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雄起澳洲-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些地主富户,可藏了不少。

    因此他的想法,就是从这些地方,弄来眼下紧缺的物资。反正这些地主富户、县官老爷,也不会将粮食拿出来供给流民。与其让他们藏着掖着,还不如大明自己来取。

    之前边防军不动手,一个是兵力有限,另一个是考虑到后勤供应。现在有了这些城池的粮草,物资供应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便当着随行的南洋海外领官员、越南当地特区官员的面,将自己的想法,托盘而出。其实在座的,有不少人有这个想法。只是顾忌到清国百年的积威,又有些畏首畏尾。

    如今南峰既然有了这个决定,那他们,就只需要执行。但那些行政人员,却还是提出了不少疑问。第一个就是清军如果执意和大明开战,那紧邻的越北,就很可能生灵涂炭。

    如果这里都是越南人,那在场的大明官员,也不会在乎。可惜这里尽是新安置的移民,本质上,他们都是大明的子民。所以他们的生命安全,还是要考虑的。
………………………………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粮之策(三)武将赖氏

    第二个要考虑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云南、广西等边境省份的流民。若在大明的进攻下,这些省份的局势进一步失控。那进入越南的流民,很可能在四百万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不说大明短时间内,有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人。就说漫长的清越边境线,能否挡住这些流民。毕竟以老街为例,就发生了不少流民私自入境的事例。

    处理起来,又十分让大明为难。因为将他们赶·尽·杀·绝吧,大明高层,又很难下得了这样灭·绝·人·性的命令。将他们遣送出境,又对阻止流民私自入境,没有任何作用。但留在境内,又会让越来越多的流民,对私自入境,心存侥幸。

    所以之前流民私自入境的事,才越来越多。并且规模,也从一个两个,逐渐增长到一百两百。

    如果云南、广西等省的局势真朝那一步发展,那私自入境的流民,很可能就是一千两千,一万两万了。那样的话,刚刚有所发展的越北,很可能在流民的冲击下,变成一团乱麻。

    这从清越边境的移民村空置现象,就可以窥见出来。

    所以各行政官员的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

    南峰先前也只想着如何从清国弄来粮食,对所造成的后果,还没有考虑到。如今听着众人的分析,心下也不自觉的犹豫起来。毕竟这样的后果,确实是大明不能承担的。

    不过在场的,可不只有提出问题的人。

    在小声交流了好一会儿后,就有军官提出,在云南、广西等省份,进行针对性的进攻。也就是有选择性的,进攻那些可能储备了大量粮草的城市!并且为了减小对某一地区的负面影响,应该将目标城市,分散开来。使得云南百姓的恐慌心理,降到最低。

    另外对一些地主富户,也不用留情。只是涉及的地方,只能是目标城市的周边。这既能减小负面影响,又能保证兵力集中。

    不过在考虑到粮草储备的同时,又要考虑到运输问题。以云南乱象来看,运输线路太长、太偏、太险,很容易出现意外。所以应该选择清国官道和水道周边的城市。

    这就使得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

    但这提议,确实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一提出来,就得到了大部分与会官员的赞同。南峰也不禁多看了那军官几眼,问起了他的名字。

    “下…下官姓赖名英扬。”,他的年岁看着并不大,说起话来,还有些紧张。南峰立时目光一凝,觉得这人名字有些熟悉。

    那青年军官还以为南峰对自己有看法,立时后悔极了。真想打自己两耳刮子,不该出风头。因为他实际上,是清国的降兵。在任大鹏把总,随水师提督迎击盘踞在珠江口的海·盗时,被金煞海盗团俘获。

    之后被送到大明的安北省,进行为期四年的劳动改造。因服役期间抵挡食人族有功,被缩短了刑期。并在后来,表现良好。被劳改营的营长看中,送入大明的青训班进修。

    有鉴于他的清军官身背景,特意被分派到驻越边防军部队。此次参会,他的级别是最低的。所以座位,都排在最后。

    此刻被南峰点名,当着所有人站起。使得众人的视线,都放在他的身上。

    这成为焦点的感觉,让他显得很不适应。

    而南峰在念着他的名字时,似乎想起了他的来历,就出声问道:“你父亲是不是琼州镇总兵……赖世超?”。

    赖英扬一听,脸色立时一白。心下暗道:“坏了!”。

    因为他父亲,确实是琼州镇的总兵。以当前大明和清国的关系,他的身份就显得比较尴·尬。其实他也不是没写信劝过他父亲,只是受忠君思想的影响,他父亲并不愿意背·叛满清。

    不仅如此,他父亲还回信给他,让其尽快回家。不然的话,就要和他断绝父子关系。

    但是在大明强大的思想改造下,他的脑海里,已完全改变了对满清的看法。之前的忠君之心,已变成了更崇高的忠国之心。所以他宁愿冒着断绝父子关系的危险,也要为大明效力。

    也是大明的‘洗·脑术’太强大了!赖英超当下,又正是热血当头的年纪。各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成形。对于外界事物,也都抱着很重的好奇心。

    被洗脑,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只是对这件家事,他一直都没对外声张。就是别人问起他的家人,也被他含糊带过。却不想,南峰竟知道他家父的名字。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情报司在明清两国的交流上,管控得很严。他托别人带回去的信件,也早一步经过情报人员的手。什么秘密,也都成了无稽之谈。

    不过南峰知道他父亲的名字,却不是通过情报司。而是大明成立之初,特意让各种史学工作者,将清乾嘉时期的名人,都罗列出来。虽然没想让他们全向大明效忠,但提前掌握他们的信息,也是有备无患。

    这赖英超以及所代表的家族,就进入了史学工作者的视线。也是赖姓家族,太过有名。最早源自西周赖国,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元明,一直都传承不断。

    在清初,始祖赖吾彪受新安县英武之气影响,放弃竹艺,转而习武,成为军将之家的开端。后辈赖世超、赖英扬、赖信扬、赖恩爵、赖恩锡等人,都是两广之地的有名武将。

    却不想,机缘巧合之下,赖世超的长子,自己出现在南峰的视线。

    到底是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即使成了大明俘·虏,也凭着一身的武艺,大放光彩。让南峰,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感慨命运的强大。

    便自顾自的,夸了赖家世代习武的良好习惯。然后让心下惶·恐的赖英扬,在大明好好干。争取能将肩上的杠杠,换成金豆子。

    听到这番鼓励,赖英扬还恍如隔梦。毕竟南峰的地位之高,是他难以望其项背的存在。现在竟听到南峰不但不追究他家父为清廷效力的事情,还极为难得的让他好好干。

    这份殊荣,实在难得。
………………………………

第四百九十四章 取粮之策(四)割让越北

    在场的官员,也暗暗羡慕起赖英扬的好运气。因为多少人希望能在南峰跟前,留个眼缘。但往往,都不得而终。今天赖英扬只第一次露面,就被南峰给记住了。

    除了用祖上烧高香来解释,众人就再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

    而就在众人心思各异时,南峰又开始解决第一个顾虑。

    虽然云南大部分兵力,都被派去贵州平·叛。但还是有一部分清兵,留了下来。尽管战场上,明军也不怕他们。但越北的平民百姓,却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威胁。毕竟清越边境,能通过的林间小道,实在太多了。万一清兵来阴的,偷偷潜入越北。那很可能,就是一片生灵涂炭。

    这对越北的安宁与稳定,有很大的威胁。

    所以经过一番讨论,决定在靠近越北的清国边境线一侧,进行焦土策略。使得十里之内,再没有任何平民百姓。

    本来当地的村民,在云南大乱之前,就随着最先南迁的教民,一起进入了越北。所以对当地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

    至于停留在那里的流民,可以将他们全都送到流民营。然后在移民船的接应下,分散安置在南洋各地。

    因此清理工作,并不算难。

    这和清理越北一侧的新移民相比,要简便了数倍。毕竟现在正是收获的季节,很多新移民,都已在当地开始了新生活。

    一旦往后迁移,所耗费的精力,又是海量。并且迁移途中,很容易造成民心不稳。若是有居·心叵·测之人趁机作乱,那大明在越北的布置,就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接下来的流民安置工作,也很是不利。

    只是清空边境,仅是第一步。在这之后,还要从南洋,调遣更多的军队过来。一边守住清越边境的各个通关口岸,一边深入云南、广西,获取大明最紧缺的战略物资。

    好在兵力的问题上,南峰不用发愁。

    因为南洋之战结束后,南洋还留了一半的士兵,在婆罗洲、菲律宾、苏门答腊、马来半岛等地驻守。

    论规模,达到了十三万人。

    南峰只调遣其中的二分之一,就足以应对云南、广西的清兵。且对南洋各地,也妨碍最小。因为婆罗洲、菲律宾、苏门答腊三地,是最地广人稀之地。虽没有大规模迁移土著,但他们本身就人口不多。

    抽出一部分的兵力,不会因兵力虚空,而发生意外。

    何况这南洋的兵,都在南峰的掌控之中。任何军事行动,也不必向大明本土申请。尤其是在解决后勤物资的顾虑之后,就更不用受本土牵制。

    这为南峰的军事行动,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本土莫名其妙的中断对南洋的物资供应,是不会没有理由的。再结合左鹏越过南洋,提前返回大明本土的事情来看,南峰已明显的感觉到,这件事,很可能没那么简单。

    至于到底是不是针对自己,现在也不能确定。

    只是在这多事之秋,能少一事,就少一桩麻烦。暂时他也没精力,顾忌到本土的事情。

    不过他心下,已做下决定。在处理完越北的流民问题后,就亲自回一趟本土。到时候,什么变故,都一清二楚。

    由于这些事情,牵扯到大明高层。所以大多数中低层官员,都不知情。以致所有烦恼,都只能由南峰独自来扛。

    在初步制定出相应计策后,南峰又让红河特区的最高行政官,亲自和越南官府,交涉越北的领土问题。

    因为越北的地界,虽被大明完全占据。但在法律层面上,还是属于越南官府。使得行政任命、对外宣传上,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而大明是个大国,即使做强盗,也要做个光明磊落的强盗。

    像英国一样,就算明摆着欺负人,也要以条约形式,确定下来。

    所以有鉴于越北的实地情况,大明决定让越南官府,将其完全割让给大明。这样对大明接下来的统治,利大于弊。

    当升龙城的四大辅国大臣,接到大明的正式官方通告时,都显得比较淡定。也是越北之地,早被大明同化。越南的行政官员,也早就撤出了越北。使得当地在越南官府的存在感极低。

    如果不是这官方通告,他们还不知道,大明还承认越北是越南的领土呢。

    阮文名、陈文纪本就是大明安插在越南官府的棋子,因此对于割地一事,显得非常漠不关心。毕竟对他们来说,只要任何时候,站在大明一边即可。这割地,自然不会有什么反对。

    而阮文诚和范文登两人,则是一手建立的阮朝的功臣。每一寸土地,都是他们用无数将士的血换来的。对于割地一事,就显得比较抗拒。

    且清化以北的越北之地,足足占了越南国土的三分之一。这一下子割出去,越南算是损失惨重了。再加上越北之地,从古至今,就是越南国发展的源·头。

    即使越北民风彪悍,很多年,就不再是越南的龙兴之地。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小视的。所以割让出去,意义重大。

    但大明的通告,是以命令的语气。也就是说,大明根本就没有和越南官府商量的意思。毕竟越南官府,就是大明扶持出的傀·儡。一举一动,都要按照大明的命令行事。

    这越北,是割也得割,不割也得割。

    不过为了安抚人心,大明还是在割地的同时,给出了一个补偿条件。那就是同意越南京师,迁回顺化故地。也意味着,越南的行政中心,不用时时刻刻,都要处在大明的监·视之下。

    这对越南官府的独·立自主,有重大意义。

    所以这条件,还是让不少忠于阮朝的越南官员心动。

    但大明显然不会轻易放手。

    在清化作为越南新都的同时,大明军队,会承担清化城的治安、城防等军事义务。使得越南官府,一直都会受到大明的军事威胁。

    一旦发生不利于大明统治的事情,都会在第一时间,遭到明军的迎头痛击。
………………………………

第四百九十六章 交趾镇

    尽管顺化被大明驻军一事,让越南官方,有些难以接受。但和升龙城被大明四面包围的情况相比,顺化显然要少了很多掣肘。

    因此两相比较之下,迁移顺化,显然更符合越南官方的利益。

    于是在这样的交换条件下,越南官方对割让越北一事,少了许多抵触。只是在具体细节上,越南和大明,还是有不少分歧。其中分歧最大的,有两点。

    一是清化城以及清化朱江与马江之间的领土归属问题。

    按照大明的意思,越北应该以朱江为分界线,处于河口的清化城,也在割让的范围内。依据则是朱江较短,界限清晰。

    当然,这纯属无·稽之谈!因为河流长短,并不是划分边界的依据。至于界限清晰,马江和朱江,都没什么差别。

    所以说到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