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3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高,便是梁震的字了。
  “何事要劳烦大师此时亲至?”梁震端起茶碗,自饮了一口,他心中疑惑,脑海中一时闪过许多疑问,皆百思不得其解。
  “别无他事,唯劝士高即刻致仕。”齐己言语直接,让梁震吃了一惊。
  “大师莫要戏弄于震。”梁震道。
  齐己长叹一声,“士高不致仕,数日内江陵必定生灵涂炭,千百人命就此休矣,士高罪莫大焉。”
  “大师何出此言?”梁震讶然询问。
  齐己娓娓道来:“今秦王擒南平王,而士高欲救之,救之不可为,徒增杀戮,平造杀孽,士高亦必自食恶果,性命不保,坠入阿鼻。若是士高就此致仕归隐,贫僧自当劝世子献城于秦王,如此,江陵方不至于再有罪孽,士高也可全身而退。我佛慈悲,有好生之德,贫僧不愿故友造罪孽、遭横祸,故来相劝,望士高知难而退,立地成佛。”
  梁震神色有异,却坚决道:“南平王如何救不得?秦王自居险地,震只需四千马军,辅以城中将士,围之易如反掌,届时秦王岂能不乖乖就范?”
  齐己双目如电,直视梁震双眼,“秦王有君子都,便是贫僧这等方外之人,也知秦王若是要走,易如反掌,士高岂能不知?如此逞强之言,便纵能诓骗贫僧,可能诓骗得了士高自身?”
  梁震不愿与齐己对视,挪开目光,道:“身为人臣,忠心事主,岂能见死不救?便是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士高此言说得好。”齐己并不逼迫梁震,颔首敛眉,“然而贫僧要问士高,若是秦王携南平王北上,汇合襄州军,以王师堂堂正正南下,荆州可守得住?士高不必回答,因为答案显而易见,届时,秦王一手南平王,一手万千大军,荆州之地,不说传檄可定,平之易如反掌!如此,士高今日所为,意义何在?不过徒增战事,以一己之私,而害荆州无辜军民,此岂士高所愿!而到那时,休说南平王,便是世子,怕也难免大祸!”
  梁震咬牙道:“吴国水师将至,荆南之局如何,尚未可知,只要荆南尚存,南平王便有生机!”
  齐己淡然一笑,“老友终究是说出了心中所想。老友之所以愿作困兽之斗,而妄想南平王能得保全者,皆因吴国水师乎?然则,士高可知,秦王分明可以北上汇合大军,再挥师南下,却为何滞留江陵,不肯离去?”
  梁震这才愕然,这正是他百思不得其解之处。如今得了齐己提醒,立即反应过来,“秦王不走,也是因为吴军?是了,石首恶战,若是秦王此时离开江陵,必然影响复州军士气,要想复州军拼死力战,阻止吴军搅扰荆南格局,秦王就不能离开江陵,让复州军将士寒心!”
  齐己喟然一叹,望着梁震,“在士高看来,秦王不离江陵,是为坐镇中枢,控制四方,激励石首王师士气,然在贫僧看来,秦王不离江陵,乃不愿荆南千万生灵被战火殃及啊!”
  梁震再度愕然。
  齐己接着道:“士高何不想想,倘若秦王亲提襄州军,攻伐荆州全境,战有几何?士卒伤亡几何?百姓无辜者死伤几何?秦王攻荆州,而另有王师攻夔、归、峡等州,又战几何?士卒又伤亡几何?百姓无辜者又死伤几何?”
  “秦王滞留江陵,每日皆令将士劝降,是不愿多生战端,而寄希望于能不造杀孽,而定江陵也!江陵城,于秦王而言,夺之不过时日长短而已,而对士高你而言,你又为何要死守不放?贫僧本方外之人,却也听闻,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又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士高饱读诗书,承学识于圣贤,如今身居高位,该知一衣一食,皆百姓血汗,缘何到了今日,士高心中,只有一人生死,而无黎民苍生?甚至为一人之生,而不惜万人之死?!举头三尺有神明,贫僧若是士高,有如此言行,怕夜夜不得安眠也!”
  “今,秦王有言在先,江陵若愿悬崖勒马,献城出降,从此忠于大唐,再无二心,朝廷可既往不咎,南平王也可免于一死!士高,事到如今,吴军水师不能来援,王师四面来攻,秦王仁至义尽、翘首以盼,荆南万千军民,生死一线之间,皆由你决之,你如何还在迟疑不定?”
  ……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江陵城外,君子都大营。
  李从璟放下手中信报,笑着对莫离等人道:“长林已克。”
  莫离欣喜挑眉,问道:“如何克之?”
  李从璟无奈摇头,有些哑然失笑的意味,“王朴自襄州赶至长林,只身入城,凭三寸之舌,劝降了守军。”
  莫离也有些哑然,“这可真是出人意料。”
  谢玉幹、朱厹两人面有悲愤之色,前者言道:“高季兴被俘,殿下陈兵江陵城外,王师四面攻伐荆南,荆南各方官、将但凡稍有见识,略微审时度势,便不能不担惊受怕,要劝降长林守将,只需讲明形势,以利诱之,以害慑之,不需如何口绽莲花,便能使其就范!”说罢犹自捶胸顿足,大有懊恼之态。
  李从璟见这两人模样,便知此两人先前所谓一日半日克城之策,打得就是这个主意,当下不免有些哭笑不得。劝降敌方守将,说来简单,实际施为哪有那般容易,一个细节不对都可能掉了脑袋,无论是王朴还是谢玉幹、朱厹,能有这样的念头、举动,都不能不说是艺高人胆大。
  “夺取了长林,襄州军席卷当阳,就很容易,如此虽说来得比预计晚些,总归是可以期望。复州军来报,杨吴水师不下万人,连日来鏖战分外惨烈,能使其少坚守一日,损失也会小上很多。”莫离道。
  “原本预计让马怀远驻守石首十日,以石首现今战况来看,十日太久了些。长林虽克,然要等襄州军来此,再去支援石首,怕是会误事。”李从璟道,他的意思很明确,复州军只怕坚守不了十日,那样一来,吴国水师还是可能赶来江陵搅局。
  在江陵城外停留的这数日,虽说并不能进城,李从璟并未闲着,军情处的反间计一直在进行,只待时机成熟好作雷霆一击,这也是他停留江陵不走的原因。至于齐己所谓李从璟怜悯众生,倒也不能说全是假,只是李从璟所虑的,更多的是大战会消耗的巨大资财。
  谢玉幹、朱厹对视一眼,当即争先恐后上前,面红耳赤的请命:“当阳之城,我等去之即取,请殿下恩准!”
  就在李从璟与众人讨论局势时,忽闻君子都军报,江陵城上射下一封书信来。
  看罢书信,李从璟起身大笑,将书信丢给莫离,意态风发,“高从诲、梁震联名上书,请求献城投降!”
  原来,桑维翰、齐己入了城,后者去游说梁震,前者则去联络事先结交的城中官、将、大户。桑维翰也没太巧舌如簧,便串联了具有不俗势力的几家大户,经过一夜联络,天明时分纠集了数百家丁,拉拢了一些流氓地痞、亡命之徒,配合一些军中悍卒,就准备举事。
  得知桑维翰已然成事,梁震知晓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只得联合高从诲,来向李从璟投降。他虽受齐己一夜游说、多方感化,但要是没有桑维翰展现出来的硬实力,怕是也不会这么容易束手就擒。
  是日,江陵易主。
  旋即,李从璟令林雄带领一千君子都,并选了一个早先因反间而投效的江陵军将领,带了两千江陵军,共计三千军马,火速支援石首。


第534章 因缘际会不可料,谋尽事成旦夕间(二)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亥时,石首浮桥,月黑如墨。浮桥灯火如龙,横亘江面,吴军舰船上灯火成片,如寨如城。
  柴再用回到楼船上,没有卸去满是血污的盔甲,令左右展开舆图,手持烛火细细观之。
  方才,他以自身为先锋,以近卫为锋刃,亲率吴军精锐的登桥作战,被复州军生生打退。
  攻上浮桥并不难,要破坏锁链实非易事,复州军并未给他们这样的时机。
  周宗闻讯而来,进门后,没有再如先前那般冷言冷语,事到如今,连柴再用亲自上阵,都不能速夺浮桥,这意味着什么,周宗心知肚明,所以他只是站在柴再用身旁,不发一言。
  良久,烛火下的柴再用显露出些许老态,叹息道:“浮桥不可毁,我军要越过石首,需得另寻它途。”
  “柴帅之意,是转向地面作战?”
  “不错。我军要越过石首,毁桥逆流而上,的确是最为便利之选,然则以眼下形势……既然浮桥不可毁,便只能转向地面,攻克石首县城,而后由地面驰援江陵。”
  周宗愕然。
  此举意味着柴再用放弃了对浮桥的争夺,在承认浮桥无法攻取的前提下,不得不转而登陆,进行陆地作战,希望通过攻克石首县城,来使吴军能从陆地进军江陵。
  但凡铁链锁江之处,进攻一方必得彻底破坏铁链,而后舰船方能通行,而不仅仅是攻上浮桥那般简单,此举难度自然极大,而在面对铁链锁江之险时,进攻一方若不能斩断铁链,便只能转向陆地作战。
  宋初乾德二年,赵匡胤以曹彬领军伐蜀,在讨论万州锁江工事时,赵匡胤言:“我军至此,逆流而上,慎勿以舟师争胜,当先以步骑陆行,出其不意击之……”
  但这并非是说铁链锁江便无法战胜。天佑十五年,梁将贺环进攻德胜南城,在黄河上用竹索“联艨艟十余艘,蒙以牛革,设睥睨、战格如城状,横于河流,以断晋之救兵,使不得渡。”
  李存勖率救兵至河,派李建及率陷阵士手持巨斧乘舟冒死进攻,“操斧者入艨艟间,斧其竹索,又以木筏载薪,燃火于上流纵之……艨艟即断,随流而下,梁兵焚溺者殆半。”
  柴再用被迫转向进攻石首县城,说到底,还是复州军作战得力。换言之,浮桥此役历经四五日,最终的结果却是柴再用败了,而且是败得无可辩驳。
  周宗沉吟道:“此时转攻石首县城,的确是良机。我军与唐军鏖战浮桥数日,战事激烈,唐军兵马本就不多,又被我军将注意皆尽吸引在此,而今,我军突然转攻石首县城,定能出其不意,趁虚而入,加之有黑夜掩护兵马行踪,要避过唐军耳目不难,此战极有可能一战功成!”
  “正是如此!转攻石首县城,本帅仍亲率先锋!”柴再用重重击案,转过身来,就开始传下军令,布置行动。
  两个时辰后,当柴再用率领三千兵马,在夜色掩护下抵达石首县城外时,他看到石首县城上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稍作布置,柴再用即刻下达了全军突击的军令。
  当吴军抬着简易云梯,潮水般涌向石首县城时,这一方宁静的夜就被撕得粉碎,小小的石首县城,如同汹涌巨涛中的小小礁石,在地动山摇中岌岌可危。
  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石首城头,骤然多出无数道身影,在吴军接近城墙后,他们搬起檑石滚木就往下城前砸下,烧得通红的铁水,甚至是冒着白汽的粪水,无不倾泻而下。
  贸然攻城的吴军,顿时遭受当头一棒。
  柴再用花白的胡须不停颤抖,他岂能看不出,石首县城早就有了防备!让他惊疑的是,城头的人影太多了些,唐军不该有这么多兵力才对!
  没多久,柴再用便看了清楚,那城头的守备力量,唐军只不过半数而已,剩下的全是唐军强征、驱赶的青壮民夫!
  石首县城这边的动静闹起来没多久,柴再用就听见浮桥那边骤然喧闹起来,听那声响,竟是浮桥上的唐军,主动向吴军楼船发起了进攻!
  柴再用又气又恼,双手都禁不住颤抖起来。
  唐军不可能有未卜先知之能,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唐军主将事先布置严密,将柴再用此举早就预料到,并且做好准备了!
  生平第一次,柴再用感到了恰逢敌手的严峻。
  ……
  天成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石首。
  复州军驻守石首一线,防备数倍吴军进攻,已坚持到了第七日。
  吴军突袭石首县城不成,遂改奇袭为正面强攻,将主战场放在了石首县城,集结重兵日夜猛攻。在这种情况下,马怀远也率主力回守县城。
  两日过去,石首县城将下未下。
  这日正午,艳阳高照,东风送暖,两军暂停交战。
  周宗折扇纶巾,出军阵,只身来到石首城下,劝降马怀远。
  连日厮杀,马怀远也有伤在身,他立于城头,俯观城下,身如磐石纹丝不动,语气也平淡得很:“阁下因何事而来?”
  周宗在城下向马怀远拱手为礼,微笑道:“在下为将军、为复州军而来。将军以不过三千将士,抵挡我万余精锐七日不败,指挥若定,调度有方,世之名将也不过如此。复州军将士死伤近半,仍奋勇拼杀,战阵未乱,疲态不显,可谓勇武,世之精锐,莫过于此。你我虽各为其主,在下仍旧甚是敬佩。”
  开门先夸赞对方一番,以此消减对方戒心,拉近些许关系。
  马怀远不为所动,淡漠道:“杨吴之地,本我大唐疆土,尔等割据自立,不遵朝廷法令,是为不忠;而今未通战书,突起刀兵,攻我辖地,杀我军民,是为不义。不忠不义之辈,本将羞与为伍,尔之敬佩,吾之耻也!”
  一席话,不仅对方打回原形,更是抹黑了不少。
  周宗微微怔然,先前只见马怀远作战得力,不曾想竟也这般口齿伶俐,着实出人意料,当下笑容不减,继续道:“将军何须如此大义凛然?唐室亡于朱全忠,乃世人亲见,李嗣源本为晋臣,承位于李亚子,缘何能以朝廷正统自居!当今大争之世,天下逐鹿,胜则为王,将军如抱此迂腐之念,岂不让天下笑?”
  “今我杨吴精锐大军万余,攻伐尔城,旦夕可下,不过怜惜将军之才,众将士英勇,不忍加害,故愿共图大计,同享尊荣!倘若将军执迷不悟,不顾将士性命,在下不妨告之将军,我吴国后续大军十万,已过鄂州,不日即抵石首,届时休说将军英明不保,只怕这百战余生的数千将士,也将成为孤魂野鬼。若果真如此,世人不会称颂将军贤能,只会嗤笑将军冥顽不灵,害人害己啊!”
  周宗此言一罢,吴军在将校带领下一阵高呼,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