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若论差别最大的,应该是服饰。毕竟汉服,从乾隆收复台湾,就正式离开汉人的视野。而大明推行的新式汉服,算是将清国汉人和明国汉人,正式的割裂开来。

    这些差别,有的已经实现,有的还在进行中,更有的,还仅停留在规划上。使得仅在同文同种的汉人身上,大明就颇费心力。

    而整个大明,汉人并不占据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靠他们同化异·族,使其变成全新的大汉民族,是一个十分久远又艰巨的过程。

    但大明的领导层,却别无选择。

    因为他们出现的时代,中原既不是明末清初、时局动荡的混乱年代,也不是鸦片战争,洋人乱华的屈辱年代。而是皇权极盛、海禁甚严的封·建极权时代。

    百姓们,虽然生活困苦,但还不至于饿·死。社会秩序,也比较稳定。所以从思想上,百姓们就不想移居海外。大明要想大规模从清国引入移民,难度可想而知。

    何况在大明建立之初,整个国家,就跟过家家似的。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国民,也就穿越过来的千把人。自己都养不活的情况下,哪有精力从清国引入移民。

    现在想想当初与天斗、与地争的日子,都觉得寒·酸。

    再加上他们穿越来的澳洲,和中原实在隔得太远。又没飞机、又没轮船的情况下,哪里引起清国移民?且澳洲在未开发的时候,虽算不上穷山恶水,但也称不上世外桃源。

    什么毒蛇、蝎子等毒物,真是遍地走。早期找食物的时候,就有不少人被毒物咬伤。若不是火车、高铁上,有一些药品。估计那些被咬伤的人,不是死了就是废了。

    最后没办法,才利用脑袋不灵光的澳洲土著。帮助穿越者们,争取生存空间。

    但要在澳洲立足,他们又不得不与外界联系。因为他们一穷二百,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生产。所以只能剑走偏锋,引发第一轮‘淘金热’。从而让各国移民,主动来到澳洲,为大明所用。

    也是欧洲、东南亚的移民,比澳洲土著要开化太多。利用起来,自然事半功倍。

    后来的后来,大明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但要从清国移民,还是很难形成规模。毕竟汉人的性子里,普遍比较安于现状。只要有条活路,再苦再累,都会忍着。

    因此大明,只能先从最近的南洋,招揽移民。

    尽管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穿越者们,也确实没办法了。所以只能一步步的,吸收土著,同化土著。使得大明,成了名副其实的移民之国。

    这么发展着,才有现在的规模。大明的移民门槛,也才水涨船高。
………………………………

第四百四十一章 人口之策(六)移民

    此时移民大镇新山镇…新山市…华荣码头,作为万万个移民的缩影,白人青年gannon,正卖力的将货物从船上卸到岸边的货车上。他是一个月前,从爱尔兰王国逃难来的。因为欧洲流感肆虐,他所在的爱尔兰王国,又长期受英国人压·迫与控制。

    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流感就从英国本土,蔓延到爱尔兰王国。好在他当时已乘船出海,因此幸运的躲过流感爆发的高峰期。后来准备返回的时候,才从逃难的船队那里,得知了岛上的变故。

    起初他还不信,但在海上,连续发现数艘被感染的商船后,他才真的信了。以致接连好几天,他都被那噩·梦惊醒。

    也是那船上的景象,太过触目惊心了。不仅人都死·绝了,还死相极端凄·惨。满脸的血·污,配合着扭·曲的面容,就像从地狱爬出来的魔鬼。

    就是神父们描述的‘黑死病’,都没这个流感恐怖。

    且越靠近海岸,这样的‘幽·灵船’就越多。他还不死心的回到海港,发现那里已被密密麻麻的商船,挤得水泄不通。有好些,还半搁浅在礁石上。

    许多碎木板、渔网、衣服等杂物,漂浮在海面。其中,还夹杂了许多人的尸·体。而整个港口,都静悄悄的,形同‘幽·灵城’。

    恐惧之下,他终是没勇气登船查看。便随便寻了处隐秘的海湾,悄悄的上岸搜罗物资。

    之后他又去了爱尔兰王国的首都贝尔亚萨克莱斯。在英语中,这是‘围栏渡口镇’的意思。而在爱尔兰语中,却是‘黑色的池塘’。这是由于流经市区的利费伊河上游,是下威克洛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泥碳,使得河水,总是黑得发亮。

    不过在后世,贝尔亚萨克莱斯城,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都柏林,爱尔兰的首都。

    它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40年。当时希腊天文学家和地图学家托勒密,将都柏林成为EblanaCivitas。

    到了998年,都柏林才发展成城镇。后来因诺曼底人入侵,都柏林才慢慢发展成爱尔兰的首都。在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末期,都柏林以及附近地区,一直是英国人在爱尔兰唯一控制的地区。

    期初它的规模不大,直到十七世纪,才在WideStreetsmission的帮助下,大范围扩展。并成为了大英帝国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

    Gannon去这里,也是想找到避难所。但让他失望的是,曾经繁华的贝尔亚萨克莱斯城,已变成了废城。很多房屋,都被大火烧毁。负责停船的海湾,则全被商船堵塞。

    更恐·怖的是,街道上,死·尸随处可见。因时间较长,蛆虫、苍蝇,在尸·体上随处游走。浓烈的恶·臭,充斥着城市的角角落落。一些广场上,死·尸更是堆积如山。有些已被大火烧成木炭,有些则搁置了下来,任其风吹雨打,自由腐·烂。

    吓得他,掉头就跑。

    但经过一座英国人建立的教堂时,他忍不住停下脚步。因为他看到一个穿着齐整的神父,正悬空吊在教堂的门梁上。整张脸,则腐烂得千疮百孔。

    虽然死的是新教徒,和他这个天·主教徒,势不两立。但那上·吊的模样,还是让他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绝望。

    便不敢多耽搁,快速逃离爱尔兰王国。路上他还碰到一些求助者,但出于对流感的恐惧,他都装作视而不见。

    这才经过漫漫路途,到达传说中的伊甸园……大明。

    尽管在大尼科巴岛时,他被隔离了很久。但一想到从流感的魔·爪中逃脱,他就喜气而泣。毕竟有很多逃难者,都消失在茫茫大海。

    只是根据大明新颁布的移民条例,他还没有资格参加国民考试。所以名字,也就不能改成汉名。并且他还要听从临职大分校的安排,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习大明官话,了解大明礼仪。

    除此以外,各种权利,也全都受到限制。像务工、迁移、言论、居住等基本权利,就必须在大明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像现在,他这码头工人的伙计,就是临职大分校安排的。除了接受,他还真的不能拒绝。因为拒绝的话,老师不会再给他们另做安排。那赚钱填饱肚子,就成了天方夜谭。

    且拒绝多了,老师会认为他们这些新移民,具有懒·惰倾向。不仅参加大明国籍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减分。还极有可能,送到劳改营。理由则是‘思想堕·落’,所以要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改造。

    尽管他是新来的,但劳改营那地方,教官第一天就给他们介绍过。为了让他们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教官还带他们去劳改营参观。虽然和获得国籍的大明人相比,他们这些待在林职大分校的新移民,生活环境,人身待遇,都算不得好。

    但和那些劳改营的犯人们相比,要好上千倍万倍。

    所以只要是教官安排的活儿,他都毫无保留的完成。

    当下,他就勤勤恳恳的搬着货物。神情严肃的教官,则在一旁,监督着他们完成工作。同时拿着一个小本子,时不时的在纸上记录着什么。

    见此,和他一样的新移民,都使出吃奶的力气干活,生怕在教官笔下,留下不好的记录。好在Gannon长得比较粗壮、高大,所以做这些力气活,比较得心应手。但他不敢松懈!因为跟他一起做工的,有不少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的南洋人、半岛人。别看他们身板不高,体格也不大。但搬起东西来,可毫不含糊。

    弄得Gannon也纳闷!这些小矮·子,哪里来的力气。

    不过他最佩服的,还是那些清国人。不是因他们力气有多大,而是他们的韧劲儿,太厉害了。像现在,教官吹了个口哨,表明他们可以休息十分钟。

    早就全身酸软的他,顾不得脏,就坐在马车旁,边休息边喝水。那些南洋人、土著人,也都没形象的,坐在地上休息、喝水。

    但很多清国人,却只坐着喝几口水,就再次搬着货物。虽然搬的越多,工钱越多。可这么不要命的干活,还是让Gannon难以理解。
………………………………

第四百四十二章 诸方和谈

    正这样想着,一个清国人,因走得太急的缘故,突然连人带货的摔倒在地。而身旁的移民,又靠得太近。所以一下子,痛呼声不止,摔倒一大片。

    Gannon坐在马车旁,差点被一袋大米砸倒。

    教官见了,立时吹响口哨。其他移民,立即在他的指示下,赶过去帮忙。Gannon也赶紧从地上爬起来,一把将脚尖的大米举到肩头。

    因马车就在身旁,所以他只要转个身,将大米放在上面,就白得了一个工分。

    但一个身高六尺的清国人,已速度极快的跑了过来。话不多说,就干笑道:“嘿!大兄弟,麻烦你了!”。说着,就扬起双手,作势要将大米接过。

    Gannon立时微微愣了愣神。

    那清国人见了,还以为Gannon不给。就很难为情道:“大兄弟,你放心!回头,我一定请你喝那劳什子朗姆酒。”。说话时,他身子已栏在马车前。

    Gannon看他急巴巴的样子,也不多话。就把大米一扔,准之又准的落到那清国人的肩头。

    这下,那清国人的笑意,才多了几分真诚。虽说这一袋大米,也就两个工分。但这些清国人,基本都是社会底层,无法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群人。

    所以来了大明,仍然很节俭。旁人眼里,没什么区别的一个工分、两个工分,在他们眼里,都要紧得跟命·根子似的。这让很多非清国移民,都本能的认为,清国人比较吝·啬。

    但这些时日的相处,清国人随和的性子,也深入人心。因此Gannon即使心里不理解,面上也不会发作。

    正是这个原因,他才把大米还给清国人。免得让其误以为,自己要和他争工分。

    便见那清国人灵活得像只泥鳅似的,转身就将大米仍在马车上。此时摔倒的清国人,也纷纷站了起来。个个脚底抹油似的,跑得飞快。那清国人怕耽误了,就向Gannon道谢了一声,风风火火的,向商船跑去。

    经过这个小插曲,很多移民,不等休息时间完毕,就主动搬起货来。码头,也重新恢复井然有序。

    但不多时,一队两百多人,身着藏青色警服的警察,突然行色匆匆的跑了过来。二话不说,就将码头联通市区的大道封锁起来。一些正要出发的商贾,也被赶下了车。来来往往的行人,则被驱散到封锁线外。

    一时间,码头人心惶惶的,显得有些杂乱无章。Gannon也紧张的竖着耳朵,愣在原地。

    尽管警察平时,也没对他们怎样。但因工作原因,警察们总是板着脸,拿着火枪。让人不自觉的,望而生畏。特别是对Gannon这样的新移民来说,警察们经常应学校的要求,抓捕私自离开学校的新移民。

    所以Gannon他们,本能的心生恐·惧。

    只是这时,监督他们干活的教官,吹了吹口哨,将他们聚在一起。跟着大步流星的,向一个领队模样的警察走去。

    “哈哈,老杨啊!你们这是要抓贼还是?气势汹汹的,可把我手下的移民吓坏了。”。边说教官边拿出一根卷烟,递到那个名为老杨的警察跟前。

    虽然两人互不统属,但分校的安全,一直由警察负责。所以平时交际,也比较频繁。又因两人的祖地,都是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的。所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私下的感情,就比较热络。

    也是这个时代,清国人的性子,还比较淳朴。和后世那‘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的龌·龊心理,有天壤之别。因此对老乡,都比较重视。

    当下这名为老杨的警察,就很熟练的接过教官的卷烟。虽然在口味上,赶不上那些烟厂生产的香烟。但胜在价格低廉!毕竟档次最低的香烟,一盒也要两华元整。

    而一个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也只有三十到四十华元。他们这些替官方做事的警察、教官,虽然工资要高一到两成,待遇也相对优渥。

    但大明自物资紧缺以来,烟草的产量,就一路走低。由于从古至今,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烟草的价格,节节攀升。往日散卖的卷烟,一两才三角华元,现在已水涨船高到七角。

    算起来,足足翻了一倍有余。

    至于整盒零卖的香烟,已涨到五元。一般人,还真是吃不起。

    所以老杨狠狠的吸了几口卷烟,显得十分享受。再回过神来,才没好气道:“嗨!我们也没法子。上面有命令,我们必须执行啊。”。说着,又迷恋的吸了几口,接着道:“好像上面的风声,说是有大人物要来!”。语气压得很低,显得神神秘秘。

    教官立即向海湾看了看,疑声道:“哦!贵客?难道是那内什么部的部长来视察?”。这段时间,南洋的报纸,一直在报道穆淳视察的事情。使得各地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上都小心翼翼起来。连带着他们学校的校长,也让他们这些教官,好好的管理手下的移民,免得出了疏漏。

    姓杨的警察一听,却摇了摇头,解释道:“那是内务部长。现在还在安北省呢!”。教官闻言,更加疑惑道:“那是?”。

    杨警官立时瞧了瞧身旁,眼见没人,才贴着教官的耳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