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建设盛唐-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疯了,唐军发疯了!

    “这这这!”吐蕃主将看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唐军的气势如骇人的巨浪,要将龟兹城给淹没!

    越来越多的唐军登上了城墙,他们对吐蕃人发动了疯狂的攻击,吐蕃人一刀砍过来,唐军连防都不防,同样一刀回敬!

    一刀换一刀,一命换一命。

    吐蕃人又没疯,只得回刀防守,如此气焰矮上一截。

    气势这东西真的可以当饭吃,有饭吃的唐军力大无穷,把吐蕃人打得哭爹喊娘。

    他们的旗帜倒下来,唐军的旗帜升起来。

    龟兹城,遂入唐军手里!。

 第二六七节 议劾冯小宝

    清晨的大唐皇宫一片氤氲,宫人还在辛勤洒扫庭除,却见到几位穿紫佩金的重臣勿勿而来。

    宫人脸现惊讶之色,这么早,少见!

    天皇李治一周前接到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的奏折,弹劾右骁骑卫将军冯小宝数宗大罪,让天皇情绪大坏,加上其它事情,缠绵病床。

    昨天他精神稍好,天后遂召大臣们进宫商议。

    计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来恒、张大安

    中书侍郎李义琰

    吏部尚书李敬玄原尚书袁公瑜已然去职

    学士元万顷

    黄门侍朗刘景先

    正谏大夫薛元超。

    他们是大唐帝国的精英,集中一起,只为商议吐蕃战事。

    这么早进见皇帝,大伙儿脸色肃然,想着一会儿该当如何说话。

    吐蕃是天皇心中的痛!

    天皇灭掉高句丽,完成了之前亲戚杨广杨李两家是亲戚、父皇李世民没完成的功业,正意气风发时,吐蕃人跳将出来,灭掉他十万兵,消息如晴天霹雳,让天皇自此患病绵绵。

    说实在话,天皇是个非常平和的人天性如此,但一说起吐蕃,就象给踩了尾巴的猫般情绪暴躁,有时甚至变得歇斯底里。

    论起冯小宝,哪怕是位高权重的重臣,心中都隐隐的不舒服,看他不惯。

    从三品的禁军将军,二十岁出头就成了于己大伙儿平起平坐的朝官,虽说是武职、职事官,不是寄禄官,但也非同小可。

    屡立功勋,天子垂青,世人赞颂!

    他太年轻了!

    有一种可能是升得快跌得重,但也有一种可能是成为宰相的机会很大他年龄上的优势实在太大了。武职转文官在大唐并不少见

    就算熬,几十年也能够熬到宰相一级,只要他不犯二的话。

    有谁象他这么年轻就已经宰相在望了?

    想想谁都不会舒服,哪怕是学士元万顷是天后方面的人亦如此。

    别人看冯小宝的赫赫功绩,只会惊叹他年轻,而大臣们看得更远。

    年轻就是好啊,该不该借此给他上点眼药呢,拖延一下他前进的步伐?

    大臣们心忖着,走在宫道上。慢慢的向前挪动。

    太阳终于出来了,淡蓝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红光所取代,今天是个大晴天。

    “臣等叩见天皇、天后!”诸臣给躺在榻上的李治和坐在榻边的武则天见礼已毕。

    “平身!”武则天道。

    “谢天后!”

    李治身体不行,坚持带病来见臣子,而武则天因见重臣,则不垂帘,直接面见。

    “臣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弹劾右骁骑卫将军冯小宝其罪有多!”

    “一、不思进取,不图报国!其兵强马壮,朝廷待其不薄,以禁军待遇给之,却在龟兹城下不参与攻城,亦不继续出兵进攻,臣尝与之约定,请其出兵于阗,却按兵不动,美其名为修整,终日文恬武戏!”

    “二、年少得志、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仗其京城骁骑卫将军身份,欺凌友军”

    “三、尾大不掉,难以节制,不顾大局,一意孤行,不与友军配合!”

    “四、好大喜功,不谙兵法,竟以骑兵攻城,前所未闻,朝廷骑兵得来不易,造成严重伤亡!”

    大殿上,正谏大夫薛元超念完修明仁的奏折,狠狠弹劾冯小宝,大伙儿都知道咋回事了。

    皇帝阴沉着一张脸,冯小宝是他提拔于草莽之间,倍加恩赏,寄予厚望,却闹出此等问题,岂不让他大丢面子。

    当然,也有可能是修明仁夸大,恶意攻伐,但正如张大安所讲的“修都护乃军中宿将也,说话不至于假!”

    张大安,开国公张公瑾之后也,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位高权重,此话一出,诸人难以反驳。

    “不然!臣以为此乃手足参商也!”

    元万顷阵营问题,不得不帮,尽管他也对冯小宝妒忌不已。

    “双方职事官阶相同,不同隶属,出现争执份属正常。”元万顷故作轻松地道“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冯将军的奏折,必定不会给修都护讲什么好话。”

    他话题一转道“冯将军乃客军,远来救援,此为大义也,臣以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一意争权,并不理让,试问,将来谁还敢救援友军?臣向天皇与天后建议,当两相和解,着两军同舟共济!”

    他是中庸之道,李治脸色稍雯,他也不想他自己提拔的将领在前线丢脸。

    不想中书侍郎李义琰嗤之以鼻道“笑话,军中最讲军令统一,政出多门乃是大忌,两相不服,两两误事!”

    他朗声道“唯今之计,当将冯小宝调离西域,然其兵既到了西域,一来一返,浪费军帑,可令冯小宝归于修明仁的指挥,如此军令统一,以利军事!”

    众人纷纷点头,毕竟人家老将,资历高,散官官位高,岂能让修明仁居于冯小宝之下!

    元万顷一听就觉得坏了,这建议给他执行,那冯小宝还不得给修明仁圈叉圈叉了!

    情急之下“臣以为,冯小宝自治军以来,多为孤军作战,都获成功,若让其居于他人之下,不利其军也!”

    来恒听得大笑道“荒谬!国之大战,诸将汇集,岂有单领一军独立诸军之外,当集中一切力量,力破吐蕃!退一步而言,冯将军协助修都护,可以大军联合行动之诀,有利于他将来独挡一面,他正缺乏这样的经验!”

    来恒的话,说到了李治的心中,他频频点头。

    毕竟来恒聪明,不与皇帝争议之前修明仁弹劾冯小宝其罪真伪,否则皇帝下不了台,恼羞成怒之下,与诸臣硬顶,谁都没面子。

    所有的大臣都以为好啊,冯小宝嘛,你这么年轻,就多多听听老将的教诲吧!

    就连皇帝也以之然,皇后持不同意见!

    “冯小宝自入伍以来,积极进军,杀敌数万,而修明仁之前如他这样年龄,岂有多少功业,其守成有余,进取不足!本宫以为,可令其独立一军,不受他人节制,俾使大功告成也!”

    皇后硬顶皇帝和大部分与会大臣,只得元万顷一人支持他,但元万顷的根基浅薄,敌不过诸臣,还是皇后上阵硬扛。

    李治乃优柔寡断的人,而且也怕皇后,给皇后这么一说,顿时拿不定主意了。

    然而两宰相都坚决要求军令统一,冯小宝只能屈居于修明仁之下。

    嘿嘿,大唐的大臣都是有脾气的,可不同于最后一个皇朝的奴才!

    正在此时,又一份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的奏折到来,这次是正谏大夫薛元超首看,负责给大伙儿念一下。

    他飞快地看过奏折,脸色有够精彩!。

 第二六八节 死亡行军

    这份奏折是前一份之后一周送出,没想到正好赶上前一份的廷对。

    当薛元超念完奏折,大殿上一片寂静。

    修明仁首先是请罪,表明他先前失察,不意冯小宝乃国之栋梁、大唐精英,年龄虽稚,却经验老到,击溃吐蕃人无数真的是数不清哦。

    针对头一份奏折,他自个儿批驳自己

    一、冯小宝率部转战三千里,自身伤亡惨重,故在龟兹城下休整,不是不肯战也!

    二、赞扬冯小宝不是欺凌友军,而是狼性十足,样样争先,虽不谦虚,但军队确实需要这等舍我其谁的英勇之气。

    三、确因部队伤亡过大,无法与友军配合。

    四、非以骑兵攻城,而是以骑着马的山地师前去攻城,山地师爬悬崖如平地,破城实属易事耳,对于山地师有诸多美誉。

    前后矛盾,修明仁是犯了大忌。

    他这么做,万一朝廷根据他前一份奏折作出处置,他后一份奏折到来,置朝廷于何地?

    因此修明仁请罪,表示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虽然他丢面子,但不得不为也。

    之后送上补偿我军克复龟兹城,斩吐蕃人三千五百!

    与冯小宝部队合兵一道,关系融洽,冯小宝部为前驱,依水源进军,正向疏勒进发!

    介个,就算朝廷想捅修明仁,也得等打完再说,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他若输了,多一桩罪少一桩罪有什么打紧的?

    他若赢了,朝廷能够对一个功臣作出什么惩罚?

    虽说给朝廷的第二份奏折让他大丢面子,但他清晰地认识了冯小宝的本事,这等俊才,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就算能在这里给他一个绊子,终究也不可能拦住他一辈子。这样的人才,迟早要升上去的。疯了才会与他结下这样的死仇。

    现在失面子总好过以后没面子,打得好算盘,真不愧是老狐狸也!

    而众大臣则呼一声侥幸!

    同样他们也是老狐狸,他们无人争论就修明仁的弹劾该给冯小宝什么罪名,只是争一个谁主谁从而已!

    根本不是攻击冯小宝,而是就事论事,仅此而已。

    元万顷听完奏折,先恭贺天皇道“陛下,冯小宝乃陛下亲自点选,不然,尚未弱冠的少年人又怎么有资格去边地立功,再授予将军职位,识人之明,天下谁人可及!”

    再贺天后道“天后不愧与天皇夫妻一休,先有天皇提拨冯小宝,后有天后信而用之,我军伟业可成也!”

    天皇则有些羞愧,面皮微微泛红,大臣们的提议,起初他也是投了赞成票的,没想到天后坚持抵制,方不闹出笑话。

    运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冯小宝说一千道一万,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修明仁都是斜眼看他。

    却没想到一场橄榄球看下来,修明仁对他的看法大为改观。

    两人合作,冯小宝的部队也参与了攻城,与修明仁部队一起努力,打下了龟兹城。

    倒没有什么缴获,吐蕃人既然坚守城池,已经把值钱东西都运走,恼火啊!

    两将商议,决定合攻疏勒镇,而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离吐蕃更近一些,离待最后来打。

    冯小宝部属五千,修明仁的部队二万,留下五千驻守龟兹,两军二万人,浩浩荡荡沿河西去。

    有修明仁的帮助就是不同,冯小宝在西域不认识几个人,而修明仁给他找到了三名向导!

    这么大的地方,没有向导,在那时没有的情况下,任冯小宝有通天之能也别想去到疏勒镇,更别想立什么功劳。

    沙漠中行军,委实不易,天上炎炎赤日如火球,狂暴地向下投射出无穷无尽的热量,烤得地面温度高达五六十度!

    黄沙扑面摧人脸,迎面扑来的风干燥炎热,有如身处焚坑一片,用冯小宝的话来说我们上路是被烧烤!

    沙海茫茫,景色单调,间或有几株胡杨点缀,若不是大队行军,一个人的旅途真会令人发疯。

    所有将士都把自己包成了阿拉伯人,身穿长袍,这是最合适沙漠的衣着。

    长途行军,补给不力,所有的都是消瘦、马匹的精饲料停顿,上好的河西马也得乖乖地进食河边营养贫瘠的野草,掉膘严重,也没什么力气跑动、大多数马匹都垮了。

    休息时它们不断地将大大的马头伸向主人,希望弄点好吃的,它们平时吃惯的都是喷喷香的豆子,但主人也没什么法子啊!

    反倒是同行的蒙古马不怎么受影响,它们的速度下降不到平时的百分之十!

    因为依水源进军,有水草供应,蒙古马不怎么挑剔饮食,机动力没下降多少尽管它们的马速也不怎么快。

    “难怪当初蒙古人能够征服世界了!”

    蒙古马对饮食不挑剔,冬天会刨开积雪吃草,对于后勤要求不高,它们母马居多,吃下野草,提供马奶,尽管味道不咋地,好过没得吃!

    大漠中风沙滚动,遮天蔽日,好在沿河行进,不怕迷失方向。

    他们遇到了可怕的大风暴,荒漠中黄沙横飞,本是朗朗青天,转眼间天昏地暗,一座座小山似的沙丘,转眼间给搬运到不知哪去了。

    在大自然风暴的威力下,马匹惊了营,四散而走,拉都拉不住,就连沙海之舟的骆驼,被吓得蹲在地上,怎么拖都拖不动它!

    更恐怖的是人若不走运,给移动的沙丘掩盖了,就难以找寻,冯小宝就这样损失了百余人马!

    给风沙埋的,风暴中迷失方向失踪的。

    还是向导有经验,带着部队在沙暴中沿河而走,顶着风沙走,风沙打得人睁不开眼,站不稳脚,大伙儿只能手挽手一寸寸移动。

    战马不肯走,那就用布蒙上它们的眼睛带走。

    它们与主人相熟,温驯地给主人牵着走。

    而随军骆驼就算给蒙上眼也不会走,结果白白损失了三百驼。

    向导领路,部队终于找到了河边植被相对茂密的地方,有它们的根系固定,风沙的威力少了许多,人遂得安。

    带后,向导犹有余悸地道“这些地方是最安全的,我们以前遇到风沙暴,找了个洼地,没想到风沙暴把一座大沙丘搬到那里,惨呐,整支商队上百人与数百牲畜都给活埋,我要不是在洼地边缘,几乎也没命了!”

    大自然的威力,实在无法抗拒,人是渺小的,哪怕你日后出将入相,挂印封侯,遇到风沙暴,只有听天由命!

    行军半个月,路遇人烟渐多,疏勒镇快到了。

    唐军还没来得及舒上一口气,就在人疲马瘦之际,吐蕃精锐的帐兵出现了!。

 第二六九节 坚持就是胜利(一)

    前方敌人斥侯人员精壮,胯下马匹膘肥马壮,我们则人人瘦削,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