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江湖道-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因为司马无悔并不知道,在大家的心里,这谭一魁和雌雄双煞一样都是已死之人。
二十年前,兖州五派派去了五个高手大战惊雷刀客南宫铭,这谭一魁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当初五虎门所拿出的书信不假,那黑帮下手是绝对不会留活口的。就算黑帮留活口,兖州五派也不会留。江湖门派狠起来也六亲不认,尤其是面对这种大局面,一个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那五个高手没道理还活着,当年的崂山山下起了一场大火,别说五个高手,就是原本县里的百姓能够活下来的也没有几个。
但是转念又一想,除了谭一魁也真的没有谁了。
“这二十年前该死的谭一魁没死,二十三年前的雌雄双煞也没有死,而这三个人现在在一起,到底想做什么?”
雌雄双煞的仇人显然是裘林,那他们来宣州杀五虎门弟子无可厚非,但这又和谭一魁有什么事,二十年前的事情怎么样都算不到五虎门的头上。裘彪就觉得自己脑袋不够用,突然之间出现了三个高手还埋伏在了宣州的附近,就好像扎在他心口的一根刺,十分的难过却又拔不出来。
此时整个江湖的局势十分的动荡,江南依然是五虎门的大本营这一点裘彪自诩是无人能动的,可江北就完全不同,安州一役让兖州五派的声望恢复了不少,想来七派九帮之中多数的小帮派还会继续以兖州五派马首是瞻,那最重要的就是徐州双剑派的态度,是继续跟着兖州五派走南北江湖分治的局面,还是成为五虎门的盟友在江北为五虎门扛住兖州五派的势力。
实际上,徐州双剑派的意思也十分明显,这几年来靠着朝堂上的优势,双剑派的势力早就已经超出了徐州地界,和兖州五派不过就是彼此利用,须臾几年光阴倒还可以,但是一个连自己门内弟子都可以说放弃就放弃的门派,真的值得信任吗,相反五虎门在江湖多年就比兖州五派懂规矩多了,而且在朝堂之上能够看到更多的动向。这次让李封晨来宣州,意思就明确了,不过是想多要一些好处罢了。
杭州的阁楼之上,宇文复将缠着的纱布卸下了不少,这次留守安州差点让他栽了,实在是出乎他的预料。好在江南的布局已经动了起来,各方面的关系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不需要他时时刻刻在江南盯着。不然安州一战真要坏了他的大事。
此时宇文复正端坐在屋子里面,这阁楼不是他常住的地方,以他的脾气他的屋子是不会有铜镜的,但是现在这屋子里面就有。宇文复带着面具活了快二十年,这是他逃出谷一丰那边之后就习惯上的。
那一天,他拿到了血海魔手神功,那一天,他下定决心要展开自己的复仇大计,不遗余力。所以他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因为以后他不再是宇文复,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武痴。还有一点,便是那一天他刮花了自己的右脸。
原本宇文复的右脸又一个刺青,乃是隋朝灭了之后宇文氏统一的刺青,算是前朝的余孽,太祖皇帝总是要留心的,宇文复跟着家族所有人一起被刻了刺青。有了这道刺青,就意味着他是前朝的余党,是奴隶,是当朝最见不得的一种人。这种人多半都充军去了西北,死在了蛮荒的沙地之上,宇文复运气好,家中有事世代习武的武将,侥幸活了下来。
但是他要谋大事,这刺青就留不得。于是二十年前,他自己用匕首在脸上剜下了一块肉,他从不后悔。只是这些年来,一直带着这个面具从未以真面目示人,只是今日屋子里面有一处铜镜,宇文复带着面具在铜镜面前站了许久。
“爹……”
门外传来一阵声响,是宇文成翦来了。他一直都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沉不住气。
“来了。”
宇文复淡淡地说了一句,继续看着眼前的铜镜。突然之间他很有一种摘下面具的冲动,以前他好歹也是俊俏的美男子,国字脸迷倒过不少少女,如今整日只能带着这个面具,似人非人,似鬼非鬼。
“爹,我差人把这铜镜拿走吧。”
宇文成翦知道铜镜是自己老子的心病,以前曾有人搞错在屋内放了铜镜,自然是没有活命下去。
“不用了。说说现在江南的情况吧。”
“是。”
宇文成翦看着宇文复,心里也有一些害怕,完全不像寻常的儿子见到自己老子时候的那种心态。
“杨别驾已经带着殿下的手书去了黄山,田家两兄弟一切都安稳,那王伯汤也会做人,已经将案卷都整理好了。整个江南的布局都差不多了,就连朝堂上面的言官御史也都已经准备就绪。”
“那江南的商铺呢?都怎么说?”
“爹爹放心,杭州、温州、饶州、台州、吉州、泉州,甚至江州、建州这些地方的商人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只要我们在朝堂上面打开了格局,他们都会一护而应。”
“好,那江南的江湖门派怎么说?”
“前段时间柳州孙家的事情已经暗地里面传了出去,现在江南大大小小的门派世家人人自危。”
“好,很好。”
宇文复笑了笑,不过因为带着面具,谁都看不到。一步一步都按照他的计划,从放过南宫一鸣给他书信开始,整个江南的布局就已经启动,需要的只是一步一步添砖加瓦。田家两兄弟在黄山出事都是计划之中的,为的就是让裘非这个武痴上当,到时候在江南各大商人之中就有了联手抵制五虎门的借口,而这件事情也可以直接让御史言官搬上朝堂,将五虎门按上一个贼寇的名目来。而李封晨一行人去了柳州找孙家孙兴寻仇则是意外之喜,本来江南五虎门一旦陷入了危机江南其他门派都未必会来救,现在有了这档子事情,宇文复就更加有把握了。
此时再让血爪楼的楼主和左右护法去宣州一闹,这让五虎门一时感觉到一根卡在咽喉的骨刺,因为这跟骨刺会麻痹裘彪和凌云行原本的眼目,让他们只关注在这三个人的身上,而完全没有注意到此时整个江南的变局。
江南差不多一切就绪,等的只有宇文复一个人。
“不知道爹爹这次在安州受伤是否严重?”
宇文成翦自然知道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宇文复,江湖门派之争,最终靠的还是绝世高手。这一点五虎门十分恐怖,三大虎加上四大供奉都是化境高手。而且五虎门的化境高手和兖州五派不同,兖州五派可以拉出十多个人,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供奉,一方面他们只是化境初期,说白了也就比极境巅峰强一点而已,另外供奉毕竟不是内门弟子,面对门派生死战他们是不会尽全力的。
但是五虎门不同,三大虎都是化境中期以上的高手,裘彪的实力更是深不可测,一个能和陈顺培常年较劲不落下风的对手,实力可想而知。而且五虎门的供奉也都厉害得很,绝非一般门派供奉可比。没有了宇文复压阵,血手门想动五虎门难如登天。
“放心,我的伤势不要紧。而且惊雷刀法我已经练出一个大概来了,再有一两周的时间神功就可以初成,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横扫宣州,掌控整个江南武林。”
宇文复很有信心,尤其是当他拿到了惊雷刀法的刀谱之后信心更加的强大。这套惊雷刀法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刀绝不是浪得虚名,刀法刚猛凌厉招式如吞吐江河一般霸气十足,即便只是初成,以宇文复的能力相信这天下之间也没有谁可以挡住他的步伐。
“二十年前古一丰那混帐将惊雷刀和惊雷刀法给了南宫铭,现在这惊雷刀和惊雷刀法终于在我的手中了,翦儿好好去准备吧,为父再闭关七日就可以出关了。这段时间你先开始在朝堂上面发力,江湖上的其他事情你先不用管了。只要整个江南落入我们的手中,江北根本不足畏惧。”
“是。”
宇文成翦走了之后,宇文复独自一个人站在阁楼之上,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久,从二十年前就开始谋划直到今日。无论是建立血手门,拉拢朝堂上的关系还是在行商之中建立势力,都是为了接下来的这一刻。
或许,从他脸上刺上刺青开始的那一天,他就已经在谋划了。习武也好,接近古一丰也罢。不过都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好让他复仇的计划来的更加猛烈一些。
第二百二十六回 动乱起始
八月下旬,黄山县县令王伯汤的一封案卷和折子一起递到了大理寺。案子的金额很大,设计到数十两上下的案子,在县里算是顶了天的答案。可是在大理寺这种案子多如牛毛不值一提。这一没有死人二没有造反,大理寺审核的官员只是粗粗地看了一眼,金额不小,一个逃犯,仅此而已。而且这种案子没有新鲜劲,商场的案子最没有意思了,无非就是谁讹了谁的钱,谁又卖了什么陈皮烂果子之类的,裘非虽然偷盗了不少东西,但毕竟没有伤人,更没有死人。这个时候,只要稍稍看一下身份就知道这个折子可以压下去了。
很简单,只需要到时候和五虎门管事的人打个交道,就可以拿到白花花的银子,交上去那不是把钱交给别人了吗,大理寺也是一层一层盘根错节的所在。有些案子可以上,有些案子必须上,但是有些案子说白了就是给这些官吏们添福利的,大家早就养成了默契,不算什么。
一封折子和案卷真的不算什么,毕竟递上来的不过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令,从七品下,在长安随便找一定官帽子都比这个大。而且京官本来就傲气看不起外派的官员,如果是个实缺还是一方大吏那另说,又或者像王福这样的人另说,可王伯汤是什么人,又不是诗词歌赋统统都写不出来的人物,没登过殿试花钱弄了一个县令,这样的人京官最看不起。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二天,好几个御史都上了折子,折子上面的内容直指这个案子,而且还有杭州、温州、饶州、苏州附近好几个州县联名的折子,唯独没有宣州。这才是真正的手腕,谁都知道五虎门的总舵在宣州,谁都知道裘非是五虎门的人,现在附近几个州县都上了折子,你宣州一州之地的官员却连一个屁都没有,这是什么意思,大家不用脑子也知道。
这不是举证,而是诛心。宣州是江南的重点,小小的地方却可以产出无数的铁矿来,这是大唐的依靠,北面虽然也有铁矿但是老李家不敢随便动,突厥和吐蕃都盯着看,这个时候宣州就更加是重中之重。谁敢动宣州就是动了当朝皇帝的命脉,因为他要做千古第一帝,因为他要开疆拓土,那宣州这个地方就不能乱,必须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上。
就在这个当口,言官御史发动了攻击,就好像一群苍蝇叮到了臭鸡蛋一样,一时之间朝堂上面江南来的奏折如同雪花一般,成为了一种形势。哪个言官御史不拿江南来说事,那就是失职。这个时候已经有上头的人开炮了,还不跟上那就真的是看不清时局,这种人就算现在还在长安混,过段时间也会被踢出去。
于是,皇帝一郁闷就很不开心,大理寺办案让他开始不放心,平日里面杀人案报了不少秋决的,可这个案子怎么就晚了。很多时候皇帝也疑心,诛心就起到了效果。皇帝不是不能容忍江南有一个五虎门,也不是不能容忍大理寺办案不积极出了叉子。但是他不能容忍的是,一个江湖门派影响如此之大,整个江南为之动摇,尤其是宣州大大小小的官员一个动静都没有,工部在宣州的官吏也似乎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当真什么都不知道吗,自然是真的。他们都在宣州,黄山县这个案子名义上面也早就判了,他们又怎么会知道。
大理寺的人不清楚这个案子的重要性,说起来这案子本来就不重要,盗窃案就算再大判下来不过就是杖责八十,连一个发配边疆都够不上案子,更加不用报中枢秋决提案勾画。这种案子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然也就没有上报。
可李治不信,那么多的奏折说的已经不是同一件事情了,但是目标却是如出一辙的一指,炮轰江南五虎门在江南经营多年,势力庞大,甚至可以影响江南大部份地方的官场。这对于皇帝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一些走着比较中肯指出了五虎门势力太大需要压一压,实际上这些年好几个皇帝都在做,不过就是效果不明显罢了。但是还有一些别的奏折可就是添油加醋的杰作了,这里面过将裘彪描述成一个杀人魔王的不在少数,甚至不少让皇帝看着都触目惊心。
李治大手一挥,此案无论如何一定要将裘非抓捕归案,直接罢免了宣州长史,和工部侍郎、军器监以及国子司业,大大小小在宣州的官员分批入京述职,明显上是吏部召唤,实际上则是逐一控制。
一切都按照宇文复的计划在进行,八百里加急的文书在第三天就送到了黄山和宣州,李治的圣旨加盖了玉玺,王伯汤接到圣旨的时候还激动了一下,这可是他人生第一次接到圣旨,当年坐上这县令也不过就是接到了吏部的一纸书信而已。
圣旨大概就是写了王伯汤乃是忠臣良将,思国恩不据贼寇云云,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这个案子必须要办实了。实际上证物、证人都是现成的早就准备好了,需要只不过就是让裘非来过一过堂而已。本来以王伯汤的能耐就是让他去五虎门分舵提一下都没这个胆子,别说动不了裘非,说不定还给自己惹一身的骚。但是现在就不同了,腰里面揣着圣旨,敢不来那就是抗命,抗的是真正的皇命。
王伯汤将圣旨收入了袖口之中,喜滋滋地搭上了来送圣旨的天官,于是乎召集着下面的人准备去五虎门黄山分舵走一趟。
“王县令,急着去干嘛呢?”
王伯汤一听到这声音,就更加开心了。本来底气还不足,现在就更加足了,这可是宣州的别家,从四品下的官员。而且听闻以后将是宣州刺史的后备,在宣州能耐大的出奇,甚至现在的宣州刺史已然有一些被他架空的意思。
“原来是杨别驾,王某正想拿着圣旨去黄山分舵把裘非那贼子给抓回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