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子风流-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事情到了现在,叶春秋显然无论从道义还是情理上,还是处在了被动的地位。

    怎么样,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呢?

    叶春秋见了百官的神色,不由面带着微笑,旋即他收敛起笑意,一字一句说道。

    “若我输了,愿纳纹银三百万,以作酬资。便算是,给兴王府陪一个不是吧。”

    三百万两。

    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叶春秋出手,还真是阔绰啊!

    钱谁不喜欢啊,朱厚熜和朱祐杬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心里不由暗喜。

    朱厚熜的喜悦之色,却一闪即逝,因为他意识到,叶春秋敢这样赌,那么兴王府该出什么赌注呢?他不禁道:“还有呢?”

    叶春秋含笑:“假若是兴王府输了,自此之后,兴王府自此绝俸,如何?”

    绝俸。

    所有人惊呆了。

    猛地,许多人眼睛亮了起来,甚至有人的嘴角微微抽搐起来。

    便连那李东阳,也不由诧异的看了叶春秋一眼。

    什么叫绝俸呢,意思就是,自此之后,兴王府便不能向朝廷领俸禄了。

    表面上,似乎很好理解,可是实际上,这却关系到了整个大明最顽固的问题。

    大明朝的顽疾很多,而其中最令人头痛,也是历代内阁无法去触碰的,便是宗亲的赡养问题。

    按照规矩,亲王若有十个儿子,除了嫡长子世袭亲王爵之外,其余诸子,全部封为郡王,而郡王生子,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则是镇国将军,而后以此类推。

    明初的时候,大明的亲王、郡王加上各种将军其实并不多,也不过数十人而已,可是到了现在,却完全不同了。

    李东阳对此,可谓是深有感触啊,先帝在的时候,就曾接到过大同巡抚杨澄筹向先帝的汇报:在大同附近的第五代庆王朱寘錖又一次刷新了宗室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八月,他已生育子女共九十四名。

    当时这份奏报,是以喜报的名义递上去的,无非是说宗室又开枝散叶,实在可喜可贺,而李东阳清楚的记得,在览奏之后,先帝朱佑樘与诸臣只能苦笑着摇摇头。

    而事实上,当时的庆王儿女虽多,可是他的儿子更加厉害,比如说当时的庆王世子,儿女总量后来也达到了70人。等到庆王四世同堂的时候,这庆王第五代直系的人数,便达到了一千多人,以致出现了这样的尴尬场面:每次节庆家庭聚餐,同胞兄弟们见面,都要先由人介绍一番,否则彼此都不认识。而到了正德初年,王府终于弄不清自己家的人口了,焦虑地向皇帝上奏:“本府宗支数多,各将军所生子女或冒报岁数,无凭查考,乞令各将军府查报。”

    这还只是直系而已,若是再加上从太祖时期的各支系,以及比狗还多的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国中尉,单单这一个小小的庆王府,需要靠朝廷俸禄供养的宗室人口,就有七八千之多。

    七八千人啊。

    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大明的祖法,宗室之中,最底层的是奉国中尉,而奉国中尉的俸禄是两百石,也就是一两万斤粮食。要知道,现在的李东阳,即便是以内阁首辅大学士之尊,俸禄也不过是七十二石而已。

    三个李东阳,不如庆王府里一个最旁支的奉国中尉,而这样的奉国中尉,在庆王府就有两千余人,再往上,亲王的俸禄为一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以此类推。

    一个庆王府所领的俸禄,就足够养起几个京营的禁卫了,可问题在于,大明有多少个王府呢?足足两百多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亲王府,就意味着直系和旁系数百上千的所谓镇国和辅国将军、中尉。

    每一年,朝廷收来的赋税,几乎户部还没有过手,接近三四成的税赋,就统统的送去了各大王府,成为了宗室们的口粮。

    偏偏,这是祖法,是绝不可能去触碰的,莫说文武百官,就算是天子,也绝不能。

    可是现在,叶春秋似乎在这里,翘起了一个口子,使这个体系,开始出现了一些松动。

    李东阳此时,眼眸一亮,炯炯有神的凝视着叶春秋,面若有思,莫非镇国公,抢亲是假,而布局谋划,为朝廷顺手解决这个顽疾是真吗?

    那么有意思了。

    《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逆转

    整个大明,积弊重重,可是追根问底,说穿了,还是财政的问题。. .

    朝廷入不敷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这朝中的衮衮诸公,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之人?无论是谢迁,是王华,是他李东阳,甚至是那杨廷和和礼部尚书费宏诸人,哪一个不是优中选优的大明精英?无论是谁,放在任何一个时代,不是人中龙凤?

    可是他们当真有所作为吗?当然,天下承平,就是作为?可再有呢?缔造太平盛世?太难太难了。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的人,固然争权夺利是理所应当,可是谁不希望名垂千古,成为一代贤相,等到死后,落一个文正公的谥号?

    也正因为如此,大明不乏有改革者。而每一个改革者,都是从税赋入手,可是做成的又有几个?

    因为这难,太难了啊,百姓已经困苦,难道还要加重他们的负担吗?若是继续加重,难保百姓不会承受不住而产生民变!

    而士绅呢?士绅的日子倒是好过,可是士绅乃是国家的基石啊,朝中诸公,哪一个不是士绅?这天底下,有自己反自己的吗?

    实际上,倒有一个办法,却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大明的税赋问题,那就是改革宗室的政策。

    宗室人口之多,也是朝廷的一大负担。

    可是从太祖以来,这大明,却是无人敢去触碰这个逆鳞,连想都不敢想,因为这是祖宗之法,是宗室们的命根子,谁提,谁完蛋。

    现在,李东阳却是一下子地希望,甚至连眼眸也顿时神采奕奕起来,不得不说,叶春秋的这个切入点,实在是妙极了。

    祖宗之法是不能改的,对吧?你若是对宗室稍稍一提,只怕这数以万计的宗室就会毫不犹豫地跟你拼了,可是,假若用一种办法,先将这块大石撬得松动一些呢。

    譬如,就以叶春秋所谓赌注的名义,解决掉兴王府的问题。

    这里头就大有文章可做了,既然兴王府可以绝俸,那么祖宗之法就可以产生动摇,今日可以以赌的名义解决这个问题,明日或许就可以用其他的名义。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兴王府肯应诺下来,同意这一场赌局,而叶春秋,要胜。

    只要出现第一个先例,将来就可能会有第二个,会有第三个,世上无难事,总比铁板一块要好。

    所以,此刻李东阳捋须,他对这殿上的所谓赌局,居然出奇地表现出了沉默,若是以往,按照他的性子,这样的事,他是很不喜的,因为太胡闹了,而且这样的事情还是生在太和殿之上?

    可是现在不同了啊!他微微地眯起了眼眸,盯着那兴王朱祐杬和世子朱厚熜,一言不。

    而其他人,似乎也给他递来了眼神。

    谢迁王华,乃至于是费宏,尤其是户部的一些官员,眼神更是意味深长。

    这……是叶春秋的陷阱?

    假若他真的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那倒是真正的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哪。

    能解决宗室的供养,整个大明的问题就等于解决了一大半了。

    即使是杨廷和,他本只是在旁闹,可是此时,也不由深沉地春秋,心里也不由在想,这叶春秋此举是故意为之吗?若如此,这殿中八成的朝臣,只怕都会在这件事上以最坚定的姿态站在他这一边了,此人……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还真是……

    连杨廷和也不得不佩服叶春秋的高明!

    朱祐杬和朱厚熜二人却是愣了。

    绝俸?

    意思是说,从此之后,他们兴王府的子孙就再不能领朝廷的俸禄了。

    这个可是真正的铁饭碗啊,虽说兴王府在安6有着无数的王田,荣华富贵是足以保全的,可是旁系子弟,还有庶出的子弟,可要惨得多了,这是祖制,是祖宗之法,是太祖皇帝为了保障天潢贵胄的护身符。

    有着这个,兴王府的子子孙孙就算再如何潦倒,都不怕饿肚子!

    可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个球又被叶春秋踢回了他们父子的身上了。

    现在刚才是为难叶春秋,现在对他们父子就不是为难吗?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赌得起吗?

    兴王父子的脸色皆是复杂起来,,他们正在心里做着挣扎!

    若是不肯?他们堂堂皇亲,势必会被人嘲笑的,而且方才自己父子二人还占着优势,却等于是这个优势很快就被逆转了。

    何况,为什么不赌呢?

    只要是自己出题,他叶春秋就输定了,绝不一分半点的胜算。

    这世上的难题怪题,何其多也,他叶春秋算什么?这种赌局,几乎是稳赢的!

    他们今日是有备而来,满心要叶春秋没好果子吃,现在就认输,怎么甘心?

    何况人家也是拿出了真金白银,三百万纹银啊,这绝对是兴王府要跪的数目。

    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眼,倒是朱厚熜道:“好,此事就这么定了。”

    叶春秋却是一笑,不以为意地道:“世子,这兴王的家业,似乎还没有落在世子的手里,怎的世子却来许诺?”

    这意思是说,你还没有这个资格。

    朱厚熜的脸上却无怒气,只是朝兴王朱祐杬颌点头。

    朱祐杬咳嗽一声,才道:“既然你强要赌,那么本王便算允了。”

    叶春秋眼眸一张,随即带着淡淡的笑意道:“而今陛下与朝中诸公都在,可是我还是怕你们抵赖,不妨请陛下做个见证,你我当殿立个字据吧。陛下……”

    说着,叶春秋朝朱厚照行礼道:“也请陛下恩准。”

    朱厚照还是有点迷糊,好端端的,就开赌了啊。

    其实他对赌一丁点反感都没有,反而,还有那么点儿兴趣。

    只是他有些悻悻然的,生怕师傅们反对,尤其是那些打了鸡血似的御史,到时候岂不还是要吵闹到他这里来?

    春秋啊春秋,你真是天天吃饱了来闹点事,每次都是朕头痛哪。

    他不禁环顾殿中诸臣,才现了令他目瞪口呆的问题。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风标向

    朱厚照在军事上可谓是有着实才的,但是面对朝堂之事,有些时候就比较后知后觉了!

    朱厚照虽然爱胡闹,但是在朝廷大事上,还算是比较尊重几位阁老的意思的,最大的原因还是,他最吃不消那些阁老们要生要死的这一套啊!

    原以为叶春秋在太和殿上和兴王父子闹倒要开赌这一步,多少有些过了,可没想到……

    只见这满殿的文武,此时皆是不一言也就罢了,可是这二人约定好了之后,居然有不少人像是长出了一口气的样子。.』.

    能站在这里的人,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哪一个都不傻,特别朝堂风向这种事,就算稍微迟钝一些的,也能在殿中诸公们出奇的平静之后,自己也能感觉点什么,接着也陷入深思,最后渐渐也想明白了问题的症结。

    倒是坐在高位上的朱厚照感觉很是惊愕,出鬼了啊,倒像是大家都盼着这场赌局似的!

    朱厚照一时回不过神来,可显然现在是箭在弦上,已是不得不……

    朱厚照收回心声,清了清喉咙道:“你们可想清楚了?”

    叶春秋和那朱祐杬都异口同声地道:“臣已想清楚了。”

    “既如此。”朱厚照虽然还是没回过未来,可也来了兴致,难得有乐子不到丧事成了喜事,嗯,至少……这对朱厚照来说是一桩喜事,他心里想,这样也挺好嘛,往后有什么矛盾,就来赌一场,这朝廷不就消停了吗?嗯,这个逻辑,没毛病。

    朱厚照兴致盎然地道:“来人,给他们立状,令他们签字画押。”

    很快,这墨迹未干的一份状纸便依次到了叶春秋和兴王朱祐杬面前。

    二人各自签字画押,倒也一丁点都没含糊,尤其是那朱祐杬,突然有一种天上掉了馅饼的感觉,毕竟,这一场是稳赢的赌局,因为他相信这世上,绝不可能有人可以答出任何问题,因此他格外地认真,细细后,才按上了自己的手印。

    一场吵闹,总算是结束了,接着,才是正儿八经的廷议。

    廷议的事,李东阳反而显得很是心不在焉,在他心里,今日议的所有问题,其实说穿了,还是银子。

    要修河,要给饷,哪里有了灾荒要赈济,这一桩桩,不就是为了钱?若是朝廷的收支不至于入不敷出,何至于要锱铢必较,为了几万石的赈济,而在此反复的陈述?

    只是……虽是叶春秋这场赌局对于朝廷大向很是有利,现在算是走出了这第一步,可李东阳依然是忧心忡忡的。

    这里面的重点是,能赢吗?

    似乎有点不太可能,太难太难了,李东阳也自诩见多识广,可是这三个问题,按事先的约定,乃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兴王府可以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范围之广,根本就不可能有所准备,叶春秋是状元没错,文武双全也没错,可若是人家压根不提文的武的问题,你又能如何?

    可即便如此,李东阳虽是有些绝望,可心底深处,依旧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假若,当真能成,或许……

    这就是一个契机啊,有了这个契机,若是运作得当,或许又是一次新的削藩,当然,是从钱粮上削藩,到了那时,自己顺着这个东风,不知可以做多少事,说不准自己还真有可能成为一代贤相。

    李东阳心不在焉地听取着各部的汇报,将一些有争议的事,当着朱厚照的面,大抵地进行梳理。

    而百官却也各有自己的盘算,也大多的心思不在这里,每一个人,似乎都在琢磨着这一场赌局,虽然大家的面上都是古井无波,可是殿中的氛围,却是出奇的古怪。

    冗长的议事之后,朱厚照已是打起了哈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