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师成抿了一口茶,回想昔日与童贯等人的事情,赞同的点点头,道:“王右相说的不错,那个时候杂家总管大内,与他们接触频繁;贪污案翻出来后,就连杂家都大吃一惊,那些银两全部被他一人吞下去,料想他一人也吞不下那么多银两,再说那个时候蔡京尚在,只怕他也有一份。”

  “好了,都住嘴!”太子赵桓冷着脸,厉声道:“他们都已经死了,死不足惜!接下来,才是最关键的时候。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只怕他们两人势必还有其它阴谋!”

  “你们对赵有恭不甚了解,也太小觑他了。不要以为他远离朝廷这些年就什么势力都没有,要是本宫没猜错的话。原本属于十三叔麾下的势力,还有他之前的部下都会站在他一边,也就是说接下来才是势均力敌的正面对抗了。”

  太子赵桓最忌惮的人是赵构,以他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不仅年纪轻轻统帅大军接连平定梁山之乱,又剿灭方腊之乱,立下赫赫战功;从将军退下转为文官时,又是功勋卓著,只怕大宋开国以来做到这样地步的人屈指可数。

  赵构的手段、智谋等都难以猜测,而且遇事冷静、沉着应对。并且,谁也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捉摸不透,实在是一位大敌,最让他忌讳的是宋徽宗的态度众所皆知发生了偏袒,而偏袒的对象便是赵构,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忌讳的事情;他是皇长子,又是太子,未来的储君,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地位,就连手中权力都不如赵构,相比之下的确是差了一大截。

  太子赵桓最痛恨的人赵有恭,不仅仅是自幼被他压一头,受了耻辱,还是与之相见都被赵有恭无情的奚落,那种痛入骨髓的恨意让他露出狰狞的笑容,恨不得赵有恭立即死去。

  如今,这两个人联合在一起,对于太子赵桓来说是真正的大灾难,也是一大挑战。这一场战役,只许胜利不许失败;要真的败了,只怕他这个太子之位不保,也会失去价值,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太子殿下,不如我们再放出风声出去,再次诋毁楚王的名声,这样一来就算立于朝堂上,只怕也没有机会得到更多重用!”

  赵桓摇摇头,直接否定道:“那件事过去了这么久,要是再提及只怕以老九的手段又会出什么岔子了,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众人脸色暗了下来,他们想来想去也没有任何办法针对赵构、赵有恭两人,这才是最头痛的事情。如果一直这样被动挨打,只怕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力量也会分崩离析,偏偏他们手中没有谁是干净的,就算是太子赵桓自己都不干净,不想承认自己没有办法对付,也不得不承认束手无策。  

第二百七十一章 打蛇打七寸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心知肚明,众人手中都犯下不少的事情,真的要追究只怕在劫难逃。赵构先前立下赫赫战功,又回到朝廷上立下功绩,一直都奉公守法,还是执法者,无从下手。

  赵有恭是远离朝堂数年之久的人,除了当年那件事以外,也没有留下任何罪证,还是无从下手。即使他们栽赃陷害,只怕也是于事无补;众人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胆战心惊却又无可奈何。

  太子赵桓等人协商了许久,还是没有适合的计谋应对;并且,赵构的计划他们已经猜到一二,逐一突破。若是一锅端只怕风险较大,只有逐个击破才是最有效地方式。

  现在的局面已经颠倒了,赵构、赵有恭二人成为主攻方,太子赵桓等人成为守备方,还避无可避,只得硬着头皮迎上去。赵构不需要耍任何的手段,光明正大的调查,奈何不了他,也阻止不了,只得任由赵构继续击破了。

  如果赵构真的逐个击破,太子赵桓苦心经营多年,好不容易得到今日地位,岂能心甘情愿的拱手让出。即使被动,太子赵桓也不会真的给予赵构任何机会,严厉要求高俅等人收敛一下,不可高调,尽量不与赵构等人硬碰硬。

  高俅身为太尉,手中也有不少的把柄,只是他是皇上面前红人,暂时没有危险。至于,王黼、李邦彦等人则不一样了,尤其是李邦彦的身份最为敏感,他是皇宫大内太监总管,势必小心为上,也是潜伏在皇上身边重要的棋子,要是有任何闪失,他们就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众人都铁青着脸,皱着眉头,面色凝重的离开了东宫,太子赵桓的脸色也不好看,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面临这样尴尬的局面。赵桓恼怒地踢了面前的桌子,双手拽得死死的,冷笑连连,低声道:“本宫绝对不会束手待毙的,就算是逼不得已也不得不为之了!”

  与此同时,赵构深夜与赵有恭碰面,他们二人不再楚王府见面,不约而同地去了琥珀山庄。赵似看见他们二人前来,微微一笑的点点头,转身离开了。原本赵似准备撤出山庄,最后赵构请求他留下来,只是赵似已经卸下责任,一切都交托于他们二人了,只要他们商量大事,赵似都会离去不愿意参与。

  赵有恭、赵构二人恭敬地点点头,目送着赵似离去后,他们二人就坐了下去。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接下来我们要对付的人是谁?你有什么建议?”

  “********李邦彦!”赵有恭风轻云淡地笑了笑,毫不犹豫地说出口,像是早已想好了答案似的。

  赵构赞同的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太子赵桓猜得不错,赵构的计划便是逐个击破。现在,局势对他有利,理所应当的用好才行。他们二人没有任何的把柄,而太子赵桓一方基本上都有把柄,只要拿捏得当便可以击破,逐一让他们伏法受诛。

  赵桓乃是皇长子,又是当今太子,赵构不愿意真的与他硬碰硬,那样一来他的势力将完全暴露。另外,赵构与太子赵桓争锋相对,就算不是为了皇位只怕有心人也会说他的不是;赵桓才是名正言顺的正统皇太子,他不过是郡王,就连王爷还未达到,万万不能走。

  即使赵桓手中势力较大,只要剪除他麾下的主要人员,就会是一盘散沙,那个时候赵桓也不过是光杆子司令,掀不起任何的风浪。赵构的主要目的不是谋取皇位,也不是想要父皇废了赵桓的太子之位,立他为太子。

  赵构真正的目的是剪除大宋国内奸佞之臣,太子赵桓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偏偏选择与这些人同流合污,只能怨他自己倒霉。如果是拉拢其他朝臣或许还好点,只可惜这些人手中都有把柄,就算是做得再好,也担心被翻出来,随便一条都可以治他们的罪了。

  赵构经过分析终于确定了接下来对付的人选,李邦彦首当其冲,一来是他的身份,二来他离他们最近,下手也是最好的对象。只要剪除李邦彦也就是斩断了太子赵桓以及其他人得知皇宫大内的一举一动,剪除了重要棋子,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赵有恭与赵构的想法如出一辙,他知道打蛇要打七寸,唯有重创要害才能给予致命一击。虽然太子赵桓对他不仁,赵有恭也不会真的将赵桓置之死地。毕竟,太子赵桓也是他的兄长,有些事情还得估计一些,其他人则不相干了,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李邦彦此人要对付远比其他人要好多了!”赵有恭像是知道赵构心中所想,微微一笑的说道。

  赵构惊讶道:“此话怎讲?”

  赵有恭娓娓道来:“李邦彦的父亲李浦原本是个银匠,而他本人也喜欢与进士交流,只要沿途进京赶考的有任何需求,李浦都会帮忙。正因为如此,才让李邦彦得了进士之名。”

  “不过,他却有些才学,而且为人俊朗豪爽,风度优美,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京以来,名声鹊起得到皇上赏识;但是,李邦彦却喜欢风月场所。若不是如此,只怕也不会成为宦官。”

  赵构好奇地问道:“莫不是其中还有什么秘密不成?”

  “的确是有些秘密,李邦彦仰仗着自己在京城中的关系,有些目空一切,横行无忌,居然在怡红院为了一名女子与他人发生口角,最后演变成斗殴。不曾那人居然练得一身武艺,李邦彦与他斗殴只能被揍,那人心思歹毒直接废了他,让他永远不能人道。”

  “那人废了李邦彦引来了衙役,还是被那人逃走了。不过,李邦彦的大好前程却在那一次彻底被废了,成为太监,这是李邦彦的耻辱。李邦彦在宫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渐渐地露出本性,再次放浪不羁,而且还变本加厉,要是扳倒他只需要你的身份彻底的追查便可以解决了。”

  赵构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他本身就是监察御史,根本就不需要设下圈套,直接彻查李邦彦的日常举止便可以判定他的罪过。不过,赵构还觉得赵有恭话中有话,并没有完全讲明,笑眯眯地说道:“堂兄,要是仅凭这点只怕难以扳倒此人,莫不是还有其它原因?”  

第二百七十二章 请君入瓮

  赵有恭嘴角抽了一下,抬起头看着赵构,一字一句地说道:“这厮还有龙阳之好?”

  “龙阳之好?”赵构嘴角也抽了抽,呆若木鸡,整个人都傻了,瞪大着眼睛回望着赵有恭,直到他坚定地点点头才相信这是真的。

  若是发生在后世也是见怪不怪了,在大宋国内有‘龙阳之好’,也就是同性恋实在是屈指可数。虽然李邦彦是太监,又生的俊俏;之前还听闻他喜欢风月场所,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赵有恭解释道:“李邦彦这厮在那次事件后,整个人性情大变,不仅爱好变了,就连人也变得阴晴不定。他有这样的爱好,也是无意间调查得知的;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并没什么,主要是这厮专门喜爱少年,死在他手中的少年也不下十人。”

  “确有此事?”赵构皱着眉头,‘龙阳之好’古之有之并没什么,只是出了人命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了。

  赵有恭回道:“确有此事,这件事也是无意中查到的。原本想到对付此人时,便下令调查有关于他的一切,终于找到了证据。若不是有段时间有人来到官府留下案底,只怕也难以发现会是他所为。”

  “那厮唯恐东窗事发,那次过后便没有任何行动,也不曾派人强行掳掠少年软禁,故而官府最后不了了之就此结案,让他逃过一劫。即使官府真的追究,也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一切都在暗中进行,要不是前些日子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怕也没有任何头绪。”

  赵构接着问道:“如此说来,你已经条查清楚了?”

  赵有恭淡淡的点点头,回道:“若不是今日你也提及此人,从他身上入手,我也准备开始行动了。根据埋伏在四周的探子回报,从里面又有几名太监抬着几具尸首出来丢在山林中,只怕那厮按耐不住必定会再次掳掠;那时我们在行动,便可以人赃并获,任他巧舌如簧也难以狡辩。”

  “既然如此,那便着手行动!”赵构赞同的笑了笑,道:“这一次我们请君入瓮,瓮中捉鳖!”

  赵有恭又将自己调查的事情悉数说给赵构听,经过跟踪调查,李邦彦每个月趁着皇上不在宫中几日时间,又不会召唤他便会前往一处宅邸。这处宅邸是李邦彦收受贿赂得来的,隐藏的很深,要不是尾随跟踪也不知情。

  上一次玩死了几个少年后,李邦彦便急匆匆的回到宫中,善后的事情全部交给其他小太监。根据探子得到的情报,这些太监是他的心腹,与他有相同的癖好,同流合污,只是未曾留在宫中,反而留在宫外,一直隐瞒的很好。

  现在,李邦彦是宫中太监总管,他想要欺上瞒下非常的简单。赵有恭得知消息后,便算准了李邦彦近些日子就会前来,只因为府中又重新掳掠了少年,势必会勾起他的兴致,这样一来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局,也不需要设计圈套直接让他自投罗网。

  李邦彦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赵构、赵有恭二人盯上,他在皇宫中心思却飞到九霄云外,只因宫外的府邸小太监传话来说是搞到了几位少年,长得非常俊俏,听得他心里痒痒的。

  太子赵桓的叮嘱早就被他抛之脑后,在他看来,自己只不过是太监总管,手中没有任何的权力,根本就不会首当其冲被赵构盯上,就算是要动手也是王黼、梁师成等人先行一步。

  “李邦彦,近日看你魂不守舍,是否身体欠恙?”宋徽宗看着李邦彦心不在焉的模样,关切地问道。

  李邦彦躬身回道:“回禀皇上,臣前几日偶感风寒,经过太医诊断并无大碍,让皇上担忧了,奴婢之过也!”

  宋徽宗心里疑惑不解也没有点破,李邦彦身子骨一直很硬朗,侍候在他身边多年一直未曾出现病痛,更不曾生病休息。现在赵构、赵有恭行事风格与赵似截然相反,他们不向宋徽宗报告任何事情,待事情确定后再道出,以免露出蛛丝马迹。

  因此,宋徽宗一直到现在都蒙在鼓里,他只是有些诧异,并未真的怀疑,也没有询问太多。最后念及李邦彦是身边的老臣了,也就让他下去歇息去了,待生病了再回来。

  在宋徽宗执政期间,太监做官多不胜数,有些太监还娶了妻子;李邦彦在府外有住处这点赵佶知道的,便让他下去了。李邦彦感激涕流的躬身离去,出了门便急匆匆的赶去了,他惦记着小太监说的话,哪有心思想太多。

  李邦彦出了宫门,整个人健步如飞,两眼泛起别样的光芒,还有一丝兴奋之色。看他的模样看上去根本不像是偶感风寒之人,那速度就连一般人都赶不上,他没有回到自己的府邸,而是兴致盎然地走向了别处地方。

  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李邦彦更是小心翼翼以防有人跟踪。虽然太子赵桓的话他没有放在心上,也不见得真的会毫无顾忌,李邦彦知道赵构等人对他们虎视眈眈,唯有小心谨慎才行。

  “大人!”府邸的太监看见李邦彦,急忙上前恭迎。

  李邦彦微微颔首,急切地问道:“他们在哪里?”

  “老地方,大人请!”小太监献媚的恭维道,率先走了一步,为李邦彦引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