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黎明-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哎!”林业叹了一口气。
“现在中兴卫没有对我们动手应该是在等什么!这样吧!趁这几天把我们所有的财物都挪走!务必要快!到时候我们主动伏罪,但是这劫杀楚王府人的罪一定不能攘上,还有派去劫杀我们可以说是巡逻的时候遇到有盗匪抢劫百姓,于是我们出手相助,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强盗!至于那两个臭小子的伤就说不是我们的人造成的,是那伙强盗,明白了?”罗鹰道。
“如今也只能这样了,那我这就去通知他们!”林业起身道。
“去吧!路上小心!”罗鹰吩咐道。
林业点点头,刚刚起身,突然外面传来了嘈杂声,闹哄哄的,原本宁静的侯府一下变得喧嚣起来,随后,管家的声音便从外面传来:“侯爷,不好了!中兴卫的人闯进来了!”
“什么?!”罗鹰一愣。
随即起身,便出了书房,林业也跟了出去随后他们便看到了缓缓而来的王承恩,只见王承恩笑着道:“罗侯爷!好久不见!呦!林指挥也在!”
罗鹰看了看王承恩道:“卫公!你这是何意?”
“奉旨检查侯府!罗侯爷接旨!”王承恩拿出圣旨道。
“勇毅侯罗鹰接旨!”罗鹰下跪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勇毅侯罗鹰涉嫌顺天府凶杀案,今命中兴卫搜查侯府,如遇违抗者,视为谋反!另即日起,五城兵马司由京营暂时接管,钦此!”
“勇毅侯罗鹰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罗鹰道,随后便接过了王承恩递过来的圣旨。
“侯爷!多有得罪了!”王承恩笑了笑,随后便潇洒的挥了挥手,顿时,中兴卫的人便如狼似虎的扑向侯府的各个角落。
看着中兴卫的人忙碌的身影,林业不由得轻轻碰了一下罗鹰,罗鹰反应了过来,随后轻轻摇了摇头,林业顿时松了口气,王承恩自然把他们的小动作都收入眼底,只是没有说话,而是微笑着静静等待。
“卫公,可否赏脸进去坐坐?”罗鹰邀请道。
王承恩第一次见自己家被搜查却还能如此淡定请他进去休息的。
“哈哈!好!那我也不客气了!”王承恩笑着便先行进去了!
看着王承恩进去了,罗恩道:“你赶紧回去,想来他们也去你那了!千万不要给抓到什么把柄!明白了吗?”
“好!罗兄!我这就走!”林业抱了抱拳赶紧离开。
看着林业渐渐消失的身影,罗鹰定了定神,便回书房去会王承恩了……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京城风云 七
“卫公您请!”罗鹰客气道。
王承恩看到只有罗鹰一个人进来,只是眼里精光闪过,但并没有说什么。
“那洒家就打扰了!”王承恩笑着道。
“来!卫公!这可是罗某从万隆商行买的上等龙井!来尝尝!”说着罗鹰亲自给王承恩沏茶。
“唔!”王承恩陶醉的闻了闻道:“明前茶!好!好!谢侯爷了!”
“卫公说的哪里的话!既然卫公喜欢一会就带些回去!”罗鹰笑着道。
王承恩听完,笑着摆了摆手,之后便细细地品尝了起来,而罗鹰看着王承恩在品茶也没打扰,安静地坐在一边,书房里的宁静和书房外的喧嚣简直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倒是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卫公!已找到了证物!”外面有手下报告道。
“看来这也喝的差不多了!多谢侯爷款待!”王承恩笑着道。
“卫公!这茶也喝了,罗某也如此的配合卫公,卫公是否可以给罗某指一条明路?”罗鹰诚恳道。
“哦?此话怎讲?”王承恩笑着道。
“卫公!此次案件的来龙去脉想来卫公比罗某还要清楚,这最后到底是谁获利卫公也明白,罗某也明白罗某做的那些卫公也知道,但是罗某现在只是希望卫公给罗某指一条生路,只要卫公答应,罗某怎么做都行!”罗鹰诚恳道。
“哦!”王承恩一愣,随后道:“不愧是罗侯爷!”
“如果罗某估摸的不错的话,卫公的手下找到的无非就是之前那两位公子口中说的被我们抢走的宝物以及那名女子,当然也可能还有那鬼蛟的人,罗某说的可对?”罗鹰笑着道。
王承恩没有说话,只是笑了笑,罗鹰看着王承恩的神色便明白自己应该是猜对了,随后道:“虽然这些东西我侯府肯定是没有的,但是以卫公的能力也是办得到的,罗某也认,只恳求卫公救罗某一命,大恩大德,罗某永世不忘!”
王承恩看了看罗鹰,随后道:“侯爷真的是厉害!也好!救你一命不敢说,但是只要你能配合,兴许还能救你的家人一命,毕竟你这侯府上上下下也好几百口,还有你那年幼的孩子!”
罗鹰听完一愣,随即颓废地坐到了椅子上,看着他的样子,王承恩笑着道:“侯爷考虑考虑!洒家的时间可不多。”
很快,罗鹰的严重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道:“你要我怎么做?或者说陛下想让罗某怎么做?”
“哈哈!爽快!”王承恩笑着点点头道:“目前来看,暂时还没有你特别你需要做的,你只需要配合我们中兴卫承认这些都是你做的就成,对了还有五城兵马司其他四位指挥都参与了其中即可!”
“什么?其他四位?!”罗鹰愣了愣,看来这是要把我们五城兵马司一网打尽啊,罗鹰心里苦涩地道。
“怎么?侯爷有什么为难的吗?”王承恩笑着道。
“就算我不指认他们相信中兴卫也是有办法的,罗某可以配合,但是能否留他们一命?”罗鹰苦涩道,一起共事了这么多年,虽然勾心斗角,但他们总是抱成团的,感情还是有的。
“应该可以!至于该怎么做就要看你们的诚意了!”王承恩嘴角一弯,虽然中兴卫的能力是可以办到,只是有他们的配合做起来当然就更方便省事了。
罗鹰听完苦涩的一笑道:“罗某明白了!”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洒家这也提前给你打声招呼!”王承恩笑着道。
“谢卫公!有什么卫公还请吩咐!”罗鹰诚恳道。
“根据我们的情报,楚王会让朝廷的御史检举你们几个!至于怎么反击就要看你的了!”王承恩笑着道。
“什么?可是楚王府的人不是我们杀的!”罗鹰愣了愣,随后又道:“我明白了!”
“确定明白了?”王承恩笑着道。
“罗某知道该怎么做了!卫公放心,就当我们做臣下的最后一次为陛下尽忠!”罗鹰苦涩道。
“好!既然如此这份案卷你们到时候几个签好字就送到中兴卫吧!至于其他的我们到时候自然会给你们传达!”王承恩笑着道。
“对了!卫公,还不知我们退下后是什么人接任我们?我们也好有所表示!”罗鹰笑着道。
“哦!你还有这份心意!也好!附耳过来!”王承恩笑着道。
罗鹰好奇的附过耳朵,很快,当天听完王承恩口中的人选后不由地一惊,随后笑着道:“罗某明白了!”
“明白就好!那就这样吧!洒家走了!告辞!后会有期,罗侯爷!”说完王承恩便潇洒地出门去了,看着王晨恩渐渐离去的背影以及跟在王承恩身后的一个倩影和一个雄壮的身影,罗鹰便明白自己所有的猜测都是对的,不由地瘫坐在椅子,闭上眼睛,双手轻柔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随后他喊了声:“来人!”
“侯爷!有何吩咐?”管家匆匆而来。
“你附耳过来!”罗鹰皱眉道。
随后管家听完便瞪大的眼睛道:“侯爷!这。。。。。。”
“让你去做就去做!”罗鹰冷冷道。
“是!侯爷!”管家领命而去。
待管家离开之后,罗鹰就像被抽干了全身力气一样,倚靠在椅子上,喃喃道:“陛下!微臣为了您要把这命搭上了!您可得善待微臣啊!列祖列宗保佑,希望这么做我们家还能保存下来吧!”
就在罗鹰颓废的时候,此时他口中的陛下正和他的内阁以及户部尚书在商谈着。。。。。。
“诸位爱卿!今日召你们来呢主要还是朕从这顺天府凶杀案里想到了一件事!”崇祯道。
听崇祯皇帝这么说,内阁的几个人都一脸懵逼的看向崇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倒是毕自严想了想像是知道了什么一样,有些期待的看着崇祯皇帝,他掌管户部,跟崇祯一样,只要是有关于银子的方便他都特别的敏感,随后果不其然,崇祯的口中蹦出四个大字:“江淮盐政!”
几个人听完顿时露出惊讶的神色,崇祯直接看向毕自严道:“毕爱卿,如今这盐税每年上交国库的情况如何?”
毕自严看到皇帝陛下点名自己了,赶忙道:“启禀陛下,逐年在减少!”
崇祯点点道:“如今我这大明财政就靠这些税收,不说盐税吧,其他都在减少,而如今我大明又是多事之秋,虽然如今暂时看似太平,然则却是有很多不安的因素,像这辽东的鞑子,还有各地的灾情等等等,朝廷的收入如今也就勉勉强强应付,再来个什么灾害或者鞑子又开始闹腾那么朝廷的开支又要吃紧了!那时各位准备怎么办?再加饷吗?往哪里加?百姓吗?如今的百姓到底过的怎么样朕要比诸位爱卿清楚,其他的朕也不想多说,对于这盐政的改革诸位爱卿有什么想法都说说!”
………………………………
第二百三十三章 京城风云 八
“这。。。。。。”五个大臣顿时有点噎住的感觉,一下让他们谈想法他们还真的说不出来,看着崇祯皇帝看着他们几个,他们又不得不说点什么,这就有点尴尬了。
“怎么?难不成没有什么想法不成?要实在没有,朕就直接下旨废除现在的盐政,直接由朝廷经营,这样也省得收什么税了,各位爱卿看如何?”崇祯嘴角一撇。
“陛下!此举不妥啊!”孙承宗一看皇帝陛下这是要对所有的盐商一网打尽,那不得要出乱子。
“那老师说说吧!”崇祯笑着道。
崇祯想了想道:“陛下!微臣以为过去开中法就很好!只要稍加改动便好!”
“开中法?给朕说说,朕一下想不起来了!”崇祯皱眉道。
“陛下!微臣简单的说一下吧,开中法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报中是盐商按照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朝廷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朝廷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朝廷指定的地区销售,而这开中法又分为两个阶段。孝宗弘治前,是以粮换盐引;孝宗弘治后,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孙承宗简单的阐述了一下开中法。
“这么说开中法朕听来也是不错的,对朝廷,商户,甚至百姓都好啊!”崇祯说道。
“是的,陛下!另外盐商们因为长途运输粮食的耗费巨大﹐曾在各边雇佣劳动力开垦田地﹐生产粮食﹐就地入仓换取盐引﹐便于更多地获利。因这种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经营的﹐故又称商屯。开国初商屯东到辽东﹐北到宣大﹐西到甘肃﹐南到交址﹐各处都有﹐其兴盛对边防军粮储备以及开发边疆地区有一定作用。”孙承宗补充道,其他四人纷纷点头表示了认可。
“既然这么好的制度,之后怎么就废了?还那个什么分两个阶段,这又是为何?”崇祯疑惑道。
“这!”孙承宗一下语塞了。
“跟朕有什么不好说的?直接说!你可是朕的老师啊!”崇祯鼓励着道。
“回陛下,这之后皇室﹑当权的宦官﹑贵族﹑官员们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之后这现象愈演愈烈,就导致了开中法制度的崩溃,再之后,孝宗弘治时﹐叶淇为户部尚书﹐改旧制为商人以银代米﹐交纳于运司﹐解至太仓﹐再分给各边﹐每引盐输银三四钱不等﹐致太仓银多至百余万﹐朝廷的财政收入骤增。因此边地盐商大都举家内迁﹐商屯迅速破坏﹐边军粮食储备也因此大减!最后逐渐发展到了现在!”孙承宗苦涩道。
“这原来用粮食不是很好!怎么就改成用银子了?”崇祯疑惑道。
“因为用粮运到所需之地换盐引,所换到的盐引又可能换不到盐,常要排队等候,运粮之人等不起,常亏损,所以此法日渐少人运粮,迫不得已,只好让他们直接用银买盐引,朝廷收到银两之后,再拨给所需之地自己买粮。”孙承宗补充道。
“当初想出这个法子的户部尚书真该抄他九族!”崇祯恨恨道。
“陛下!何出此言?当初此策很多官员无不是拍手称颂!”这回说话的是毕自严。
“朕要是那些经手的官员或者盐商,朕也称颂这样的政策!”崇祯嘴角一撇。
几个大臣听完不由得一愣,仔细想了想之后纷纷点头,这其中的猫腻对于见惯官场的他们来说一点就透,随后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么说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盐的产量跟不上了!”崇祯皱眉道。
“是的!陛下!”毕自严肯定了崇祯的回答,随后又道:“陛下!这如今灶户经常逃亡,盐量根本就提升不上来。以山西解州盐池为例,盐丁最多时为两万余人,可现在差不多只有四百来人了。”
“跑了这么多!?”崇祯一愣,随后便陷入了沉思。
“陛下!要不微臣先说说微臣的想法把!”成基命道。
“行!爱卿先说!”崇祯笑着道。
“陛下!这食盐关乎国家大计,必须得朝廷来主持转卖,但是如果全部由朝廷来买卖便也不太现实,因此微臣以为还是实行原来的开中法,实行的同时微臣以为可以把官盐的价格慢慢地放低,这个陛下可以让户部或者中兴卫的人调取全国各地的盐价之后进行统一的调整,这个价格最后可以接近到私盐的价格,这样相信百姓们都会愿意买官盐而不会去买私盐了!”成基命道。
“哦!爱卿怎么想着降低这食盐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