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太平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只手搭在自己的额头,冰肌玉骨,杨柯陡然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张蕊正怜惜的抚摸着自己的头,带着埋怨的口气:“趴在案头就睡着了,最容易着凉了,真要是累了,就躺下歇歇,公务虽然重要,身体更重要,总是这样操劳最伤身了。”

    杨柯歉意的笑了:“你几时来的,等了半天了吧?”

    “你梦里一直在叫匡老师,从来没有听你提过,能教出你这样的弟子,匡老师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先生吧,什么时候我能见见他老人家,当面请教学问?”张蕊很奇怪,这个匡老师应该是大大有名的人,怎么自己印象中的学问大家没有这号人物。(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尽在起点,欢迎捧场)

    “家师已经不在了。”杨柯淡淡的说道。在自己前生的记忆中,匡教授是自己最敬重的老师,而前生自己的名字叫齐阳,也是匡教授最器重的学生。近来不知道怎么了,常常会带着很多不解的问题入睡,在睡梦中就会和匡老师聊天,聊人生、聊历史、聊学问,自己现在所碰到的问题很多都能和老师在梦中的对话里,获得很多的灵感和解答。而且这个次数也越来越频繁,杨柯暗暗摇摇头,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看着案头厚厚的一摞公文,杨柯无奈的笑了笑,拿起其中的一本,是张昌和蒯钦草拟的驿馆实施的方略计划,翻到第一页的总纲,包括人员选拔方式、编制及官制、耗费钱粮、分工定责、情报收集流程等等,十分详细,看得出来两人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杨柯拿起笔来,在钱粮一栏上画了个圈,搁下笔来,冥思苦想着什么,不觉入神。

    

 第四十八章 身不由己

    杨柯本以为自己不会再怀念前世,前世自己是个失意者,今生自己是个典型的高富帅。人往往如此,以为拥有后就会满足的东西真的来临,才发现建立在假设前提上的幸福感并没有如期而至。自己以为和真心希望有时候近在咫尺,有时候却会远隔天涯。

    自从穿越以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为了求生不得不架空了杨骏,从父亲手中夺取了权利,合纵连横,刻意收买人心,将朋友作为工具,绞尽脑汁,算计对手,当自己转危为安的时候,又发现如同骑上了虎背,还要继续那种争权夺利的日子。身边的许多追随者都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平定这乱世,造福百姓,其实杨柯心里最清楚,他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只是为了感召更多人,而提出的政治理念和口号而已。杨柯深深的领悟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个种滋味,你绑架了很多人,其实自己也被很多人绑架。

    张蕊不由自主轻轻的抓住杨柯的手,这一刻,这个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男子不是让自己高山仰止,而是让自己心疼得愿意代替他承担一切痛苦,但杨柯的心门仿佛关山万重,让自己走得步履艰难,想到父亲跟自己说过的话“杨柯亦正亦邪,冰炭同炉,选择了这样的男子可能会幸福终老,但也可能万劫不复”。是啊,父亲说的话言犹在耳,一语成谶,这种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的感觉真的是很折磨人。(麒麟可可独家授权起点发布“乱世太平王,最快最全最新更新,欢迎捧场”)

    张蕊咬咬牙,看着杨柯,语气坚定的说道:“不管多艰难,我陪着你全身而退,就算无法回头,我也陪着你一直走下去,还是那句话,我愿意。”

    杨柯内心一阵温暖,继而本能的反应又让自己警醒,他不经意的抽出手,起身走到壁挂的一幅“风雨归舟图”前,画面中远山隐于苍茫的雨色之中,近处是披蓑立于船头的晚归的艄公,廊桥之上是擎伞而立迎候的人儿。画远处大斧劈皴,山石棱角锋锐,老树如铁,劲峭雄秀。画近处烟雨迷蒙,艄公与桥上撑伞顶风而立的人儿遥相呼应,更衬着风雨的急骤、归舟的迫切。端详良久,杨柯取下了这幅图,露出了挂轴背后的几行字:“料理好这几件事,我就可以风雨归舟。”

    张蕊定睛看去,墙壁上写着“科举、吏治、收藩、和边、通商”十个大字。

    杨济、杨柯、张华、唐仲、唐彬、张昌、蒯钦、文鸯、裴瓒围坐在大殿之中,杨芷高居上首,兴奋得脱口而出:“这五策切中时弊,乃利国良药,假以时日必将造就一代盛世。各位议一议吧,怎么做?”

    张华首先开口:“这五策施行起来都是千难万险,非持之以恒不可,但不宜齐头并进,而应该分个轻重缓急,分步推行。”

    众人齐齐点头,杨芷问道:“依众位之见,应该先做哪个?再做哪个?”

    众人陷入一片沉默,显然都在苦思。这五个战略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同时启动,牵扯到利益纠葛,各种矛盾就会集中爆发,晋朝现在如同一个沉疴不起的病人,陡然下一剂猛药,未必能承受得住,所以,分步实行是众人都认为比较妥当的办法。但哪个是重中之重一时还真不好说,似乎都很重要,但似乎彼此制约,互为因果。比如收藩必然会影响和边,而和边也必然牵扯到通商,至于吏治,更是事关全局,科举触动的则是整个利益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唐仲沉吟良久说道:“吏治似乎是诸事之首,吏治不靖,其他四策是无根之木,弄不好会引发内外交困的局面,愚以为,当以吏治开局,重点有二,一是稳定朝局,二是整肃贪腐。”

    蒯钦摇摇头:“老夫子言之有理,朝局稳固、吏治清明是万事之基,但历朝历代的吏治整肃均非一日之功,动得太重会有动荡,动得太轻会虎头蛇尾,真正是水磨功夫,如烹小鲜,而藩王尾大不掉,边患频起则是肘腋之患,已经是急如星火了。”

    张昌点点头:“边关不宁,匈奴今岁雪灾,虽不是燎原之势,但小股部族深入劫掠已经报来不下十几起了,藩王保存实力,均作壁上观,只将担子卸给朝廷,却是是刻不容缓了。”

    “老夫愿提雄兵剿灭这几股胡匪。”文鸯久未上阵,一听此言立刻请战。

    杨芷笑道:“老将军勿急,擅动刀兵毕竟不是好事,咱们今日就是要找找有没有更好的法子,能够不死人就解决问题。”

    “太后言之有理,兵者危也,能不动最好不动。”蒯钦附和道。

    裴瓒武将出身,哪有武将不渴望建功立业的,立刻站出来支持文鸯:“文候所言也有道理,末将以为,用小打避免大打往往可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任由匈奴劫掠而坐视不理,万一成燎原之势,平定边患就更难了。”

    众人七嘴八舌,各执一词,杨芷和杨济对视一眼,杨济看了看坐在一边似乎漫不经心的杨柯,意味深长的笑道:“柯儿,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是发起之人,抛出这个烫手的山芋,总不能置身事外吧?”

    众人这才发现杨柯半晌不发一言,跟没事人一样,在一旁看热闹。蒯钦与他熟不拘礼,言语也不客气:“就是,是你提出来的五策,怎么你没事了,倒让我们吵架。”

    杨柯慢条斯理的环顾四周,又看了杨芷和杨济一眼:“这可是你们让我说的,我说了你们可别埋怨我说话难听。”

    杨济目光闪烁,看着杨柯不发一言,其余众人纷纷催促杨柯快说,别卖关子。

    “五策一出,各位众说纷纭,立时吵成了一锅粥,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座的不是我们几个,而是满朝文武和藩王,会是什么结果?”杨柯问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众人不由暗自心惊,是啊,如果现在不是小范围会议,而是朝会公论,不要说施行五策了,立马会引起人心动荡。

 第四十九章 权柄归一

    杨柯见众人陷入沉默,接着说道:“历来的变革最艰难的莫过于人事,人事最根本的莫过于党争,党争最根本的莫过于利益之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五策一旦放出去,就是那只鹿,到最后事情没办成,朝局反而是沸水浇油,所以,变革之道,于无声处落子,在细微处布局,居高以积势,如决积水于千仞之溪,一旦发动,则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才是上策。”

    “公子的意思是无声无息,由小及大,由表及里,文火慢炖?”唐仲也是机变之人,最早领悟出杨柯话中的深意。

    “此其一也。”杨柯接着说:“历朝以来,均是皇权与朝臣之间势利博弈,虽然互相制衡,但也彼此掣肘,使行事之难,难于上青天。柯以为,大变革必须要有强势的集权为依托,否则,很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只有集权统一,才能一以贯之的坚持到底,不为利益之争、朝局之争所左右和牵绊。”

    杨济意味深长的问道:“依你之见,当从吏治入手?”

    杨柯也意味深长的看着杨济:“比吏治更根本的是决策的规制,在太后之下设立中枢院,直接听命于太后,统领一切军政要务,奏疏往来均集中于此,决策出于一门。六部九卿只负责执行,鹿虽然还在,让朝臣没有了逐鹿的资格,只能分工合作参与围猎,木已成舟,再从容不迫步步为营,分头推行,就算朝中利益盘根错节,又其奈我何?”自古以来军权和相权之争就是一对此消彼长的难兄难弟,谁也离不开谁,但谁也不敢让另一方一家独大。历史上也有比较牛的皇帝如朱元璋,就是一个人干完了六部的活,但这样不科学,也不可能每个皇帝都做得到,只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且也不是成功案例。晋代的利益格局更复杂,虽然还没有形成宦官集团,但已经有了外戚和藩王这两股势力参与角逐,更是复杂。历史上也有强势皇帝不依靠制度依然能够实现集权的案例,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但目前太后杨芷显然不具备这些威望和资历。自清代开始,施行了军机处的制度来完成集权,也是有史以来最好的集权制度,当然集权过度,实际上将国家兴亡寄托于皇帝一个人的身上,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比如史上有名的杨贵妃的老公,早年开创盛世,晚年却引发了安史之乱那位唐明皇老兄,自己也不得善终,让整个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后人评价他最根本的错误就是在于活的太长,没趁自己清醒的时候交出权利,开始胡折腾。清代由盛而衰,最后也走向了改朝换代的末路,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杨柯苦思许久,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当务之急为了完成变革,还是要用集权的方式来求得稳定甚至是专制,为变革保驾护航,至于集权的危害,到下一步再来规避。

    杨济面带微笑:“柯儿,这中枢院的人选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杨柯两手一摊:“侄儿只是献言献策,至于人选,当然要太后来定。”

    唐仲接到太后懿旨的时候,对唐彬说了一句话:“天下权柄,尽归于太后一人矣,休烈真是高人,兵不血刃就过了杨大人这一关。”

    “杨大人不是一直和公子一条心吗?”唐彬隐隐有点糊涂。

    “你啊,带兵打仗可以,朝局之争就未尽然了。如果没有中枢院,你想想,能统领朝政,大权独揽的除了杨大人,还能有谁?可现在你看看。。。。。。”唐仲将旨意递给了唐彬。

    唐彬看着懿旨上的中枢院人选,杨济、张华、王祥、文鸯、司马伦赫然在议政大臣之列,唐仲被任命为中枢院中书令,也就是中枢院办公室主任兼秘书长,这个布局果然是饶有深意,外戚、士族、亲信、武将、藩王鼎足而立,而杨芷就是那个最大的利益既得者。唐彬依然有些不明白:“可杨大人德高望重,一向是不贪恋权位的啊?”

    “那是从前,人啊,一旦坐上了那个位置,体会到那个位置的好处,有几个人能舍得放弃的。”唐仲叹了口气:“只是我越来越看不懂公子了,他到现在依然是在野之身,却总是能做那个布局的人,其志几何?”

    唐仲感慨的时候,杨芷的这一纸诏命在士族之中同时激起了千层浪,士族的族老们聚集于王祥的府门之外。

    “诸位前辈,家严确实身染有恙,不能下床,诸位的好意,家严心领了,命晚辈敬谢致歉,家严说不能整肃衣冠,卧于病榻之上,非待客之道,诸位请回吧,家严康泰之后,晚辈一一登门回拜。”王祥之子王烈正在谢客,执礼甚恭,一一道歉。

    卧房之内,王祥盘膝而坐于榻上,白发银须,双目微闭,精神矍铄,脸上没有半分病容。房门开处,王烈走了进来:“父亲,好容易劝得他们离去。”

    王祥微睁双眼:“烈儿,今日他们齐聚府前,你是怎么看的?”

    王烈十分恭谨的低头回话:“孩儿愚钝,不知猜的对不对,一是知道父亲大人入了中枢院前来道贺的,二是来探望父亲的病的。”

    “你知道为什么为父称病不出,又闭门谢客吗?”

    “父亲大人这么做一定有您的道理,儿子不知。”王烈依然恭谨回话。

    王祥哼了一声:“如果为父没有猜错,司马伦的府门前此刻一定也有不少藩王或者受藩王指派的人吃了闭门羹。”

    “这是何故?”王烈问道。

    “这些士族和藩王都是聪明人,已经嗅到了不寻常的味道了。太后更是个聪明人,将这个天大的火炭盆塞给了为父和赵王。士族和藩王这是来探我们的口风的,希望能扳回一局,让太后收回成命,罢了中枢院之议。这些老士族的人一走,马上就有人会登门拜访了,不知道是杨济还是张华,也有可能是两个人一起登门。”话音未落,一名老仆在门外通传:“禀老爷,杨大人和张大人前来探望。”

    

 第五十章 中枢定局

    王烈惊奇的瞪大了眼睛,看着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的父亲。

    “去吧,告诉杨大人和张大人,就说这几日为父身体不适,已经闭门谢客了,三日后,中枢院第一次议政,为父一定准时到。”说完,王祥合上双眼,如老僧入定一般,再不发一言。

    王府的门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