉得如果称汉国会被蒙元利用,挑拨民族之间的关系。高锦和苏升的意见是,自古以来,国号来源,无非来自通称,来自源地,源于封爵,据发迹地,循谶语罢了。这些跟华夏社与张准都关系不大,还不如就叫华夏国好了。

  参加会议的文天祥和郭守敬对这种偷懒的行为表示不认同,哪有开国国号是两个字的。也不想想那些两个字国号的,有什么好结果。比如后汉,后唐等等,最后还不是落得个国破人亡的结局。其他与会者想了想,还真是。华夏国这种称呼自然就让人有些抵触了,国运这种事情,也不得不让人相信。

  文天祥反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看,国号为华,称之为华国,才能够体现我们一统天下,赡养万民的气度。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而上古华、夏同音,本一字。《左传》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是指汉服,夏指行周礼的大国,故华夏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之美誉。

  华夏等于中国,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同时又是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的代称,与咱们之前的华夏社也能够相互呼应。华夏以外则称为四夷,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汉代始建蛮夷邱,南北朝建四夷馆都是明证。

  以此,我华夏社所占之地,均为华国,不服王化者均为蛮夷。”

  张准忍不住鼓掌,哈哈,天下不服者均为蛮夷,这个立义不错。现在是在华夏之地与蒙元征战,都属华夏子孙,说什么蛮夷也没什么意思。但等到将来西进,面对那些高鼻深目的欧洲人,要的就是这种气度。虽然很好,可是张准依然不是很满意,毕竟他继承的是华夏血脉系统的力量,不叫华夏他总觉得不安。

  “我觉得,还是叫华夏帝国吧。华夏各族和睦共处,一致对外,发展民生,结束百姓的困苦是咱们的目标。至于两字国号,国运不长,我看这只是巧合罢了。只要我与诸君上下一心,共同奋斗,还有谁能能够战胜我们华夏帝国?”

  结果也不出意外,大部分人都同意了张准的意见,国号为华,也可以称之为华国。华夏社则作为一个政治团体,融入到华夏帝国的政治力量中。华夏社作为一个团体名称,同时也是一个地方势力名称的历史结束了。文天祥也没有失望,毕竟在这里,他能够没有顾忌的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作为领导者的张准也会认证倾听,那就够了。

  既然国号已经确定了,接下来就确定国体了。没什么疑问,肯定是君主制度。张准作为华夏社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为华夏社的发展贡献做多,付出最多的人,自然就是众望所归,独一无二的皇帝人选。

  张准也没有矫情,说什么自由民X主,不想当皇帝之类的话。别说是现在是13世纪,就算是现代时空中的20世纪,为了所谓的自由民X主,整个华夏浪费了多少时间,牺牲了多少好儿女。不管是什么制度,只要能够带领华夏民族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就是好制度。不顾现实情况搞民X主,看看现代世界的伊拉克就知道结果了。再说了,民X主和君权也不矛盾,有限的民X主和有限的君权是可以共存的。

  华夏帝国的开国帝皇,这是张准的新身份。不过张准没什么不同,他还是他,只是多了个身份罢了。接下来,参加会议的大部分人,建议接下来要选择一个日子,举行建国登基大典。张准自然是从善如流,不过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节俭举办,不得铺张浪费,同时还是那句老话,废除双膝跪礼。同时,至于国母问题,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不希望大家来其他人在加入华夏社之前,都没想到竟然还能混一个开国功臣,张准的这些小意见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国号,国体竟然解决了,接下来那就是最为重要的立制议程了,华夏帝国到底使用什么样的体制,这个问题各人都有各人的考虑和想法。正好,此时也到了中午,张准宣布散会,开始午餐。顺便也让大家在午餐的时候,交流交流意见,省的会议上争吵。

  事实证明张准的想法没错,午餐时,华夏帝国的官员们,三五成群,热烈的讨论着未来将要实施的体制。他们在培训学校接受的培训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张准从现代带回来的一些书籍。比如西方的罗马共和国和元老院,比如波斯帝国大流士和他的君主专制统治,亚历山大大帝与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的争权夺利等等,这些为华夏帝国的官员开阔了眼界,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思考。

  现在他们有机会从零开始建立一个国家的体制,这让他们不但感到困难,也感到兴奋。所以争论自然是有的,而且很大。但只有在争论中,真理才会出现,这也是张准想要看到的。觉得元老体制不错的稳妥派,觉得专制统治很好的守旧派,觉得民X主议会当仁不让的激进派,觉得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统一派。不知不觉的,未来的华夏帝国分成了几支政治力量。作为皇帝,这种情况自然是好的,张准也没有多说,只是在默默的倾听和思考。


第一八五节华夏帝国的体制讨论(1)


  午餐后,会议继续召开。一开始,作为蒙古人代表,华夏帝国军事学院的骑兵教官土土哈就言出惊人,他觉得蒙元的体制就不错。大汗也就是皇帝掌握天下一切,土地,财物,空气和河流都是皇帝的,臣子和百姓作为附属,只要听从皇帝的命令就可以。蒙元的体制加上华夏帝国威力巨大的武器,一定会比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国打下更大的领土,拥有更多的臣民。

  他的话音刚落,不管是保守派,激进派还是统一派的一帮子人都站了起来,怒斥他胡说八道。他们说,张准早就规定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受侵犯,如果按照土土哈所说的,那岂不是华夏帝国转了一圈,又回到蒙元的老路上了,这是不能接受的。随后,会议现场一片混乱,张准大喊了几声,才将场面稳定下来。

  土土哈说完之后,则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坐在那里,今天他说的,他知道肯定会让很多人反对,不过他不得不说。蒙古人作为华夏帝国现阶段的主要敌人,而他和格日勒作为现在华夏帝国少数的蒙古人,一定要站稳立场。这立场就是,坚决拥护张准。他们不管得罪多少人,只要让张准知道他们的立场,那他们和将来的蒙古人,就会稳稳的在华夏各族中拥有一席之地。张准知道他的意思,他其实并不想让华夏帝国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斗争的味道,但是事物从来就没有随人的意愿发展的,他只能尽力平衡。

  那些反对的人,在张准的喝止声中安静了。冷静下来的他们,也很快想明白了土土哈的深意,但是就事论事,蒙元的体制有好有坏,但是肯定是坏的地方多。

  激进派的代表高锦再次站了出来:“蒙元的体制咱们暂且不论其他的,一个四等民的规矩就是万万不能的,难道土土哈你希望蒙古人也成为四等人中的第四等吗?咱们一直在说的,是天下一家,各民族和谐共处。蒙元的制度是建立在压迫和剥削其他民族的基础上的,从根本上,咱们就不能实施他们的制度。

  我的意见是,是在一定程度上实施类似公民大会的制度。大家知道,公民大会属于直接民主制,凡20岁以上的百姓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将来省路州县各级公民大会,为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