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3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希望这次不要带来不好的后果吧。

    但要么不救,救了也不用说。姚兕默默,未答。

    野外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不过离得近,很快就要到了。

    姚兕扭头说道:“松子峁离荔原堡很近,敌人既然敢在这里追杀郭家寨的百姓,那么后面应当还有一些军队,并且离得不远。因此大家务必速战速决,不可耽搁。”

    “喏。”

    姚兕一挥手,骑兵分成了两路。沿着两道积满白雪的山沟向松子峁包抄过去。

    绕过了两个小矮山,就到了敌人面前。但夏军同样有备。

    两军兵力差不多。虽然后面苏平带着两营步兵跟上来了,但夏军的后面跟上来的军队更多。

    姚兕抬头看了一眼。松子峁上还有四五百人,另外山上山下还有两百余丁壮倒在了血泊中,流淌的鲜血在白雪上绽放着一道道刺眼的红色。

    但整个郭家寨百姓最少有一千人的,估计另外的百姓已经在他们寨中就被害了。

    并且这四百来人多是妇女小孩子,丁壮剩下不多了。如果姚兕晚来一会,这些人就会全部被害。

    但是这些人的反抗,也杀死了一些西夏兵士。

    这个不管的,得迅速结束战斗。

    姚兕双腿用力地一夹马,解下大弓,瞄准了一位将领打扮的西夏人,拉满了弓,手一放,一箭流星般地飞射过去,那名夏将立即被射翻落马。

    姚兕继续夹马狂奔,又一箭干掉了另外一名夏将。

    随后他将弓重新挂上,抽出大刀,一边举刀一边拍马冲刺。

    眨眼之间,姚兕便冲到了夏军面前,一刀又劈死了一名夏兵,继续马不停蹄,杀向夏军。

    李三狗在那天集结时,嘴巴上赌狠,他是蕃人,又看着王巨的面子,怎么办呢,大家只好让着他。实际上此时论个人武艺,无论姚兕,还是刘昌祚,或是王君万、燕达、姚麟,包括姚兕的儿子姚雄,都在李三狗之上。林广、二种也与李三狗相仿佛。毕竟李三狗不是当年的李三狗了。

    在他的带领下,左侧宋朝骑兵也凶狠地杀了进去。

    同时右侧宋朝骑兵也抄了过来。

    仅是倾刻间,西夏人就渐渐不敌,于是西夏劣根性立即发作。

    这个劣根性就是指表面凶悍,实际懦弱。只要稍稍不敌,马上就会拨腿而逃。在这上面远不及宋军了,宋朝立国以后,也多次惨败过,但看看君子馆、三川口、陈家谷、好水川那些战役,几乎战得只剩下最后一人,都没有人投降。至于高梁河、岐沟关那两战是特例,一个是赵匡义带头逃,一个是曹彬带头逃,他们都逃跑了,手下人能不逃吗?

    “追二里地。”姚兕下了一个很短的命令。

    大家感到很古怪,为什么只追两里地?

    实际如不是为了掩护这几百名百姓撤离,给他们撤离的时间,姚兕一里地都不想追。

    二里地,一会就到了。远处似乎有影影绰绰的大团军队向这边扑来,但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有将士意犹未尽。还想追一追,不过姚兕勒马停下,他们不得不停下。

    “回去吧。”姚兕说道。

    一千多宋军调转马头向回走。刚刚这一战他们表现不错,伤亡不到五十人。却击毙了两三百夏兵。不过姚兕脸色一直阴沉着,回到了松子峁,几百名百姓也下了山峁,郭家寨的族长一下子扑倒在地,不停地用头撞地:“谢过姚大将军,谢过姚大将军。”

    姚兕看着这个贪财的族长,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难道我不撤,违反了宋朝律法吗?或者说是王巨的命令。那有没有搞错,我们一不是士兵,二你只是命令,不是诏书。

    我们有难了,向你求救了,你不救没有人用刀子架你脖子逼你来救,你救了,我们感谢了,还要怎么样?

    这样想,姚兕觉得很悲催。

    主要这个郭家族以前对宋朝比较忠诚。整个寨子百姓全部去掉了原来的党项姓氏,改姓郭,生活方式与语言。也渐渐汉化。不然姚兕又不会亲自出来营救。

    算是自己人了,就更不能说什么了。再说,他们也不知道宋军的真正计划。

    姚兕呆了一呆才说:“立即带着你们家中乡亲,随某回堡。”

    这时苏平也带着两营步兵赶了过来,有的人背着受伤的百姓,迅速往回去。现在安全了,那个族长一路走一路哭,大家不撤,一半是因为他的缘故。现在好了,整个寨子的丁壮牺牲了四分之三。就连一些妇女老人孩子,都被西夏人砍死了。至于财富。还有屁的财富。

    他在哭,然而姚兕想哭都哭不出来。

    果然,不好的消息便到来了。

    梁乙埋在大顺城留下了一部分军队,还有一部分由清一色步兵组成的军队,正带着三四天的干粮,正顺着那条艰难的小道,抄安疆堡的后路。

    实际若无梁永能的大军在前面攻城,牵制了宋军,从这条小道走实际很危险的。一是难走,特别是在这个天气里,攀山越岭,格外艰难。二是地形复杂,容易遇伏。

    不过现在问题不大,马上连柔远寨都分不出兵,那来的伏兵?

    但就是分开了这两支军队,还有*万大军越过了大顺城,来到了庆州腹地。

    谁知道梁乙埋刚到达华池水畔,就听到这支骑军兵败的消息。

    他大怒道:“都哆腊讹,你带领四万大军,立即攻打荔原堡。”

    “大将军,这样不妥吧,当务之急,是必须拿下柔远寨,而非是荔原堡。”

    “都哆腊讹,你说错了,当务之急不是柔远寨,而是疆砟堡。如宁哥已经去了疆砟堡,明天就可以抵达。那时两边夹攻,必会收回疆砟堡。如定哥再与梁永能两军会合,到时候南北夹攻,必会拿下柔远寨。那时才是攻打柔远寨的好时机。”

    其实从大顺城到疆砟堡并不远,如果身体利索,两三个时辰便可赶到了。当然,军队数量越多,行军速度越慢,但换成其他季节,顶多也不过大半天路程。

    然而在这个冰天雪地里,想快都快不起来。

    所以至少明天上午,如定宁才能将军队率达疆砟堡城下。

    从正面攻疆砟堡比较难攻,但从后面攻打,则是很容易,加上姚麟只是一个菜鸟,拿下疆砟堡不会太困难。

    再说梁乙埋手中的兵力足够多,四万去攻打柔远寨,与八万攻打柔远寨有区别吗?什么区别都没有。那怕派二十万大军来攻打,城墙就那么宽,能容得下么?

    都哆腊讹无言以对,他想了想又问:“大将军,确定那支宋军返回到了大顺城。”

    “都哆腊讹,你是不是怕死了?试问,这么多军队,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梁乙埋恼怒地说。

    斥候打探的消息,是回到了大顺城。不过宋吉这一回变得小心起来,也防止高敏那支军队设伏,于是广派斥候四下察看,除了碰到少数宋朝斥候在野外游荡外,什么军队都没有察觉。况且现在这么多兵马行军,总会在雪地上留下足迹的。

    至于担心,也担心,担心的是粮草不足,攻城困难。

    如果不能迅速拿下宋朝几个堡砦,获得供给,时间又拖得久,那么粮草就会出现危机。

    攻城却一直是西夏人最头痛的事。但这个城还不得不攻,安疆堡、柔远寨、荔原堡、西谷砦、美利堡,一个都不能少,只有那样,才能将大顺城变成一座孤城,那么才能逼降守城的宋军。或者使宋军丧失士气,强行攻下大顺城。只有大顺城拿下来,后面的物资粮草才能源源不断地顺利运到军中,那么就可以正式图谋庆州了。

    但如何攻下这些堡砦,经过大顺城的挫折后,梁乙埋头渐渐就有些大了。

    至于会不会失败,梁乙埋根本就没有想过,大顺城那是特例,其他堡砦有那地形吗?没那地形,就是有那种鞋子与那个古怪的滑板,也不能对西夏大军产生致命的危胁。

    因此梁乙埋对都哆腊讹的过份小心,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然而都哆腊讹这一回还真想错了,姚兕最担心的就是西夏分出很多兵力,兵临荔原堡城下……(未完待续)

第484章 墨菲定律

    都哆腊讹只好率领着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扑向荔原堡,

    荔原堡修建得比较晚,主要也是为了配合大顺城的,否则大顺城在前面太过单薄,但是其面积也不小,占地面积几乎达到了二百五十亩。也许后人说这算什么大,还不如俺们小区面积大呢。但莫忘了,它只是一个军事堡塞,已经不算小了,马上接下来的重心,东谷寨面积只有六十几亩。

    至于美利堡与雪泥堡更是小得可怜。

    当初范仲淹建设美泥(后改名为美利)、虐泥(后改名为雪泥),大拔城等处小砦时,范仲淹只派兵士百十人防托。他本人则说:如贼马大段入寇,便令归侧近大城寨内一处防守,所贵不致枉陷军民,人心稍安。

    也就是它们起的只是一个缓冲时间作用,敌人来了,这些小堡砦挡一挡,给后面百姓逃跑的时间,然后一百几十个兵士就立即撤向附近大堡,随它沦陷。

    但也不是仁多零丁高射炮打蚊子,这叫狮子扑兔。

    所以就是这个二百五十亩,让都哆腊讹感到头痛。不过好在荔原堡并不象大顺城那样的恶心。

    其实1这后面还有种种考虑。

    这个冰墙战术,一是杨六郎,二是大顺城,西夏人也学习去了,大顺城西侧筑了冰墙,马上又在东面筑冰墙,你们这些宋军就乖乖呆在大顺城不要出来吧。但会不会成功,要待时间去证明。

    然而论难度,实际大顺城难度还要稍低一点。水濠就是河就是水。城外就是大团的黄土地。破开濠冰,用水随便和一些黄泥巴,放在早就准备好的版具里,几个小时后拿下版具,冰墙就树立起来了。

    但杨六郎那种浇水于墙的做法,必须要军民一担担地将井水挑上城头,然后慢慢泼下去。还不能快了,否则未成冰。便流到城墙下面,灌入护城河中。

    当然,两个战区形式是不相同的,河北那边不可能学习王巨这种坚壁清野的做法,试问遂城后方那来的子午山。因此辽军来了,郊外的百姓一起逃向遂城。

    这么多百姓会侵占空间,但杨六郎能有什么好办法解决?不过郊外的百姓加上城内的百姓,使得劳力变得宽裕起来,于是让杨六郎化弊为利,担水浇墙成冰。

    显然这个方法。在庆州是不可取的,况且庆州许多堡砦本身的食水就困难了。那来充足的井水去担水浇冰?

    幕后的故事与算计,都哆腊讹不大清楚。

    只是看上去荔原堡会比大顺城好对付一点。

    但当真好对付?

    天色还早,不过军队数量太多,以及后勤的安排,都哆腊讹只好让三军先扎营,再抽调一些兵士去砍伐树木,或去附近空的村寨,将民房拆掉,取出木梁椽住,准备做攻城梯子。

    但这些攻城梯子就是做好了,就能攻下荔原堡?

    就在都哆腊讹绞尽脑汁思考攻打荔原堡时,荔原堡的宋军也在观看着郊外这支庞大的军队。

    四万兵马哪,几乎象一道人海,在城外蠕动着,并且这只是入侵夏军的一部分,有胆小的兵士看了,脸色都变得苍白起来。

    姚兕也在看,兵力太多了,他不是怕兵力多,这个早就心中有数了,而是荔原堡这个兵力多,可能会给整个计划带来很不好的后果……

    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姚兕担心的发生了。

    都哆腊讹盯着荔原堡的城墙看了大半天,没有想出任何头绪。

    不要说攻城梯,将宋朝的云梯搬来,也未必能攻下荔原堡。就是那十几门从宋军手中缴获来的虎踞炮,中小型的还让如定哥带到了安疆堡,其他几门又让梁乙埋带到了柔远寨。那么攻不下来,意味着就会付出巨大的牺牲。

    于是他将诸将召集商议。

    一将说道:“都哆将军,如果强行攻打荔原堡,牺牲重,短时间也未必能攻打下来。”

    牺牲要考虑,时间更要考虑,不要攻上一个月还攻不下来,三十万大军能等一个月吗?

    “我担心就是这两条。”

    “末将倒有一计,荔原堡中宋朝官兵似乎只有几千人,不足为惧,不如我们分兵去攻打华池镇。”

    荔原堡外面就是乌川古道,也就是大秦直道的那条岔道,所以一旦西夏军队到了荔原堡城下,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华池镇。

    另一将则惊恐地说:“难道你忘记了叶悖麻被九尸迎宾后的下场吗?”

    上次大顺城之战后,叶悖麻被西夏冷藏,但随后叶悖麻以一个偏将的身份,在攻打抚宁寨时立下大功。

    可能现在西夏人有点小瞧了叶悖麻,不过叶悖麻的凶悍,还是让许多认识他的人不得不承认的。

    那个九尸迎宾,三更地狱,成了西夏人一个禁忌的话题,败得太惨了。

    帐蓬里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将说道:“那也未必,虽然上次叶悖麻惨败,但这次的华池知县乃是姓丁的汉人文官,根本就不懂军事。”

    刚才那一将立即反驳:“但华池镇驻守的大将是刘阒。”

    华池城究竟有多少兵力,西夏人不大清楚,不过主将与知县的什么,这个容易能打听到。刘阒在贝州平叛王则起义时立的功劳,西夏人不知道,但都知道刘阒在铁冶沟一战的凶悍。

    “讹一将军,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难道我们撤军回去,再说,上次叶悖麻手中是两万兵力,这次我们则是四万兵力,而且柔远寨下的兵力更多。上次是秋高气爽之季,草木仍很繁荣,现在是正月。万物凋零。无法藏住大军。为何要担心?”

    两相争吵起来。

    一方要分兵华池城,它是县城,物资粮草更多,而且城中的百姓也没有撤走。就是攻不下来,引得荔原堡的兵力出城相救,那么也可以与宋军进行野战了,就能将西夏兵力优势发挥出来。至于危险,因为时季不同。主持军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