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何去削弱包括日本在内的这三国?

  人口!

  人口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计。

  相比于三国不到六七千万人口,中国有着近千万甚至上千万光棍汉,而这三国才有多少适龄的女子?把三国的女人嫁给中国人,就是变相的消弱这三国的力量。

  这是一种变相的征服!

  同样也是一种变相的摧毁!三国每嫁入中国一个女人,其人口就会减少数人,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府里看看想个什么办法,把这一切,嗯,规范化起来,官方化,光靠商人零打零敲的不行,嗯,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比如在未来十五年内,日、朝、越三地嫁入中国六百万,不,不少于八百万人!当然这个计划要注意保密,毕竟他们也不是傻子,要是真的知道,咱们想把他们的女人给掏空,恐怕他们也不乐意!以后先找个机会同他们谈,先谈下这个通婚……嗯,自由通婚条约,然后咱们再把这件事给操作好,然后一点点的把他们给掏空……”

  惊讶的看着主公,张亮基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其所言,好一会才说道。

  “这……如此操办是否有些操之不当?”

  “怎么操之不当了?是不是不符内王外对之道?”

  反问一声,朱宜锋摇头冷笑道。

  “我们必须要看到的是,现在在中国有上千万无女可娶的光棍,这些人就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如果现在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将来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把我们给解决了。石卿,你记住,咱们和外国人打交道,一个核心就是“利益至上”,是我们的利益至上,至于外国人的死活,关我鸟事。谁在乎外国人的死活,国门没关,自己先滚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我想,这才是同外人打交道的根本……您的每一个订阅、推荐、收藏对于而言,都是莫大的支持!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小说群:,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

  

  


第392章 战车(第一更)

  “哎,这些人啊!还真以为国与国之间是讲究的是谦谦君子。”

  在张亮基告辞后,朱宜锋在心底这般感叹着,同时心底又涌起一阵阵无奈。

  这或许就是大一统的悲哀。战国之后,随着诸国的灭亡,等同于外交学的纵横术就失去了其用处。外交对于中国的士大夫来说,就成为了陌生的名词。

  而所谓的“内尊王道,外行圣道”的“内王外圣”更是成为历代王朝的“外交”原则。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以及百姓的利益以交好所谓的“藩邦”。这种可以用“变态”来形容的“外交”理念,甚至快一个多世纪之后,依然被奉行着,实施着。

  “利益至上,内圣外王”这才是国与国交往的根本!

  如何消弱敌人和潜在的敌人,才是外交的本质。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连这一点都弄不清楚,当真是……

  “都他么是一群什么玩意儿,非得让老子饿死自己的百姓,拿粮食去喂那帮龟孙子,才一个个觉得能上得了台面吗?”

  嘴里这般发泄着心中的不满,想到一些“内王外圣”的旧事,气的浑身颤抖的朱宜锋暗自寻思着。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操作好,这才是他么最大的圣道,他们不愿意干,老子干!”

  随手从取过一张便签,朱宜锋便在上面做着记录,这件事还是交给张森去办,他不怕“脏”了自己的手。

  “用二十年时间,非把这几家的娘们给掏空了不可!”

  话刚一说完,朱宜锋又可惜道。

  “哎,这么干的话100多年后那些宅男会不会骂我?”

  得,骂就骂吧!

  至少在这个时代,那些娶着日本、朝鲜和越南媳妇的久旷光棍,会高呼万岁的日夜耕耘着,为中国的海外殖民事业“添砖加瓦”。

  “办成这件事,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再到情绪平缓之后,朱宜锋才又从桌上拿出其它的报告。尽管早已经将绝大多数事务都交给参军府处理,但是很多“兹事体大”的大事,仍然是由他来决定,尤其是工业等方面的事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由他直接推动,打开兵工厂递来的一份报告,不过只是刚看一下内容,他的眼睛便瞬间睁大。

  “加特林?”

  机关枪?

  惊讶地看着这份报告,朱宜锋怎么也不敢相信,现在居然有了加特林,准确的来说,加特林来到了中国,而且提前五年制造出了加特林机枪。

  枪声!

  连绵不绝的枪声在靶场上回响着,随着加特林的转动枪尾的手摇曲柄,枪声连绵不绝的同时,那个高达60公分上的漏斗式弹夹内的子弹不断落入枪膛,随着枪机的转动被推入弹膛中,然后被击发,朝着五百公尺外的目标飞去。

  一个个金属弹壳不断的落入地上,操作着这架机枪的加特林,尽可能的控制着转动曲柄的速度,以令其射速更加平均,不至于过快,也不至于过慢,从而避免发生故障。

  实际上这并不是最初的那架“快速枪”,而是在其基础上改进以发射11公厘步枪弹,这是一种使用金属蛋壳的新型枪弹,在接触到它的瞬间,加特林便被其巧妙的结构给征服了,在他看来,这种子弹根本就是给他的“快速枪”所准备的。

  使用新式步枪弹的“快速枪”可以联系发射上千发子弹,而不发生任何故障。如果使用他原本设计的那种子弹,却只能连续发射数百发。

  枪声不断。

  500公尺外的数十个木靶在数百发子弹的扫射下被打的粉碎。

  “砰、砰、砰……”

  在枪声传入耳中的时候,朱宜锋拿着怀表计算着它的射速,它的射速自然无法同后世的机枪所相比,但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个划时代的“大杀器”。

  “一分钟差不多可以打300发子弹……”

  尽管不能不一定准确,但是,在得到这个结论后,朱宜锋仍然有些兴高采烈的看着那门采用大量黄铜件的加特林机枪。

  或许他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在这个时代他却是最好的机枪。

  “……枪身上有一个可以拆卸的并带漏斗形供弹口的钢制供弹转轮,将金属子弹放入漏夹内,射手摇动手柄会带动枪管和供弹转轮同步转动,弹药随即会依靠重力的作用下落进入供弹转轮的弹槽中,在供弹转轮的某一个装有弹药的弹槽与枪膛同轴时子弹会被从转轮送入枪膛,在旋转到预定击发的位置后撞针会击发弹药,并在枪管转到另一个特定位置时将子弹的金属包壳推出枪管,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发射过程。”

  “它的内部有用弹簧等物组成的机关对不对?通过这些机关动作,实现了送弹和击发,”

  在徐树珊解释的加特林机枪的击发原理时,朱宜锋笑着说道。

  “嗯,我看就叫他机关枪吧。”

  之所以会提用那种比较中国化的言语来描述它,实际上是想要引出“机关枪”这一名词,毕竟相比与其他的名字,这个名字更为合适一点。

  “其实,我觉得的它倒是有点像是炮……”

  徐树珊笑着说道。

  “不过这样也对,毕竟他发射的子弹是步枪弹。”

  确实,相比与枪,它看起来更像炮。机枪的枪身装在两轮车轴上,这使它从侧面看上去更像一门军队里常见的野战炮。甚至他还和野战炮一样,有一个供马拖挽的“炮车”,炮车箱内装满了子弹和弹夹。

  “他确实更像炮……”

  朱宜锋点了点头,实际上,加特林机枪之所以会被淘汰正是因为其使用复杂,重量大,运输和部署皆有不便。

  “使用起来似乎就是有点不方便。嗯……”

  沉思中,突然朱宜锋想到一个曾在苏俄老电影中看过的“坦克”——搭枪卡。就是将马拉拖车和重机枪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机动性强又火力凶猛的武器。由于它机动、迅速、灵活,因此在俄国革命时期,曾发挥极大的作用。

  当时,骑兵部队大量配备有搭枪卡。这种拖车上的机枪,在遇到大量的哥萨克之时,也会毫不犯猝。重机枪在突出火舌的时候,挥舞着马刀和马枪的哥萨克,也只能顺势被撂倒。

  在没有掩护的原野之上,搭枪卡更是步兵的噩梦。火力上无法与之抗衡,而且对方由马拉着,往往捞到了一把就跑,根本撵不上啊。

  “我们把它装在马车上怎么样?”

  想到电影中那在大草原上疾速奔驰的“搭枪卡”,朱宜锋顿时生出了兴趣来,

  “装在马车上?”

  “对,就是装在马车上,就像古代的战车一样!”

  对,没错,就像战车!

  就像古代的战车!瞬间,那灵光一闪从“搭枪卡”,他想到了古代的战车,想到古代战车的运用。

  “把机枪装在马车上,可以给马车配备3至4匹马,这样它能够跟上骑兵部队作战。需要3~5人,其中1人负责赶马车,另外的人则操作机枪,其战术就是充分利用机动能力和突然性,凭借马车的速度和机枪的火力,杀伤敌人。除了机枪之外,他们还可以在马车奔跑时,用手榴弹、步枪攻击敌人。”

  在脑海中想象着那个数百辆马拉机枪战车向着敌人奔驰的画面,朱宜锋整个人变得兴奋起来,机枪、步枪、手榴弹。它不仅仅是古代战车的一种复活,也许用“马拉坦克”来形容它无疑更为合适。

  对于这个时代的步兵而言,这种可以快速机动的“马拉机枪战车”,根本就是恶梦。

  “在战场上他们可以像古代的战车一样像敌人发起战车冲击,在冲击的同时,可以使用车上的武器攻击敌人。远距离他们可以用机枪扫射的敌人的步兵,近距离可以用手榴弹……”

  尽管并不是军人,但是徐树珊能够想象得到,在战场上这种战车的威力,他的威力就是车上的那架火力超过一个连队的机枪,如果在战场上,同时有数十辆甚至数百辆机枪战车发起冲击,谁又能阻挡的了他们?

  “对,就是这样,这样的话,就可以克服其使用不便的困难,在部队的行军了时候它还可以起到保护部队的作用,毕竟它随时可以投入作战……”

  此时脑洞大开的朱宜锋甚至想到了上千辆马拉战车发起“战车冲击”的壮观场面,或许加特林机枪笨重,但是在安装在“战车”,重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数量!关键是数量!树珊,它什么时候可以投产?”

  片刻后,朱宜锋便冷静了下来——因为现在它的性能还不够完善,还需要时间去完善。

  “没事,慢慢的改进!我们等得起,毕竟咱们的武器对于其它人来说,可是有着压倒的优势!”

  何止是压倒的优势,根本就是跨时代的优势,这次进军河南,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给包括满清在内的所有人做了一个活广告,他们肯定会更进一步重视火器,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正好可以那就他们更多的武器。

  想到武器贸易,朱宜锋想到了现在身在武昌的那个客人,见到这位曾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客人,他的唇角微微一扬,笑着对徐树珊说道。

  “嗯,树珊,回头若是工部学堂的周玉山介绍一位同乡给你的时候,你看看把咱们仓库里的那些破铜烂铁高价卖给他们,这样的冤大头,不好找啊。”

  ————————————————————————————————————————

  19世纪是一个丛林法则的时代,对于任何国家而言,要么成为狼,要么成为狼口中的食物,狼不可能同绵羊成为朋友。更不可能用温文儒雅的方式建立殖民地。

  

  


第393章 民心(第一更)


  白帆点点!

  置身于江畔的堤坝上,那垂柳依依,随风飘荡。? ? ? 既可观江上白帆,又可于堤上游走,这百里江堤既是于初冬,既能吸引他人来此游玩。

  “渐甫,你看这江堤……”

  手指着连绵的石堤,周馥用感慨的语气说道。

  “长江、汉两岸六百里汉公堤,保武汉三镇百年不虑水患,如此浩大之工程,历时不过两年,雇民夫三十万……”

  “汉公堤”这是三地百姓对三地江堤的称谓,这沿江的数百堤坝与旧时的堤坝不同,其不仅仅是由夯土建成,其基面筑石,比旧时的堤坝更为坚固,除此之外,其还设有多处行洪闸,

  可以在洪水到来时,通过的行洪闸向三地的数百座湖泊行洪。从而减轻洪水对堤坝的压力,实际上,武汉三镇水利工程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其是由荷兰水利工程师负责设计,并不仅仅只是打出筑成一座堤坝,与旧时的堤坝在阻挡洪水的同时,切断内湖与长江,从而达到围湖造地的目的不同,这一工程不仅仅只是堵,同样也考虑到疏。

  而在这堤坝建成之后,因其坝上环境优美,而深得百姓喜爱,实际上这堤坝在最初修建时,就考虑到其另一个作用——公园,可以说于三地百姓而言,这“汉公堤”其实就是三地最大的公园。

  “民夫三十万,其中大半皆为北地难民,以工代赈,活民不下数十万,百姓感汉公之恩,于三地设以生祠……”

  而对于已经来到武昌的李鸿章来说,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看着这石质的大堤,他的神情显得有些复杂。

  在江西的时候,他曾经听到太多与朱宜锋有关的描述,与那些逃往江西的湖广士绅口中,其不过就是“短毛贼”。可也就是这个“短毛贼”在此战乱之时,耗银数百万两用于修建这功在千秋的江堤,从而保三镇再无水患。

  如此功业,双岂是一般“逆贼”所立?

  其它不说,单凭这份心思,既过他人,即便是自己那个身在南昌的座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