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明朝-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人啊。”朱棣听完了道衍和尚的话唤来侍卫说到:“把他给我永远囚禁在京城长宁寺。终身不能出去,让他好好在佛祖面前忏悔!”朱棣这也算是给别人看看自己是一个赏罚分明之人!

  道衍和尚被带走之后,剩余的马三保、李景隆、徐曾寿、义惠侯和宁王、谷王心里其实都是暗自的出了一把汗,这朱棣分明是故意为难道衍和尚,就算道衍和尚双手沾满血,也是为了他朱棣起兵杀敌而沾,没想到还是落得个如此下场,朱棣的心思还真是令人难以琢磨……

  当然了,其实在朱允炆一脉的遗留臣子中,还有一个人没有收到任何的责罚,就是魏国公!魏国公毕竟是燕王妃,现在的皇后的亲哥哥,所以朱棣不敢对他怎么样。而这个魏国公又是一个一心忠心朱允炆的人,所以拒不上朝、拒不为官。朱棣只好派人把他看守在了魏国公府内!

  朱棣见道衍和尚被带走之后,看了看剩余的那些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义惠侯身上!

  朱棣开口说到:“义惠侯刘世海,本与朕是义父子。朕就封你刘家爵位世袭。回濠州镇守,而且濠州文武事务均由义惠侯参管。义惠侯所到之处如朕亲临,百官必须行跪拜之礼!”其实朱棣也是实在没有什么再给义惠侯封赐的了,他刘家已经是侯爵级,又有太祖皇帝的丹书铁券,已经在当朝是莫大的荣幸了,所以朱棣直接让义惠侯可以享受皇族待遇,参与地方治理和百官跪拜!

  义惠侯听完了,立刻上前跪拜说到:“臣谢皇上隆恩。”其实义惠侯心里也是长舒了一口气,生怕因为自己疏忽让赫杨和朱允炆逃跑一事被朱棣翻小肠,但是没想到朱棣,还准予了自己特权,实在是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因为朱棣对义惠侯的器重,义惠侯一脉,从此也走向了鼎盛。从明朝开国直到明朝覆灭,明朝里始终都把义惠侯一爵位保留到最后,可谓是明朝时期最长久的爵位,没有之一!

  义惠侯谢过恩后,立刻起身退到了一旁,而这时朱棣的目光开始盯向了宁王,这个自己的十七弟,自己当初答应得了天下与他分庭而治的弟弟!

  宁王见朱棣看着自己,也明白下一个就该轮到自己了。分庭而治看样子是不可能了,但是宁王心里却合计朱棣就算不兑现当初和自己的承诺,也不会太过分的对自己吧。自己怎么说也是个正经的藩王……

  朱棣看着宁王很久始终没有说话,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这个十七弟其实绝非等闲之辈,自己必须在他的问题上直接处理的体面还不能让宁王得势……


第二百三十五章 册封大典(中)

  朱棣看了宁王很久,开口说到:“十七弟,朕自起兵以来,得多相助,你可谓是功不可没,你说你想让朕赏赐你一些什么?但说无妨!”朱棣让宁王自己说,看看宁王会怎么说!

  宁王听完了朱棣的话,立刻眉头一皱,如果朱棣直接封赐自己的话,自己不管怎么样也就直接忍气吞声的受封了,可是现在朱棣让自己说,这么不是给自己下套么。说的好了行,不好的话朱棣一定会对付自己的!宁王想了很久开口说到:“臣弟跟随皇上起兵乃是分内之事,如今皇上已经稳坐天下,臣弟应该功成身退了,不求其他,只想回大宁!”宁王知道自己现在根本不能和朱棣提出当初的分庭而治的想法。但又不能瞎说什么,所以索性什么也不要了,直接要回大宁。

  朱棣一听宁王的话,心里暗笑到:宁王在大宁根深蒂固,放他回去简直就是放虎归山。自己知道的就是宁王在大宁领地上还有一支近卫军,而且天晓得宁王在大宁还有没有其他的暗中势力,所以坚决不能放宁王回去,便笑着对着宁王说到:“大宁?十七弟,你一直待在那里不嫌烦么?如果朕打了天下,你想去哪随便说,不必非得回大宁!”朱棣看似没有发怒,但是话里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不让宁王会大宁!

  宁王听完了朱棣的话,怎么会不明白朱棣心里担心什么,便开始摇头苦笑,没想到自己一是聪明,却被当时朱棣的假意兄弟之情给骗了。宁王对着朱棣说到:“既然这样的话,那么宁王就斗胆,申请去北平。北平乃是皇上起兵之地,臣弟就在那里为皇上守着故土!”宁王知道北平也是个肥缺,所以直接进言要去北平!

  朱棣听完宁王这次的话后,哈哈大笑说到:“不行,朕得高人指点,以后要迁都回北平,难道十七弟是想常伴我左右?”朱棣的确是记住了赫杨的话,迁都回北平,而且他也知道宁王的那点小心思,所以当即拒绝了宁王的要求。

  这下宁王可真的有些发怒了,这朱棣分明就是在故意的戏耍自己,便直接对着朱棣气哼哼的说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我怎么样就怎么样,何须问我!”宁王说完后,其实心里也开始担心,朱棣绝对不会善待自己的。

  朱棣等着宁王说完后,笑了笑说:“不如这样吧,朕知道十七弟喜欢清静典雅的,不如朕就在浙海一带让人为你修建住院,你就去浙海那边享受快意人生吧!”朱棣直接把宁王踢倒了个偏僻之地,而且还没说给他什么权力,只能做个空头王爷了!

  宁王一听朱棣的话,差点没有气吐血,那浙海一带地处偏远,而且自己到了那里根本就不可能掌握兵权,朱棣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给直接流放了,但事情已经成了定局。自己要是不去的话,估计都不能活着离开京城,便忍气对着朱棣说到:“谢皇上!”宁王说完后,一脸怒意的退到了一旁。

  也许正是因为朱棣把宁王弄到了浙海一带,让宁王的野心从此死了后,宁王才有心情专心研究琴艺和学术还有道教、戏剧。更是为后世之人留下了、、等传世之作!

  朱棣解决完了宁王后,脸色立刻一变,开始变得笑嘻嘻的看着李景隆。但这绝对不是Y笑,而是很开心的笑……

  李景隆由于赫杨说过了自己命中的大富贵就是朱棣当上皇帝后封赏给自己,所以心里现在简直就要乐开花了,恨不得朱棣快点封赏自己!

  朱棣笑了很久,对着李景隆说到:“景隆,你想要什么封赏,尽管和朕说,朕一定会满足你的!”朱棣说这话可是绝对真心的,要是没有李景隆的话,估计自己当年早就被炮轰在京城驿馆里了。而且要不是因为李景隆开了金川门,自己的军队根本进不来京城,所以说这李景隆才是自己成皇之路上的最大功臣!

  殿下的群臣听完了朱棣的话后,都为李景隆担心起来,毕竟刚才朱棣对着宁王也是这么说,想要什么自己说,可结果宁王还是被流放了。很多人都认为李景隆是投靠过来了将领,下场一定不会好,不杀他可能就是朱棣开恩了……

  李景隆可不管那些,一听朱棣开口让自己选择封赏,李景隆直接说到:“回皇上,就随便给我千八百万两黄金就够了!”李景隆估计着赫杨说的大富贵,自己要这些黄金的话,朱棣应该能给吧!

  “千八百万两?黄金?”朱棣听完了李景隆的话,竟然有点惊讶的问,但又直接失声笑了起来!

  李景隆见朱棣大笑,把自己也有点笑的发毛了,是不是自己要多了?便急忙改口说到:“不不不,白银、银票什么都行,不一定非得黄金!”说完后,李景隆又笑嘻嘻的看着朱棣,等待着朱棣的反应。准备再次随时改口!

  朱棣听完了李景隆改口要白银了又是一阵大笑说到:“赐李景隆黄金十万两,白银五十万两!”

  朱棣的话一说完,殿下群臣一片哗然,纷纷的议论起来。然而朱棣接下来的话更是让众人吃惊……

  朱棣接着对着李景隆说到:“李景隆自朕起兵,一直在暗中帮助我军。而且更是打开了金川门,实乃是立了旷世之功。朕就封李景隆的草国公爵位世袭。赐功臣勋号,加柱国、曾岁禄。以后国事以李景隆为主参!”

  其实朱棣对李景隆的封赏并非是随口之言,李景隆是个有大才华之人,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而朱棣却是恰恰发觉李景隆草包、贪财、怕死只是表面现象。从自己认识李景隆起,李景隆每次暗中做事都是周全十分,而且朱元璋临终竟然会钦点李景隆为朱允炆保驾,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不过是李景隆行事也是让人琢磨不透而已,所以才表现出一副草包形象!

  朱棣对李景隆的封赏简直就是超越了之前的那些所有在靖难之役中的有功之臣。把李景隆推上了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

  李景隆的确如赫杨所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群臣之首!直到朱棣后期,朱棣已经没有心思去理会朝堂之事后,李景隆因为群臣嫉妒而受劾圈禁死于家中……

  朱棣封赏完了李景隆后,目光看向了仅剩的三个人,马三保、徐曾寿和谷王……


第二百三十六章 册封大典(下)

  谷王见朱棣看着自己,心里想着,李景隆已经得了那么大的封赏,估计自己也一定差不了,毕竟自己和朱棣怎么说也是兄弟。而且自己不像宁王那样有二心,自己也是参与了开金川门放燕军入京。看来这次自己真的可以扬眉吐气了……

  朱棣见谷王也是笑着看着自己,对开口对着谷王说到:“二十四弟在城墙砌筑之术上实在是个人才,当初我入金川门时都被门里的情况惊呆了!不错!”朱棣这是出自于真心的在夸张谷王,金川门修建的的确是军事中的守城之最!

  谷王一听朱棣对自己的评价怎么高,心里想着朱棣一定会重用自己,急忙上前说到:“多谢皇上,臣弟只是把平生所学尽自己所能发挥在对江山社稷之上。臣弟以后一定会为我朝尽力!”谷王说完后,立刻乖乖的站好,等待着朱棣对自己的封赏!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朱棣听完了谷王的话,大笑着对着谷王说到:“你就留京伴朕吧,享享清福。而且朕要迁都回北平的话,也需要重建宫殿,你就带着人去修建宫殿吧。没事就任职工部!”朱棣故意下了个套给谷王,直接给他安了个工部的职务,没有什么实权。

  谷王一听立刻有些情绪,可惜自己是敢怒不敢言,只能退到一旁……

  接下来就只有徐曾寿和马三保没有被封赏了,而所有人都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和朱棣关系非常。所以都想看着看看朱棣怎么册封马三保和徐曾寿!

  朱棣看着徐曾寿说到:“徐曾寿自朕起兵以来,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封赐龙骑将军封号,兼禁军总都统。”朱棣知道徐曾寿毕竟是自己的小舅子,把禁军交给自己家人最为合适,所以直接让徐曾寿干了以前李景隆在朱允炆时期干的活!

  徐曾寿明白,自己的功劳其实根本不及李景隆和马三保等人。但是朱棣这么做其实就是把自己当成亲卫军,所以急忙谢了恩……

  终于只剩下马三保了,这个从小便被朱棣带在身边的猛将……

  朱棣看着马三保说到:“三保,本来以你的武功才学,这天下官位,你想选什么朕都会给你,可是太祖有训,你是内官之身,我不能赐你实质的太大官职,你说吧,你想要什么!”朱棣对马三保是绝对不会吝啬的,只是马三保的内官之身,实在是太尴尬了……

  马三保其实从小就被灌输了忠心于朱棣的思想,实在也想不出自己想要什么,便直接跪下对着朱棣说到:“三保不敢擅自开口,全听皇上安排!”

  朱棣听完了后也是一愣,但转念就明白了,马三保以前只是自己府上的小厮,这个家仆,所以他当然不敢和自己来要封赏了。朱棣想了想说到:“马三保你自幼跟随我征战沙场,可以说是朕的左膀右臂,朕今天就还你自由之身,以后不再是燕王府人。朕赐你国姓郑,单名和字!”朱棣直接把马三保的家仆身份废除,这样马三保以后便不会是自己的家仆了,而是可以有自己想法的人!

  马三保听完后,立刻下跪谢恩说到:“三保,不,郑和谢皇上恩典!”

  “起来!”朱棣听完了郑和的话后,笑着对着郑和说到:“封郑和为内宫大总管,统领内宫的所有事务,外加封号三宝大太监!”朱棣已经给予郑和内官的最高地位,其实这也是差不多郑和从燕王府的管家变成了皇帝的管家!

  所有人都册封完毕后,朱棣笑着说到:“朕有些累了,退朝吧。三保随朕到御书房来!”虽然朱棣赐给了马三保新的名字叫郑和,但是他个人还是喜欢称呼三保!

  郑和知道天下大事已经是告一段落了,朱棣找自己一定是另有其他的事情交代给自己去办,便随着朱棣去往了御书房……

  到了御书房后,朱棣对着郑和说到:“三保,朕其实知道你一心向往大海,喜欢过航海的生活,如今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也是让你去为朕办一件事,你可愿意?”朱棣对着郑和完全是商量的语气,没有一丝的命令。就像是两人之间在谈心一样!

  郑和听完了朱棣的话,立刻回答到:“皇上请吩咐便是!”其实郑和已经猜出了是什么事,朱棣提到海,那么一定就是让自己出海。至于原因,不用多问……

  朱棣见郑和答应,便点头说到:“当时都说柯木尔暗杀朱允炆时失手了,先杀死的赫杨。而后又杀了朱允炆!朱允炆和赫杨沉尸江中。但是朕这心里十分的不踏实,总感觉这赫杨和朱允炆没有死,朕一天看不见他们的尸体,我就不能安心。而且前些天朕做梦,朱允炆竟然回来找朕报仇。所以朕想让你从京城北门渡口出发,沿着水路寻找这两个人的下落!”其实朱棣的担心不是没有必要的,如果让这两个人死灰复燃的话,自己这刚刚到手的江山根本就坐不安稳,所以必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郑和听完了朱棣的话,点了点头,其实毕竟当时谁也没有亲眼看见当时的情况,只是听着李景隆的一面之词。而且当时在场的,柯木尔、李景隆、徐曾寿、徐妙锦。这几个人和赫杨的关系都非常亲近,所以没准还真有一种可能,就是朱允炆没有死。赫杨死了,因为徐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