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成名,又担任过枢密院使。如今,大人成为监察御史,料想比下官做的要好,皇上又格外器重,不仅赏赐尚方宝剑,还给予便利。自此以后,想必百官才是真正忌惮监察御史。”

  “下官别无他愿,只愿大人能为大宋,能为百姓谋求福祉。”

  赵构郑重地说道:“许大人言重了,小子初出茅庐,若非大人的指点,又何以认清一些事情。既然我担任此职,必定竭尽全力,不说朝中再无贪官污吏,至少也让他们有所收敛,必然彻查。”

  许景衡听闻赵构的话,微笑的点点头,他相信赵构定然做到,不仅仅是他的行事风格,就连他的才能都知之一二,故而他相信。

  赵构却是心事重重,思忖道:“监察御史,当真是任重而道远,以后的路还很长,决不能操之过急,以免落人口实!……”  

第二百一十六章 贪污案

  “许大人,接下来该如何入手?”赵构恭敬地问道。

  许景衡见赵构恭恭敬敬,急忙道:“大人……”

  赵构道:“许大人,若非你的指点,在下一无所知,理所应当不必拘束。我虽未监察御史,又是郡王。不过,现在我的身份乃是晚辈,官职大小何必在乎太多。”

  许景衡郑重地点点头,知道赵构想说的是什么,也不做作了,沉声道:“以下官之见,从户部入手即可。”

  “户部?”赵构惊疑道。

  “不错,正是户部!”许景衡正声道,“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掌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每年水患、旱灾等一切银两皆有户部拨发。”

  赵构道:“许大人的意思,户部中有贪赃枉法之人?”

  许景衡道:“有没有贪赃枉法之人,下官无从得知。不过,油水最高的机关便是户部。每年朝中的财政皆有户部一律拨发,就连俸禄也由户部管理。但是,户部尚书叶梦得却没有实权。”

  “没有实权?”赵构有些惊讶了,身为户部尚书,怎么可能没有实权。

  许景衡道:“叶梦得是绍圣四年登进士第,出身文人世家,其从祖父为大宋名臣叶清臣,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四世祖叶参为咸平四年进士,官至广禄卿;母亲晁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之妹。”

  赵构思忖道:“还真是世家子弟,家学渊博,难怪成为户部尚书。”

  “虽然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考取功名却是他真才实学得来的。当今皇上又好书画,叶梦得的文采风流,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后来,当今皇上登基,又被擢升为翰林学士,之后又被调任户部尚书。”

  许景衡顿了一下,道:“大人,你可知叶梦得为何会成为户部尚书?”

  “莫不是他的身份与众不同?”赵构诧异道。

  “大人高明,虽然不是很正确,不过也有共同之处。”许景衡笑道,“叶梦得擢升翰林学士,一来是因为他的身份,二来也是他凭着自己才学得到的,那个人大人也认识?”

  赵构道:“我也认识?”

  “蔡京!”

  “什么?蔡京!”赵构愣住了,叶梦得怎么会与蔡京有关系,这让他有点想不通了。

  “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又是名臣之后。”许景衡叹道,“只论才气,蔡京算得上人才,他的字想必大人也见识过。叶梦得与蔡京来往甚密,这一切都源于二人都是文人墨客。”

  “那个时候,蔡京位高权重,两人关系甚密,聚会频繁。下官便调查发现,叶梦得心思不是想的以权谋私,而是与蔡京切磋文采。蔡京却向皇上推荐叶梦得为翰林学士,大肆赞扬此人文采。”

  “皇上也想见识叶梦得此人,又知他是名臣之后,便亲自召见。没想到,叶梦得颇有才学,对曰:‘自古帝王为治,广狭大小,规模各不同,然必自先治其心者始。今国势有安危,法度有利害,人材有邪正,民情有休戚,四者,治之大也。若不先治其心,或诱之以货利,或陷之以声色,则所谓安危、利害、邪正、休戚者,未尝不颠倒易位,而况求其功乎?’”

  “皇上见他却有才学,便擢升翰林学士。叶梦得如愿以偿进入翰林馆,更是一心一意钻研学术,就连蔡京都较少来往了。之后,蔡京倒台,皇上龙颜大怒,牵连甚多,偏偏叶梦得没有任何的责罚,反而擢升户部尚书。”

  “户部尚书非一般官吏可以管辖,叶梦得文采风流,兢兢业业,却无真正的实权,户部侍郎等人将他的权力架空,让他徒有虚名。只因那些人都依仗高俅等人的势力,作威作福,叶梦得却与他们撇清关系才会沦落至此。”

  赵构心领神会,叶梦得的文采虽好,终究还是无法真正掌控户部。虽说户部说大不大,说笑不小,管理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现在,赵构明白了为何叶梦得有名无权了。

  “大人,以为如何?”许景衡询问道。

  赵构笑道:“许大人早已安排好,又何须多言,一切就按照许大人所说的去做。此次,我们便从户部开始清查,看看到底有多少官员知法犯法,就让整个汴京来一次真正的风波!”

  许景衡略有深意地看了一眼赵构,暗道:“这位大人还真是厉害!……”

  赵构猜得不错,许景衡早有彻查户部官吏的想法,却一直没有行动,只因没有人支持,就连当今圣上都不愿支持,一直耽搁。赵构心里明白,彻查户部也算是真正的开始了。

  但是,他也清楚查户部官吏,也就是从六部开始。并且,这样的行动也算是名正言顺,这是他们权力范围内。许景衡想要调查,遇到的阻力太多,有赵构在身后压阵,又有尚方宝剑,谁敢阻拦。

  赵构笑眯眯地说道:“许大人,户部到底有什么事?”

  许景衡沉思许久,想了想道:“既然大人提及此事,那下官也不再隐瞒了。其实,下官早有清查户部的心思,一直未动的原因便是时机不成熟。如今,时机成熟了,那便展开行动才行,下官担心时间久了,有些东西会消失无踪。”

  赵构听闻觉得话中有话,道:“难道这件事牵扯其他事情?”

  许景衡郑重地点点头,坚定道:“下官怀疑六部之中,有人贪墨了赈灾款,结党营私。”

  赵构有些不明白,许景衡便如实相告,他一直怀疑六部之中有人贪墨了赈灾款,事情的起因便是宋江、方腊等人起义,还有就是朱勔在苏州胡作非为,这些事情让他想起曾经皇上不理朝政,以致于大权旁落,落入奸佞之臣手中。

  虽然大权旁落,宋徽宗不理朝政,却不是真的昏庸无能,对待百姓不管不顾的。那个时候,大宋连年发生旱灾、水灾,天灾**在所难免。宋徽宗曾经下了圣旨,从国库中拨款三百万两黄金赈灾。

  可是,许景衡私下调查发现,这笔赈灾款居然只有一百万两到了地方,还有两百万两不翼而飞。当时,许景衡觉得奇怪,便秘密上奏给皇上,犹如石沉大海,他知道这件事必然是被其他人拦住了,又没有证据便不动声色。

  自此那件事后,许景衡便发现自己府中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不明来历之人。于是,许景衡按兵不动,一直装傻充愣,不敢有任何的行动。直到半年后,这件事才风平浪静,今日才重提此事。

  赵构愣住了,他没想到这次登门拜访,居然还有意外收获,暗想道:“还真是来对了!”  

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是二百万而是八百万两

  “许大人,皇上真的不知情吗?”赵构再次询问道。

  许景衡坚定地点点头,回道:“大人,下官敢断定!”

  赵构沉默了,据他猜测,父皇要是真的不知道,只怕也是有人故意封闭消息。自宋太祖建国之始,每年大宋的财政收入约为八千万两,中后期为六千万两左右,除去朝廷官员俸禄、军队支出,还有岁贡银钱,只怕六千万两也只剩下一半,然而贪墨二百万两按照大宋律例理应处斩。

  北宋官员俸禄在整个封建王朝中是最高的,一品大员每月俸禄四百两,是汉代的10倍,清代的2至6倍。除俸钱外,还有禄米,大小官员锦衣美食,生活奢华。

  此外,宋朝还设立“祠禄之制”,德高望重的大臣进行定期疗养,一切费用均由国家承担。并且,宋朝不少官员还能领取两份饷银,也使得他们的俸禄远高于任何一个朝代,故而宋朝每年发放的官员俸禄乃是一大笔开支,比之军队支出要高出许多。

  二百万对于宋朝财政收入六千万两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是这笔钱却落入贪官手中,这要是当今皇上知道的话,只怕龙颜大怒。若是历史上的那个昏庸无能的皇上,赵构认为不会在乎,更不会理会,眼下这个父皇却与众不同。

  赵构询问许景衡,得到肯定的答复心知肚明了,他也决定从户部开始查起。毕竟,赈灾款都有户部调拨,一切源头在户部,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有猫腻。许景衡只是监察百官行为,查案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更没有那个权力,只得让赵构出面才好办,而他只需要从旁协助即可,务必要查清所有的事情。

  “许大人,你可知道那些人是谁派来的?”赵构想起许景衡有段时间被监控,连忙问道。

  许景衡沉声道:“说真的,我也不知那些人是何人派来的。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应该是那些人派过来的。下官没有继续追查,他们也就消失不见,想必与贪污案有关。”

  赵构实在是想不出还有谁这么胆子贪墨如此巨款,他也清楚大宋官吏十个人中有九个都会贪污,有大有小。而且,大宋一些空缺的官吏,品级不高都可以用钱买来,也是挂个虚名,俗称“捐官”,这个才是最严重的,他暗暗地发誓定然要废除这样的制度。

  “许大人,经过那件事后,你可曾继续追查过?”赵构猜想以许景衡的性格,不可能半途而废,才有此一问。

  果不其然,许景衡点点头,道:“这件事事关重大,岂能就此罢手。虽然他们派人监视,更是激发我要彻查此事。但是,我知道这件事不能明着查,只能改为暗访,经过整个一年的时间才探查出一丝眉目。”

  赵构急忙问道:“到底是什么?”

  “那二百万两不过是小数目,真正的数字时八百万两啊!”许景衡义愤填膺地低吼道。

  赵构惊呼道:“什么?八百万两?”

  这下容不得赵构惊讶了,二百万两已经是不得了的数目了,又增加到八百万两这让赵构有些接受不了。即使是每年军队开支,也不过是一千万两左右,他实在是想不出这笔钱到底是谁贪墨了。

  许景衡苦涩地笑道:“八百万两?这些钱可以救助多少受灾的百姓吗?大宋又如何发生有人叛乱,一切的罪魁祸首便是这些人!”

  赵构气愤道:“这些人真的该死!”

  他现在才知道许景衡为何一定要从户部入手,就连都觉得户部断然逃不了干系。许景衡的想法得到赵构的赞同,他也决定与许景衡一起彻查贪污案,势必要将这些人尽数处之,比之高俅、童贯等人还要可恶。

  接着,赵构便从许景衡府上离开,也没有回到自己府上,而是直接进入皇宫,这件事牵连之人必然很多。赵构不敢私自决定,他需要宋徽宗的旨意,以免将来遇到麻烦。

  贪污八百万两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背后定然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支撑,而这股势力是赵构不知道,就连宋徽宗也不一定清楚。即使是历史上都未曾有过记载,这件事出乎赵构意料之外。

  “父皇,儿臣求见!”

  此时,宋徽宗待在御书房中,身边的侍卫、婢女等人全部撤走,只留下他一人在此批阅奏章。他没想到深更半夜,赵构会前来找寻自己,不由得有些好奇,道:“老九,你来此有何事?”

  赵构恭敬地说道:“父皇,儿臣有一事要奏报!”

  宋徽宗微微一愣,笑道:“有事不妨直说,此地乃是朕的书房,不是朝堂之上,不必如此拘束。”

  他看见赵构恭恭敬敬,显得有些生疏,犹如君臣似的,要是其他人都无所谓,眼前的人乃是他最疼爱的儿子,也就不像朝堂之上那样行什么君臣之礼了。赵构却没有丝毫的放肆,仍旧恭恭敬敬,此乃公事,不得徇私,再次说道:“儿臣今日得到一个消息,有关于大宋根基之事,特来奏报父皇,还请父皇定夺。”

  宋徽宗笑道:“你说的可是贪污案?”

  “父皇知道?”赵构抬起头,目瞪口呆的看着笑眯眯的父皇,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宋徽宗点点头,道:“这件事朕早已知晓,就算是枢密院有人从中作梗,依然逃不过朕的耳目。只不过,这些年一直没有无心朝政,也就忘记了,听闻你前往许景衡的府上,料想是他告知与你的,那也就不必隐瞒了。”

  赵构怔怔不语,他有些看不透自己的父皇了,眼前的父皇仍然是儒雅模样,却有些不同,深藏不露,仿佛朝中的一切事务都了然于胸,却不动声色,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他实在是想不出自己的父皇到底想做什么。

  “父皇,你既然已经知道,那为何从不调查此事?”赵构心里有些埋怨,明知朝中大臣有贪污之人,却不曾做出任何举动,嘴上看似没说什么,也难以掩饰他内心深处的疑惑。

  宋徽宗淡然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道:“那个时候时机不成熟,现在可以了!”

  赵构沉默了,这一天是他沉默次数最多的,心里犹如翻江倒海似的,实在是难以看清,就连眼前的父皇都让他有种错觉,仿佛不是宋徽宗,而是其他人假扮的。

  “父皇,你可知道那些人贪污了多少银两?”赵构再次问道。

  宋徽宗微笑道:“二百万两罢了!”

  “二百万两?要真的是二百万两就好了!”赵构苦涩地笑了笑,低声说道。

  宋徽宗脸色大变,笑容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