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贞观帝师-第4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上皇召见了你?”李世民语气平平的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午后太上皇命内侍召臣去大安宫,让微臣给他讲了讲这两年在外遇到的趣事儿奇闻来。然后……太上皇还强令微臣了一件事情,微臣正在为难。”

    “哦?”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问道:“何事?”

    夏鸿升叹了一口气,对李世民说道:“太上皇知道了微臣已经开始筹备婚事了,不知从何处得知微臣还没定下个媒人,于是召了微臣到大安宫去,准备叫息王妃来找皇后娘娘,替微臣说媒。”

    “找息王妃说媒?!”李世民一愣,继而顿时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一脸的膈应。

    “是啊!”夏鸿升摇了摇头:“太上皇根本就不给微臣说话的机会,说明日就让息王妃来找皇后娘娘,然后将将微臣给捻了出来。”

    李世民皱着眉头:“太上皇为何为干涉此事?”

    “太上皇说……”夏鸿升顿了顿,犹豫了一下,说道:“说他大约时日不多了,想让息王妃给微臣说媒,好教宫人以为息王妃同微臣及公主殿下关系尚佳,在他百年之后,宫人便会因微臣深受陛下信重,于是忌惮微臣,因而不敢欺辱王妃,息王妃或可过的好些。”

    李世民又是一愣,面色明显恍惚了一下,沉默了下去。

    夏鸿升也不说话,他们家的事情,还是越少搀和越好。

    多了许久,李世民才轻叹一声,说道:“既是太上皇旨意,那你就照做便是。”

    “臣遵旨!”夏鸿升点头说道。

    李世民摇了摇头,似乎想要将有些纷乱的思绪从头脑中摇出去,然后又对夏鸿升说道:“不说这个。对了,前几日泾阳县令上了奏疏,说是你回去之后,用了个什么‘公益活动’什么的法子,叫泾阳的富商和乡绅们自愿出钱出物,捐建了五所学堂,如今五所学堂正兴建的火热,说是年内就能全部落成。因涉及有你,房卿便将奏疏交于了朕。朕对你让泾阳的富商及乡绅自愿出钱出物的法子,很是好奇。这‘公益活动’,却不知是何法?”

    “原是这个。”夏鸿升笑了笑,说道:“陛下,这只是微臣耍的一个小聪明罢了。其实本质还是交换。富商及乡绅自愿的出钱出物为泾阳兴建学堂,还不是为了得到好处。”

    “好处?”听到夏鸿升这么说,李世民神色一肃,立刻厉声说道:“夏卿莫不是给了这些商贾特权为换?!此举同那官府卖官鬻爵之举又有何异?!”

    “陛下误会了!”夏鸿升见李世民想岔了地方,于是解释道:“微臣给他们的好处,是让他们明白做公益活动的意义,是做公益活动的好处。他们所获得的好处,也是自公益活动而来,非是从官府而来。陛下,公者,众也,益者,利也。所谓公益,乃众之利也。及指公众之利,公共之利。从字面的意思来看,便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它的实质应该说是社会财富的再次分配。而所谓公益活动,便是指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向社会无偿捐赠财物、时间、精力或是提供知识等活动,使其他的社会大众,周遭之寻常百姓皆可从中获得好处。这公益活动有许多,比方说公共设施的建设,为村中规划、修建和维护水泥路,为村民兴建水利,水车等等设施之建设。亦或是社会优抚。比方说拥护军户,优待军烈家眷。又或是赈灾救济,开棚施粥等等,乃至于为村人修建了一所学堂之类。这些但凡是能够为百姓们带来好处的事情,皆是公益活动。”

    “哦?那听夏卿的话,往简单点说,岂不是令那些富商和乡绅掏自己的钱财来花到旁人身上?这旁人是受益了,可他们自己却折损了许多钱财,哪里来的好处?”李世民的理解能力果然过人,一听就明白了,问道。

    “陛下,您想啊!这些个商户出资为泾阳的百姓兴建了学堂,日后泾阳百姓提起他们来,哪个会不感激?这事情传出去,知道的百姓哪个会不称赞他们达则兼济天下的大义?有了这个名气,有了这个名声,日后若是有这方面的生意,当然最先想到了就是他们了啊!兴建学堂,虽然花费了他们不少钱财,可是让他们更加有名气,更加受人尊重,这又会给他们带来多少生意呢!两相一比,那兴建学堂所花费的钱财,就算不得什么了!县衙又会按照他们捐资的多少,为他们雕塑石像,放在学堂里面,让学子们都知道是他们捐资办学,才让学子们有学可入,好感激他们。这得是多大的荣誉啊!这份荣誉,亦可使其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大家自然更愿意去同一个好人交往,他的生意自然兴隆。这就是商号进行公益活动的好处!”
………………………………

第865章 大唐缺钱啊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的点了点头,显然是已经理解了夏鸿升的意思,笑道:“官府达到了兴建学堂的目的,百姓有了学堂可以供子弟进学,商人花钱买来了好的名声和声誉。各取所需,一举三得。这法子好啊。呵呵,渭河公园,就是这么来的罢?”

    夏鸿升笑着行了道:“陛下果然圣明,一听就明白了。微臣花费了好些口舌,给那些商贾们解释了一天,他们才明白过来其中的好处。”

    “倘若年内这五所学堂能兴建起来,明年便可使泾阳之孩童入学。这普及教育,朕看好处不少。起码,不会因为刮个风闪个雷就说三道四。”李世民揉了揉头,这几年每逢有了灾害,还是会有人拿君王失德来说事。

    见李世民揉着头一副头疼的样子,想想以后这也是要成为自己的老丈人的人,于是夏鸿升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了甚子事情?”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前些时下面报上来,河南、山东等地四十余个州县闹了水灾。今年经历了两场战事,东瀛道和林邑道两边都须驻军,粮食消耗的不少。现如今还须赈灾,真是捉襟见肘啊!朕已经将这几年来内务府的收入,都添了进去了。呵呵,所以朕听闻你使得那些富商们自愿出钱出物才觉得新奇,不过如今看来,此法却也没法来给府库增添些收入啊!”

    夏鸿升不禁好笑,原来皇帝也有缺钱的一天啊!

    其实,朝廷缺钱,并非仅仅是这一时。在长久的封建王朝中,从来没有过国家财政十分宽裕的时候。盖因国家的收入形式单一,且严重依赖于丁身和土地之缘故。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想过许多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的,就是税制的改革。从周的井田制,到清的摊丁入亩,封建王朝的“经济家”们一直在走在探索税制的路上。

    但是,无论税制如何改革,却始终都拘囿于农业和土地上,因而始终有其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收入单一,严重依赖丁身和土地的本质,结果也只能是达到“修修补补”的程度,却无法“焕然一新。”

    当然,税制的改革,需要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并须随着经济和社会情形的转变而适时的做出变革。

    眼下,因为夏鸿升的到来,和对皇帝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虽不敢说商业繁荣,却也好过之前太多了。算是正处于一个“生意好做”的时候。而倘若保持现在的境况不变,又或是朝廷有了鼓励经商的政策的话,那么可以预见接下来商业井喷式的繁荣。

    商人赚了比以前更多了,可是却还如同以往一样不需或只需纳极少部分的税。夏鸿升觉得,是时候该将商业税纳入到税收里面来了。

    在夏鸿升看来,税制的改革绝对不能够急于求成,更不能够忽视当前阶段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更不能够想要“毕全功于一役”,步子太大,结果扯淡。

    后世里先进的税制很多,但是绝对不可能放到现在来施行。可以作为大唐税制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却绝不能够直接拿来用。

    现阶段,最为适合大唐现阶段使用的税制,应该是先是《两税法》,进而过度到“一条鞭法”。至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而诞生的摊丁入亩,它虽然增加的国家的收入,但是却更加强了封建集权,夏鸿升暂时不予考虑。因为夏鸿升希望在大唐通过了两税法阶段,到达了一条鞭法的时候,就可以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反映出过去由封建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控制土地私有的原则变为不干预或少干预的原则。

    两税法改变了租税徭役据丁口征收,租税徭役多出自贫苦的劳动群众头上的作法,它以财产的多少为计税依据,不仅拓宽了征税的广度,增加了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贫苦人民的税收负担,同时简化了税目和手续。这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它奠定了宋代以后两税法的基础,是中国赋税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是,两税法作为一种封建的税收制度依然有其封建性和局限性。

    长期不调整户等,不能贯彻贫富分等负担之原则,此其一。货币的不发达,导致两税中户税部分的税额是以钱计算的时候,因政府征钱,而市面上钱币却流通量不足,不久就产生钱重物轻的现象,农民要贱卖绢帛、谷物或其他产品以交纳税钱,增加了负担,此其二。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富人勒逼贫民卖地而不移税,产去税存,到后来无法交纳,只有逃亡,土地集中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者反而更多了,此其三。

    两税法的部分内容超越了当时的客观条件,即“尽管社会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货币经济的发展仍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租税改按货币计征的条件还不充分具备。

    不过,既然夏鸿升已经知道这些缺点,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当下大唐的实际条件,而去粗取精,顺利实施。

    想了一想,夏鸿升觉得这是一个提出来两税法的好机会。于是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要想使国家富裕,单单依靠农业和土地是不行的,太过单一了。”

    “哦?”李世民扬了扬眉头,看向了夏鸿升,说到:“那夏卿觉得,如何才能使国家富裕呢?”
………………………………

第866章 一点一点,万世永昌

    夏鸿升之所以觉得时机成熟,并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恰恰正是因为这次外出两年,路途上之见闻,令他觉得已经到了可以跟皇帝提出两税法这个概念的时候了。当然,从概念到试行,从试行到推行,这些都需要时间,都需要酝酿。但是眼下,却该是同李世民详细说起这事情,提上日程开始考虑的时候了。

    从长安到泉州,再从泉州回到长安,沿路上夏鸿升虽然没有久留,但是也基本都转过看过。

    这些年来,在夏鸿升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世民虽然没有明确的表示过对工商业的支持,只是不疼不痒的随口说上一句农商并举,却也没有当成政令来写入到朝政方针之中,但是却已然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商人虽然仍旧有诸多的限制,可终究还是宽松了许多。夏鸿升觉得,夸张些来说,现如今的氛围跟后世里改革开放前夕,下海潮来临之前的社会和政治氛围略微有些相似。

    土地兼并的现象已经开始,虽然还未达到不可调和,造成严重危害的地步,但是已然初具苗头。而这几年在夏鸿升的带动下,工商业得到了比之前更多的主意。虽然在商品经济的范畴内仍旧是属于微不足道的阶段,但是却代表了一种趋势――那就是逐渐有更多的人看到了工商业的前景和好处,开始往这方面靠拢,甚至投身其中了。

    这正是夏鸿升认为可以同李世民正式的提出两税法,纳入考量之中的社会基础。

    正巧李世民感叹朝廷缺钱,而夏鸿升早就想对现有税制这只“青蛙”烧温水了。

    于是如愿以偿的听到李世民提出的问题,夏鸿升笑了起来,说道:“要回答这个问题,微臣得先问陛下一个问题。”

    “问。”李世民见夏鸿升这种笑容,就知道他这是又要搞出些什么东西了,于是往后靠了靠,找了一个舒服的坐姿,准备好好听听夏鸿升怎么说。

    夏鸿升行了一礼,问道:“陛下,这士农工商,天下四民,依陛下来看,何者最为富裕,何者最为贫寒?”

    “农者多贫寒,商者多富裕。士者多权贵,工者多徒劳。”李世民顿了顿,说道。

    这话反倒是叫夏鸿升一愣了,看来李世民对于天下四民的认识,十分客观,并没有回避,这一点比以前好多了。

    “陛下圣明!陛下能够如此客观的看待天下四民,臣当为大唐恭贺!”夏鸿升起来郑重的行了一礼,然后又说道:“陛下所言一点儿没错。然而历朝历代,正税算到最后,都算到了农人身上,富者贵者,虽也纳税,然其坐拥佃户,到最后其实还是到了农民的头上。商人纳税,却又少之又少。打个比方好了,就好比现在陛下想要钱,眼前有个两个人可要,一个是微臣,一个是上回陛下到庄子上去的时候,吃臊子面的那家老农。敢问陛下是问谁要钱?”

    “自然是问你要!朕要是狠心下来盘查于你,你这臭小子估摸着都能富可敌国了!”李世民冲夏鸿升没好气的说道,语气恨恨的,对夏鸿升这么有钱且这么能挣钱感到很是眼红。

    “呃……陛下,话不能这么说……”夏鸿升挠了挠头,说道:“可陛下您看,若是依照现下的税制,当以丁身为本,那老农家成年的男丁有仨,算上他自己,就是四个人头,就得按照四个人来纳税。微臣呢,只有一个人,却是只须那一人份的税收就是了。当然,税收复杂,不是这么简单,咱们只是做个比方。可陛下您看,微臣的家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