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蕴是没有见过冉闵,根本不知道冉闵在诸胡心中的地位。先说冉闵自建立冉闵国之后,先后在三年的时间中与诸胡联军超过百万大军血战,七战七胜,歼灭斩首三十万余人马。整个匈奴一族被冉闵打得不敢再立匈奴为族号,羯族也几乎被灭族,只剩下区区一万余人部曲投靠了燕国。在诸胡之中,冉闵的名字比小儿止泣更加拥有威慑力。
“冉杀神来了……快跑!”
“是啊,好可怕,好可怕……那支铲整个儿是红色的,而且还会喷滴毒血,被毒血沾到的马上就死,被那血光闪到眼睛也会瞎!那一定是从地狱里出来的凶器!说不定还是在血海里泡过的!”
一名丁零部将军拦住溃兵怒斥道:“胡说,世间哪有这种东西?”
“怎么会没有?知道尸突将军吗?那是大鲜卑数得着的勇士,冉杀神轻轻一挥手中的那个铲,就见尸突将军被一只从空中飞来粗大的狼牙棒砸死了!”
无数败兵生怕这个丁零将军不相信,异口同声争辩道:“是真的,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我们认错亲娘老子,也不会认错冉杀神。冉杀神眼睛一瞪,我们两脚也抖打颤,再打不了仗了!本来我们还抵挡得住,可那冉杀神一出来,我们就忽然吃不住,全败了!那些黑衣军就像疯了一样,怎么杀都杀不死……”
甚至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都会无限夸大。不知不觉中,尸突成律归错把冉裕当成冉闵,结果引得全城鲜卑将士溃败,而鲜卑溃兵又把诸胡将士吓得溃败。
北府军第六、第七、第八以及亲卫折冲府三万八千余人马在短短半个时辰内全部杀进睢县县城。
升平三年九月十九,北府军在高敬宗的进攻下,克复豫东重镇睢县,
九十二日,梁郡下辖睢县(治今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蒙县(治今梁园区蒙县故城)、虞县(治今虞城县利民镇)、宁陵县(治今宁陵县城东南)、鄢县(治今商丘市柘城县远襄镇)、砀县(治今商丘市永城市砀县故城)、下邑县(夏邑)均被克复。
这是高敬宗自北伐以来,克复第二郡。这个消息传出,天下震惊。
接下来的事情,在高敬宗眼里,就像在做梦。冉裕出马,连杀四人,举城皆溃,想象中的血腥拼杀、苦战并没有出现。
不过此时不和谐的事情,还是出现了。满城大约三千余诸胡降兵被愤怒的百姓乱棍打死。其中最疯狂的还是从西城吕营解救下来的十数万妇女,这些瞬间化身为雌虎的女人们,用牙齿咬,用指甲的挖,就脚踢……几乎没有用任何兵刃,居然生撕了数百名胡人。
“都督,此举大失方寸!”崔逞不悦道:“这三千余胡人攥在手中,就是一个很好的人质,令燕军投鼠忌器。”
高敬宗沉默了半晌道:“我北府军上下并没有擅杀一名胡人,一切都是睢县百姓所为,与本都督何甘?”
崔逞顿时也觉得高敬宗说得有理。
事实上这一场混战,对睢县的损失非常大。作为豫东重镇,梁郡郡治,睢县战拥有七千八百余户,将近四万人。而战后,不足三千户。其中成年男子不论胡汉,减少超过八成。此时睢城百姓不足一万五千。
城内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到处都是斑驳的血迹,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让人几乎窒息的血腥味。
若北府军军进驻,那真是死人比活人还多,这等情况真叫人惨不忍睹,幸好此时已经深秋天冷,尸体不至于很快就腐化生虫,但高敬宗还是担心引起病毒传播造成瘟瘦,急派人清理尸体,当天就搬出城外埋葬。
随即,高敬宗任命崔逞代理梁郡太守,其他诸县官员也优势赴任。将近三十万青壮,是一批宝贵的资源,崔逞的意思是反正三十万青壮全部可以武装成军。高敬宗却没有这么做,而是命人打开慕容垂搜刮的府库,给他们每一个人钱一千,或银一两,或等价财物,每人一代约五斗粮。有亲戚投奔亲戚,有朋友投奔朋友。
不过,由于这次燕军采取了几乎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强征青壮。这些青壮大部分已经家破人亡了。所以对于高敬宗的好意,他们都是一一谢绝。
高敬宗就地组织这此青壮,在睢县城外十里方圆,连续修大小营垒四十八座,围绕着睢县县城像酇县那样修建一套整个防御工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燕军反扑。
同时高敬宗却没有停止扩张,反正他就是一锤子买卖。
持续扩张。高敬宗以辎重中郎将府为基础,抽青壮扩编为四个中郎将辎重府。以苏固第二中郎将府、田洛第六中郎将两部人马,加辎重第一中郎将府,组成征北军团,沿高平、定陶往北打能打多远打多远,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各地百姓组织起来,随军南迁,攻掠兖州。
同时命第三中郎将府张屠部、第七中郎将府冉裕部府二部加第二辎重中郎将府,组成西进兵团,攻掠陈留郡、陈郡、颍川。
以第一中郎将府胡光部、第八中郎将府刘牢之本部加第三辎重中郎将府万,组成东进兵团,攻掠青州。
高敬宗在睢县居中坐阵,又从青壮中扩充亲卫折冲府为中郎府。亲卫中郎将府辖四个折冲府,亲军折冲都尉升格为亲军中郎将。至于红袖添香二女,高敬宗并没有让她们二人继续升职,因为高敬宗算是看出来了,这二位萝莉美女就是一个当保镖的料,让他们带的兵越多,会害死越多的将士。
此时北府军六大中郎府府,组成三强大的钳子,分别攻掠燕国的青州、兖州和豫州三部。
北府军此时士气已经打出来了,尽管他们本身战斗力并不见得多么强悍,可是偏偏敢战。哪怕是一个旅三百余号人的兵力,都敢攻打一座县城。一个团不到两千人的兵力。居然敢野战燕军骑兵数千人。
此时,高敬宗的名声也在江左传扬开来。至少无论士族还是庶民,提起高敬宗,都要面北拱手称:“高大都督!”
那啥?请诸位多多捧场,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
(本章完)
第218章 谢道韫
建康城乌衣巷谢府。谢道韫的书房,谢道韫伸出如玉的皓腕,托起香腮,盯着山墙下的书厨呆,往日流光溢彩的大眼睛,现在却显得有些凝滞。此时整个谢府笼罩着一股浓郁的愁云。
升平元年(三五七年)族伯豫州牧、镇西将军谢尚病世任上。随后其父谢奕都督豫、司、冀并四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假节在次年升平二年,死于任上。接着朝廷又委任谢万为豫州刺史、西中郎将,挂帅北伐。谁曾想这边四叔誓师北伐,却突然传来消息,河南义民都督高敬宗率领八府精兵,在酂县与慕容垂不期而遇,经过三天血战,燕国征南大都督慕容垂所率八万五千燕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
四叔谢万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就气得吐血昏迷,虽然经太医紧急施救,人是活了过来,可是身体却跨了下来。如今家族之中,二叔早亡,三叔谢安就是一个风流浪子,整日只顾饮酒作乐,整个谢氏家族连一个撑局面的人都没有。
谢道韫回头,书橱上,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墨法释道诸家书籍,满满的几大柜子。从小熟读兵书战策,精通文武治略,父亲谢奕、叔父谢安皆夸我十个男儿都不及,却没有机会一展胸中抱负。可恨啊,为什么我不是男儿身?
无数个念头,纷至沓来。在此社稷危亡、山河破碎的时候,纷纷烦烦的涌上心头。
正在这时,贴身侍女玉清端着刚用红泥火炉煎好的茶走进书房,将茶杯放到书案上,娇笑着说:“大娘子莫非在想您的王二公子?”
“别跟我提他!”谢道韫之父亲谢奕与王羲之私交深厚,把谢道韫曾订下婚约,嫁于王羲之的二儿子王凝之。然而王羲之诸子皆才华横溢,就以书法而论,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然而凝之却是最平庸的一个,为人不仅迂腐,而且木讷无比,甚不得谢道韫所喜。
去岁谢道韫已年满十六,按陈郡谢氏家规,女子年满十六(虚一岁)方可婚配。偏偏谢道韫达到婚龄,却丧父。需要守孝三年,至明天升平四年期满,既可成婚。谢道韫看玉清双目微红,便调侃道:“你呀,急什么?通房大丫头的命,跑不了。”
玉清哑口无言,做小姐贴身丫环的,一半都会陪着出嫁,做个通房大丫头,那可是要为男主人侍寝的!那个女儿不怀春?既然是个通房大丫头的命,小姐的丈夫也就是自己的丈夫了,自然巴望着他能年轻点、温柔点。
王二郎的相貌、学识、家世都是一等一,然而只是年龄大了点。而且听说为人极为好色,虽然如今尚未婚配,却连续纳了十几房妾室。这原本都是大户人家的俗成定规,然而偏偏王二郎好不节制,其庶子已经年方十四,让谢道韫嫁过去之后,就做一个十四岁少年的大母,这让谢道韫情何以堪?
谢道韫道:“玉清,更衣,我要出去。”
南北朝时期,江南也沾染北方胡人习气。民风非常开放。谢道韫在玉清的帮助下穿了一件青色儒衫,手拿折扇,头戴纶巾。端是一副士族青年才俊打扮。
要说女扮男装,在其他朝代或许不易。然而在南北朝却非常容易。因为这个时代的习惯,几乎分不清男女,士族子弟出入不仅要佩戴香囊,还要敷上很厚的香粉。而且男子以瘦弱为美,走起来了绝对不会虎虎生风,而是风吹两边倒,阿娜多姿。
谢道韫用胭脂堵上耳洞,又在脸上涂抹一层姜色,又用竹子编成的护肩套在肩上。这样以来,谢道韫就成了一个肩宽健硕的男子。
谢道韫走出乌衣巷,来到玄武湖畔。却见一个担着挑子卖胡饼的老汉,放下担子来到湖畔卖羊肉汤的铺子前,轻声道:“王老头,你听说了吗?那白虏慕容垂率领二十万大军要来攻打咱们大晋,被河南高都督给揍了个全军覆没!”
老汉皱纹纵横的老脸上,这一刻竟然写满了畅快。
“怎么没听说?”卖羊杂汤的王老汉警惕地四下看了看,然后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回应,“你说的那都是老黄历了,城里头到处都在嚷嚷这件事儿。大伙都说,高大都督已经攻破了梁郡,收复了大片河南地。”
“这是好事啊!”老汉不解的道:“你还怕人听去不成?”
王老汉怯怯的道:“咱们汉人不是没有这个!”
说着王老汉竖起大拇指,随即又叹息道:“可是啊,咱们的朝廷就见不得英雄出来,怕是抢了他们的江山。当年祖爷爷(既祖逖)是何等英雄?在河南地杀得胡儿人头滚滚,可是好景不长,祖爷爷就撒手而去,听说就是给朝廷气死的。现在高都督刚刚打了几个胜仗,若是让朝廷知道了,岂不会派出人再气死高都督?”
老汉点点头,老泪纵横:“这么说,我这把老骨头就要扔在这里了?”
王老汉道“谁说不是呢?咱们连祖坟都丢了,将来到了下面怎么给祖宗交待?”
羊肉铺里的食客也都暗自垂泪。
谢道韫冲玉清努努嘴,玉清会意赶紧将百余赤铜铜钱塞进王老汉手中:“我家大郎君想听听高都督事情,您给说说……”
卖羊杂汤的王老汉也笑了笑,顺手拿出一个大木碗,用抹布随便擦了擦,从锅里舀了一大碗羊肉汤,又狠狠心,朝里边多放了几块肥羊油。然后将碗朝桌子边上推了堆,故作大方地说道:“郎君慢用!”
王老汉清清嗓子道:“话说高都督乃天上七杀星君下凡,这七杀星君……老汉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谢道韫接道:“七杀星为将星,遇帝为权,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拥有刚烈偏激、逞强好胜、冒险犯难的特性。人生大好大坏,成败难论。”
王老汉道:“俺嘴笨,不会说,这钱……”
谢道韫兴趣欠缺,顿时起身,正欲离去。却铺里有一中年食客清清嗓子道:“话说七杀星君下凡,随行带了八位仙爷,要问这是哪八位仙爷,摆头第一位乃飞虎将胡光,擅使一柄赤金大环刀。此刀重愈千斤……
谢道韫一听这话,简直是目瞪口呆:“这也太荒诞了吧?”
转而一看,铺中食客们皆听得如痴如醉。
(本章完)
第219章 气吐血了
谢道韫听了不到一刻钟,实在没有办法听下去了。因为这个中年食客所说的高敬宗简直就是一个神仙,挥挥手上千人马屁股尿流,跺跺脚,三山五岳颤抖,移山倒海,吞云吐雾,无所不能。
谢道韫带着玉清悄悄离开气氛热烈的羊肉铺,转而来到一处高档酒肆,这里都是江左士子聚会之所,当然消费也是不菲的。不显眼的一顿菜肴,足够寻常百姓一年开销了。谢道韫点了一坛花雕酒,四冷四热八样小菜,便自斟自饮起来。
如果说市井百姓把高敬宗神话了,那么仕林间已经把高敬宗戏剧化了。这里议论的热点仍是高敬宗。
一个朱衫纶巾的士子道:“高敬宗者,其先为渤海郡人,齐太公(即西周姜太公,亦称吕尚、姜尚)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孙傒为齐上卿,与管仲合诸侯有功。桓公命傒以王父字为氏,食采于卢,谥曰‘敬仲’,世为上卿。敬仲生庄子虎,虎生倾子,倾子生宣子固,固生厚,厚生子丽,子丽生止,奔燕。十世孙量为宋司城,后入楚。……四子约、乂、隐、汉。隐,晋玄菟太守。隐子庆,庆生四子,三嫡一庶,展、敬、泰为嫡长,敬宗则为庶末……
当然国人素来都是攀认名人祖宗的习俗,不仅自己攀附,其实别人也会帮其攀附。就连高敬宗本人,他自己都说不清是高氏哪一支后裔。好嘛,现在不用头疼了,东晋仕子已经帮其建立了完整的世系。姜姓太公之后,在晋朝也是累世官宦世家。
一名身穿白色长衫的仕子却反驳道:“高都督怎么会是庶子?”
朱衫纶巾道:“敬宗虽是庶子,然则其母亲血统高贵,乃齐郡姬氏之贵女。聘为妻,奔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