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亡朝不过如此-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39章 投其所好的一代宗师

  公元1100年,北宋的本不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啥事那么大动静?原来是年仅25岁的皇帝宋哲宗挂掉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宋哲宗唯一的儿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换句话说哲宗并没有留下后代来接班当皇帝。
  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当时朝廷只好挑选他的兄弟来接任皇位。经过一番讨论,最后选择了哲宗的小弟弟赵佶当皇帝。
  赵佶就是宋徽宗,历史上昏君的杰出代表人物。虽说是昏君,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徽宗的字写得不错,独创了“瘦金体”这一字体,看起来非常飘逸灵动。除此之外,他画画也不错,还有骑马、射箭、踢足球(蹴鞠)什么的样样精通,但是就是不会当皇帝。这样的“杰出人物”上台,北宋灭亡指日可待。难怪电闪雷鸣,乌云蔽日,这昏君执掌天下,还容得下青天吗?
  当然,仅靠一个徽宗,毁掉北宋偌大一个皇朝似乎能力有所不足。皇帝要治理国家,需要贤臣辅助,要毁掉国家,则要奸臣搀和。
  这个奸臣,就是蔡京。
  蔡京是个政治投机者,也就是俗称的墙头草,哪边都可以长。
  当时皇帝重用王安石变法,小蔡就表示坚决拥护中央的变法决定。元祐时期皇帝准许司马光积极推翻新法,小蔡马上把新法骂得一文不值。后来绍圣时期,新法得势,小蔡马上对其表现出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断,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蔡京,就是厚黑学的代言人。
  不过小蔡的仕途也不是一路青云,宋徽宗上台不久,守旧派给他穿小鞋,他给停职放长假在浙江杭州休息。虽然小蔡没上班,但他一直留意着中央的一举一动,希望有朝一日找到机会重返朝廷,杀你个天翻地覆。
  所以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真理,尽管我不太喜欢把好句用在坏人身上,但小蔡的表现,却是这句话的真实体现。
  小蔡不但两面派的内功深厚,而且书法的功力也不浅,这是他的软件优势。识时务的他留意到一件事情,当朝皇帝宋徽宗,也是非常喜欢写字、画画,当然也喜欢收藏字画,据说《清明上河图》这幅名作的第一位收藏者就是徽宗。
  小蔡一拍大腿:“这实在是天助我也,我一定要投其所好,靠我一手好字,重写北宋政坛!”
  说干就干!当时的杭州的文化艺术气息氛围浓厚,文艺青年扎堆,书画佳作也自然满大街,宋徽宗作为一个书画艺术爱好者,经常派手下的太监来杭州地区收集佳作。小蔡抓住了这个机会,每次收书画的太监一来,必定满汉全席招待,把上面来的人伺候得服服帖帖。
  酒过三巡,小蔡抓住机会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给太监观看:
  “哥,您看这幅作品,皇上喜欢不?”
  太监:“好,好,想不到蔡兄弟不但懂吃、懂玩,舞文弄墨也有一手。”
  蔡京:“哥见笑,兄弟我班门弄斧了,只求哥往皇上推荐字画的时候,能替小人美言几句。”
  太监:“这好说,好说,啊哈哈哈。咱们下半场去哪?”
  蔡京:“早就安排好了。”
  我真想不出太监的下半场能去哪,不过我想得到蔡京这一招用得真好,投其所好,而且朝中有人,一切都水到渠成。宋徽宗看过蔡京的字,在采购部太监的花言巧语下,逐步对这人有了印象,并且对蔡京有了一定的肯定。
  现在我常听到四句话,是所谓的政坛老手对初入仕的小年轻孜孜不倦的教诲之言,它们分别是:
  A:领导说你行,你就行。
  B: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是不行。
  C:领导说你行,你不行也得行。
  最后一句,点睛之笔:
  D:说你行的领导也要行你才行。
  这就是中华文字的精妙所在,估计英语专八的哥们也挺难翻译。正所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蔡京现在的情况是个多选题,答案就是(ACD)
  总结一句:他这回一定行了!
  蔡京的即将崛起,朝中部分政治嗅觉敏感的大臣也有料到,大家知道皇帝心中想什么了,肯定要投其所好,所以部分大臣在上朝时也力荐蔡京回朝当官。
  徽宗很开心,他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原来蔡京不仅字写得好,人际关系也不错,心里就开始盘算着给他一个什么官当当,顺便有空讨论一下书法技艺。
  公元1102年,左相韩忠彦被贬任知府,蔡京升任执政。随后右丞相曾布也被贬任知府,蔡京又升至右丞相。不久又从右升到左。
  从此,蔡京一直在朝廷与皇上探讨书法技艺到徽宗末年,顺便把握朝政,其党羽遍布天下。
  蔡京虽然是厚颜无耻的杰出代表人物,但时至今日,以蔡京为榜样的人依然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譬如某领导爱喝酒,某些一杯倒的下属也要围在他的周边吃吃喝喝、乐此不疲;某领导爱晨跑,某些平时睡到太阳下山才起床的职员也会调好闹钟起床装偶遇。这些事情的发生,不是因为某些人都看了蔡京的发家史,而是自古以来官场的风气就是如此。
  我并不鄙夷那某些人,因为这也算一种本事,但是我依然相信,时代走到了今天,有些事情应该开始改变了。
  说完了小蔡怎么重新掌权,该说说他为何是个奸臣了吧。他的事迹,简直就是贪污腐败的教科书材料。
  蔡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假公济私,据记载,这大贪官拥有土地超过50万亩。这还不够,蔡京晚年“既贵而贪益甚”,甚至不惜造假账,领双份的宰相俸禄,可谓贪婪无耻之极。因此,他当时就声名狼藉,为公论所不容。一次,皇帝赐他一座西花园,他为了扩建竟拆毁附近民屋数百间,建成后的西花园奢华甚至超过皇帝的东园。
  蔡京当政时,重用苏州人朱勔主持苏州应奉局、杭州造作局。这名字好像很复杂,其实简单点,这两个单位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政府主管园林绿化的部门差不多。朱局长为了讨好朝廷,在蔡京的庇佑下年年从民间强抢奇花、异木、怪石通过运河运往开封,后来因为运送的船只实在太多,运河天天塞船,塞得实在没办法,只好通过海运完成。
  当时的应奉局官员,依仗着自身的权力,在强夺百姓的奇花怪石的同时,乘机敲诈勒索,无恶不作,逼得民户拆房毁屋,倾家荡产,民怨沸腾,是实实在在的抢劫犯,敲诈勒索犯和暴力拆迁队。民众不堪压迫,最终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方腊起义。
  除了方腊起义之外,北宋最著名的起义军莫过于被不断搬上荧幕的108好汉部队。他们的老大是宋江。这号人物也出现在《水浒传》里,只不过真实的宋江部队中的好汉并没有108个那么多,历史记载,其麾下只有36位将领。这种文学作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展现,也代表了老百姓对当时政府的憎恶和对起义军的拥护。
  虽然起义军在老百姓心目中是英雄,但在政府部门对这帮造反的家伙可是操透了心、恨之入骨。因此,宋江部队也被北宋政府冠以各式各样的骂名。例如刚刚在河北起义的时候,北宋喊他作“河北剧贼”,虽然当时朝廷有点看好这支部队,曾经下诏招安,想收为己用,但当时的宋江对此表示不屑,继续转战南下京东路,荣获了“京东贼”的称号。后来部队打到淮南路楚州(现在的淮安地区)又给起了个“淮南盗”的绰号。
  这些绰号非贼即盗,实在很难和梁山好汉联系在一起,这就反映出官方和民间两个对立面开展宣传工作的差别之处。《水浒传》中的许多好汉及其故事,或许是虚构的,但并非空穴来风,为何许多好汉上梁山都用了一个“逼”字,实在是朝廷腐败黑暗,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事件常在,许多忠良之臣被奸人所害。
  正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好汉们只好落草为寇,杀你个天翻地覆,还我朗朗青天。北宋自然到最后也是灭亡了,但她的逝去,不因方腊也不为宋江,而是因为金朝。
  这怎么又和金朝扯起关系来了?这倒要从奸臣童贯的一次出使辽国说起。
                              

  ☆、第40章 交友不慎的杯具

  辽国,之前说过,在后晋的时候就通过不平等条约拿到了燕、云十六州,一直霸占到北宋的末年都没有归还,而且北宋每年还要给它每年20万匹绢,10万两银子的保护费。宋徽宗就算再无能,也不愿意看到自己钱包里的钱白白流到别人手上。他想结束这种囧况,直到一个辽人的出现,让他重新燃起斗志。
  这个辽人,叫马植。
  公元1111年,童贯被派去给辽国交保护费的一个晚上,马植突然窜到了童贯的住所,童贯一见有外人闯入大惊失色道:“好汉饶命!我已经交了保护费,不要杀我?”
  马植连忙说:“大人别怕,我不是好汉,我是好人,我来给你商量个事。”
  童贯知道自己没有生命危险后,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转变说:“有屁快放!”
  马植接着道:“小人有一妙计,可以让北宋每年都不用再向辽国交保护费。”
  童贯双眼一亮,这正是自己顶头上司所希望的事情,马上问:“此话当真?”
  “珍珠都没有那么真啊大人,不仅如此,我还有办法一劳永逸,干掉辽国,拿回属于北宋的燕、云十六州。”马植继续口沫横飞。
  “接着说!”童贯已经迫不及待了。
  “只要北宋派使臣到登州(今山东蓬莱)、莱州(山东地区)坐船过大海,到辽东与女真族结盟,共灭辽朝,自然保护费不用交,失地也可复得了。”
  童贯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不就是干一票人多欺负人少的事情嘛。他马上带上马植来见宋徽宗,把情况再从头到尾再汇报了一遍。徽宗也觉得挺好的,不就是去打个群架嘛,还有好处,准奏,给马植封了个官,你们赶快去办吧。
  女真族,其实指的就是当时由完颜阿骨打建立国家政权的金朝,宋徽宗派出外交官去和金朝谈判合作干掉辽朝的事情经过几轮讨价还价,最后签订合同的条款是,北宋军与金军两边夹击辽国,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回归北宋,然后原来北宋每年给辽国的保护费,就每年如数交给金国了。
  双方签字,握手,开打!
  其实从合同面上来看,似乎北宋占了点便宜,北宋末年腐败的朝廷所掌控的军队,几乎是没有战斗力的,联金灭辽,借力打力,确实是比较的好的办法,而且打赢了还有地分。
  这样的情况可以举个例子说,如果北宋是A,辽国是B,金国是C,那么他们仨的关系就是:
  A抵押了一大块地给B,贷款买了几十年的平安,每年还要还给B一大笔利息。现在A和C谋划着一起干掉B,拿回自己抵押的那块地,A所负担的费用只是把每年给B的那笔利息转交给C。这不等于白白拿回了那块地嘛。何乐而不为?
  群架开打后,北宋军队充分展示了腐败且没有战斗力的精神面貌,十万军队两次攻打辽朝燕京,两次败北。
  金朝部队在一旁偷笑,北宋的部队原来只是一堆废物,我也能随手把你干掉了。
  虽然嘴上那么说,但是合约在先,金军还是帮忙,把燕京打下来,顺手把其余的燕云十五州都逐个击破,辽朝被彻底干掉了。
  我一直以为金朝人的数学都是他们体育老师教的,所以才会和北宋签这样的合同,帮北宋收复失地,拿一点点钱。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辽朝被干掉后,北宋和金朝开始谈履行合同的问题,金太祖努努嘴对徽宗说:
  “兄弟,本来分好的猪肉是你打燕京我打中京大定府,现在大定府我拿下了,燕京还是我打的,你好像没什么作为耶。”
  徽宗一脸尴尬说:“这个,哈哈,我们部队打仗前忘记热身了,状态不怎么好,辛苦金军兄弟了。”
  “确实很辛苦的!”金太祖马上抓住机会说:“现在仗都是我打了,人也是我伤了,你要加点医药费才行。”
  徽宗嘴角一抽:“好说,好说。”
  就这样,北宋和金朝商议增加了合同条款,在原来合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年一百万贯钱付给金朝,另外还补贴了一大笔的医药费给金朝部队,同时徽宗还准备加点钱拿回失地,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十六州的政权交接了三个州的时候,金太祖就因病去世了,合同中止。
  至于北宋已经取回的燕京,也给金朝掏空,原来在那生活的老百姓全部给金朝抓去当奴隶了。北宋得到的只是一座战后的废墟,还要自己掏腰包来重新搞装修。
  金太宗接了金太祖的班上台后,一开始也是准备继续履行合同的,但朝臣极力反对合同的继续履行,原因是什么?有一句话叫自作孽不可活。
  公元1123年五月,已经投降金朝的辽将张觉在平州(现在的河北卢龙)突然反叛。
  手下败将也敢反叛?我再打败你一次!
  张觉果然是个搞不清楚状况的家伙,仅仅反叛一个月就给金军再次打败,落荒而逃,逃到燕山府。
  其实反叛也算了,打不赢逃跑也算了,偏偏北宋的脑袋不知道断了哪根筋,还收留了张觉,不但管饭而且管房。
  我们再回顾一下两国谈判战略合同时的剧情。
  当时徽宗找到金太祖说:“兄弟,打完仗之后,我这边加点钱,山西那边那几块地就让给我吧。”
  金太祖哈哈一笑:“谈钱伤感情啊,咱俩谁跟谁啊?山西的几块地,拿去也可以,而且钱我也可以不要,但我有一个条件。”
  徽宗问:“什么条件尽管说。”
  金太祖道:“这几块地就算是我送给你的结盟礼物罢了,但是你要给我保证两件事。第一、我金朝要抓的人,你们不能把他藏起来,要与我们联合执法,共同抓捕,然后引渡回来金朝受审。”
  “这是必须的啊,还有呢?”徽宗漫不经心地回应。
  “第二条。”金太祖喝了口茶:“我们与北宋朝在完成土地管辖交接后,北宋要保障边界的稳定,不要出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