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太平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在围观者的眼中,除了这潼关城很少能看到如此娇滴滴的美人,令人啧啧称奇之外,还有一个让他们惊诧的地方,堂堂潼关城乃至关中,黑白两道赫赫有名的柳三爷,竟然只能站在这名女子的身后,则更是一奇了,那么这名女子到底什么来头,又是何方神圣,足以让柳三爷做跟班?这份好奇心几乎盖过了对美人的倾慕之心。
“那张桌子叫龙头桌,能摆得了龙头桌的地界在当地一定是老海们碰盘的集会之所,这个柳三不只是商人那么简单,一定是老江湖了,而且在道上地位不低。”黑七压低声音地杨柯说道。待他看到杨柯征询的眼神,随即明白过了,自己不经意间用上了江湖的春典,也即是黑话。于是小声的解释道:“这家老店一定是潼关城中道上朋友会友谈事的地方,那个龙头桌上首的位置不是道上的头面人物,没人敢座,柳三这是在为红姑立威,不出三天,潼关道上的朋友就都应该知道红姑这号人物了。”
杨柯点点头,不禁对柳三的认识又深了几分,但他依然不开口,在一旁观望。
只见片刻功夫不到,已经纷纷有人差遣伙计呈上了茶水点心之类的小吃,满满当当渐渐摆了大半张桌子。红姑也不推辞,来者不拒,不过都是浅尝辄止。看看差不过了,只见柳三做了个团团揖,算是给四座的人打了个招呼,便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将红姑让出了大堂,于是一行人跟随着红姑与柳三纷纷上了二楼,早有小厮伺候着众人进了正当中四四方方的一个大雅间,里面的陈设看起来端的不俗,满墙的墨宝,多宝阁的架子陈列着花卉和各式摆件,三面打着地榻,居中是留给主人的,其余两面显然是客席,榻上摆放着几案,热气腾腾的佳肴早已铺排得十分齐整。这柳三自进店以后始终一言未发,但手下人将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当当,显见得都是久经训练,老于接待的伙计,从细小处看文章,杨柯不由对柳三的认识又深了几分。
关起门来之后,柳三一定要敬奉杨柯与红姑座上席,杨柯淡淡的笑道:“柳大柜年长,关起门来咱们就不说外场话了,你是红姑的长辈,在下今天也有一肚子的问题要请教,如果再论尊卑,就没法聊天了,不如这样,撤了上首的位置,咱们按宾主落座,也好把酒言欢,不知可否?”
这个时候才看出柳三的江湖豪气了,他笑呵呵的说道:“如果我再谦,那就是矫情,该讨人嫌了,也罢,柳三今儿个就托个大,咱们把酒言欢,不醉不归。”
这么你来我往的一番话说下来,场中气氛立刻少了拘谨和客套,多了几分热络。撤掉了主位之后,宾主分列两厢就坐,酒杯异端,黑七率先就开始活跃起来,插科打诨,盘马弯弓,间带着问了不少这潼关道上的风土人情,前世今生。柳三也是有问必答,来者不拒,双方你来我往,谈的不亦乐乎。由此马上就显出了柳三的厉害了。
在众人的印象中,黑七是最健谈的一个,而且十分诙谐风趣,他如果真心要和人结交,即使是素昧平生的人,也会立刻混成熟不拘礼的老友一般。而这个柳三竟然是丝毫不落下风,更难得的是,他在和黑七周旋的过程中,还能兼顾四面八方,应酬得滴水不漏,没有丝毫给人感觉厚此薄彼的情形,与之前木讷的形象完全不搭界,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黑七这个话引子打开了柳三的话匣子,便一发而不可收,从这潼关城的历史变迁,到柳家老号的兴衰荣辱,再到这关中地区黑白两道、买卖经生意经,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杨柯则一直含笑不语,听得多,却一言不发。直到柳三谈到了这关中商道的来历和现状,杨柯才慢悠悠的问道:“敢问柳大柜,这关中商道目前一直通到什么地方,交易最大宗的买卖又是什么?”
柳三停下了筷子,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柯说道:“贵客真是一针见血,问的都是要害。天下商道林林总总,各有特色,为什么关中独得赞誉,其实很简单,其他商道做的都是我大晋朝的生意,而这天底下有两条道做的是外族人的生意,一条在红姑手中直接打理,另一条就是柳三受老主人重托代为主持的关中这条商道。所以说,柳家的生意做得可是不同凡响。”
第二二二章 布局谋势
杨柯听罢,饶有兴致的放下了酒杯,专注的问道:“愿闻其详,敢请柳大柜不吝赐教这两条商道不同凡响在何处?”
柳三看了看柳红姑,见红姑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自己,随即清了清嗓子,吩咐店伙计道:“取那两个宝贝过来。”店伙计垂首答应,便匆匆出了客房。
柳三对杨柯道:“我这里有两个宝贝,说是宝贝,其实是自卖自夸了,有识家,这两个宝贝万金不换,在不识货的人眼中,却是弃如敝履了。也不知道能否入贵客的法眼,献丑献丑了。”
杨柯见这个柳三刚才还是江湖谈吐,但转眼间便俗气尽消,隐隐然有古人策士之风,开篇就让人的胃口被吊足,不禁更是高看一眼:“柳大柜过谦了,在下这双眼睛比不得大柜你阅尽世情,但还分得出金玉和败絮,今日有幸,就一睹老先生压箱底的宝物,幸甚幸甚。”
柳三听罢,微微一笑,也不再自谦,举杯遥敬。不过半柱香的功夫,两名伙计抬着两幅长长的挂轴进了客房,外面是层层包裹着的绢丝囊,仅仅是这层包装就看得出柳三是珍而重之的妥善收藏的,而且绢丝囊上不见一星半点的灰尘,可以判断得出不是束之高阁,而是常常打开的。
只见两名店伙计果然非常熟练的解开了绳口,抽出了四四方方的两张图,图的横轴上安装有环形的布套,店伙计将迎门墙壁上的壁挂书画取下了两张,挂上了两幅卷轴,又小心翼翼的一一将卷轴放下,只见卷轴上画着的竟然是两张地名星罗棋布的地图,杨柯一见之下,立刻从矮榻上站了起来,连鞋都没穿,抢步走上前去,细细的端详起来,柳三捻须微笑,注视着杨柯。
杨柯注视良久,方才转过身来,看着柳三,恭恭敬敬的对着柳三深施一礼:“昔日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赛宝,魏惠王以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为国宝。齐威王以臣下有檀子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臣下有盼子守高唐,赵人不敢东渔于河,臣下有黔夫守徐州,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徒而从者七千余家。臣有种首使备盗贼,道不拾遗。此四臣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今有大贤遗于野,乃柯之过也。此二图重见天日,将大兴我朝商贾之道,惠及苍生,泽被天下,安定边患,强我国力,还会传之后世,光耀千秋。乃国之幸也。请先生受我一拜。”
柳三抢前一步,伸出双手一把拉住了杨柯:“恕老朽眼拙,此刻方知贵客真身,您莫非就是名满天下的豫王,莫要折煞老朽了。”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四目相对,这一刻千言万语都无从说起,但两人仿佛深交多年的老友一般,对彼此的想法都了然于胸。
柳三绘制此图不知道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更难得的是他殚精极虑,在这两幅图上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可惜真正能说与人听的又有多少?就如同自己引以为傲的成就在芸芸众生的眼中难觅知音是一个道理。而杨柯一眼就看出了这两幅图的意义,不仅仅是地图那么简单,这地图上的路线更是兴邦之路,所以用齐威王与魏惠王赛宝的例子来做比喻,对自己的称道更是在春秋贤臣之上,他们不过是光照千里,而自己做的这件事在杨柯眼中是恩泽当世,传至千秋的大业,这样的评价让柳三多年的辛苦和寂寂无闻在瞬间都有死不足惜的感觉了。而且杨柯这番话立意高远,见识入木三分,不是身居高位,执掌重权的人,是不可能从这个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柳三是何等人物,加上他消息灵通,根据杨柯的年纪、外形、风度,满朝权贵当中,能吻合的人也就只有这个杨柯了,所以,柳三瞬间灵犀顿开,柳氏家族在东海郡劫后逢生听说和当朝豫王的扶持是分不开的,更加笃定了杨柯的身份。
而杨柯在此刻非常肯定的从柳三眼中看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他此刻也能断定这个柳三是名大隐于市,见识超群,志向高远的人,俗其实是他入世的方法,但胸怀大志其实才是他出世的真正本源,这种人就如同唐仲等人一样,都是古人所称道的国士,也注定是一群孤独的人。
杨柯也不回应柳三对自己身份的猜测,而是单刀直入的说道:“柳先生,东西两汉,张骞班超穷尽国力,倾注无数人辛劳与鲜血铸就的这两条商道尘封许久,该如何重现昔日的盛景也是我寤寐思服,无日不牵肠挂肚的大事,愿先生教我。”
柳三叹了口气道:“本以为老朽这辈子要带着这些念想进棺材了,今日得遇豫王,不亚于高山流水遇知音,我们满饮此杯,再彻夜长谈。”
杨柯也哈哈大笑道:“好,就依先生的,咱们满饮此杯,再彻夜长谈,不,不是彻夜长谈,是谈他个三天三夜。”
仆从乖觉的适时送上了斟满酒的杯子,两个人举杯一饮而尽。
坐在一旁的张昌与黑七等人相视一笑,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杨柯如今天这样兴奋外露,精神勃发了,根据他们交谈的话语可以判断出来,杨柯一直没有和大家讲透,他此行山高水远,艰难跋涉,到底要干什么,又是为了什么目的走的这次远行,其意图已经呼之欲出了。杨柯一直在谈的通商,布局是落在柳红姑的柳家老号,但真正要举朝廷之力破这个局的点其实是在这两条商道上面了。刚才柳三说这天下两大商道一条在柳红姑手上,另一条在自己手上,这一下,两条道的掌舵人会猎于潼关城中,定然有一番大变化了。由此,张昌等人对杨柯的佩服程度更上层楼,他看似空中楼阁的那些施政目的在旁人眼中无从着手,但杨柯就这么左一步闲棋,又一步孤子,在漫不经心中随意为之,突然遇到了一个突破点,整个棋子就连成了一片,大势已成,所有人才恍然大悟,但杨柯的思路其实又早到了千里之外去了。
张昌与黑七等人悄悄起身,慢慢退出了房间,只留下了杨柯、红姑、柳三这三个人,在屋子里开始秉烛夜谈。
第二二三章 古道艰难
柳三指着其中一张地图道:“说是两条商道,其实应该算四条,6上三条,海上一条。这6上的又有南北中线之分,被称为玉石之路、皮毛之路、香料之路。北线由长安、东汉时为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这条道是最早的一条,路程较短,但沿途无人烟,供给跟不上来,不携带大量补给是走不了的。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这条道沿途补给充足,但路程却是最远的,绕了不少行程。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中线路线长短优于南线,补给忧于北线,三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中线实际上是目前最主要的商道。”
杨柯听柳三介绍这路线的名称,不禁有些奇怪,怎么在柳三的口中,没有提到丝绸之路这个名称,不过他转念一想随即明白过来,这条商道开拓之初本来是为了获取外邦的玉石,而真正出口丝绸其实是要道隋唐年间的事,鼎盛之时也是从隋唐开始,那是胡商定居长安的根据自己对史料的研究,足足有几万人之多,但自唐中叶以降,战乱频仍,商路被阻,海路才逐渐取代了6路。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中国也因此失去了一次开放通商的千载难逢的良机。至于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其实不是古已有之。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也才有了正式的名称丝绸之路,概括地讲,丝绸之路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既是亚欧大6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国、印度、希腊的贸易之路,同时更是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想到这里,他插言问道:“从地图上看,这三条6在张掖汇合之后,离着终点还有几条路线呢?”
柳三点点头:“自张掖汇合之后,也是三条路线。”
说道这里,柳三指着地图一一解释道:“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因为沿途之上城邦林立,部族众多,或因战乱,或因消亡,或因天灾,或因新道的现等等原因,不一而足,所以路线常有变化,但大体可分为南、中、北三道。”
杨柯问道:“先生可走过这些商道吗?”
柳三自矜的说道:“走过新北道这一条,还是五年前,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