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不靠谱-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半晌,胡大郎才停止掐算,微微颌首,又轻轻摇头,看得陆承焕心情起伏上下,颤声问道:“仙长,这,这个……”

    胡大郎抬手制止,缓缓说道:“贵千金得这离魂之症,与生辰八字确有关系。单之服用符水,却难根除。”

    “这便如何是好?”陆承焕拱手恳求道:“但请仙长赐法,诊费花用,陆某绝不吝啬。”

    “诊费花用却是小事。”胡大郎沉吟了一下,说道:“根治之法嘛,却要看缘份。贫道写下一个生辰八字,须是男子,如能与令爱成亲,凭其阳刚之气,又有五行相生相克之力,方可镇住令爱魂魄不散。”

    陆承焕面露难色,孟九成也苦笑一声,说道:“仙长,这却有些难了。人海茫茫,难道要悬赏贴榜寻找不成?”

    “小子胡说。”胡大郎瞪了孟九成一眼,说道:“若天意使陆小娘子痊愈无灾,缘份自在眼前,哪用费力寻找?若是无缘,便如大海捞针,寻得亦难成事。”

    孟九成赶忙噤口不语,装出惶愧的样子。

    陆承焕心中有了些安慰,但这缘份到底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可事到如今,也别无他法。

    取过笔墨纸砚,胡大郎写过生辰八字。陆承焕郑重收起,便要摆酒款待。

    胡大郎婉言谢绝,一副不食人间香火的高深模样。甚至连诊金也不要,只说未治完全,受之有愧。等陆承焕再三恳求,孟九成也帮腔说话,胡大郎才随意取了三十贯,转身飘然而去。

    孟九成自然要送胡大郎,便向陆承焕告辞,一同出了陆府,坐车离去。

    “有劳胡先生,这事算是解决了,多谢多谢。”孟九成在车内向着胡大郎再三致谢。

    胡大郎嘿然一笑,说道:“既如此,某便在客栈安心读书,只等孟官人办完公事,便一起返回。”

    “顶多五七天便能办完公事。”孟九成笑了笑,说道:“至于陆小娘子的亲事,先拖两天,我明日先去州府投贴拜见。”

    “有陆承焕照应着,公事也必顺遂。”胡大郎觉得孟九成的心思真是细密,公事、私事竟然都照顾到了。

    “是啊!”孟九成向后倚靠,笑道:“等陆小娘子再犯病,他还不巴巴地跑来?那时候,仙长可是找不到喽!”

    胡大郎点头微笑,手在脸上轻轻抹过,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这让孟九成好生向往,不由得用力咽了口唾沫。

    ……………

    贾涉,应纯之,都可能是孟九成所要倚赖的贵人。

    从目前来看,贾涉固然对孟九成青眼有加,但要能让孟九成达到目的,显然还需要等待相当长的时间。

    而应纯之虽然关系不亲近,却是能更快实现孟九成设想的助力。

    所以,孟九成不惜花费重金,打造了更好的望远镜,便是想借此次楚州之行,争取与应纯之拉近关系。

    从目的上来看,他与季先倒是很相近,都是想借北地义军来实现个人发达的前途。只不过,孟九成想得比季先还要远,目标还要宏大。
………………………………

第七十章 应纯之召见

    第二天早上,孟九成便带着梁二铁等随从,前往州府投贴求见。这时就看出结好陆承焕的好处了,有他说项照顾,孟九成没等多一会儿,便被引进府中,得到了应纯之的召见。

    年轻,举止有度,不卑不亢。孟九成给人的第一印象基本上都是如此,到底还是后世那种思维和行事习惯难以改变。其实,也是内心那种自信在起作用,合则留,不合则去,穿越者即便不能兴王图霸,富甲一方、海外逍遥还是能做到的吧?

    当然,孟九成也不是瞧不起古人。若论政坛游刃有余,或是在朝堂上勾心斗角,他便不敢妄自尊大。所以,他才会选择偏重于军事的道路。

    孟九成拜见完毕,便把公事一一禀报。拿贼、安民、筑城、组建民团等,都是宝应县的政绩,也是应纯之提倡督导的诸项措施,自然也是应纯之“领导有方”的表现。

    应纯之边翻阅着呈上来的公文,边不说问上两句,神情中虽有欣慰赞赏,却也有几分疑惑。

    在楚州,他可是动员军民一起动手,在劳力数量上大大超过宝应;而宝应县主要是利用北地流民和一些当地的民众,可在工程进度上却令人感到惊讶。贾涉也很有信心,在公文中表示,争取今年筑城完毕,然后在明年疏浚望直港,直通射阳湖。

    等应纯之看到公文中由孟九成整理出来的统筹管理的诸般举措,不禁捋须思索,然后微微颌首,对宝应县的政绩又相信了几分。

    动员军民筑城、凿湖,当然也不是白干的,官府总要支些钱粮。但是没有划片承包,没有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当然不能激发出人们的全部工作热情。若说当时人们的心思淳朴,不会偷懒耍滑,确实有些一厢情愿了。

    而孟九成写得十分详细,不举列出种种举措,还说明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好处,后面更有数据的比较,令人一目了然。

    应纯之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孟九CD对答如流,与汇报的公文中一般无二。

    “筑城由孟押司负责,贾知县十分满意,可是不吝夸赞啊!”应纯之的架子倒不大,且常奔波在外,颇有亲历亲为的作风,抬头微笑说话,显得很是和蔼。

    “蒙知县大人抬举,卑职也只是尽职而已。”孟九成拱了拱手,表示谦逊。

    “能尽职便是好官,便是好吏。”应纯之这次真是仔细打量了孟九成一番,点头道:“既年轻,又少浮躁,确是难得的人才。”

    “相公过奖,卑职愧不敢当。”孟九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各州各县的情况自是不同,在宝应行之有效的,在他地却未必好用。”

    “因地制宜,确实重要。”应纯之沉吟了一下,说道:“山阳(楚州州城,现淮安)与宝应毗邻,情形倒是大体相似。北人自山东、江淮不断南渡,如能善加利用,为民为兵皆可使得。可若安置不妥,却也是地方之祸患。如宝应,便做得很好。”

    孟九成立刻抓住了这个话头,沉吟着说道:“卑职觉得北人悍勇,或可成为抗金助力。若是任其为民,地少人多,地方官府恐也难以尽行安置。”

    应纯之有些犹豫,北地义军虽然抗金,可也打家劫舍、寇掠州县。虽然他也认为或许可以联合抗金,但如何着手,如何处置,却也没有合适的策略。

    孟九成决定继续说项,大不了应纯之不接受,降罪却是不可能的。

    他向上拱了拱手,说道:“卑职昨日于酒楼偶遇一北人名叫季先,现怀远为民,曾是山东义军杨安儿旧部,与金人厮杀血拼过。据他所说,杨安儿等义军首领颇有归宋之心,只是不知朝廷之意,不敢贸然行事。”

    应纯之微垂眼睑,思索着,并未立刻回答。

    当时,在宋金关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仅是朝廷决定着相关政策,地方大员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纯之的上官,李珏与崔与之这二位坐镇淮东防务的重要人物,自然也对应纯之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李珏为江淮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是总管边务,负责屏障京师的重臣;崔与之则是知扬州兼主管淮东安抚公事,是负责江北防务的要角。

    这两位大员都深知宋金关系薄弱,和约难以持久,而且都深感边防薄弱,对应纯之的筑城固边大加支持。

    不过,崔与之强调守御,对招纳北人的态度,较为保留,审慎;李钰则积极主战,图谋恢复,有意招纳北人,甚至企图利用这些人侦察敌情、袭扰金兵,并鼓励他们从事恢复故土的事业。

    而就在宋金爆发战争前,淮东便不断发生侵扰金境涟水、东海,以及围攻泗州等情事,应与李钰的策划有关。

    应纯之处在两位态度并不完全一致的上官之间,朝廷又未有旨意,他又哪敢轻作决定?

    孟九成当然也深知此点,现在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不过是备以后之用。而向应纯之说出季先的事情,也是一个顺水人情,并不希望能马上就获成功。

    至于史载的季先说服应纯之招徕北人组建忠义军,孟九成认为是形势使然,并不是季先有多么厉害,应纯之有多么英明。

    如果不是宋廷的默许,李钰或崔与之的支持,应纯之哪有那么大的胆子,又哪有那么大的权力,更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来支助忠义军。

    也就是说,现在如何舌绽莲花是用处不大的,只是能让应纯之知道孟九成有志于此。而应纯之也不是个固步自封的短视之辈,一旦形势有变,他自然会选择利用北人,图谋恢复。

    思虑良久,应纯之并没有作出决定,而是淡淡一笑,说道:“彼等若有忠义之心,朝廷自会有所措置。然边防尚薄弱,战备亦未丰,却还要等些时日。”

    很多人都看出了金国衰落之势,宋廷中强硬派抬头,应纯之自是知晓。他预计朝廷政策或有改变,他身处边境重镇,招徕北地义军,手中职权定然增长,集军政于一身也不是不可能。
………………………………

第七十一章 形势将变

    所以,应纯之虽然不能马上给予肯定的答复,却还想保留季先这条线,以备后用。

    “孟押司可将此话转告季先,让他稍安勿躁,日后将有大用。”应纯之沉吟了一下,又觉得不太把握,继续说道:“季先既经战阵,想必是有些经验的,楚州各地正组建民团,若委他个民团教练,不知他是否愿意?”

    “相公抬举,他定是感恩不尽。”孟九成恭维了一句,说道:“北地各义军首领的脾气禀性,有无忠义之心,想必他是知道一二的。留他下来,正可多加垂询了解,免得日后招徕的非是抗金助力,却是劫掠贼寇。”

    “本官亦有此忧虑。”应纯之笑了起来,对孟九成又高看了几分,停顿了一下,他想起个主意,说道:“那季先想必对孟押司颇有好感,不若就让他随在你的身边,随便给他个差事也就是了。宝应离得近,本官若要召见,也很方便。”

    孟九成想了想,有些难色地说道:“卑职可试一试,若是他嫌卑职官小,或有他图,相公也莫要怪罪卑职留他不住。”

    “哈哈,本官绝不怪罪。”应纯之笑得畅快,说道:“若说到官卑职小,你年纪尚轻,也不必心急。贾知县对你可谓是看重得很哪,待筑城完毕,县境安定,便要保举你为官。本官看孟押司是有才的,也足当此超拔。”

    宋代虽然有胥吏出职为官的规定,但真正能出职的人数极少,且多需在官府任吏职十年以上。绝大多数胥吏只能以“庶人”的身份在官府当差,拿着微薄的俸禄,还要处处受到官员的制约、欺压。

    即便是那些出职为官者,一般只能被授县尉、县主簿、监当官之类的繁杂差遣,官阶也最高只能到八品。

    这样看来,孟九成由吏转官可以说是贾涉格外的恩典抬举,才干了几个月啊!而应纯之此时也表示了同意,那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孟九成虽然志不在此,也根本不想通过正常途径在官场打熬,但还是装出感激兴奋的样子,向应纯之再三谦谢。

    接下来,应纯之又问了几个划片包干儿的问题,显是十分看好这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然后,应纯之又要孟九成在州城多住几日,要他在开凿管家湖的工程上做个样板示范,以检验工作办法的实用性。

    召见谈话结束,孟九成告辞出了州府,和梁二铁径直回了客栈。

    到了客栈,刚进去便看到季先和季德。两人正坐在楼下的大厅内喝茶聊天,看到孟九成,赶忙起身拱手施礼。

    “二位好心急啊!”孟九成还礼寒喧,见厅中并无其他客人,便随便坐下,也未邀他们楼上房中叙话。

    “心急只是一面,昨日与孟官人叙谈之下,只觉得相见恨晚,尚未尽兴。”季先态度显得很是诚恳,说道:“今日本想再来叨扰。不想这客栈中尚有空房,索性便搬来一处,说话也方便。”

    “如此甚好。”孟九成也没把这当回事,人家跟你凑近乎,那也是瞧得起你,感觉挺好的。

    “孟官人春色满面,想必是应相公召对顺遂吧?”季德似笑非笑地说道。

    春色满面?嗯,虽有些歧义,可也比你这小黑脸强。

    孟九成打了个哈哈,把召对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当然是只与季先有关的。

    季先皱眉沉思,季德却冷笑着说道:“稍安勿躁?日后有大用?却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至多半年。”孟九成觉得应该发挥一下自己的先知先觉,给别人些信心。否则,正如季德所说,等候无期,令人丧气。

    季先精神一振,却还带着几分疑惑,开口问道:“此话怎讲?”

    孟九成淡淡一笑,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应相公对某窃语,如今朝堂上正在为宋金和战进行争论。眼见金国势衰,即便不敢开战,绝岁币却已经可以确定。金朝国用匮乏,又绝岁币,岂能干休?朝廷有虑于此,一绝岁币,必会积极备战,应相公再招徕义军,以为抗金之力也就顺理成章了。”

    季先用力点了点头,这种高层面的消息,他当然不知道。现在听孟九成一剖析,心中立刻豁然开朗。

    “孟官人果然是才俊之士,不仅得知县看重,初次拜见,又得应相公青眼。”季先不禁刮目相看,能够窃语私聊,要说应纯之不喜欢孟九成,那就说不过去了。

    “有那么点鬼机灵,却是不敢称才俊之士。”孟九成表面谦逊,却默认了季先的猜测,反正差不多。

    季德饶有兴致地看着孟九成,心中观感又有改变,倒也有些赞同季先的判断,这个家伙还真是不简单。

    季先又询问其他事情,孟九成便把邀其暂到民团,就近等应纯之召见分派说了一遍。季先陷入沉思,没有立刻作出决定。

    孟九成也不急,被客栈外的人声喧闹所吸引,便透过窗户向外张望。

    街旁的一块空地上,一个长大汉子和一个素衣少女正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