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威误我!要是早早突围,尚有一线生机,好过担惊受怕月余,最后还是要死于贼手!”杨广这时已几近奔溃的大声嘶道,众声听后,都是沉默无言。

    虞世基心中一阵琢磨,眼看着这雁门关是守不住了,他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以保存性命,比如,是否应该向始毕可汗投诚,为他打开雁门关的城门?

    与虞世基怀有同样心思的人一点都不少,人为了苟活性命,有时候可是什么事情都是做得出的。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有个小太监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并边走边喊道:“天佑陛下,天佑陛下啊!”

    杨广拔出长剑,一脸寒气的指着小太监道:“你吵吵闹闹的做什么?”

    小太监下得连忙跪倒,“陛……陛下,突……突厥人……突厥人……”

    “突厥人攻入雁门关了?”杨广说着,便要逃离此地。

    小太监连忙道:“不是,是突厥人撤兵了!”

    杨广听后,手中的长剑“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突厥人确实是退兵了。

    突厥人行军从没来都是没有后续补给的,除了随身携带一些干粮外,再无其他食物。苦战雁门月余,干粮早已吃完,四处扫荡掠夺所得的粮食,随着隋朝援军的增多,而日益变少。

    所以打到最后的时候,有些部队都要开始杀马充饥了。

    对此,始毕可汗手下那些首领、酋长自然是颇有怨言了,他们率领部落的勇士南下,是为了在杀死杨广后,继续去抢夺物质的,但这雁门关易守难攻,里面的士兵又拼死抵抗,使得死伤无数勇士后,仍是一无所获。

    再加上此时眼看着已到九月中旬,冬季将到,众人的心中都是打起了退堂鼓,不想再耗在这里。

    不过始毕可汗威望很高,而且心狠手辣,所以谁也不敢向他提议退兵。

    但就在这时,突厥可贺敦的一封急信从北方传来,让突厥众首领有了勇气向始毕提出撤退。

    义成公主派人送来的信只有四个字:“北边有急!”

    至于是什么“急”,她却一点没说,但突厥众首领、酋长对此并怎么不关心,他们只要有了借口就行,于是都纷纷向始毕可汗请求撤退。

    始毕虽心有不甘,但面对这样的情形,也唯有下令撤兵,返回草原。
………………………………

第118章 江淮二雄

    九月,十五日,突厥人撤兵,雁门关被围之危解除,杨广下令让来援众军追击突厥军,自己则带着百官与万余残兵,快速的离开了这个梦魇般的地方。

    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当然少不了李隐,他与八千士兵在盂县呐喊助威半月,在接到突厥人撤退的消息后,立即出击,追杀落后的突厥人,斩获颇丰。

    十八日,杨广返回太原郡汾阳宫。

    苏威立即对杨广道:“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速返西京长安,巩固大隋的根本之地的长久之计。”

    杨广听后,神情默然的点了点头,苏威以为他这时同意的意思,心中不由的大喜。

    宇文述却道:“跟从车驾的官员家属大都还在东都,即使要到长安,也得先会洛阳啊,不如到了洛阳后,在从潼关进入关中。”

    杨广听后,立即采纳了宇文述的建议,苏威心中咯噔了一下,担忧杨广到了洛阳后,便不会再去长安了。

    雁门关被围解除后,杨广首先要处理的事情,便是封赏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坚守到突厥人退兵,很大的原因是杨广许下了丰厚的奖赏,所以全军将士,人人卖命,虽然战死了数万人,但存活下来的人可都在眼巴巴的等着封赏呢!

    不过杨广这时却不想兑现当初许下的承诺了。

    杨广那时在雁门关说的承诺是:凡是守城有功的人,没有官职的直接授予六品官职,赏赐物品百段;已有官职的人,级别和赏赐依次增长。

    现在,守雁门关存活的将士共有一万七千人,他们自然是个个有功,难道都要给他们这一万七千人六品官?每人赏赐百段,就是一百七十万段!

    杨广的生性本就吝惜官爵赏赐,除非是他看重的人,不然要想升官、得赏,都是很困难的,这时要他一下子给那一万七千将士如此厚的封赏,实在不合他的心意。

    裴蕴、虞世基等善于揣摩上意的人,自然是很快明白了杨广的意思,纷纷进言劝杨广减少封赏。

    苏威也同样觉得赏赐规格太重,应该再斟酌考虑,做出适当的调整,毕竟让隋朝一下子多一万七千个六品官,确实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杨广见这么多人支持自己,心里顿时便有了底气了。

    但樊子盖却恳切请求遵守先前的许诺,认为不应失信于将士,否则会有不会的影响。

    杨广冷冷的向樊子盖道:“你这是打算收买那一万七千将士的心吗?”樊了盖听后惊惧万分,不敢再答话了。

    十月,初三,杨广到达东都,开始对雁门关之战中有功的人进行封赏。

    在封赏之前,杨广已对军队的职位级别进行改变,将原本是正五品建节尉,降为正六品,建节尉之后的奋武、宣惠、绥德、怀仁、秉义、奉诚、立信等尉,也依次降低了一级,使得许多人都是“先降后升”,官职名称变了,品级俸禄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参加保卫雁门的将士有一万七千人,但可是得到勋位的才有一千五百人,都是比照平定杨玄感时行赏的标准,打一仗得第一功的人晋升一级,此前没有军职的人仅授予最低军职立信尉的职位;打三次仗得第一功的人只作到秉义尉;那些虽在战场但未立功的人打四次仗晋升一级,也不赏赐物品。

    至于承诺过的每人百段绸布的赏赐,则直接被忽略了。

    这样刻薄的赏赐发难颁布下来后,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再加上杨广在这之后,又再次商议攻伐高丽,因此将士们无不愤怒怨恨,他们虽暂时不能做些什么发。泄心中的愤怒怨恨之情,却将这些情绪埋藏在了心里,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出来……

    东海郡人李子通,有勇有力,他先依附长白山贼帅左才相,群盗都很残忍,只有李子通宽厚仁慈,于是很多人都去归附他。

    不到半年,李子通就拥有部众一万人。左才相因此猜忌李子通,谋划准备除去李子通。

    李子通得知后,便率领部众从左相才军脱离出来,然后离开山东,率众渡过淮河,投靠了近年纵横江淮之地的杜伏威。

    杜伏威自从来到江淮之地后,混得可谓是风生水起。

    去年,江都留守派校尉宋颢率兵三万讨伐杜伏威。杜伏威与宋颢交战,佯装战败,将宋颢率领的官军引入芦苇丛中,然后顺风势放火,官军被烧死大半,杜伏威由此威震江淮。

    江都郡海陵县的贼帅赵破陈认为杜伏威兵少,而看不起杜伏威。于是,赵破陈召杜伏威来,想兼并他的部众。

    杜伏威让辅公率兵在外严阵以待,自己和亲信十余人带着牛、酒进入营帐谒见赵破陈,在座位上突然发难,将赵破陈杀死,然后兼并了赵破的部众,实力变得更强了,攻占了不少城池。

    李子通投靠杜伏威后,杜伏威待之甚厚,让李子通的地位几乎与辅公佑相等。

    这时的杜伏威兵多将广,实力雄厚,再加上杨广被围困雁门,让他感到天下即将大变,正是割据一方,争夺天下之时。

    于是,杜伏威向辅公佑、李子通等人吐露了自己的准备攻占江都,割据南方,然后逐鹿中原的宏伟目标。

    辅公佑等将领听后,心中都燃起了雄心壮志。

    李子通也同样被杜伏威之言触动了,但李子通并不甘心屈居在杜伏威之下,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他李子通就不能成为逐鹿中原的那个人?

    大业十一年十一月,自古出劲旅的江淮之地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李子通在盐城县最大的酒楼摆下宴席,然后向杜伏威等人将领发出了请柬,杜伏威不疑有他,带了几个养子和亲兵便去赴宴。

    杜伏威喜欢收养子,他的养子都是从军中挑选而来的的,共有三十余人,其中,济阴人王雄诞、临济人阚棱是杜伏威养子中最突出的。

    王雄诞强健果敢,力气过人,而又有谋略,阚棱则是杜伏威军中的头号猛将,擅长使陌刀,每战必冲锋在前。因王雄诞比阚棱小,故而杜伏威军中称阚棱为大将军,称王雄诞为小将军。
………………………………

第119章 齐聚

    当杜伏威带人走到一处地形较窄的地方时,忽然杜伏威心生警觉,身体向后侧去,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一支箭忽地射。中了杜伏威,杜伏威重伤落马。

    “有刺客!”阚棱大喊一声,拔出陌刀,虎目瞪视前方,死死的护在杜伏威身前。

    王雄诞将杜伏威背了起来,向阚棱道:“大哥,这肯定是李子通下的狠手,我们应该立即突围出城,再做打算。”

    阚棱道:“西门外多水道,你们随我往西门杀去!”说着挥舞着陌刀,砍刀一大片围攻之兵,直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带着众人杀出一条血路,从盐城西门逃了出去。

    王雄诞背着杜伏威,随着阚棱逃到了盐城西城门外的芦苇丛中,这时,忠于杜伏威的部下纷纷在得知情况后逃了出来,王雄诞等收集溃散的部众,重振军威,准备与李子通决一死战。

    李子通的部下得知这个情况后,都感到有些焦虑。李子通却老神自在,镇定自若,“诸位放心,我已对此安排了后手,会有人帮我们收拾杜伏威的。”

    盐城北面,这时有一支隋朝的军队,主帅是荣国公来护儿的第六子来整。

    来整自小长于军中,成年后便随来护儿四处征战,素有骁勇善战之名。

    去年杨广从辽东返回后,来整便开始独立领军征讨沿海的叛乱,带兵乘战船往来于河北、山东、江淮等地,颇有战绩,使得贼军作歌曰:“长白山头白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不畏官军千万众,只怕荣公第六郎。”

    “来将军,李子通明显是想利用我们帮他除去杜伏威,我们怎能给他当枪使?”来整身边一位将领这时一脸不解的问道。

    来整冷笑道:“李子通想把我们当枪使,我又何尝不是把他当枪使?他的下场好不过杜伏威的,随我出击吧!”

    来整于是率官军从后面袭击了正准备进攻李子通的杜伏威军,杜伏威军在没有准备之下很快大败,部众四散逃离。

    杜伏威部将西门君仪的妻子王氏勇敢有力,她背着杜伏威逃走,王雄诞、阚棱率领壮士数十余人保护着杜伏威,与隋军拼死厮杀,最后还是借着地形熟悉,才侥幸得以逃脱。

    盐城中的李子通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顿时大喜,杜伏威实力大损,这江淮以后就是他来说了算了!

    但李子通却没能高兴多久,因为来整在击败杜伏威后,立即马不停蹄的杀向盐城,在并在事先安插好的内应帮助下,轻易的杀进了盐城。

    李子通于是遭遇了杜伏威之前遇到的情况,准备不足之下遭遇惨败,带着率领剩余的部众狼狈的奔往海陵县。

    前一刻还声势浩大的杜伏威叛军,就这样被来整打得四零八落,不过没过半个月,杜伏威又在江都郡的六合县复起,聚兵三万,而李子通也在海陵县招得士卒二万人,并自称将军。

    江淮一下子又再次陷入战乱之中,不过杜伏威与李子通两人,却也盐城之变,结下了血海深仇,时常互相攻打对方……

    又是一年春节将到之时,但在这个年月,有心过年的人已不多了。

    一队两百余人的骑兵,护送着一辆马车缓缓使进了晋阳城,在马车里面的,是抱着小虎儿的采莲、一脸好奇的盯着马车外头的小蝶还有哈欠连连的妞妞。

    马车一直行驶到了晋阳城中的太守府大门前,骑着黄骠马的李隐跳下了马,将马车的布帘掀起,然后将采莲等人一一扶下了马车。

    “二弟,你们来了!”李建成已得人通报,走了出来。

    李隐听李建成叫自己为“二弟”后,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一会后才上前笑道:“大哥,别来无恙啊!”

    此时的李建成,与李隐初次见他的时候相比,更显稳重从容,脸上也多了几分自信,他这几年时常帮助李渊处理政务,也是大有成长。

    “这就是我的小侄子吧!”李建成惊喜的看着熟睡中的小虎儿道。

    “见过叔叔。”采莲向李建成盈盈施了一礼,然后在李隐的点头下将小虎儿交给了李建成抱,但小虎儿被李建成一过手后,便醒了过来,然后哇哇大哭,将李建成弄得十分窘迫,只好再次送回给采莲。

    李隐也是一脸无奈的道:“你这侄子怕生得很,前阵子我只出征了个把月,他就不让我抱了,直到现在才勉强抱得了。”

    两人说话间,已走进了太守府。

    李渊现在虽然并非太原郡的太守,但这太原郡太守现在依旧悬空着,而他又仍是河东抚慰使,在这太原郡官职最大,所以便暂时住了进来,将这里作为办公与居住的地方。

    进了太守府后,李隐又与李世民、李元吉、李智云三人见过了面,三人都称呼李隐为“二哥”,李元吉叫得极不情愿,而李世民则叫得最为别扭,因为他听了许多年别人李元吉、李智云叫他为二哥,都已经习惯了,但没想到现在“二哥”却变成了李隐……

    李建成等人对李隐称呼的改变,自然是得了李渊的吩咐,毕竟李隐此时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再“隐弟”、“隐哥”的称呼,就让人笑话了。

    随后,李隐带着采莲等人见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李渊,采莲神色紧张的向李渊行了个大礼,李渊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小虎儿道:“给这小家伙取名字了吗?”

    李隐道:“只取了个小名,叫小虎儿,大名还请爹相赐。”

    李渊背着手走了一会,“李家孙字辈应为‘承’,就叫他李承明吧,你觉得怎样?”

    李隐道:“李承明挺好,就叫李承明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