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暹罗退兵后,这个新建的傀·儡政权,果然不屈所料的乱了。亲暹罗的掸邦人,也跟着树倒猢狲散。有多远跑多远,反正是不愿留在所谓的‘勃固王朝’等死了。

    于是那些刚从山上跑下来的孟人,也跟着逃亡海外。虽然他们没像阿拉干的金彬一样,对生活在下缅甸的缅人,大规模屠·杀。但相应的迫·害、辱·骂、殴打是少不了的。

    所以为了免遭报复,只能卷起铺盖,快快逃跑了。

    不过他们没再重返暹缅边境,而是乘坐移民船,大肆逃往大明。因为大明向来都广收移民,很多同族的孟人,在几年前,也都去了大明。

    那些已经生活在大明的亲戚,都传回消息说。大明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称得上人间天堂。

    引得很多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孟人,都心动不已。

    再经过有心人的以讹传讹,大明简直被夸到了天上去。像大明的地里不是土,而是闪闪发亮的黄金。河里流的不是水,而是让人眼花的油。树上长得不是树叶,而是香喷喷的大饼。路上跑的也不仅是人,还有一只只肥美的猎物。它们都不怕人,因为大明的人都懒得吃。

    其实这都是很久前的消息了。地里有黄金不错,但也不至于遍地都是。河里的水则是附近的油田发生泄漏所致,结果被比喻成河里流油。树上长大饼,只是一种长得很硕大、扁平的果实,像极了薄脆的烧饼。地上跑的猎物,则是一只只袋鼠。这还是袋鼠肉太难吃的缘故,否则大明也不会让它活蹦乱跳至今了。

    但大多人只相信眼前看到的,所以就信以为真了。

    在这个世道,一般平民百姓,都过得苦哈哈似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后世人更强烈。

    所以不只是孟人,一般的平民百姓,也被这个消息吸引,大批赶往大明。特别是在暹缅交战,人口管控不严的情况下,更是大批量投奔大明。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更好的,当然不会选择差的。

    不过这些孟人的消息,已经落后了。

    现在生活在大明的孟人,都被分批安置在安北省。那个地方属于新开发的海外省,生存条件恶劣。和大明本土的生活相比,那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且时常,都要防备当地食人族的偷袭。一不小心,不仅命没了,还要被食人族给生吞活剥了。

    所以生活在安北省的大明人,都要成立保安队,维护当地村社的安全。并在大明驻军的带领下,定期清理定居点周边的土著。

    这生存环境,也是危机四伏。

    但有一点是好的!

    那就是去了安北省,可以获得比较广袤的田地。只要有胆气,并且踏实能干,生活也不会过得很差。最基本的,是不会饿·死。

    可是除了华人,其他族群的人,是很难离开安北省的土地了。

    因此大明官方,是非常欢迎这些新孟人的到来。为此,还特意组织移民船,将他们送往安北省。并且在暹缅大战时,大明还大肆购买双方的俘虏。

    虽然付出了一些钱财,但大量年轻力壮的壮丁,却充实了安北省的人口,帮助大明挤压食人族的生存空间。

    就是南洋地区,也分到两到三成的新移民。让空·虚的南洋,多了不少人气。

    反正他们又不是和大汉民族同种同源,具有先天优势的汉人。大明给他们的待遇,也不必那么好。只要饿不死,能干活,有个遮风挡雨的地儿,就足够了。

    当然,大明也不会将他们当做牲畜一样。毕竟那样的话,工作效率极低。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安北省,死亡率极高。这就白费了大明漂洋过海将他们买过来的心思了。

    所以会给他们一点希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鼓足干劲。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劳动力,开发安北省。

    于是在大明敞开怀抱的形势下,建立两个月不到的勃固王朝,就这样不攻自溃。生活在暹缅两国的孟人,都不足千余人。

    等缅甸朝廷收复下缅甸的时候,都没耗费一兵一卒。孟人和这片故地的联系,也被正式斩断。

    当国内安定后,为了讨好大明,缅甸也知趣。第一时间,就派遣大军,陈兵东孟加拉和缅甸的边境。不管打不打,这姿态,都表明缅甸已和英国撕破脸,正合大明的心意。

    马戈尔尼得知这个消息时,也为印度总督目光短浅而痛恨不已。这好不容易拆散联盟之计,就这样付诸东流了。不过他没烦心多久,便被另一件烦心事给缠上了。

    那是大明春季练军计划。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个是各地驻军换防,另一个是新老士兵混编。于是从1796年一月起,大明各地的驻军,都开始轮番换防。从最北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到最南的安南省,都被纳入换防计划。

    同时新兵也乘坐移民船,到各个隶属的集团军报道。那些被分配到四大神兽集团军的士兵,个个是兴高采烈。但放眼望去,有一半是黄皮肤,说着标准大明官话的华人。

    第二多的是比华人肤色稍暗的土著。不过他们的语言习惯,已基本和华人趋同。以致第一眼看上去,很难看出差别。

    倒是黑皮肤和白皮肤的非洲与欧洲人,并不常见。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大练军

    入伍不足半年的陈家胜,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调回了新山。和他一起的,不仅是原爪哇一团的士兵,还有从清国来的反清苗民。

    不过这些苗民,只是一部分。剩下的,基本都留在红河三角洲。和驻防的爪哇一团,越南降军,以及新招的大明士兵,混编成一支新的部队。

    明面上,他们是负责大明在越南租借地的防务。但实际上,是负责整个越南的防务。因为越南的军政大权,基本都被亲大明的越人,或者早年移居大明,现在回国的越人把持。

    就是四大辅国大臣,也只有两人是真正的阮朝老臣。只是他们还是不是心向越南,就不为所知了。

    正因为越南局面看着比较安定,所以大明才召回部分士兵,补全南洋的防务。

    而新山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出口,沟通南洋和印度洋,是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又紧邻英国的马来殖民地,处在对垒的前沿。因此这里的兵力,决不能少。

    否则南峰也不会把办公地搬到新山。也不会选马六甲海峡作为练兵地之一。

    这些决策的事情,和陈家胜是无关的。因为他是小兵,只有服从。目光也没那么远,看出这些深意。所以调令让他走,他就必须走。

    如果让他自己选择的话,他很可能愿意留在越南。毕竟这是生他养他的故土。一回去,那熟悉的泥土味,连气味儿都一样。即使家里的房子也和顺化城一起,烧成了废墟。但记忆中的样子,却从不曾忘却。这让他,有些不愿离开了。

    只是军令难违,大明的生活,也确实比越南好。再加上妻儿都在南洋,他也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

    且他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因为带路带得不错,战场上也杀敌不少。并且有入清援苗的功劳,所以一调回来,就编入海军。要不是大明的海军,对黄皮肤的族群另眼相待。国内的华人士兵,又不充足。不然纵使陈家胜功劳再多,也轮不到他这个越人头上。

    毕竟在大明,很多青壮男子。入伍时,都偏爱海军。若不是大明对士兵的兵种,采取的是任意分配的原则。那陆军就别想招满员了。也是海军常年在海上游戈,维护航线安全。遇到一些海盗,就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军功。那缴获的财物,海军也可以留下两成。

    再加上大明和英西两国,故意在南洋、印度洋。扮成海盗,互相攻击。又赚得了好大一笔外快。

    这样优渥的条件,常人是很难不心动的。

    其它军种的士兵,就常常想着调入海军。陈家胜被这个馅饼砸到,也是欣喜若狂。

    想着这些,他的脸上,就溢出一阵欢喜。双眼迷离,却是恍惚了。结果一道轰响骤然产生,大阵水花劈头盖脸的打来,震得他整个人,都七晕八素的,差点扑下水。

    好不容易抱住乌黑的炮膛,他的身形,才终是定下来。耳旁也瞬时响起喝骂声:“嘿!你这个新兵蛋子!都说了演习等同于实战,你怎么还走神?”。

    这是李如海。因脖子上有一条三寸多长的伤疤,看上去就像依附在脖子上的蜈蚣似的,所以被认识的人称为刀脖子。

    若是论资历,李如海是不如陈家胜的。因为李如海是这次参军入伍的新兵,比陈家胜还晚。且年仅三十出头,和陈家胜相差不大。所以更该称为新兵蛋子的,应该是刀脖子李如海。

    不过这刀脖子不是常人!他之前是跟着金煞海盗团做事的,在海上,跑了四五年。这海上的经验,比陈家胜这个极少上船的当铺老板,要丰富得多。

    这次大明扩军,刀脖子便退了海盗团,入伍海军。

    其实金煞海盗团,在替大明做些有些颜面的勾·当时,还为大明,培养了不少优秀的海军士兵。且这些海盗,常年在刀口上讨生活,条件也比正规海军艰苦。

    因此磨练出来的人,都称得上优秀。

    这刀脖子,正是有这层经历,才在脖子有伤的情况下,被招进海军。否则只体面这一项,他就和军队无缘了。

    陈家胜不是糊涂人,看得出刀脖子不一番。所以自和刀脖子分到一个训练小队后,就任其喊新兵蛋子。即使有时候骂的话重了些,他也笑笑不回话。

    毕竟有人骂是好事!且刀脖子说的,也不是什么无用的话。只是有些难听了而已。

    于是他的嘴上,只连连说不小心,让刀脖子不要生气。

    刚才也是他太不小心了。竟然在‘敌方’发动攻击的时候,忘了装填弹药。还好这是演习,不是真枪实战。不然那开出的炮弹,炸的就不是水花,而是他们所在的战舰了。

    跟他一个小队的胡狗剩和秦大牛,也帮着劝解刀脖子,让他不要太过动怒。这两人在靖西之战后,就跟着苗民,来到越南的红河三角洲。

    他们也是第一次,知道大明这个国家。

    起先他们还以为那是前明,一个个吓得,都说不出话来。因为满人有意诋毁前明,隔断汉人对前明的念想,便大肆批判前明。使得清国统治下的汉人,都认为前明比清国更暗无天日,贪官当道。久而久之,普通人对前明的感情就淡了。

    但他们住下来后,发现这个名为大明的国家,对他们极好。一来就让他们洗澡,并且还派人监督。没洗得干干净净的,还要重洗。并给他们发新衣服,给他们饭吃。

    那衣服的材质,是他们从没见过的。摸起来很软·和,但又没有丝绸那么薄,那么滑。尽管有些不大合身,但真正是件体面的衣衫。

    给他们吃的,也不差。除了前三天是浓稠的白米粥,后面就全是干的。有饼子、窝窝头、馒头、白米饭、玉米棒子等吃食。

    每天他们只要按照那管事的大明人吩咐,勤勤恳恳的干活,都能吃得饱饱的,生活无忧。

    这样的日子,让他们都有些不敢置信。对大明的好感,也与日俱增。

    使得大明后来跟他们宣传招兵政策时,他们没有半分犹豫的,就报名参军了。

    也是他们心思简单。想着大明这样优待他们,只能参军来报答大明的恩情。而且给大明当兵,又不是没有好处。虽然听上去好得有些不真实,但从大明给衣穿,给饭吃的善行来看,他们是信了!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练军(二)……封锁马六甲

    或许是心善之人必有回报吧!

    幸运的他们,被分配到万众瞩目的海军。尽管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对他们这两个旱鸭子来说。头一次上海船的经历,还真是不堪回首。想那头一个月,简直把心肝脏肺都吐出来了。整天酸·软无力的,像频·死的咸鱼。

    直到日子久了,才慢慢适应海上的生活。所以在刀脖子面前,他们也老老实实的当个新手。

    此刻陈家胜被刀脖子这样劈头盖脸的骂,他们也不好装聋作哑的没看见。毕竟在一起吃住了这么久,陈家胜对他们还是颇为照顾的。

    就这样,刀脖子被队里的新兵们,劝解不止。这让刀脖子也不好再数落下去。住了嘴,让众人各就各位,心想着给‘敌方’来个致命还击。到底是演习,没那功夫给他磨嘴皮子说教。

    轰轰轰的炮声瞬时响起,在广阔的洋面上,又响又透。待传到直线距离一百海里的马六甲市,动静已经很微弱了。

    此次演习的地点,虽不在马六甲市,但十分靠近马六甲市。只要稍稍派人去演习的地方瞧一瞧,就会发现马六甲市的外海,全被南洋舰队堵住。

    要知道,这马六甲市可是英属马来总督首府,是设在南洋的大本营,抵御大明的桥头堡。某种意义上,就是英国嵌在南洋的钉子。大明围着它演习,这隐含的意思,可不简单。

    且演习期间,马六甲海峡的过往商船,都被大明强制规避。不过大明的商船或是大明友邦的商船,在南洋舰队的‘监视’下,还是能通过的。但英西两国的商船,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只要出海,就被南洋舰队盯上。然后以窃取军事机密为由,被收缴船货。白白落得个财货两空的下场!

    这样一来,英西两国的商船,都吓得不敢往南洋跑了。

    对此,英属马来总督和西属菲律宾总督不是没抗议过。大明派驻当地的使节,也被多次召见。结果大明以马六甲是公海为由,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两位总督的抗议。并说这次演习的科目就是封锁马六甲,要是有商船在严密的封锁下,悄无声息的通过,那就是对大明的挑衅,对南洋舰队的试探。

    所以大明是不允许任何商船自由通行的。

    这样的理由,两位总督当然不信。结果大明的使节也烦了,直接来个抱病不出。任两国总督怎么召见,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就是总督们亲自上门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