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武功我知道厉害,与周老还有很大的距离,数次败在他的手中,那又为何会一直防守,从不进攻呢?”

  虽然赵佶喜文弄墨,不代表他对武功一窍不通,赵似使出来的招式他也清楚,只因他自己也会。赵似是精通百家武学,而赵佶只会“太祖长拳”,这是当初幼年时的课程之一,乃是祖训,必须要去学习。

  看见方腊节节败退,赵似又屡次发动攻击,着实让赵佶有些好奇,更多的是疑惑,看上去总觉得有些诡异,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第一百七十四章 恩怨情仇(五)


  “自始至终,他都一直在防守,不曾发起过任何的攻击,到底是怎么回事?周老曾说过,他是最善于攻击的,为何对我一点都不攻击,主要还是防守?莫不是担心曾经救过他一次,又或是其它什么原因?”

  虽说赵似的武功不及方腊,却也不是傻子,他看得出来方腊一直留手,只是一味地防守,故而心生疑惑。实际上,方腊也是首次遭遇这样的对手,中原武功略知一二,未曾看见过这样的拳法,也是在观察路数的同时再予以还击。

  “不打了!”赵似猛然收住招式,气呼呼地看着方腊,开门见山的说道:“方兄,你是看不起小弟,还是怎么了?为何处处留情,并非使出全力来,都是一味地防守,这样下去又有何意思?”

  “赵兄,你误会了!”方腊讪然一笑,解释道:“并非在下不使出全力,也不是我想防守,不予以攻击,而是真的没有办法予以反击。赵兄的拳法生平仅见,虽然我学得是西域武功,中原武功也略知一二,也不曾见过如此拳法。”

  赵似恍然大悟,方知自己的确是误会了方腊。中原武功博大精深,派别较多,要想完全参悟出所有的武功根本就不可能。若是武术宗师,兴许看一下施展招式便能猜出何门何派,举一反三。

  可是,赵似使用的拳法却是家传武功,传嫡不传外,唯有赵氏之人方能学习的武功,还有一套棍法。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一位大元帅,身怀武功,又自创拳法、棍法,黄袍加身成为九五之尊,这套拳法、棍法却在赵氏子弟传承,不得授予旁系,故而江湖上从未有人能施展。

  当初,赵似凭借着“太祖长拳”挑战周侗,以拳法而论,不弱于周侗,其它的武功也就相差甚远。但是,周侗乃是中原人士。即使没有练过,也曾听过,故而他知道,方腊远在西域时间久远,未曾见过,也不曾听过,故而不知该如何接招。

  赵佶见他们二人停了下来,急忙上前,道:“好了,你们二人比试了半个时辰,也该歇歇了。若是觉得不过瘾,下次相约再比试如何?现在,还是填饱肚子最重要。”

  赵似、方腊二人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欣然地走到赵佶面前坐下来,接着他们二人又再次痛饮起来。赵佶也命人端上美酒佳肴,三人再一次相谈甚欢。习武之人不受拘束,经过之前的比试,关系反而更进一步。

  于是,他们三人反而更加的亲密无间,更像是朋友似的。赵佶每日都沉迷于喜文弄墨,赵似、方腊二人都是武痴,彼此之前切磋。他们二人比试,多数情况下都是方腊胜利。

  赵似、方腊二人彼此之间相互钦佩,渐渐地成为朋友,就算是赵佶喜文弄墨仍然让他们三人关系甚密。三人相处半月有余,赵佶、赵似二人才知道方腊年纪比自己等人要大上许多,与周侗也不过是相差八岁。

  但是,容貌上看上去方腊与他们相差无几,以致于周侗误以为方腊的年岁与赵似、赵佶一样大。

  “方兄,你居然年长我兄弟二人三十多岁,实在是看不出来!”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方腊,难以置信的说道。

  方腊笑道:“只因我所学的武功与中原不同,容貌一直是年轻时的模样,故而很多人不知我的真实年纪,让二位兄弟见笑了。”

  赵似接话道:“方兄。小弟第一次看见你时,还以为你虚长我几岁,不曾想居然大了这么多。如果江湖上人知道兄长的真实年纪,想必瞠目结舌吧!现在,我才明白你的武功为何如此之高了。”

  方腊笑道:“虽然我与二位年岁相差甚远,却不影响我们三人之间的关系。江湖儿女,何必在乎年龄,只要相处得当,志趣相投,一样是知己好友。”他的目光又看向了赵似,“最意外的是你,没想到你的年纪尚轻,居然有此武功,我还是小觑中原武功了,果然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

  “方兄,我等相谈甚欢,莫逆之交,何不结为异性兄弟?”半月相处,赵似与方腊关系不是亲兄弟甚是兄弟,故而提议,他也不介意什么年纪的大小,只要意气相投便是至交好友。

  方腊叹道:“我知道二位身份非同一般,我不过是一介草民,又有何资格结为异性兄弟呢?”

  赵佶接话道:“方兄此言差矣!虽然你虚长我兄弟二人许多,却志趣相投,交朋友重在交心,何必在乎身份、年纪。既然十三弟提出来,那我们何不结为异性兄弟呢?”

  方腊武功高强,又为人仗义,从不做作,快人快语,这些与赵似都非常的相像。虽然赵佶是端王,又是文人雅士,却不排斥江湖中人。并且,方腊与赵似关系莫逆,成为异性兄弟,在他看来也是不错的。

  方腊在此地生活半月有余,每餐都是大鱼大肉,锦衣玉食,他便猜到赵佶的身份不一般,也看出一些端倪,却无法确定。赵似是赵佶的兄弟,那么他的身份也是非富即贵了,又不在一个府上,可见二人的身份不是官宦之家,也是王孙贵族。

  “既然如此,那我们便结为异性兄弟吧!”方腊沉思许久,欣然同意道。

  “我,歙州人氏方腊,现年五十有二!”

  “我,汴京人氏赵佶,现年十八!”

  “我,汴京人氏赵似,现年十七!”

  方腊、赵佶、赵似三人异口同声地说道:“皇天在上,在今日结为异性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自此,方腊是大哥,赵佶是二哥,赵似是三弟。他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赵佶、赵似也将身份悉数告知,不曾有过隐瞒;方腊也告知于他们二人自己的真实身份。

  “什么,二位兄弟居然是赵氏宗亲?”方腊听闻赵佶、赵似二人的身份后,大吃一惊,他也曾怀疑过二人是王孙贵族,却不想他们是大宋赵氏嫡亲,身份居然是王爷,亲耳听见还是有些震惊。

  赵似惊呼道:“大哥,你居然是摩尼教教主?”

  赵佶对于江湖之事知之甚少,赵似却沉迷于江湖中的见闻,故而他听说过摩尼教的事迹。据江湖传闻,摩尼教起源于西域,教众有万余人,层层分级,教中武功高强者多不胜数。

  方腊的身份居然是摩尼教教主,出乎赵似的意料之外,听闻后也是惊讶不已。赵似一直想找个机会与摩尼教教主挑战,听闻教中之人也是武功高强,身为习武之人,岂能错过如此机会,此乃他的心愿,不曾想自己的大哥居然会是摩尼教教主,才明白方腊的武功为何如此之高了,也猜到他的武功源自于西域的原因,这都是教中代代流传的武功。

  赵佶、赵似二人的身份道出,方腊也知道赵似之前所用的拳法到底是来自于何处。他们三人非常的震惊,然后又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三人彼此坦诚相待再无任何隐瞒了。


第一百七十五章 恩怨情仇(六)


  方腊、赵佶、赵似三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越来越好。赵佶舞文弄墨,方腊、赵似二人彼此切磋武艺,赵似的武功也在方腊的指点下突飞猛进。并且,传授了一些西域武功,赵似也报之以桃,却没有将“太祖长拳”泄露,这是祖训不得违背。

  方腊留在赵佶的府中已有月余时间,身为摩尼教教主,这些时日以来他与赵佶、赵似二人相谈甚欢,就连教中之事都遗忘了,一心沉浸在武功探讨中,心无旁骛,直到接到教中传来的信件才想起自己已经月余未归,要是再不回去,只怕教中会有大乱。

  “二位兄弟,我已经在此地逗留太久,只怕不日便要启程离开了。若是有缘,我们兄弟还会再见的!”

  方腊突如其来的话,让赵佶、赵似二人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大哥,何事如此紧急,为何要走的如此匆忙?”

  “二位兄弟不知,教中护法传来讯息说是教众都四处寻找我。若是再不回去,只怕教中会有大乱。再说,我再次已经逗留月余,二位兄弟的情谊,我铭记于心,只怕无法继续停留了!”

  赵佶见方腊心意已决,也不再挽留,叹息一声:“哥哥见多识广,这些时日以来获益良多。若是今日一别,只怕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了。既然哥哥决定离去,那便痛饮一番再送哥哥出城!”

  方腊想了想,点点头道:“多谢二弟的美意,那哥哥我却之不恭了!”

  当天晚上,赵佶设宴款待方腊,也是送他一程的临别酒宴,故而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

  次日,赵佶、赵似二人酒醒后睁开眼睛,已经见不到方腊的身影,二人急忙询问府中下人,他们也不知方腊去了何处。与此同时,他们也看见方腊留下的字条:“二位贤弟的美意,兄心领了!若是再不离去,只怕会有事端,故而兄不告而别,有缘他日再见!”

  “皇兄,哥哥他走了!”赵似看着方腊留下的字条,有些伤感的叹息一声。

  赵佶也是有些伤感,这些时日以来,他感受到方腊对于他们二人的照顾。即使方腊出身草莽,为人仗义,指点赵似武功时都像是师傅教导弟子一样,悉心教导,又与赵佶谈论江湖之事,还道出自己这些年游山玩水的地方。

  倏尔,赵似说道:“皇兄,我想离开京城前去寻找兄长。”

  “十三弟,你当真如此想?这是为何?”赵佶惊呼道,他知道赵似嗜武成痴,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要是被大臣知晓那便危险了。

  赵似沉声道:“皇兄,方兄离开的如此匆忙,想必摩尼教定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兄长的武艺高强,怡然不惧,不过以他一人之力,只怕难以面对千军万马,我想前去助他一臂之力。”

  赵佶明白赵似的意思,他也觉得奇怪。之前,方腊曾说要过些时日,却在当晚喝完酒后便不辞而别,可见走得如此匆忙。并且,方腊留下的字条也是在匆忙之间写下的,这首字还是赵佶指点他的,故而识得,不然换做另外一个人还不见得认识。

  “既然如此,那我与你一同前往!”赵佶沉吟道。

  赵似急忙回道:“皇兄,你不可离开京城。若是你也离开京城,要是被太后、大臣知晓,只怕我们二人都有危险。以太后的脾性,只怕我们难逃责备。再说,我对皇位本来就不曾觊觎,根本就不在乎,要是你也离开,朝中大臣又会出什么乱子,那个时候一发不可收拾。”

  赵佶想了想也觉得赵似说的挺对的,这个时候正是朝中大臣、向太后为大宋选取君主之事而相持不下,这场争斗的核心人物便是他们二人。如果他也离去,只怕被太后知晓,必定严惩,不仅皇位不保,就连自己的爵位都有些危险,他不得不思考一下。

  “皇兄,我前去助他一臂之力,乃是理所应当。毕竟,他是我的兄长,又是我半个师傅。这些日子以来,之前想不通的东西在他的指点下也明白了。并且,皇兄本身就是文人,岂能与那些人争斗,你还是留在京城,这样一来就算是发现我离开京城,你也可以安然登上大宝,登基为帝。”

  赵似打心里明白自己不是皇上的人选,就算是朝中大臣支持,他也志不在此。但是,赵佶与他是亲兄弟,他也知道赵佶的文采以及才能,故而放弃皇位也是理所当然,直接让赵似登基为帝这是最好的结果。

  “此事容后再议,还是想想该如何找到方兄才是当务之急!”赵佶内心也在纠结,一边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一边是唾手可得皇位,换成任何一个人都会纠结不已,更何况是端王赵佶。

  赵似沉声道:“如果没有猜错的话,方兄此行必去云心寺!”

  赵佶惊疑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日前,方兄与我切磋时,曾经提及过此地。”赵似如实回道,“方腊哥哥曾说过,此地方圆几十里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风景秀丽,适合传播道义。当初,摩尼教在前唐时发生的灭佛之事遭受重创,故而转为地下,后传至江南等地,他觉得此地最适合建立总坛,故而必然前去。”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此去云心寺来回也要月余时间。只怕到时候难以瞒过太后的眼线,那个时候就真的难逃责难了。”赵佶沉吟道,咬咬牙,坚定不移的说道:“如此人才要是为朝廷效命,只怕又是一员大将,也罢!我也与你一同前往,就算是被太后责罚也在所不惜!”

  赵似急道:“皇兄!……”

  “没什么事情的,这次错过了大不了再过些时日,无关紧要。若是损失这样的一位人才,只怕是朝廷的损失。”赵佶淡然一笑,道:“如果真的偷偷溜出京城,远赴云山寺,只怕太后发现那就糟了。不如,我们如实交代,直接请命前往何不更好。”

  赵似惊道:“皇兄的意思是?”

  “这些日子以来,我虽然舞文弄墨,却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干,也在观察他的才能。”赵佶笑道,“此人豪气干云,为人仗义,处事不惊,做事严谨,这些都看在眼里。如若不然,我又如何与他结拜,只因此人有此资格,乃是一位真正的人才。”

  “如果朝廷损失此人,必然是损失一员大将。我们不如前往皇宫,拜见太后,向她禀明此事,也好招揽这样的人才为朝廷效命,乃是首功一件。另外,云山寺也是道家到场,有‘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的传说,又是道家的洞天福地,也可以为大宋祈福前去,这样岂不美哉!”

  “不愧是皇兄,心思缜密!”赵似暗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