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放牧大唐-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现阶段来说,李治肯定是一点希望都没有的,大概唯一对李承乾能有点威胁的,也就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继承了长孙皇后的文艺青年范的老四李泰了。

  这位在文学上的成就确实是不低,本人也是出了名的聪慧,还有那么多老学究不停的给他鼓吹,包括石磊一直觉得是卧底的孔颖达他们,大概都会对这样一位喜欢埋纸堆,手不释卷的书呆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吧。恨不能大唐天下,从皇帝到平民,全都变成圣人门徒,化作文人天下,所以这李泰也算是有几分声势。

  但是这位的表现,可是和做一个好皇帝的要求相去甚远,反而更像个喜欢挥斥方遒的书生,还是读书读傻了的那种,能把所有朝臣全都得罪光了,连他的亲舅舅见了他都不爽的很,也算是一朵奇葩了。

  李世民也就是被父爱糊了脑子,才会有立这位的想法,但凡他清醒一点,都不会让一个书呆子去当皇位继承人的。

  甚至应该想到,那些一直在为李泰鼓吹的家伙,背后会不会有点什么做权臣,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弄个书呆子上去好糊弄不是。

  当然在李世民脑子清醒的时候,他们的希望都是不大的,也许还有故意树立这么一个假想敌,以磨练李承乾的想法在。

  毕竟皇家教育吗,大概都会有点什么厚黑学啊,狼性啊这方面的内容,谓之帝王心术的就是了。或者干脆更喜欢用养蛊的方式来培养继承人也说不定,谁让他们的天下得来的那么不容易呢,大概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太轻易的就得到吧。

  但是就现在这个局面来说,石磊可以很肯定的说,只要不是李承乾自己不断犯错,他的地位就是无法动摇的。无非就是变成一个适合做守成之君的合格继承人,还是有明君潜质的卓越继承人的分别而已。

  至于因为被李二的一句“英果类我”的评价,而被后世众多男女,视作悲剧人物的李恪吗,其实他一直就不在备选名单之中,倒确确实实的是个悲剧,只不过不是悲哀在与皇位失之交臂上罢了。8



第四百八十九章 亲疏有别


  大概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影响,一直扮演悲情人物的李恪,就成了很多迷妹们心目中的最佳太子人选。??其实真实的情况来看,除了长孙皇后亲生的,或者亲自抚养大的几位,其他的孩子在李世民眼里,都有点像是后娘养的,待遇差别真的是挺大的。

  这要先从李恪的亲娘说起,有人比较认可这位,或者觉得他与皇位擦肩而过,都是因为他身负两朝皇族血脉,这自然让他贵不可言,同样却因为担心他上台以后,大唐就变成大隋了而没能成功上位。

  其实这是有点高估他这血脉的威力了。先说他的母亲,虽然也是隋朝的皇女,但却没有加封的名号传下来,可见这位多半不是什么太受宠的公主,要不然也不会在皇帝出巡的时候,被落在长安这边,然后就被李唐顺便给接手了。

  而且这位杨妃生前,好像也没能位列贤良淑德四妃之一,待遇甚至不如作为李唐仇人之女的阴妃,说明她在后宫之中的地位,也不见得会有多高。

  这种情况下,作为庶子之中的一个,李恪能够受到的关注有多少,也就可以预见了。他们母子的存在,大概更多的作用,就是给那些隋朝旧臣们一点心理安慰吧。

  而他几年前就已经早早的被安排去封地上任了,可根据后世的记载,李泰和李治这哥俩,可一直都滞留在李世民身边,就没出过远门。

  长孙皇后病死以后,李治更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甚至立了太子以后,都舍不得让他住进东宫去。这什么宠爱,对李恪那有多公式化,这差别待遇未免太明显了点。

  给李承乾他们哥仨的赏赐经常标,以至于魏征他们经常要上折子投诉,可到了李恪那里,直接一句为避免你骄奢淫逸就给免了。

  关于李世民过分宠爱长孙皇后生的仨儿子的记载还有很多,对李恪的宠爱,却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例留下来,可见这位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也就那么着吧。

  而且从他们私下的交流中,也能看得出这个差别来。李世民给李恪写信,大部分都是训诫的,通篇都是教育他别见天不干正事,少打猎,少糟蹋手下农户的庄稼,诸如此类的吧,反正感觉温情的成分少了些,大都是书面语言,更像是君臣关系的体现。

  倒是给李治的书信,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叫,前面的内容太肉麻了就不说了,就这最后一句吧,“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大意就是“想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要说的就这些。爸爸,敕”。

  这里面体现出的那浓浓的父子情,绝对不是那些公式化的书面语言能够比拟的。由此也可见,就这个远近亲疏上,这亲生的和后娘养的,有多大的差别。

  当然有很多人又会觉得相比起空负“仁孝”之名的李治,李恪起码还是很有才的,可惜史书上记载的,貌似他只有“善射”这么一个拿得出手的长处。

  可这玩意对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子弟来说,好像都只能算是必备的本事,其他的文治武功方面,也都没什么亮点能让史官记录的,可见他的本事,应当也算不得多么突出。

  倒是关于他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记载有很多,没比他那被李世民评价为“禽兽不如”的亲弟弟李愔,来的好多少的样子,可能这也是他的一种自保手段吧,深得自污的精髓。

  可惜他的这番努力,最后还是没能得逞,就因为被李世民提了一句,他就悲催了。

  甚至石磊都有点腹黑的想,这位是不是就是李世民专程推出来,给他的小儿子李治立威用的,明知道他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是个出了名小心眼的家伙,还只在这个笑面虎的面前提上那么一嘴,有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

  偏偏只是长孙无忌轻飘飘的反对了一句,都没拿血脉来说事,李世民接着就改口了,这个提议未免也太不走心了点,更像是提点长孙无忌的。

  而且为了他那俩儿子,李承乾和李泰能好好活下去,李世民可是想尽了办法保他们的周全,让看上去软懦的李治上台是一重保险,长孙无忌这个顾命大臣的存在也是一重,其他的安排也是不少。

  那俩儿子最后确实也不是遭了毒手才没的,只是他们的骄傲,让他们无法忍受后来的状态罢了。

  可到了李恪这里就完蛋鸟,什么后手都没给他留,然后果然就被长孙无忌给办了,震慑效果还是很强的,毕竟先把他的位置抬高了不少,然后再用造反的罪名干掉他,这么一号皇家的顶尖人物都能杀,其他人还敢随便起造反的心思吗。

  所以石磊总觉得这倒霉催的李恪,根本就是被捧杀的可怜人,是用来帮刚上台的李治树立威信用的。

  当然每当想到这些事情的时候,石磊总要忍不住吐槽一下李治的所谓的“仁孝”,这个“孝”就不说什么了,干掉长孙无忌这个亲舅舅,还睡了他老子的女人武则天,还是在她为李世民守孝,跑尼姑庵里的时候就恋奸情热的了,已经可见一斑了。

  所谓的仁慈吗,难道就是在杀李恪的时候,流下的那点眼泪就能体现了?你不杀不行吗,哪怕你干不过当时强势无比的长孙无忌,总能把李恪的孩子们救下来吧,不至于等到扳倒长孙无忌之后,还让侄子和侄女蹲山旮旯里一直受苦,压根就没提给他们恢复生活的事吧。

  如果说干掉长孙无忌不能算他不够仁慈,只是纯粹为了政治需要,那废了和他荣辱与共的皇后又怎么说。况且为了所谓的政治需要就什么人都能牺牲,本就说明他的凉薄。

  反正因为他的这些表现,石磊是肯定不乐意跟这么一位混的,谁知道人家皇位坐稳当了以后,会不会反手就把他给料理了。

  石磊的脑子不自禁的又跑远了,赶紧把思绪收回来,再看兴高采烈的走在前面的李承乾,那真是怎么看怎么满意。

  尤其是和李承乾好好的切磋了一番后,石磊那就更满意了。这位是真的有在努力练习啊,这水平都不会比他身边那些精锐护卫来的差了。

  当然这只是指的徒手打斗方面,还得是并非生死相搏的情况下。毕竟他的实战经验还是差了一些,这些心腹护卫都还指望他搏个前程呢,有哪个敢真个跟他下狠手的,真的出点问题,他们全家的脑袋都不够砍的。

  不过有这个程度,在石磊看来就已经很可以了,起码已经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了。李承乾练武,更多的还是强身健体而已,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意志品质。

  周围这些武士也不是死人,学会用人才是他真正应该擅长的东西,要是他自己都得亲自与人搏杀了,他这太子估计也当到头了。

  “石头我这最近缺人手啊,适合做文官的,如果能有宰相之才的那就更好了,你有什么好推荐吗?”收拾了一下在会客厅里坐下后,李承乾很真诚的问石磊。

  石磊扫了一眼在旁边的阿难大总管,还有薛仁贵,这问题还真的难住了他。8



第四百九十章 福将啊(小年快乐!)

  

  李承乾的问题,真的让石磊有点为难了,他一个军队出身的大老粗,对那些文官可没什么了解啊。要说以后有哪些人能成长为名将,石磊还有点印象,比如薛仁贵就是了。可哪些人能做到宰相,石磊就真的没关注过。

  也许马周算是一个,不过他现在的位置也是不低了,好像也不会到太子府来做个小官,更不至于投奔太子,以博取一个光明的未来啊。之前和他喝酒的时候,石磊还刚恭喜过他再次升迁,而且一直在强调他回头一定能够做到宰相的,那哥们也是个有傲气的,也从来不曾低估过自己,所以想要让他过来,看样子是不太现实了。

  而且石磊还有一层顾虑,就是目前太子府当中最为得用的,应当就是眼前这两位了。大总管阿难跟自己绝对是熟人,薛仁贵就更不用说了,到现在也从不避讳和石磊的亲近,就差对他行个拜师礼了。东宫之中还有那么多自家出身的护卫在呢,石磊也得考虑避嫌不是。

  这要是太子的手下,全都是自己的心腹,让太子怎么想啊。他可真的没打算等李承乾上台以后,就做个大权臣啊,可这要是再把文官的人选举荐上来,就算是把太子的手下班底占全了。

  “石头你要是有合适的人选就告诉我啊,咱们举贤不避亲吗,你也不要有什么顾虑。”许是看出了石磊的迟疑,还有他打量自己手下两员大将时的眼神,让李承乾误以为石磊有亲近的人,不好意思说,所以他出声接了一句。

  “我一个武将,对这些文官确实没什么了解啊。”石磊无奈的摊了摊手表示道。

  “哎?对了,我还真的想到了一个人物,也许能合适。”石磊突然间福至心灵,还真的记起这么一位,应该算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吧。

  主要是他的事迹,也特别的容易让人记住,还和苏定方一样,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那就是大唐最出名的抗倭名将,曾经四次击败倭国的刘仁轨啦。

  “这人我只是听说过他的名声,却从来没见过他的人,所以我就是这么一说,具体的情况还需要太子殿下你来定夺哈。

  这人叫刘仁轨,现在应该还是咸阳县丞。他曾经被陛下赞誉刚毅正直,因为他用刑杖打杀了当地不遵纪守法的折冲都尉鲁宁,还因为这事被叫来问询过。当时面对陛下应对比较得体,所以得到了陛下的提拔。”石磊只好把自己知道的,已经发生的事例,拿出来说事了。

  “这事奴还有些印象,这刘仁轨应当是别名正则,汴州尉氏县人。最早还是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所以就按照朝廷的授官规定,任命他为息州参军。

  而石将军说的这事,应当是他后来改任陈仓县尉时发生的。当时奴也在场,大家确实赞誉过此人。”

  阿难总管在旁边稍一回忆,就把刘仁轨的情况,给补充了个差不多,让石磊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李承乾也满意的点头示意了一下。他倒仍然还是那副谦逊的样子,满脸谦卑的笑容。

  这位之前该不会是搞情报工作的吧?刘仁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只是因为他在场,所以就记得一清二楚的。就这份有心的样子,也就难怪会受到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俩的重用了。这份本事和用心,都很了不得啊。

  “阿难总管博闻强记,佩服!”石磊这话绝对是发自内心的,扪心自问,他绝对记不住这么多东西。

  之所以能对这刘仁轨有点印象,还是因为他那抗倭英雄的名头比较响亮,所以石磊大概是扫过几眼他的资料,这才稍微有点印象。想要跟阿难一样记得这么清楚,却是不可能的。人家能混到这份上,确实不是靠撞大运的啊。

  “既然是石头你推荐的,阿难也认可了,那我肯定要慎重考虑下的。哈,我就知道石头你肯定是我的福星,你看你每次只要一过来,就肯定能帮我解决大问题。

  我能得到薛将军和阿难这俩好帮手,还能练得一身武艺,关键是还治好了父皇和母后的旧疾,可都要拜你石头所赐。

  这又给我推荐了一个好帮手,所以说你绝对是我的福将啊。哈哈哈……”李承乾笑的很是畅快,阿难和薛仁贵也在旁边笑个不停。

  “这……赶巧了我就这么点本事,正好都用上了而已,而且这刘仁轨到底什么样,我也没法保证啊,只希望是个得用的人手吧。”石磊摸了摸头,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这话了,只好不咸不淡的谦虚了一下,也不知道在不在点上。

  “行了,跟石头你当面,我也就不多客套了,反正我就认准你这员福将了。对了,这次还有什么要指点我的吗,赶紧说,你可还得回去为出征的事做准备呢。”李承乾笑着说道。

  就他这武技方面,石磊真觉得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