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袭水浒传-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嬛嬛脸色发白,泪水又不自觉留下,便泣道:“这可如何是好?那些金人怎么这般坏?只会欺负我们大宋女子。”她生性柔弱,这般时候也不会口出恶言,咒骂金人。

    三娘见得她这般模样,心头微微一痛,想起当年自己方才穿越之时,便打定主意,要改变大宋靖康之变时候的惨剧,但随着事态发展过来,三娘却发现,要让此时的汉人不受西夏、金国、甚至是后来蒙古的欺压,唯有推翻大宋,建立汉人新的强盛王朝。只有这般,方才能让其后一百多年的汉人免受外族强势入侵,但要推翻赵宋,此刻赵宋宗室女眷并开封上万女子受辱,比起能避免后世金国攻掠江淮,杀掠无数,蒙古屠戮南国,十万军民崖山自尽的惨剧来说,现在这些女子忍受的屈辱似乎还是值得的。

    三娘一直都是这般安慰自己的,但有时候脑海中也会闪过一丝不安,那便是:“其实我也似乎只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才令这些女子有此大劫,还有开封城内那些百姓受苦,也是因为我想当皇帝啊。”但这种念头很快一闪而过,三娘坚信自己是为了更多的女子不受欺辱,是为了更多的百姓不受欺压,是为了汉人福祉,才这般行事的!

    听得嬛嬛哭泣,三娘沉默了一阵,随后才朗声道:“公主切莫哭泣,我那细作冒死自金营那里带回了两位陛下血诏在此,还请公主接诏!”

    嬛嬛闻言,心头一震,惊喜交集之下暗想道:“总算有父皇、皇兄诏书,便能知他两人如何。”当下便离席跪听。三娘起身来,一招手,后面奉诏书的两名军中文官上前来,便将两份诏书都宣读了。

    第一份诏书便是钦宗退位,教嬛嬛继承帝位,三娘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并为辅政大臣的事说了。这诏书中说了,只因开封城破,两位皇帝领宗室出降,唯有柔福帝姬赵嬛嬛脱身于外,便是赵宋血脉,为了领袖军民百姓抗击金人,便立赵嬛嬛为帝,加封山东路宣抚使扈岚为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平章军国重事,辅政大臣,辅佐嬛嬛抗击金人,恢复河山云云。

    听得这第一份诏书后,赵嬛嬛整个人都呆住了,隔了半晌方才喃喃自语道:“为何会让我继位?九哥不是还在河北的么?我一个女子如何能继承帝位?九哥不是更加合适的么?”

    三娘缓缓说道:“康王赵构,深受皇恩,却不思回报,在河北手绾数万兵符,却不思前来勤王救驾,如今只想一路南下,前往江南去做皇帝,弃两位陛下、宗室社稷于不顾,是以这第二份诏书便是两位陛下下诏讨伐康王的诏令,还请公主继续听下去!”

第二卷凤舞九天 第圩六章恻隐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岂能无

    便在别院嬛嬛卧房之内,三娘又将另一份诏书与柔福帝姬赵嬛嬛读了,其上果然是徽钦二帝命新继位的女帝赵嬛嬛出兵讨伐康王,其上列举了康王的种种罪状,什么数典忘祖,什么不思孝道,什么拥兵自重,什么不顾社稷,林林总总列举了十条罪状,便宣布废除康王爵位,贬为庶民,免其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

    听了之后,赵嬛嬛脑海中一片空白,过了半晌之后,才喃喃道:“这不可能,父皇与皇兄怎会下这种诏书,要我们骨肉相残?”三娘便将两份诏书摊开在桌案上,教嬛嬛来看,口中道:“这是两位陛下血诏,公主不信,可自己来看。”

    嬛嬛颤颤巍巍来到卓岸边,自有两名文官掌灯,灯火下看得分明,果然是皇兄手笔,同时落款便有徽钦二帝署名,并都用了各自私印,钦宗还用了大宋玉玺,可说这两份诏书真的不能在真。见得其上文字皆是一片暗红色,一望便知是血诏,想起父皇母妃及宗室亲眷的悲惨遭遇来,嬛嬛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见得嬛嬛掩面而泣,那般音容像极了陈丽卿来,三娘忍不住上前将她搂入怀中,安慰道:“好了,不哭了,事已至此,哭也无用。”身边庞秋霞也上来安慰,两个安慰了好久,嬛嬛方才渐渐停了哭声,但还是忍不住流泪抽泣。

    三娘替她擦拭了泪水后,缓缓说道:“今后公主要坚强些,既然二帝有诏书在此,便请公主接诏,接诏后公主便是大宋新君,臣等定然效忠新君,抗击金人,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之中。”

    听了这话,嬛嬛泪痕犹在,小脸微微发白,颤声道:“我,我不要做皇帝,我只要父皇、皇兄、母后都安然回来,像从前那般,大家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三娘知道她生性柔弱,但见得嬛嬛坐在椅子上,娇躯微微颤抖,便好似受惊的小白兔一般,忍不住三娘便露出了狼尾巴来,似笑非笑的上前又劝说道:“公主要二帝并宗室家眷都安然回归可是万难之事,但也并非全无希望,只要公主奉召,做了新君,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将士们有了主心骨,臣等便可率领军马,击败金人,迎回二帝、宗室家眷来。若是公主不肯奉召,大宋已然没了皇帝,臣等也没了效忠之君,便不如就此撤兵,回山东路去,保境安民便是了。”

    嬛嬛听了大急,忍不住拉着三娘玉手道:“你不能撤兵,你走了,父皇他们怎么办?”三娘微有些戏谑的望着嬛嬛,柔声道:“好,我不走,但请公主奉召接位,继承大统。”

    嬛嬛秀眉紧皱,还是有些为难的道:“但我不会做皇帝,我害怕。”三娘便好似大灰狼哄骗小白兔一般,又柔声道:“不必担心,有臣在,会辅佐公主的。”嬛嬛还是有些犹疑,又道:“可我是女子,不能做皇帝。”三娘柔声道:“臣也是女子,不是一般的领兵打仗?公主不必担忧,臣自会率领群臣效忠公主。”

    嬛嬛又道:“可我看父皇做皇帝很辛苦,难道我要一辈子做皇帝么?”三娘笑道:“若是将来公主做皇帝厌烦了,迎回二帝后,大可再把皇位禅让,便可不做皇帝了啊。”说完,三娘心中却暗道:“那徽钦二帝可不会回来了。”嬛嬛不知道对面大灰狼心里打的主意,只轻轻嗯了一声道:“这倒也是。”

    嬛嬛性子柔弱,经不住三娘这般威逼利诱,劝说半晌之后,嬛嬛终于点头答应。当下三娘命人摆下香案供桌,又宣读了一遍诏书后,赵嬛嬛便算是接诏了。

    嬛嬛接了诏书之后,三娘便领屋内众人先行参拜了大礼,便改了称谓,称嬛嬛为陛下。见三娘等人大礼参拜自己,嬛嬛涨红了小脸,手忙脚乱的扶起三娘道:“你们快起来,我,我……”

    三娘起身来后道:“陛下接诏后,便要自称朕了,稍后臣会请人来教导陛下帝王之礼,三天后,臣山东路后续军马便会到来,臣会安排登基大典,陛下先行登位。只是如今这东昏县内,一应物器简陋,一切大典或许只能从简了,陛下莫怪。”

    嬛嬛忙道:“从简无妨,我,哦,是朕,朕不会计较这些。只要你,嗯,只爱卿能速速发兵,击败金人,迎回二帝便好。”三娘见她精致的小脸上,满是期望之色,忍不住有些迟疑,要不要放过徽钦二帝呢?但这念头也一瞬即灭,三娘心头又想道:“都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帝位在望,岂可为了些许恻隐之心而废大事?”

    当晚,嬛嬛接诏,三娘便命又从女营差拔数百女兵前来侍奉新帝。随后连夜升帐点将,便连东昏县县令等官吏也都唤来,还有因金兵围城,不能会开封的大小官吏,又或是周遭州县逃难出来的官吏都齐聚东昏县衙。

    便在县衙大堂之上,三娘当众出示了徽钦二帝的血诏,都宣召了之后,三娘麾下将校还好些,其余宋朝地方官吏皆是大惊失色,但看了那血诏上,笔迹、印信皆无错漏,众官吏看了那字字殷红,皆是放声大哭起来,一个个捶胸顿足,或道:“天子蒙尘,天之不幸,臣等万死。”又或道:“主辱臣死,臣等万死。”

    一阵啼哭哀嚎,听得三娘烦闷,跟着厉声喝道:“诸公!此刻不是哭丧的时候,二位先帝还在,也有了新君,唯今之计便是好生筹划,先教新君继位,而后与我一同统兵,挥兵击退金人,救回徽钦二帝,重振朝纲,方是忠臣当为之事!”

    众官吏都是心头一凛,渐渐停了哭泣之声,数内也有质疑嬛嬛继位的,便有陈留县令忍不住小声道:“只是这柔福帝姬继位,帝姬虽然身份最贵,但始终是个女子,由她继位,是否……”说到这里,这陈留县令也不敢说下去了。

    三娘目光一寒,扫过一众官吏,冷冷说道:“如今宗室俱都陷在金营之内,并无比柔福帝姬更为合适的人选,更何况二帝有血诏在此,你们难道想抗旨么?!”

    如今三娘手绾兵符,有三万军马在东昏县,另有卢俊义率领十万军马将至,环顾开封周遭,并无一支宋军有此威势,更兼三娘手中有这两份血诏,众地方官吏虽然有人心头存疑,但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那陈留县令连忙改口道:“属下等愚昧,扈太师一言点醒,臣等定当辅佐新君,抗击金人,迎回二帝。”其余官吏也都一起附和,表明忠心。

    三娘见众官态度服软,当下便命军中娄敏中为主,地方官吏为辅,负责筹备赵嬛嬛登基之事。命孙安、卞祥暗中监察官吏,若有不轨之举,便要速速断处。

    三天后,卢俊义领十万大军陆续到来,这一趟山东路将佐、军马精锐齐出,山东路只留下朱武领十员将佐镇守,其余皆来到了开封左近聚齐,三娘便是要毕全功于一役。

    卢俊义到了之后,三娘升帐点将,便命圣手书生萧让撰写了两道檄文,一道便是向天下宣示徽钦二帝传位赵嬛嬛,教扈岚为辅政大臣,平章军国重事,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宋军抗击金军。这第一道檄文便是后世称道的《女君定国讨胡虏檄文》。第二道檄文便是讨伐康王的檄文,其中将康王罪状都说了,末了以嬛嬛口吻向康王麾下军马宣召,但凡之前依附康王的军马,自得悉檄文之后,当立刻脱离康王,之前之事一概不究,只问罪康王一人,若是领军前来勤王者,不但无罪,反而将论功行赏云云。

    两道檄文都写好后,登记诸事也都准备妥当,三娘便领一众山东路将校,东昏县左近地方官吏,在东昏城内拥立柔福帝姬赵嬛嬛称帝,史称宋末女帝继位事件。

    登基继位后,三娘命人当众宣读了血诏并两道檄文,并将血诏与檄文都誊写了,传檄天下。登基大典之后,三娘随即誓师出征,准备讨伐金兵并金人所立的伪楚张邦昌,收复开封。

    话分两头,却说徽钦二帝迫于无奈,写了那两道血诏之后,便一心只等着三娘那里军马来救。但三天过去,都一直没有动静。这三天来,金人还是不断凌辱二帝,或教二人陪同饮宴,席间淫辱宗室女眷,羞辱二帝,又或教二人观看操演,当众凌辱二帝。徽钦二帝不堪凌辱,又吃不好、睡不好,日夜都盼着三娘早日领军来救。

    金人这边,却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每天开封府那里,张邦昌还是不断送来金银绢帛,送来女子,宗望犒赏士卒,金兵个个都是欢声雷动,只顾着金银女子。宗翰老成,保持了几分清醒,虽然三娘那里一直按兵不动,而山东路后续兵马却也一直没有西进,只在黄河南岸救应百姓,但山东路军马中水军厉害,一旦发兵封锁黄河河道,只怕金军便一个都过不得黄河回去。

    好在有郭药师献策,教宗翰早早在占据洛阳以西,潼关以东的三处重要渡口,便是渭河以东的三大古渡口,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并收拢沿岸许多船只,一旦三娘军马西进,金军可从容自洛阳以西的这三大渡口从容撤兵。

    是以虽然宗翰心中深感忧虑,以三娘为隐患,但见自家军马雄壮众多,又安排好了退路,而开封那里又源源不断送来金银女子,是以宗翰也有些舍不得就此撤兵,便这般多耽搁了几天。于是,多耽搁了几天,最后便成了金军覆灭的丧钟。

第二卷凤舞九天 第圩七章金玉留心难舍弃 冤魂索命报应来

    金人那里只因贪婪,只想教张邦昌多搜刮些金银女子送来,因此多等了几日。这天晚间,张邦昌又差人送来五车金银绢帛,另有五十坛陈年美酒,说是在一处富户家地窖中挖出,那酒在地下珍藏了十余年,便是上好的佳酿,张邦昌便命人一并送来金营之内。

    宗望好酒,一尝之下,甚是欣喜,便又大摆筵席,教军中许多将领都来赴宴,又命人从赵宋宗室女眷之内提了十余人来席间添色。一众金军将校美酒当前,佳人在怀,自然是欢呼畅饮,都不觉得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个各自搂着选中的宗室妇人,回去安歇。

    宗望搂着两个美貌的赵宋亲王姬妾沉沉睡去,睡到后半夜,却被一阵叫喊声惊醒过来,醒来时急忙唤帐外亲卫前来问道:“何故呐喊?不知夜半呐喊,只恐营啸?”营啸便是古代军人出征,只因生死之间,精神高度紧张,夜半时一些士卒会精神错乱,拔刀互杀,夜间黑暗,为了自保,许多士卒都只会拼命杀掉身边的人,是以会酿成营啸,但凡晚间军营,除了巡夜的队伍,都不许士卒出营帐来的。

    那亲卫急忙答道:“大帅安心,并非营啸,而是一处营地失火。”宗望吃了一惊道:“何处失火?可是粮草重地失火?难道是敌军来袭?”亲卫道:“未闻厮杀,想是寻常失火,便是关押赵宋诸王宗室的营地失火,粮草营地安然无恙。”

    听闻只是关押俘虏的营地失火,宗望松了口气,也不敢怠慢,便起身穿衣,出帐来看。出得帐来远远一看,果然便是关押赵宋诸王宗室的城西北十里铺营地失火,火光冲天,看来火势不小。

    见得如此,宗望皱眉,急忙命巡夜将领前来询问。少时那巡夜将领到来,宗望问了,那金将道:“火势太大,未能靠近,也未见那营内看守的兵卒与一干俘虏有人逃出来。那营地前半夜都还一如平常,不知怎的后半夜便失火了。”

    宗望冷哼一声,便以巡夜失职之罪命人将那金将拿下,吩咐其他将领负责救火,又命几队金军皮甲准备,以防敌军趁夜来袭。

    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